楼主:
kissung (天堂鸦)
2021-11-15 16:52:40选译自《中阿含经》第99经
乔正一白话译于西元2021/6/9农历四月二十九日黑月布萨八关斋戒日
我是这样听闻的:
有一次,佛陀暂时住在古印度的舍卫国胜林给孤独园林中。某日,诸比丘在午前用过
餐后,聚集在讲堂中。当时,有许多外道修行人在中午过后浩浩荡荡来访诸比丘,他们彼
此礼貌性地相互问候,便各自找地方坐了下来。
这些外道修行人问诸比丘:“诸位贤友!你们的老师沙门瞿昙老是说知断欲、知断色
、知断受。但我们的老师也是这样说,如此一来,你们的教义跟我们的又有何不同呢?谁
的教义比较殊胜呢?”
诸比丘为之语塞,不知该如何回复,只好不说话,起身去找佛陀寻求解答。
他们来到佛前,跪在地上,对佛陀稽首作礼,然后起身坐在地上,并将外道提出的问
题都转述给佛陀。
世尊对诸比丘说:“你们应当即时这样反问那些外道修行人:‘什么是欲味?什么是
欲患?什么是欲出要?什么是色味?什么是色患?什么是色出要?什么是受味?什么是受
患?什么是受出要?’
比丘们,如果你们能如是反问他们,他们肯定答不出来,然后会推说还有重要的事情
要处理,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然后从自己的座位起身悻悻然离去。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不见此世上的天神及魔、梵天、沙门、梵志、其他一切众生
,有谁能知此义而正确回答,能回答的人唯有如来、如来圣弟子或听闻过此法的弟子。”
佛陀说:“什么是欲味?就是因五欲功德缘生之喜与乐,这就是欲味,其所缘生的后
患甚多。
什么是欲患?比如说,有一个年轻人学得一身专业技术,凭自身的本事与努力而谋生
,他有可能从事农田业,或从事企业管理,或从事行政文书,或从事算术会计,或从事工
程建筑,或善巧刻印,或写文章当作家,或造手笔,或通晓经书当学者老师,或当军人,
或奉事王家….。
当天气变冷时他感到寒冷之苦,天热时便感受暑热之苦,他也会感受到饥渴、疲劳、
被蚊虻等虫所蜇之苦,他如此奔波辛勤工作,无非就是为了三餐及生存。
这个年轻人如此辛勤工作,如果赚不到钱,便缘生出忧苦、愁戚、懊恼等烦恼,于是
心生愚痴,怨天尤人说:‘唉!真命苦!这么辛苦工作,到头来一无所得。’。
又假设这个年轻人辛苦工作,好不容易挣得钱财,他当然会非常爱惜辛苦赚来的收入
所得,于是便将其小心守护密藏,可一旦发生无常,遇到极权暴虐的政府下令以公权力强
取征收豪夺、或被盗贼所劫夺、或被火烧、或因隐藏过久而自行腐坏亡失…..,于是便生
忧苦、愁戚、懊恼等烦恼,心生愚痴,怨天尤人说:‘看来只要是所珍爱的东西,到头来
都会失去。’。
以上就是今生现世可以感受到的苦恼,这一切都是因欲、缘欲,以欲为缘起。
其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缘起,导致许多逆伦悲剧的发生,比如父母亲与子女
争吵,或子女与父母争吵,或兄弟姊妹及亲族彼此相互斗争。因为彼此斗争,父母说子女
的坏话,子女说父母的坏话,或兄弟姊妹及亲族彼此间互说对方的坏话,如果家人亲属间
都尚且如此,又何况是没有血亲关系的他人呢?这就是今生现世的苦恼,一切都是因欲、
缘欲,以欲为缘起。
再者,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缘起,一国的君王(总统、最高领导人)与另一国的君
王因利益而争吵,修行人与修行人彼此因见解的不同相互争吵,居士与居士之间因利害关
系而争吵,人民与人民或因意识形态与立场的不同而争吵,国家与国家之间因利益而斗争
。他们因彼此憎恨而相互斗争,于是以种种武器加害彼此,或以拳打掷石,或以棍杖殴打
,或刀砍彼此。当他们彼此斗殴时,结果或死、或伤、或惊怖,彼此都受到极重的苦痛,
以上就是今生现世的苦恼,一切都因欲、缘欲,以欲为缘起。
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缘起,彼此间因利害关系的冲突,为了争夺自己的利益,于
是穿着铠钾,身披战袍,手持 及弓箭,或执刀盾,身入军阵。或以象军战鬪,或以马军
战斗、或以战车战斗,或以步军战斗,或以男女军队战鬪。他们彼此战鬪时,或死、或伤
、或惊怖,都受极重之苦,以上就是今生现世的苦恼,一切都因欲、缘欲,以欲为缘起。
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缘起,彼此间因利害关系发生冲突,于是穿着铠钾,身被战
袍,手持刀 ,配戴弓箭,或执刀盾去攻打他国,攻破其城池,发生战争,打鼓吹角,高
声唤喊。或以槌打,或以鉾戟,或以利轮,或以箭射,或乱下石,或以大弓箭,或以热溶
铜泼洒,或以珠子丢洒之。当战争爆发时,结果或死、或伤、或惊怖,大家都受到极重的
苦痛,无一幸免,以上就是今生现世的苦恼,一切都因欲、缘欲,以欲为缘起。
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缘起,因利害关系的驱使,可能会当起盗贼,穿着铠甲,披
著战袍,手持 或弓箭,或执刀盾,他们入村、入邑、入国、入城,为的是劫夺财物、断
截王路,或至他巷,破坏村邑、或灭国、破城。如果失败,便可能被官府检警所捕捉,受
到种种的严刑拷打,比如截手、截足或截手足,截耳、截鼻或截耳鼻,或脔脔割,或拔须
、或拔发,或拔须发,或被关在槛中衣被火烧,或以沙活埋,或被草缠火爇,或被关在内
铁驴腹中,或被放置在铁猪口中以火烧烤、或被放置于铁虎口中以火烧烤,或被关在铜釜
中、或关在铁釜中以火烹煮,或身体被一段一段砍截,或被利刺插身,或身体被铁钩所钩
,或躺卧在铁床上以沸油浇身,或坐在铁臼上被铁杵所擣,或被毒蛇蜇咬,或被鞭子施以
鞭刑,或被木杖挝打,或被棒子殴打,或身体被贯穿在高标之上,或首级被枭砍。这些人
或死或惊怖,承受极重的痛苦,以上就是今生现世的苦恼,因欲、缘欲,以欲为缘起。
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缘起,因利害关系的冲突,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与利益,
自私自利,多行不义,造孽伤害或陷害无辜的人,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等种种恶业。
这些人到了晚年,病痛缠身、卧病在床,众苦逼身,身受极重苦,生不如死。
这些人因为平时多行不义,因身恶行,口、意恶行等诸恶业,在他们死前恶业成熟,
报应来了,他们被平时累积的恶业所覆障,犹如日落西山,太阳的光影被山岗遮障,恶业
如黑夜般遮覆大地。同理,他们平时的身恶行,口、意恶行等诸恶业,都一一在前覆障他
们的心智,他们死前会追悔:‘看来我过去的恶行都已在眼前遮覆我,我年轻的时候不行
善积德,不作福业,多行不义。倘若有人作恶、凶暴,一生只造孽,不曾修福,不行善积
德,这些恶人死后转生到何处,我也必然转生到同样的地方。’。因为这些人心中有追悔
,凡有追悔者都不得善终,都无福善终,以上就是今生现世的苦恼,因欲、缘欲,以欲为
缘起。
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缘起,因平时多行不义,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等诸恶业
,因此、缘此,死后必转生至恶趣,重生于地狱中,以上就是来生后世的苦恼,一切都是
因欲、缘欲,以欲为缘起。
综上,就是“欲患”。
什么是“欲出要”?简单讲,就是断除欲,舍离于欲,灭欲,欲尽,度欲出离,就是
“欲出要”。
若有沙门、梵志,不能真正明白“欲味”、“欲患”、“欲出要”的真谛,这些人连
自己的欲都绝不可能断除,又何况断除他人的欲(指当大师教导他人)?
反之,若有沙门、梵志真正明白“欲味”、“欲患”、“欲出要”的真谛,这些人就
能断除自己的欲,也能断除他人的欲。
什么是色味?假设有男人看见美色出众的刹利女、梵志女、居士女、工师女等诸女子
,这些女子都年仅十四、十五岁的妙龄,正是一个女人最青春漂亮的时候。而这个男人因
这些女子的美色、缘这些女子的美色故,缘生喜乐,就是色味,其所缘生的后患甚多。
什么是色患?倘若这个男人眼见这个美女变成非常衰老,发白齿落,背偻脚戾,拄杖
而行,老态龙钟,寿命将尽,比丘们,这些女子过去本有的美色如今都已不复,美女迟暮
,青春不再,这是不是色灭(无常、变异、败坏)所缘生的后患呢?”
“确实如此。”
“假设这个男人眼见这个美女病痛缠身、卧病在床,受极重病苦,比丘们,这些女子
过去本有的美色如今都已不复,这是不是色灭(无常、变异、败坏)所缘生的后患呢?”
“确实如此。”
“假设这个男人眼见这个美女死亡已超过一日、二日乃至六、七日,美女的尸体被乌
鸦、鵄等鸟类所啄,被豺狼咬食,被火烧,被土埋,尸体都发烂腐坏,比丘们,这些女子
过去本有的美色如今都已不复,这是不是色灭(无常、变异、败坏)所缘生的后患呢?”
“确实如此。”
“假设这个男人眼见这个美女死亡,其骸骨呈青色烂腐,剩余的半骨 被丢弃在地,
比丘们,这些女子过去本有的美色如今都已不复,这是不是色灭(无常、变异、败坏)所缘
生的后患呢?”
“确实如此。”
“假设这个男人眼见这个美女死亡,美女的尸首只剩筋骨相连,比丘们,这些女子过
去本有的美色如今都已不复,这是不是色灭(无常、变异、败坏)所缘生的后患呢?”
“确实如此。”
“假设这个男人眼见这个美女死亡,其骨节解散,散在诸方,足骨、 骨、髀骨、髋
骨、脊骨、肩骨、颈骨、髑髅骨各散在异处,比丘们,这些女子过去本有的美色如今都已
不复,这是不是色灭(无常、变异、败坏)所缘生的后患呢?”
“确实如此。”
“假设这个男人眼见这个美女死亡,其骨白如螺,青犹鸽色,赤若血涂,腐坏碎末,
比丘们,这些女子过去本有的美色如今都已不复,这是不是色灭(无常、变异、败坏)所缘
生的后患呢?”
“确实如此。”
“以上就是‘色患’。
什么是‘色出要’呢?就是指断除对色的贪爱执著,舍离对于色的贪爱执著,灭除对
色的贪爱执著,对色的贪爱执著都已消失,从对色的贪爱泥淖中解脱,以上就是‘色出要
’。
若有沙门、梵志,对于‘色味’、‘色患’、‘色出要’都不明白其真谛,那么这些
人连自己的‘色欲’都不可能自断,又怎能断除他人的色欲呢(指当大师教导他人)?
反之,若有沙门、梵志能真正明白‘色味’、‘色患’、‘色出要’的真谛,那么这
些人便能断除自己的‘色欲’,也能断除他人的色欲。
什么是‘受味’?比丘们,我举一个例子说明,比如有人离欲、离恶不善之法,好不
容易终于修到了第四禅成就。到了第四禅的境界,非常精致微妙,非世间五欲之乐所能勘
比,证得第四禅之人,其禅定境界的特征是不念自害,亦不念害他,这就是禅悦之乐的‘
受味’。
什么是‘受患’?因为第四禅的禅悦之乐非常不可思议,容易使人心生贪爱、执著、
眷恋、陶醉与耽溺,然而,禅境是因缘法,缘起缘灭,一旦因缘改变,便容易退失禅定,
失去禅悦之乐,因此对禅悦之乐的觉受依然是无常法、苦(败坏)法、灭法,这就是‘受患
’。
什么是‘受出要’呢?就是指断除对觉受的贪爱执著,舍离对于觉受的贪爱执著,灭
除对觉受的贪爱执著,对觉受的贪爱执著都已消失,从对觉受的贪爱泥淖中解脱,以上就
是‘受出要’。
若有沙门、梵志,对于‘受味’、‘受患’、受色出要’都不明白其真谛,那么这些
人连自己的‘受欲’都不可能自断,又怎能断除他人的受欲呢(指当大师教导他人)?
反之,若有沙门、梵志能真正明白‘受味’、‘受患’、‘受出要’的真谛,那么这
些人便能断除自己的‘受欲’,也能断除他人的受欲。”
当佛陀说完以上的妙法之后,这些比丘都心生欢喜,并依法奉行。
https://i.imgur.com/SLkoas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