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段落在加强说明忏悔的内涵
==============================================================================
所以,忏悔的心情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对过去的呵责,第二个是对未来的期待,发愿期
待。当你不管修什么忏法,修大悲忏,修八十八佛,你只要内心当中具足了对过去罪业的
呵责,对未来生命的发愿,那么你就能够唸唸之间去消灭你已经累计的罪业了。因为你已
经掌控一个灭罪的因缘。这个地方我们先简单的把忏悔的名称,案例啊做一个说明。看下
一段。乙二的述义。把忏悔所对治的,所破除的什么的因缘是什么,把它详细的说明。我
们把律藏的文念一遍。
大家请合掌。既识起因,能感后习。一,感种类相续而起。二,招苦报生后当受。今
改前非。将修后是,从缘生灭,斯苦世法。于彼恶业,特生厌贱,发重惭愧,立对治过,
洗心忏悔。好,我们再解释,在第四面。前面的一段,我们把忏悔的意义说明,这个地方
我们说,我们忏悔,到底我们想要忏悔什么。先看第一段:既识起因,能感后习。你想忏
悔,当然忏悔主要是罪障,佛法的修行都要掌控一个生起和幻灭的因缘,就是你要消灭这
个东西,你要先找到它是怎么生起的。它生起的因缘在哪里。所以,我们应该先明白罪业
生起的因缘,“既识起因”,佛法说一个人会造罪啊,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在我意识,
为什么佛陀他不造罪呢?你不能说因为有这个环境的刺激,我才造罪的。这样讲是不对的
了。阿罗汉和佛陀在染污的环境,他也不造罪。所以,佛法的意思是莫向外求。就是我们
内心当中在一个平等的心中捏造一个自我的意识,有这个自我意识呢,就跟所有的众生产
生对立了。有我相,就有人相,相互的对立就产生一个保护自我的心态,叫做私欲。保护
自我以后,就开始造业。我爱执就造成了当这个环境满你的愿,你就生起贪欲,当环境不
满你的愿,你就生起嗔心。这所有贪嗔的烦恼的生起,都是因为你捏造了一个自我意识才
会出现的。所以,罪业的生起基本上是我们内心的颠倒。这个罪业生起以后,它会对我们
的生命产生两个重要的影响。
第一个,感种类相续而起。二,招苦报生后当受。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先看第二,当我们今天造了一个罪业,或者杀生,或者偷盗
,或者邪淫,或者打妄语。那么这样的罪业你造了以后,在生命当中会产生两个负面的影
响。第一个,招苦报生后当受。你这个罪业累计到一定的程度,你就要到三恶道去受痛苦
的果报。这个叫做异熟果。它的成熟的时间是在以后。所以,它是属于异熟。第二个就是
当下成就的。感种类相续而起。你造了杀盗淫妄以后,你这一部分的烦恼会增加。这叫等
流果。假如你今天造一个杀生,你杀了一只鸡,当然杀鸡这是一个罪业了。你把罪业造好
以后,你生命当中产生两种对你有伤害的力量。第一个你的杀生的行为产生一个召感三恶
道的一个业力。第二个你造了杀生以后,你产生的嗔心加强了。你以后会更容易杀生。所
以,我们在造业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诶,反正我就做这一次就好了。其
实,你这个想法是错的。你造了一次,你就很可能会造第二次。你造了第二次,你就更可
能会造第三次。就是所谓的感种类相续而起。就像滚雪球一样,除非你能够忏悔对治,否
则你造做了一个罪业,除了召感未来的果报,你又增加了你这一部分的烦恼。所以,你以
后就更容易去造这方面的罪业。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在忏悔之前,我们先知道今天我们造
的罪业所产生的一个负面的力量。这两种力量都是可以通过忏悔来消除的。我们再看第二
个,消灭的方法。今改前非。将修后是,从缘生灭,斯苦世法。这段的解释,就是道前基
础讲到我们如何来消灭我们已经造的罪业跟增加的烦恼。
第一个,你要忏悔之前,你必须有观照力。就是你必须听闻正法,如理思维。能够对
生命有一个正确的观照。你要知道什么是功德相,什么是过失相。一个佛弟子,你在修学
佛法当中,你最重要的是正知见。一个非佛弟子和佛弟子在生命当中都有可能会造罪业。
但这当中的差别在哪里?你如果是非佛弟子,你没有正见,你造了罪业以后你没办法踩撒
车了。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叫做错。所以你的生命没有改造的,没有调整的可能性。
你只有一次一次的造做,直到这个罪业的力量成熟为止了。那么佛弟子他能够明白道理,
他有可能会一时的糊涂而造罪。但是,他造了罪以后,他内心颠倒的情绪过去以后,他心
平气和,他听闻佛法的正见就会现前。他马上就会知道自己做了错事。所以,他就能够今
改前非。将修后是。他就能够发起忏悔的心情。所以,佛弟子他在造罪的差别就是他有调
整自己的功能。他有观照力,当然有观照力是不够的。
第二个,要有行动力。从缘生灭,斯苦世法。当你在不断的回光返照你的身口意以后
,诶,发现自己有过错了,怎么办呢,从缘生灭,斯苦世法。你要修习佛教的忏悔法门。
或者你拜八十八佛,或者你拜大悲忏。假借这种修学法门的因缘来消灭这种痛苦的果报。
就是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你过去由于一念的颠倒,造的罪业,你现在也应该依
止你一念的惭愧心,来消除。所以从缘生灭,斯苦世法。第三段做个总结。于彼恶业,特
生厌贱,发重惭愧,立对治过,洗心忏悔。当然忏悔的关键是罪业了。所以你在拜忏之前
,你必须要思维你的罪业。佛法的修学,我刚刚讲过,有些法门是要修皈依的比如你念佛
,你念佛的心情是我要跟佛陀学习,那是个善法。你对善法是好耀随顺。但是你现在的忏
悔法门是破坏法门,你说我今天拿了一个推土机,那你要破坏什么东西,你也不知道,你
进到佛堂就一直拜佛。你到佛堂一直拜佛,那么你就不可能忏悔罪障的。因为你没有把罪
障现出来,那你怎么忏悔呢?所以,忏悔之前先要思维自己的罪业。思维罪业以后,要做
三件事情。特生厌贱,对于我们造的罪业表示我们的厌恶和呵责。第二个发重惭愧,我们
在佛前许下誓愿。我从今天开始宁舍生命,我绝对不再造做了。
第三个,立对治过。正式修习忏法。依止这样的一个呵责,发愿,修忏,来洗除我们
心中的污垢,达到真实忏悔灭罪的功德。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地方有一个重要的
观念,忏悔就是罪从心起,从心忏。你刚开始的罪业不是别人给你的,也不是上帝送给你
的,是我们一念颠倒的心生起,造的杀盗淫妄。这个罪业造好以后呢,它跑到你内心的深
处,所谓的潜意识,或者第八识里面保存下来。这叫罪从心起,那怎么办呢?将心忏,既
然这个罪业是你生起的,别人不能帮你消除了,你要假借你自己的观照,由观照以后产生
忏悔的心态,假借拜忏的方法再把你心中的罪业消失掉。罪从心起,将心忏。在明朝,藕
益大师在《灵峰宗论》讲到一个公案。他说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寺庙叫高明寺,大陆的高
明寺,这个高明寺有一个沙弥叫做?弘沙弥。?是??的?,弘是弘一大师的弘。业弘沙弥。这
个沙弥平常是非常守规矩的,但是他在工作上被调到做库房。库房就是掌管整个寺庙的所
有的饮食,所有的资具。因为这个沙弥出家不久,所以戒定慧的功力比较单薄。所以,遇
到饮食的诱惑,就经常去偷吃常住的食物。当然,这个偷吃一定有心有境,依止贪欲的烦
恼,去偷取物品。那么心境和合,罪业成就。他偷取常住的物品,偷取了一年。正正一年
的时间。到了除夕的时候,就是农历年除夕的时候,他就生了一场重病。在重病当中,在
睡梦当中,他梦到了佛教的护法关公现前。关公他看到这个沙弥就呵责他,说你一再一再
,一次又一次的,偷取常住的罪业,你以后到三恶道去。关公呵责他以后,拿棒子,手杖
,打这个沙弥,这个沙弥从被关公打了以后,从梦中惊醒,惊醒以后,身体非常的疼痛。
而且,嘴巴也不能讲话了。当然,如果你不是佛弟子,你就怨天尤人了。你生命就没有办
法调整。
所以,佛弟子的差别,他有观照力。他能知道这件事是怎么回事。这个?弘沙弥只是
一时的糊涂,他的正见没有失掉。所以他自我反省,他觉得自己造了罪业。开始就修忏。
他从大年初一开始修,修到大年初四,到第四天,他整个的病痛就完全消失了。嘴巴也恢
复讲话了,这是一个罪灭之相。所以这个地方我们是说,罪从心起,将心忏。这个沙弥本
来没有罪,因为一时的烦恼,糊涂,产生罪了。那么,也必须假借他的忏悔心来消除。这
个地方就是说,我们今天,不怕你造罪业,就怕你不知忏悔。所以我们对于过去所造的罪
业,应该做三件事情,于彼恶业,特生厌贱,发重惭愧,立对治过,所以才能够洗心忏悔
。这个地方是讲到我们忏悔的内涵。
==============================================================================
南无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