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大安法师 彻悟禅师语录23 end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1-03-26 01:26:42
好,请看下面一段,最后一段:【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
,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止即定因,定即止
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
而寂。能如是者,净业必无不成。如此成者,皆是上品。一人乃至百千万亿人,如是修,
皆如是成就,念佛者可不慎乎。】
好,这段是第四十一段,最后一段,谈念佛的功夫,具足“止观”的问题。在我们的行门
当中,“止观”是重要的一个行门方法。实际上一切法门都贯穿着“止观”,“止” 就
是奢摩他,“观” 就是毗婆舍那。念佛是不是也具足“止观”呢?不仅具足“止观”,
而且是非常殊胜的“止观”。当我们在执持这句名号的时候,这时候全神贯注,注意这句
佛号,不去想五欲六尘其他的妄想杂念,没有其他的念头,只是这一句佛号,以这一句佛
号、这一念摄受百千万亿个杂念,这就是“止”,作“止”的功夫。当我们在念这句佛号
的时候,耳根闻性,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把它听得明白,这就是“观”,做“观
”的功夫。所以就在念这句名号当中,“止”和“观”都是具足的,不是在念佛之外还别
有其他的“止观”。在小乘法里面,也有它的“止观”。比如它修“止”,止在鼻端,也
是在修一个“止”。包括练气功,他系心在一个什么部位,它也是在修“止”。“观”有
时是不净观、白骨观、九想观这些。天台讲“摩诃止观”,也有很多很精彩的内容。
那么净土念佛的“止观”,它是一心专念名号,是如实修行奢摩他。它从“止”的方面来
看,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个,当我们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念这句名号是具足信愿
的,具足信愿就是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这个弥陀名号,就能止
一切恶。因为这句名号是至善的结晶,实相的表达,能止一切恶。通过这句名号,止一切
恶,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它就离开了三界:色界、欲界、无色
界这种业力感召的秽土的体性。所以只要我们一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种法性实相的
内在力量,自然就止住了我们身口意三业的恶。然而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这种大
悲愿力住持极乐世界,他是大乘菩萨的法界,他有大乘的力量。所以我们凡夫到那里去,
自然就止了求声闻、缘觉、辟支佛的心。由于我们我见、我执没有断,往往会容易走声闻
、缘觉的道路。但到了西方净土,自然会被阿弥陀佛的愿力住持的力量止住。所以这三种
奢摩他的“止”,是从阿弥陀如来如实功德名号所显现出来的,这是“止”。
从“观”来看,我们正念观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包括对这个名号的如实观——就是听
清楚,这就是如实相在修行毗婆舍那,修行“观”。作这种观有两种作用,如果从观西方
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来看,天亲菩萨把西方净土分为三类、二十九种庄严。它的依报庄严十
七种,正报庄严,正报庄严包括阿弥陀佛的庄严和菩萨的庄严。这三种功德庄严,都是实
相显发出来的,我们观察这个依正庄严就等于观察实相,观实相。如果我们净业行人,能
如实的观这三种功德庄严,就能得到如实相的功德。如实相的功德的直接的力量表达,就
是能够决定让我们任运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观经》里,除了讲前面的日观、水观
之外,从第三观琉璃地,你只要观想琉璃地成就,就能任运往生。象宝树观、楼阁观、莲
华观,特别是阿弥陀佛观,作这些观想都能任运去,为什么?如实功德任运导引我们到西
方极乐世界去。一旦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能见阿弥陀佛,虽然我们是带业往生的凡
夫,我们马上就能够获得即凡即圣的阿鞞跋致的位置,就能很快地跟八地以上的菩萨一样
,证得平等的法身,直到一生补处,圆满佛果,毕竟得像佛那样寂灭平等的功德。所以念
佛的“止观”有更殊胜的内容在里面。不是仅仅靠自力在“止观”,完全由阿弥陀佛名号
功德愿力的加持,令我们得到无上的止观的力。
“止观”和“定慧”之间具有一种关系,我们有“止”的功夫就会有“定”,所以说“止
”是“定”的因,禅定是你修止所得到的果。你修观,“观”是你获智慧的因,你得智慧
是你修观的果,它有这样的因果关系。“由止得定,由观得慧”。再上面,就是“寂”和
“照”的关系,“定”就是“寂”,我们讲“寂定”,“寂”就是无量寿。“观”是智慧
,“观”就是“照”,照用,“照”就是无量光。所以我们凡夫众生在因地当中修止观,
获定慧,得寂照,最终就成就无量光寿这个法界的体性——成佛!
所以止观、定慧、寂照,它要并运,要等持,两个轮子不能缺少。如果你光有定没有慧,
就是只有止没有观,这样你就容易枯定,没有活力。如果你只有观,没有定,没有寂,它
就会浮躁、散乱。这两者一定是定中有慧,慧中有定,等持了,才能使我们到达自性功德
的宝所。所以当我们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是修止修定,寂的功德,一念不生这个寂。但
是了了分明,这就是在寂中有照。在寂中有照,了了分明,这个观照起来了,观照的功夫
起来了,但是有一念不生的寂定,这就是照中有寂。能这样来修持,这样的等持、双运,
我们修净业才能成就。我们念佛的时候为什么昏沉,昏沉是由于你的止的功夫偏重,但里
面没有观,所以你就容易昏沉。有时候掉举,坐不下来,或者妄想纷飞,这时候你的观偏
重,你的观里没有止,它就呆不住。一定是止中有观,观中有止,才能够很安稳的安心在
这句佛号当中,等持。
所以我们看到念佛,阿弥陀佛名号当中,法藏菩萨施舍这个名号的功德,对我们修行有极
大的作用,善巧方便,里面有无量寿,就是止、定、寂;有无量光,就是观、慧、照。这
两种功能同时都在阿弥陀佛的名号里具足,这样就用这个名号来给我们修行。所以我们只
要以一种深信切愿的心来念这句名号。我们念得绵绵密密,念的缓缓平平,我们的心,妄
想杂念的心,散乱的心,就由无量寿的德能把它净定下来。我们昏沉的心就由名号里具足
的无量光的德能,让我们起一种观力,不至于懈怠、放逸、昏沉。这些懈怠、放逸、昏沉
,都是这个范围的东西,要用无量光来警策、来调动。所以我们要善于来调伏自己的心,
当我们在很昏沉的时候,你可以侧重在无量光佛,你可以就念无量光佛、无量光佛、无量
光佛;当我们很散乱,要掉举的时候,你可以深度思惟一下无量寿佛、无量寿佛、无量寿
佛。通过这个名号,通过这样的一个思念、思惟,和我们的意念的调动,把名号当中分别
这两种德能,作为对治的力量,把它调动起来。
所以能够这样的善于用心,能够这样善于了解名号里所具足的止观、定慧、寂照和无量光
寿德能的内在关系,然后加以善巧使用,来修行的人,这样的成就都是上品上生啊!所以
阿弥陀佛非常慈悲,已经在名号当中,施舍给我们上品上生的修行的方便在里面了。一个
人这样地来修,就一人这样得成就!百千万亿人这样的修止观、定慧、寂照,都能成就无
量光寿。你看念佛一法,可不就是法藏菩萨,用他多少生命、多少心血,无量劫以来,所
给我们的一颗无价的摩尼宝珠吗!我们还不赶紧把它作为一个命根子紧紧地抓住?唯有抓
住名号,我们才能得救。抓不住,我们就完蛋了。
好,这样我们就对《彻悟禅师语录》六个段落,作了一个简单的讨论。实际上一共四十一
段,每一段都是义理深广、宗教情怀深厚,都能增强我们的深信切愿持名,由于时间关系
,我们只能讨论六段。
这几天来到温州,本人非常受感动。温州的佛教非常兴盛,自古迄今皆然。广大的信众、
我们的法师们都有很好的宗教信仰和修持,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本人实在是非常
惭愧,无论智慧、道德、修持都是小学生的水平,蒙大家错爱,来这里斗胆讲一点,尤其
在我们很多的大法师面前,真有点班门弄斧了,银行门前数钞票了。如果有讲错的、不对
的地方,请诸位大德法师、诸位修行同修批评指正。好。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1-03-26 17:36:00
阿弥陀佛!
作者: Iamboy183 (新)   2021-03-26 19:57: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