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onyan (honyan)
2021-06-03 17:38:15你不是佛
玅境长老
“我们佛教徒要有正见”这件事,我举一个例子各位听一听。这个例子是出在《大庄严论
》,这部论上面说出一件事,就是有一位优婆塞(优婆塞,我们大家知道,就是在佛法里
边受三归五戒了,这个就是优婆塞,我们称他为优婆塞),他有一天他看见佛来了,当然
是放大光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或者是千二百五十位比丘,或者是五百位比丘来了。
来了,就是向这位优婆塞说法,说完法以后这个优婆塞就说了一句话,他说:“你不是佛
!”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我们设想:假设是我,我会说这句话吗?我敢说这句话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
明,有很多的大比丘围绕来说法,你敢说他不是佛吗?但是这个优婆塞就是这样说:“你
不是佛!”那么这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这个人就说:“你怎么知道我不是佛呢?”“
因为你说的话不符合佛法的真义,所以不是佛!”我把这件事说完:这时候现三十二相的
这个人就现出原形来,原来是个魔王,天上的魔王来了。然后他就对这个优婆塞说:“释
迦牟尼佛真是伟大,连一个优婆塞知道我是魔!”就赞叹佛的大智慧,然后忽然间就没有
了。
我们今天的佛教徒有这样的程度吗?在家居士,我姑妄言之,没有这个程度,我们出家人
有这个程度吗?我们出家人你敢这样说话吗?你敢不敢这样说话?这个我们不说。我们观
察一下,这个优婆塞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来?就是他学习过佛法,他对于佛法有深刻的认
识,他有正见了,知道什么是邪见,他知道这件事。我们一般地说,佛法有正法、有像法
、有末法,或者我们不必说正、像、末,我们说现在佛法衰败、衰微了、不兴盛,不兴盛
的原因在哪里?我们现在简单地说,就是连出家的佛教徒也在内,多数不具足正见,所以
佛法衰微了。很简单,不用说很多话,就是从这个地方看出来。为什么佛法衰微了?就是
佛教徒没有正见,原因就在这里。
典故出处:
大庄严论经卷第八|大正藏第04册No.0201
(四八)
复次,得见谛者,不为天魔诸外道等之所欺诳,是故应勤方便必求见谛。
我昔曾闻,首罗居士甚大悭悋,舍利弗等往返其家,而说偈言:
“恶道深如海, 乱心如浊水,
为悭流所漂, 言则称无物。
嫉妬之大河, 邪见鱼鼈众,
充满如是处, 漂流不止息。
今当拔悭根, 成就施果报,
大悲之世尊, 无畏之释子,
见诸没苦厄, 我等应救济。”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早起着衣持钵向首罗长者家,而赞布施。时彼长者以不喜故如(矛+肖)
刺心,语迦叶言:“汝为受请?为欲乞食?”迦叶答言:“我常乞食。”长者语言:“汝
若乞食宜应及时。”迦叶即去。如是舍利弗、目连等诸大弟子次第至家,都不承待。尔时
世尊往到其家,语首罗言:“汝今应修五大施。”首罗闻已心大愁恼,作是思惟:“我尚
不能修于小施,云何语我作五大施?如来法中岂无余法?诸弟子等教我布施,世尊今者亦
教布施。”作是念已,白佛言:“世尊!微细小施尚不能作,况当五大施乎?”佛告长者
:“不杀名为大施,不盗、不邪婬、不妄语、不饮酒,如是等名为五大施。”闻是语已心
大欢喜,作是思惟:“如此五事不损毫厘得大施名,何为不作?”作是念已,于世尊所深
生欢喜信敬之心,而作是言:“佛是调御丈夫,此实不虚,自非世尊谁当能解作如是说?
谁不敬从无敢违者?”即说偈言:
“色貌无等伦, 才辩非世有,
世尊知时说, 梵音辞美妙,
所说终不虚, 闻者尽获果。”
说是偈已深于佛所生欢喜心,即入库藏取二张[(畾/且)*毛]欲用施佛,又自思惟,犹以为
多欲与一张。又复更思,嫌其少故还与二张。佛知心念,即说偈言:
“施时鬪诤时, 二俱同等说,
二德都不住, 儜劣丈夫所,
施时鬪诤时, 等同所作缘。”
尔时首罗闻是偈已,如来世尊知我所念,欢喜踊跃破于悭悋捉[叠*毛]施佛。佛知首罗至
心欢喜,如应说法,破首罗二十亿我见根,得须陀洹。尔时世尊即从坐起还其所止,首罗
欢喜送佛,还于其家,心生欣庆。尔时魔王见首罗欢喜,作是念言:“我今当往诣首罗所
破其善心。”作是念已,化作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至首罗家,即说偈言:
“身如净金山, 圆光极炽盛,
自在化变现, 庠步如象王,
来入首罗门, 如日入白云,
覩者无厌足, 明如百千日。”
尔时光照首罗家,首罗惊疑为是何人?即说偈言:
“如融真金聚, 充满我家中,
犹日从地出, 其光倍常明。”
说是偈已极生欢喜,如彼甘露洒于其身而作是言:“我有大福,如来今者再入我家,虽复
再来不为希有。何以故?如来世尊常以慈悲济度为业。”复说偈言:
“头如摩陀果, 肤如净真金,
眉间白毫相, 其目净脩广,
如开敷青莲, 寂定上调伏,
无畏徐庠步, 容貌殊特妙,
圆光满一寻, 如用自庄严,
勇猛自唱言, 我今真是佛。”
尔时魔王极自庄严在首罗前,告首罗言:“我先说五受阴苦因习而生,修八正道灭五受阴
,此是邪说。”时彼首罗闻是说已甚生疑怪:“貌相似佛所说乃非,我为是梦?为心颠倒
?听其所说甚为贪嫉,是何恶人化作佛形,如华聚中有黑毒蛇。我今审知此定是魔,如卖
针人至针师家求欲卖针。汝今波旬!听我佛子之所宣说。”偈言:
“鹅翅扇须弥, 尚可令倾动,
欲令见谛心, 倾动随汝者,
终无有是处。 汝可惑肉眼,
不能惑法眼, 佛知此事故,
而作如是说。 肉眼甚微劣,
不能别真伪, 若得法眼者,
即见牟尼尊。 我得法眼净,
见于灭结者, 终不随汝语,
汝徒自疲劳, 不能见惑乱。
吾今谛知汝, 实是恶波旬,
见四真谛人, 终不可移动。
如以金涂钱, 欲诳卖金家,
此事亦难成, 外现其金相,
其内实是铜。 犹如以虎皮,
用覆于驴上, 形色惑肉眼,
出言知汝虚。 如火有冷相,
风相恒常住, 假使日光闇,
月可作热相, 不能使见谛,
而有动转心。 设使满世界,
草木及瓦石, 麋鹿禽狩等,
悉皆作佛像, 不能动我意,
令有变异相, 况汝一魔身,
而能动摇我? 首罗种种说,
苦切责波旬, 犹如勇健人,
入阵击儜者。 时魔即恐怖,
速疾还天宫。 师子王住处,
象到寻突走; 波旬亦如是,
见谛所住处, 诸魔不敢停。”
文章出处:
https://fayun.org/public/index.html#!/fy/player/teaching/story_teller/300/video/0
YouTube影音:https://youtu.be/n4bX2xOw_c8
==============================================================================
玅境长老在故事中所说的优婆塞名为首罗,本来十分悭吝,佛陀告诉他要行五大施,首罗
就跟佛抱怨,一点点我都没办法布施,怎么可能还去做五大施呢?佛陀说五大施即是不杀
、不盗、不邪婬、不妄语、不饮酒。首罗听了很开心,觉得这五件事不用损自己分毫财产
,就能获得大布施的名号,欢喜之余也对佛陀生起信敬之心。后来于佛陀的开导下破除悭
吝,更得了初果。
这位故事中的优婆塞,并非一届凡夫,而是初果圣人。可以看到圣人是如何抉择正法,由
于忍可佛法的道理,所以在魔王波旬否定“五受阴苦因习而生,修八正道灭五受阴”时,
而戳破其身分。如经文一开始所说:“得见谛者,不为天魔诸外道等之所欺诳,是故应勤
方便必求见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