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规矩颂(二十二)
玅境长老 开示
1992年于台北万里灵泉寺
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
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地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
这是第七识的颂,第七识的颂,前五识和第六识已经解释完了,第七的颂也和前面的颂有
同样的意思,是先说明有漏的,后说明清净无漏的识。
带质有覆通情本
第一句“带质有覆通情本”,这是说这个第七识他所缘的境界。前面讲过,所缘境有性境
、带质境、独影境,这三种所缘境。第七识他是那一个境呢?是带质境。第七识他是缘第
八识的见分。这第八识的见分,就是第八识的明了性。第八识他也有所缘虑的境界,就是
根身、器界、种子,那个能缘虑的就叫作见分。能缘虑的这个了别性,和前五识、和第六
识、第七识有点不一样,就是他是相续不断的;第六识有的时候是善、有的时候是恶、有
时候是无记,但是第八识不是,第八识他是无记,不是善、也不是恶,他这个无记性的境
界是不变异的,而且是常相续的。第七识就是缘虑这个明了性,缘的时候,他就认为这个
就是我的本体。他这样子缘虑的时候,就叫作带质境。
如果是他通达、他明了第八识也是因缘所生法,他也是如幻如化的,不是有真实自性的,
那么他就不执著是我了,那就不叫作带质境了,就成为性境了。他一执著是我,就与本来
的第八识的境界相违反了,相违反了。第七识的明了性,是依仗第八识的明了性生起的,
而又去缘虑他的时候,有错误的分别,这就是多,比原来的境界增加上一层错误的成份,
那么这叫作带质境。这个错误的成份就是第七识的虚妄分别,这个虚妄分别又不纯是虚妄
分别,他还是带有一部分第八识的本质的。带第八识的本质,他又有一部分错误的分别,
所以不是本来的境界,那么就叫作带质境。
这个“带质”,像我们拿东西,我带一样东西,有一个能带的,有一个所带的。那么在第
七识这个带质境,能带的是谁呢?就是第七识的虚妄分别,就是情。这个虚妄分别可以换
一个字说,就叫作情。这个情,又带第八识的本质,情是能带的,第八识的明了性是所带
的,所以叫带质境。
“有覆”,这个有覆,我们前面也解释过。这个“有覆”,就是有障碍、有隐覆。因为这
个第七识执著有我,他就把无我的真义遮覆住了,不显现出来了,所以是“有覆”。但是
他也不像前六识会作恶、会作善,也不会作这些事情,所以又称之为无记,所以有覆无记
。
“带质”是说他的所缘境。“有覆”是说第七识本身的性格,是属于无记的。无记中属于
有覆无记,不是无覆无记。
“通情本”,这个“通情本”就是解释这个“带质”境的意思。通于“本”,就是第八识
,他所缘虑的境界是第八识的境界,第八识的明了性,他是缘虑到第八识了,就是这个本
质境,也就是这个性境,但是他有虚妄分别的成份,所以又通于“情”。不是原来样,增
加了错误的成份,那就叫作“情”了。
所以这个第七识的确是又好、又不好。因为按第六识来对比,去看第七识的时候,第六识
是我们人自己能感觉到的,但是这个第六识不能够去缘第八识,缘不到、第六识不能缘到
第八识,就是第八识微细的境界,第六识还不能够觉了的;而第七识能觉了。他能够缘这
个第八识的境界,所以叫作“本”。这也是很微细、很深奥的了,所以叫作“通情本”。
随缘执我量为非
“随缘执我量为非”,这底下说“量”。“随缘”,就是随所缘缘,这所缘缘我们解释过
。这个第七识他随他所缘虑的缘,就是第八识。缘这个第八识的时候,他就执著他是我,
那么这就是搞错了,所以“量为非”,他这个能缘虑是个非量,不是那个正、比量、也不
是现量。
这个“我”这个字,是个主宰的意思。在佛法里面说是有二个我。这二个我:第一个就是
‘补特伽罗我’。这个补特伽罗翻作中国话叫‘数取趣’,下边这个趣,直接的解释就指
果报好了。‘数取趣’,就是数数的,一次、又一次的去得果报,得到一个果报就是生,
生了以后又死了、死了他没有结束,他又去得果报。得了果报又死掉了,或者是长寿,或
者短寿,总是要死掉,死掉又去得果报。这就是说众生在三界里边轮回,或者得天的果报
,死掉了,又来到人间得个果报;得个果报,又死掉了;又得到三恶道的果报,又死了;
又可能会得人的果报、又可能得天的果报,就是生死轮回没有个完。没有完,但是其中谁
是数数的去得果报的呢?就是我。就是在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的里边,有一个不生不死、
常住不坏的那么一个,那个就是我,这就叫作‘补特伽罗我’。
这个正好就是说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也就是我们凡夫众生对于生死境界的推测,认为是
这样子。就像在一个房子里边,从这一个房子出去到另一个房子、从另一个房子出去又到
另一个房子去,这个房子常常变化,但是这个人没有变化化,就是我、这个阿赖耶识的我
没有变化,但是这个生死常常是变化的,这个不变化的这个就是我,就是我的本体。现在
就是说这个第七识执著这个第八识就是这样的我。不过第七识他不会说话,那么由第六识
表达出来,就是我们人有这样我的,在一切众生里面有这样的我,这是一种我执。
第二种就是法执。这个法执是什么呢?就是将才说的,这第八识他也是因缘所生法,他并
不是真常不坏的,但是第七识他不明白这个事情,也执著他有真实性的法、他是有真实性
的法,这就叫作法执。所以“随缘执我”,是执著有这二种我的。第一个这个‘补特伽罗
我’,这就是烦恼障,因为由执我,所以就会有种种的贪心、瞋心、疑惑心、高慢心,各
式各样的烦恼都出来了,这都是烦恼障。第二个法我执,就是所知障了,因为你有这种执
著第八识,也就是执著一切法都有真实性,这样的执著就是所知障。
这烦恼障我们也容易明白,我们保护自己,就会引起很多很多的烦恼,这就障碍我们不得
涅槃,这个烦恼障我们能感觉到;这个所知障我们还感觉不到。什么叫作所知障呢?这个
所知是所障;这个执著一切法有真实性,这是能障。什么叫作所知呢?比如是这个诸法的
真理,是佛的无量无边的法门,我们不知道,这也是所知。
其次,佛菩萨广度众生,能通达一切众生的根性,这个人是利根、是钝根;他是烦恼的轻
重;智慧的深浅;怎么样才可以得解脱;他有什么障碍,众生种种的情况,这是佛的一切
种智的境界。通达一切法门,通达一切众生的根性,这是佛的一切种智的境界,我们完全
不知道,不但我们凡夫不知道,就是阿罗汉也是不知道,那么这就是所知。能障碍所知的
,就是这个执著心,就是阿罗汉也还都有;连得无生法忍的菩萨他也是有。一直到佛才究
竟的清净,圆满无上菩提,就是得到了一切种智了。把这些障,本来也可以,在《成唯识
论》上面,也立出来很多名字的,但是把它归类就是二种,一个烦恼障、一个所知障。
现在说到阿赖耶识被第七识的执著,“随缘执我量为非”,他是执著有这么二种我的,这
二种我,是有粗显的、有微细的。第七识的这种执著是特别微细的,也我们不能感觉到的
。又有分别而生的,有俱生而有的。因分别而有的、因俱生而有的,有这些分别。第七识
都是属于俱生的,不是分别的。第六识也有这种执我的毛病,但是第六识也有分别的、也
有俱生的,有这些分别的。现在说这个第七识,第七识“随缘执我量为非”,他执著我,
这就是搞错了,是属于非量了。
文章来源(附音频):
https://fayun.org/public/index.html#!/fy/player/dharma/bashiguijusong/110/audio/0
==============================================================================
《八识规矩颂》
唐三藏法师玄奘造
前五识颂
性境现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徧行别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贪嗔痴。
五识同依净色根, 九缘七八好相邻,
合三离二观尘世, 愚者难分识与根。
变相观空唯后得, 果中犹自不诠真,
圆明初发成无漏, 三类分身息苦轮。
第六识颂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轮时易可知,
相应心所五十一, 善恶临时别配之。
性界受三恒转易, 根随信等总相连,
动身发语独为最, 引满能招业力牵。
发起初心欢喜地, 俱生犹自现缠眠,
远行地后纯无漏, 观察圆明照大千。
第七识颂
带质有覆通情本, 随缘执我量为非,
八大徧行别境慧, 贪痴我见慢相随。
恒审思量我相随, 有情日夜镇昏迷,
四惑八大相应起, 六转呼为染净依。
极喜初心平等性, 无功用行我恒摧,
如来现起他受用, 十地菩萨所被机。
第八识颂
性唯无覆五徧行, 界地随他业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执, 由此能兴论主争。
浩浩三藏不可穷, 渊深七浪境为风,
受薰持种根身器, 去后来先作主公。
不动地前才舍藏, 金刚道后异熟空,
大圆无垢同时发, 普照十方尘刹中。
==============================================================================
心得: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
般若波罗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