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楼主: repuslin (repuslin)   2021-02-25 08:14:06
看似很正面的文章.
看似宣传正能量.
但动一下脑子多想想.
这文章内容逻辑.除了宣传正能量外,主要观念的部分是否错了呢?
  听起来很有道理. 但因果顺序都错位了倒果为因
 
 因果错置那是学着 先把便便放入肠内,然后再把食物从嘴把吐出来
 不争就是慈悲: 应该是 慈悲的人会选择 不争
 不辩就是智慧:  智慧的人会选择 不辩
不闻就是清净: 清净的人会选择 不闻
不看就是自在: 自在的人会选择 不看
不贪就是布施: 布施的人会选择 不贪
例如: 不辩就是智慧吗,
如果真有问题,也不发问,
是愚痴,没有求知心,而非智慧.
所以不能用 不辩 当成 学习的 行为准则规范.
而是 目标是要以有 智慧. 要精进
让自己更有智慧. 然后果子成熟后 自然懂得 不辩
就像 贵族的气质 来自于该生活环境与教育
如果 小丑也学着穿上贵族外衣, 但行为与气质 仍然只会像个小丑 不会变成贵族
而 贵族 没有那个外衣,举手投足 气质仍然会是个贵族
不争 不是 慈悲. 不争 只是 慈悲的一件外衣
不辩 不是 智慧, 不辩 只是 智慧的一件外衣
重点:在于 行为上的 "不争","不辩" 那只是一件外衣.
慈悲 与 智慧 才是重点所在
好争的人 必然去争, 好贪的人 必然去贪
叫一个有 贪念 的人 不要去 贪.
好比 跟一个有忧郁症的人 叫他 想开一点 就不会忧郁了 是同样的逻辑.
忧郁也是一种 因果 结果.
如果没有 先了解 每个人 忧郁的 成因.(生理/心理/疲劳/压力/关系)
跟 忧郁的人说. 积极点. 乐观点.自然就不会忧郁了.这是一种 愚痴
人会忧郁 有不同的成因. 要依照各种成因去处理 才对
人 生而 自带 无明, 默认 就是 贪嗔痴愚.
多去 了解自己 为何 贪.
多去 了解自己 为何 嗔,
多去 了解自己 为何 痴愚
再透过佛法 改变 自己的见解.
然后再透过这种见解 去影响自己的行为
最后在(智慧/禅定/定力) 的作用下
内在与 外在行为 自然就因 结果 而改变
文章的内容 与其说是佛说.
更像是 罐头文章 假以佛说 宣扬 正能量
问题是 倒果为因.
因果错置. 就好比 吃健康食物 会有 便便
然后跟你说 你 只要吃便便 也等于 就是 是在吃 健康食物
使人产生 教人 学小丑 穿上贵族外衣 就是 贵族 的错觉
※ 引述《loby1234 (是洋葱了洋葱)》之铭言:
: ※ [本文转录自 Learn_Buddha 看板 #1WD4mm_5 ]
: 作者: loby1234 (是洋葱,我加了洋葱) 看板: Learn_Buddha
: 标题: [分享] 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 时间: Tue Feb 23 08:28:30 2021
: 佛说:“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
: 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 ,利人就是利己。”
: 不争就是慈悲
: 以平常心应对无常的人生,不争不辩、不闻不见是大境界,或许俗世中的人们难以贯彻始终
: ,却可以在生活中充分运用不争的智慧,不轻易和别人发生争执,当争执无可避免的时候,
: 忍一时退一步,让对方赢,又有何妨?
: 人活着,没必要凡事都争个明白。黑是黑,白是白,让时间去证明。跟家人争,争赢了,亲
: 情没了;跟爱人争,争赢了,感情淡了;跟朋友争,争赢了,情义没了。跟陌生人争,争赢
: 了,缘分没了。争的是理,输的是情,伤的是自己。
: 很多事,没必要去争,不争,是一种大度的人格,不争,是一种自信的底气。与人不争,不
: 代表窝囊没用。欲为大树,莫与草争,与其争,不如让自己身在顶峰。
: 不辩就是智慧
: 《道德经》云“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是无法靠讲道理来解决的,颜
: 面也不是靠争执能挽回的。相对而言,遭遇诽谤的最好处理方式就是保持平静和理性。
: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诽谤最终会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的。在现实生活中,拥有“不辩”的胸
: 襟,就不会与他人针尖对麦芒,睚眦必报;拥有“不辩”的情操,宽恕永远多于怨恨。
: 不争辩的人通常是以“海纳百川”般的胸怀做事待人,不拘泥于小节,看淡得与失,用“厚
: 德载物”的心态面对一切。因此,这类人属于“大智若愚”的人。不争辩是一种处惊不变的
: 心态,是一种成就大事的智慧,是一种包容万物的人格。
: 出自:https://kknews.cc/essay/ypzmqxa.amp
: 心得: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对我而言,这正是我目前最需要做到的,目前的安排
: ,应该让我感到知足,而不是再自寻烦恼
:
作者: FHShih (hou)   2021-02-25 09:27:00
基本满认同的,这样的顺序确实比较能够表达佛陀原意,和真正行持时候的下手处。慈悲智慧清净布施都是从心态上看的,不太能从外相上看,不过这种文章确实也对某些正需要他的人有帮助,希望一切有情都有机会学习到完整佛陀教法。
作者: minpanda   2021-02-25 10:11:00
辩似乎比较偏向回应的方向,比较少用在主动发问吗?我想文章的原意和您希望的善的方向是一致的,了解意义而不执著文字用语,随喜一切善~原法语文章就像是布袋和尚的理念~可以这样去理解~
作者: homerungod   2021-02-25 14:06:00
m大,因果顺序颇重要的,他因为慈悲所以选择不争,慈悲的人选择不争,与愚痴且不慈悲的人不争,是不一样的,因此不争就是慈悲有点怪怪的,他不争不代表他必然是慈悲的。另外本文也未指出佛在哪部经说此段话,这样是否有疑虑,到底出处是何来的呢?
作者: RungTai (RungTai)   2021-02-25 15:49:00
【每日头条】= 中国最大的内容农场网站就是一篇简转繁的心灵鸡汤文 连作者名都没有《道德经》云 ... 云云不分的简转繁文章然后 道德经??走错棚了吗 这种路边野鸡汤根本无须认真啊https://disp.cc/b/163-chQg [问卦]有"每日头条"八卦吗
作者: Maxuerade (假面舞会)   2021-02-25 23:10:00
“不争就是慈悲”那整段,我是初修很多不懂,请问这真的是佛说吗?还是后人的“总结”?
作者: homerungod   2021-02-25 23:17:00
同楼上,我读的经书也不多,还请知道的人可以提供佛经出处,否则假设佛陀没这样说过,写文章的人是否有妄语之嫌疑呢?
作者: minpanda   2021-02-26 17:20:00
原来板友在意的地方是开头的“佛说”吗?这段话比较像是后人理解之后的总结,在佛经上虽然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句子,但是有非常多一样的道理。因不离果,果不离因。说不争就是慈悲是对的,说慈悲就是不争也是对的。只是次第的差别。和别人起争执,对自己不慈悲,对对方也不慈悲。
作者: homerungod   2021-02-26 17:37:00
m大您好,不然我举个例子,甲因为误会而对AB发脾气,假设是一样的原因造成误会,其中A是因为慈悲,他判断不争能够解决问题因此不争而等待时间过去,然而B是一个狂妄之人,他打从心里看不起甲,视甲为蝼蚁因此不争,然而他们的发心不同,即使同样不争,发心不同,因是不同的,不争不一定是慈悲,可是因为慈悲所以选择不争,才是可以确保他是慈悲的我举以上例子说明,如果说后人的总结当然也可以,但是如果有瑕疵却托名佛说,是否有些不恰当呢?因此恳请板友分享文章,是否可以明确著名佛经出处,以便大家一起学习或查证
作者: Maxuerade (假面舞会)   2021-02-26 18:36:00
让我想到这则临终法语公案:我觉得是不是佛说还是很重要的,世人可能基于善意跟自己的理解作出很多总结https://reurl.cc/L04A2e但也可能因为能力不够而造成一些诠释误解,并非所有善语善行都能被认为是佛说
作者: homerungod   2021-02-26 19:20:00
野狐禅的公案,谈论佛法不可不慎
作者: minpanda   2021-02-26 22:37:00
h板友,假如即使甲乙发心不同,他们都化解了一场原本可能会发生的劫,以结果来说也是慈悲的结果~您的提议很好,我考虑看看在不改动板规的基础上要怎么处理,或许有板友有好意见也可以另外发文/发信提出~对于M板友的疑虑是很好的,如果要说谁说什么都需要谨慎
作者: homerungod   2021-02-26 22:41:00
好的,感谢您
作者: minpanda   2021-02-26 22:43:00
,谢谢板友的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