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佛教中对“物”的爱执

楼主: ken0412 (ken)   2020-12-07 19:11:22
小弟学佛资历不深
想请教各位佛教前辈
佛经很常谈论的众生是属有情众生
对于无情众生的谈论就我所知
是山林一段时间后会有有情灵体寄居
所以砍树建造道场前要先诵经
本人是对从婴儿期抱的小猪布有强烈眷恋
到ptt doll版或toy版也发现不少同好
共同点是对这样佛法中所谓的“物”
有不雅于对人的依赖
出家修行是断对人的眷恋
冤亲债主也是有情众生
如果修行的目标是斩断对世俗的贪爱
对象是自己父母亲或有缘人
尚且不能为修行而弃其生死不故
那有缘的物或布偶呢
对我们来说二三四十年的相处
几乎可以把他们当成人或宠物
他们也不会自己消失 除非我们去做
狗狗猫咪都会想办法安置他而不是抛开
那跟着我们的布偶呢
如果是名牌之物 如珠宝 古董
可能是看中其背后代表的经济价值
也比较在佛典中找到例子
如果是相片或纪念物
相应的是背后的那个重要的“人”
今天 我们是对物本身起了爱执
对我们是与对人的爱执一样
把他遗弃或烧毁
在我们心中跟杀人杀动物没两样
但修行若要精进
必然会面对这个问题
修行前他是有情众生
想着未来修行有果时会把他毁弃
心中不勉觉得这样修行很残忍
也许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我们很稚气
请问前辈们 您们有什么想法
或者有没有什么佛教公案可参考呢
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作者: tmac012004 (寂灭寂灭就好)   2020-12-07 19:20:00
下辈子会投生在物的附近
楼主: ken0412 (ken)   2020-12-07 19:38:00
但是物不会轮回 是否会一样有相似的东西出现或者说为何这世我会对该物眷恋呢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7 19:41:00
对那个布偶来说,你爱他不爱他,都一样没差别。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20-12-07 20:19:00
执假为真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0-12-07 20:24:00
佛法舍弃的不是爱,而是执著。如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慈悲爱护众生。如果观世音菩萨有执著分别,祂就无法平等守护一切众生了。舍弃执著,才能将爱理智化,广大化的升华。你爱护布娃娃很好,但如果产生强烈情执,将来轮回投生其他六道,失去这一世记忆,布娃娃谁来照顾 ? 你所谓的爱,也像梦幻泡影一样消失。相比之下,超越六道轮回的观世音菩萨,反而能持续的爱护众生(包含你的布娃娃),那谁才是更真切的爱 ?所以,你何不学习观世音菩萨,用一份更长远理智的爱,去提升自己,而能给予你的布娃娃更圆满的照顾。佛法讲的离欲,是指防止会堕入轮回的欲爱,而当你能够保持着清净平等的心不再堕入轮回,佛法会要你依著这份已经提升的心灵,去爱护众生,但为了区别欲爱,用了另一个名词, 称为慈悲、菩提心。这是有阶段性课程目地的。
作者: tmac012004 (寂灭寂灭就好)   2020-12-07 20:47:00
比丘对僧衣执著,下辈子投生成僧衣上的虫!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0-12-07 20:52:00
所以你要思考的第一步是,如何成就一份不会让你堕入轮回的爱,如同你喜爱烹调,要学会掌握技巧而不是反被火烧。这个就是佛法当中菩萨在学的技术。避开爱当中的危险因子,"情执" 就是其中最严重的一种。如果有兴趣就多听经上课了解吧。
楼主: ken0412 (ken)   2020-12-07 23:11:00
感恩大家 阿弥陀佛!
作者: loby1234 (天策四象)   2020-12-08 07:59:00
佛法是帮助你看清自己,你可以观察自己为何执著于布娃娃,想像自己就是旁人,去观察自己为何沉迷
作者: milkboy (牛奶小子)   2020-12-08 11:40:00
用密封袋包好,袋里放一些防虫药,收到衣橱、放除湿剂。这样就不用丢弃它,也可以减少每天面对它而产生的执著。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0-12-09 03:00:00
事物总有无常的一面,试着去观察,能学到智慧。
作者: carefor (carefor)   2020-12-09 19:31:00
是从“心里放下”,而不是把它毁弃喔!这不一样。家亲眷属也是心里放下,但不是抛弃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