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20-11-27 21:01:56http://agama.buddhason.org/DN/DN26.htm
长部26经/转轮王经(波梨品[第三])(庄春江译)
比丘们!在人类八万岁时期,名为弥勒的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
、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出现于世间,犹如现在阿罗
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
陀、世尊的我出现于世间,他以证智自作证后,将为这包括天、魔、梵的世界;包括沙门
、婆罗门的世代;包括诸天、人宣说,犹如现在我以证智自作证后,为这包括天、魔、梵
的世界;包括沙门、婆罗门的世代;包括诸天、人宣说,他将教导开头是善、中间是善、
终结是善;意义正确、辞句正确的法,说明唯独圆满、遍清净的梵行,犹如现在我教导开
头是善、中间是善、终结是善;意义正确、辞句正确的法,说明唯独圆满、遍清净的梵行
,他将照顾数千位比丘僧团,犹如现在我照顾数百位比丘僧团。
释迦牟尼佛有预言过未来人类平均寿命八万岁时弥勒佛会出世,
未来弥勒佛的僧团弟子比释迦牟尼佛的僧团弟子更多。
※ 引述《Venerable (探索频道)》之铭言:
: 《弥勒上生经》提到,只要清净诸业并行六事法,即可往生兜率天,并在天寿尽时随弥勒
: 菩萨下生人间,成为第一批听闻弥勒佛说法的弟子。而且,未来世值遇诸佛,受菩提记:
: “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亦随弥
: 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于未来世,值遇贤劫一切诸佛。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
: 于诸佛前受菩提记。”
: 但是,《弥勒下生经》提到弥勒佛在人间度化的第一批人(九十六亿)皆成阿罗汉。阿罗汉
真正佛经说明辟支佛、阿罗汉弟子和佛的解脱“无有差别”不需要再继续成佛
http://tripitaka.cbeta.org/T01n0026_036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一四五)梵志品瞿默目揵连经第四(第三念诵)
尊者阿难答曰:“目揵连!若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解脱,及慧解脱、阿罗诃解脱,此三
解脱无有差别,亦无胜如。”
佛、辟支佛和佛的阿罗汉弟子已经用智慧断除贪嗔痴走到了佛教的最终目的“涅槃”,
汉传佛教中阿含经清楚说明了佛、辟支佛、阿罗汉弟子的解脱“无有差别”,
辟支佛和佛的阿罗汉弟子不需要再继续成佛。
http://tripitaka.cbeta.org/T01n0026_029
(一二五)中阿含大品贫穷经第九
漏尽阿罗诃比丘已知灭尽,拔其根本,永无来生。
汉传佛教的中阿含经清楚记载佛说辟支佛和阿罗汉弟子已经“永无来生”,
辟支佛和佛的阿罗汉弟子不会继续轮回在来生成佛。
上座部佛教马哈希尊者开示说明阿罗汉弟子不可能继续轮回不可能成佛
http://www.houstonmeditationc.com/?q=zh-hant/node/94
上座部佛教马哈希尊者在《内观要义》开示:
阿罗汉再继续这样禅修有什么好处呢?他可能成为辟支佛吗?或正等觉者(佛)吗?不,
都不可能。他将是以阿罗汉的身分脱离轮回,进入涅盘。阿罗汉不再有未断或未镇伏的烦
恼。一切的烦恼已断除和镇伏。因此,他没有需要再作什么,以断除或镇伏未断或未平熄
的烦恼。他已无需再改善任何戒德、定力与智慧。应当圆满的一切戒德、定力与智慧都已
圆满。所以他无需再进行改善未尽完美的,或增加那已圆满的。
释迦牟尼佛的前世善慧菩萨下定决心要早日脱离轮回证得涅槃成佛
http://tripitaka.cbeta.org/N31n0018_001
本生经第1卷
贤者善慧,于宫殿楼台之上,盘足独坐静思:“贤者!来世受生,实为苦痛,每出生处,
身坏亦同;予为生老病死之身,予须求无生无老无病无苦无乐,清凉不灭之涅槃。解脱生
死,趣涅槃者,必同归此路。”
燃灯佛之预言
燃灯世尊,前来彼处,近至善慧行者之头而止立。如开镂有摩尼珠狮子之栏,佛睁五色净
光之眼,见卧泥土上之善慧行者,佛以意识探向未来:“此行者决心成佛而卧此处。然行
者之愿望能否达成?”佛知:“行者此后经四阿僧祇十万劫,将成名谓瞿昙佛。”
上座部佛教《本生经》记载释迦牟尼前世善慧菩萨想通轮回的祸害
下定决心要早日脱离轮回成佛之后被燃灯佛授记四阿僧祇加十万大劫后一定成佛,
释迦牟尼的前世善慧菩萨有强烈想成佛的决心,
所以善慧菩萨遇到燃灯佛时没有证道、果、涅槃,
善慧菩萨遇到燃灯佛时没有证初果、二果、三果、阿罗汉果。
http://mbscnn.org/NewsList.aspx?CLASS=221
上座部佛教马哈希尊者《减损经讲记》81页开示:
当菩萨内观五蕴的生灭时,菩萨次第地开展内观智慧,
成就了第一阶段(须陀洹),借由须陀洹道及果证涅槃;他
在斯陀含阶段再证涅槃,而且在阿那含阶段又证涅槃;最
后,随着所有烦恼障的息灭并证获阿罗汉果位,他证涅槃并
成为无上的佛陀。
菩萨要到最后一世在无佛教的人间坐在树下修四念处无师自悟时才会依序证
须陀洹道智、须陀洹果智、
斯陀含道智、斯陀含果智、
阿那含道智、阿那含果智、
阿罗汉道智、阿罗汉果智,
证阿罗汉道智时会得到“一切知智”成佛。
http://www.charity.idv.tw/r/4.htm
《阿姜曼正传》记载:
阿姜曼也讲到在过去久远的前生曾发过类似的誓愿 —— 他的情形,是一个想要成佛的神
圣誓愿。跟阿姜绍一样,他也是因精进的禅思使他想起了前生的愿,以及这个根本的执著
反而让他不愿在今生为解脱涅槃而奋斗。就在阿姜曼开始修持头陀行,他放弃了成佛的愿
,因为他了解到如果要实现这个愿,那要花上非常不可思议的时间,他必须在生死轮回中
不断地流浪:一次又一次的出生、成长、衰老、疾病、死亡,无限期地忍受忧悲苦恼。放
弃了最初的誓愿使阿姜曼放下了执著,为他的修行开启了一条顺利进展的坦途,而他能如
此轻易地放弃前生的誓言,也意味着这份愿力在他的意识中还没有坚固到不可分离的地步
。
《阿姜曼正传》有记载阿姜曼以前曾经发愿成佛,
不过后来发现如果要成佛就得经历更长的生、老、病、死实在太可怕,
所以阿姜曼放弃之前的发愿成佛决心早日证道、果、涅槃脱离轮回。
只要想成佛自然就无法在佛教证道、果、涅槃,
如果曾经发愿成佛将来改变主意想要早点脱离轮回还得花时间将以前的发愿成佛取消。
http://www.dhammarain.org.tw/books/sou/sou-all.htm
上座部佛教明昆尊者在《南传菩萨道》开示:
当施者发愿欲成为快乐的人或天神时,其布施是下等的;当他发愿证悟弟子菩提或辟支菩
提时,其布施是为中等;当他发愿欲证得三藐三菩提或正等正觉时,其布施是为上等。
[菩提或觉悟是指四个道智。古代圣者劝告我们,若欲使所做的布施成为脱离生死轮回的
助缘(不轮转依止),我们就绝对不可以随便的态度来做布施,应该在布施时认真地发愿
欲证悟三种菩提之一。]
佛弟子应该仔细思考自己未来想成佛或成辟支佛或成声闻阿罗汉弟子,
然后在布施前后发愿加强自己的愿力,
如果搞不清楚状况乱发愿之后改变主意还得浪费更多时间去取消以前的发愿。
上座部佛教关于弥勒菩萨和未来弥勒佛的资讯
http://www.dhammarain.org.tw/canon/Anna/c-Visuddhimagga.html
上座部佛教觉音尊者在《清净道论》开示:
知道“有弥勒世尊将出现于未来,须梵摩婆罗门将是他的父亲,梵摩婆帝婆罗门女将是他
的母亲等”,像这样的知道名姓等的时候,依宿住智所说的方法,是它的“不可说所缘”
。如是当知未来分智的进行是依于八所缘的。
根据清净道论有些有天眼通的阿罗汉已经知道未来弥勒佛父母的种姓是婆罗门,
知道未来弥勒佛父母的姓名。
http://tripitaka.cbeta.org/N65n0033_032
大王统史 第32卷
〔第三十二章 上生兜率宫〕
贤明之王,令向空中一一投掷华鬘,其等〔如〕挂物,挂于辕。(七〇)见挂于空中等物
,大众拂去疑念,彼王以此长老语:(七一)“大德!何之天界快乐。”长老言:“王!
兜率天为宫快乐,善人等所思之处,(七二)待佛之时机,大名声之弥勒菩萨〔今〕住兜
率宫。”(七三)闻长老之语大智之大王,仰见大塔坐而闭眼。(七四)其刹那沉没〔王
〕生于兜率〔天〕,由此立持来之车仰于天身。(七五)示自作福业之果,善严饰己身为
示大众,(七六)立于车上不动,〔王〕三度右绕行礼大塔,礼塔与〔比丘〕众而去兜率
天。(七七)
于舞妓来脱冠处,于此设“脱冠堂”。(七八)王之遗身堆积火葬上,而大众叫唤,于此
设堂名为叫唤场。(七九)王之遗身附荼毘界外之道场,以此,此处称为王道场。
(八〇)彼睹多伽摩尼大王为伟人而适王之名,为弥勒世尊之第一弟子。(八一
)王之父是彼〔弥勒世尊〕之父,母又应为母,弟沙达提沙应为第二之上弟子。(八二)
此王之儿彼沙利王子应称为弥勒世尊之儿。(八三)最要如斯之福业,蔽多数不定恶业而
行善业人,趣于天界如〔还〕己家。如是有智慧之人,常喜善业。(八四)
上座部佛教的《大王统史》有记载弥勒菩萨和
未来弥勒佛两大上首弟子(类似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弗和目犍连)、
未来弥勒菩萨父母、
未来弥勒菩萨儿子
的事蹟。
未来弥勒佛两大上首弟子和
未来弥勒菩萨父母、
未来弥勒菩萨儿子
长久以来跟弥勒菩萨一起修行
本来就不想成佛而是想成为弥勒佛的阿罗汉弟子,
所以他们未来不会成佛而是会成为弥勒佛的阿罗汉弟子。
佛弟子未来遇到弥勒佛后会继续成佛或成辟支佛或成阿罗汉弟子
是由自己愿力决定
而不是由弥勒佛决定。
上座部佛教僧团应该知道更多关于弥勒菩萨和未来弥勒佛的详细资料,
不过网络上查不到,
有兴趣的人得去请教戒定慧够高精通三藏的上座部佛教僧团长老。
: 是自了汉,肉身坏灭之后就不再回来,如何有机会于未来世值遇贤劫和庄严劫诸佛并
释迦牟尼佛也是不再轮回的阿罗汉
http://tripitaka.cbeta.org/T02n0125_014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四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一
(五)
尔时,世尊向彼梵志,而说此偈:
“我成阿罗汉, 世间最无比,
天及世间人, 我今最为上。
我亦无师保, 亦复无与等,
独尊无过者, 冷而无复温。
今当转法轮, 往诣加尸邦,
今以甘露药, 开彼盲冥者。
波罗[木*奈]国界, 加尸国王土,
五比丘住处, 欲说微妙法。
使彼早成道, 及得漏尽通,
以除恶法元, 是故最为胜。”
不管是佛、辟支佛、声闻阿罗汉弟子都是阿罗汉,
成为阿罗汉脱离轮回入无余涅槃界就是佛教的最终目的,
释迦牟尼佛也是阿罗汉,
大部分释迦牟尼佛的阿罗汉弟子在世时都努力宣扬佛教正法帮助更多众生,
说阿罗汉是自了汉是抹黑佛教。
得?
: 授记成佛?
http://tripitaka.cbeta.org/N31n0018_001
本生经第1卷
然望成佛者 应结此八法
人间得生男 有见佛因缘
出家且具德 奉仕与愿心
结此八种法 决心完成佛
http://www.dhammarain.org.tw/books/sou/sou-all.htm
上座部佛教明昆尊者在《南传菩萨道》开示:
(一)如果“敏知者菩萨”有意在他被授记的那一世证得弟子菩提,
即成为阿罗汉,他有能力在佛陀还未讲完一首四行偈的第三行时,即证得阿罗汉果,连同
六神通与四无碍解智。这是被授记的八条件之一。
(二)如果“广演知者菩萨”有意在他被授记的那一世证得弟子菩提,他有能力在佛陀还
未讲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时,即证得阿罗汉果,连同六神通与四无碍解智。
(三)如果“所引导者菩萨”有意在他被授记的那一世证得弟子菩提,他有能力在佛陀刚
讲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时,即证得阿罗汉果,连同六神通与四无碍解智。
莫说成为一位正等正觉者,即使想要达到有如须弥陀隐士能够获得被授记的境界,也需要
具备以下八项条件:
一、 是人
二、 是男人
三、 波罗蜜已经圆满至足以使他在那一生证得阿罗汉果。
四、 遇到一尊活着的佛陀
五、 是一位相信业力的隐士(佛教以外的出家人)
或是一位佛教的比丘。
六、 具备四禅八定与五神通。
七、 有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修波罗蜜的非凡精进力。
八、 善欲足够强大至令他发愿成佛。
如果菩萨在被佛预言未来一定会成佛的那一世前放弃成佛改当声闻阿罗汉弟子,
他可以在听佛讲完一首四行偈的时间内证阿罗汉果并得到六神通与四无碍解智。
http://www.charity.idv.tw/r/2.htm
《阿姜曼正传》记载:
因为阿姜曼缺少足够的波罗蜜,所以他被剥夺了开启书箱的机会,只能欣赏它美丽的外观
。因此,他只有证得“基本教诫无碍解智”的层次,意思是他具有向他人开示佛教基本修
行之道的足够智慧及解说的技巧,但整体上却不够深与广。虽然阿姜曼很谦虚地表示他的
教导只能指出方向,但在他的一生中那些体验过并听闻过他教导的人们都表示极为刻骨铭
心,且难以言喻。当然在今天这个时代,很难再体验及听闻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教导了 —
— 一个急需如此高尚之人的时代。
据说阿姜曼有六神通但波罗蜜不够无法证得四无碍解智只证得“基本教诫无碍解智”,
也就是说就算是阿姜曼尊者想成佛他还不够格被佛授记未来一定会成佛,
想成佛的众生就算未来遇到弥勒佛不过实力不够还是不会被授记成佛,
想成佛的众生如果实力不够未来没被弥勒佛授记成佛就得继续加强智慧修到实力够为止,
所有的佛都是最后一世在无佛教的人间无师自悟成佛,
要想成佛就得靠自己的智慧和实力要期待谁保证自己一定成佛实在很荒谬!
: 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者可修行成佛,乘愿再来,但往生弥勒净土者有这个机会吗?
所有的菩萨最后一世都是从兜率天投胎到无佛教的人间然后无师自悟成佛
http://agama.buddhason.org/DN/DN14.htm
长部14经/譬喻大经(大品[第二])(庄春江译)
比丘们!这是常法:当菩萨从兜率天死去后,具念、正知地入母胎。
比丘们!这是常法:当菩萨出生七天,菩萨的母亲死了,往生兜率天,在这里,这是
常法。(24)
比丘们!这是常法:不像其他女子怀胎九或十个月后生产,菩萨的母亲生菩萨不是这
样,菩萨的母亲怀胎满十个月后生菩萨,在这里,这是常法。(25)
比丘们!这是常法:不像其他女子坐着或躺着生产,菩萨的母亲生菩萨不是这样,菩
萨的母亲就站着生菩萨,在这里,这是常法。(26)
上座部佛教《长部》14经记载
所有的菩萨在兜率天死后的最后一世一定会正念正知投生在人间的母胎,
菩萨的母亲一定会怀孕满十个月,
菩萨的母亲一定会站着将菩萨生出来
然后在人间出生成佛,
菩萨的母亲一定会在菩萨出生后七天死亡往生兜率天。
http://tripitaka.cbeta.org/T02n0125_026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等见品第三十四(三)
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
汉传佛教的增壹阿含经清楚说明所有的佛都是人在人间成佛。
http://tripitaka.cbeta.org/T23n1440_003
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第三
又沙门四果多在人中得,佛与辟支佛必在人中得漏尽故也。是以害人波罗夷,余道不得波
罗夷。
所有的佛和辟支佛一定在人间得漏尽通成佛。
入无余涅槃界的佛、辟支佛、声闻阿罗汉弟子不会再投生到三界
http://tripitaka.cbeta.org/N27n0012_001
经集 第1卷
世尊曰:
“能断诸结如牛王 如象摧破臭蔓草
我再不致坐母胎 故我若望天降雨”
http://tripitaka.cbeta.org/T01n0026_004
中阿含经卷第四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八)业相应品师子经第八(初一日诵)
沙门瞿昙宗本不入于胎,亦为人说不入胎法。
http://www.dhammarain.org.tw/books/sou/sou-all.htm
上座部佛教明昆尊者在《南传菩萨道》开示:
什么是灭苦的涅槃?当四道智证悟了无为界(涅槃;其相为寂)时,所有一千五百个烦恼
都被根除及不会再生起。当证悟阿罗汉道后,阿罗汉就不会再有来生,死后五蕴都全部息
灭,就好像熄灭的火一般。那无为界即是涅槃。
凡夫不能有如圣者一般清楚地明了涅槃的本质。若他们不清楚却勉强要说或写有关涅槃的
情况,以让他人明白,他们是可能会犯错的。暂且别说涅槃,就只说他们从书中得知的俗
事,若他们想要当作亲眼看过的来向人解说,他们也很可能会犯错。由于凡夫不能有如圣
者一般看到涅槃的各层面,他们应该只以上述的解说法来向他人解说。
当那些还未如实知见涅槃的人在想像何为涅槃时,他们可能会以为涅槃是一个金刚不坏的
城市或国家。当有部经把涅槃形容为安全的城市时,那只是一种形容法而已。涅槃并不是
一个城市或国家。但还是有人相信涅槃是一个城市,而其居民的身心是没有老病死的。事
实上,佛陀、辟支佛和阿罗汉进入涅槃是指五蕴完全止息,死后不会再出生在任何一界里
。(涅槃是道心和果心的目标,是一个究竟法。般涅槃则是五蕴或名色法完全止息,不再
生起。)他们进入涅槃并非进入涅槃城。在究竟上是没有涅槃城这个东西的。
当人们行善时,他们的导师会训诫他们发愿证悟涅槃。虽然他们照办了,但一般上他们都
不晓得涅槃的含意,所以他们对欲证悟涅槃并不热心。因此,导师应该要他们发愿解除一
切痛苦,这样信徒才能真正明白,而能够热诚与认真地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