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
《智度论》,“于诸宝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益”,能为究竟圆
满的利益,帮助我们证大涅槃。“今经中宝字,悉俱如上诸义。所说之法是真实法宝,此
法至妙无上,故喻之为宝”,用宝来比喻它,“此法能满众愿,故喻为如意之宝。若切指
此宝,则是持名之法”,信愿持名。“盖念佛之心印,坚固不坏,有如金刚,故称宝也”
。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念佛心印,坚固不坏,有如金刚,九十二年一句佛
号念到底,时时刻刻未曾丢失,宝!
“如《观佛三昧经观佛密行品》”,譬如有一个贫穷人,“依豪贵衣食”,依靠豪门
贵族生活。“时有王子出游,执大宝瓶。瓶内藏王宝印。贫者诈来亲附,拿宝瓶逃走。王
子觉之,使六大兵乘”,骑兵,“六黑象追之。持瓶人走入空野泽中”,走到旷野池沼里
头。“毒蛇自四面来,欲啮持瓶者。惶惧而东西驰走。见空泽中有一大树蓊郁。头戴宝瓶
,攀树而上。时六兵疾驰至树下,贫人见而吞王宝印,以手覆面。六黑象以鼻绞树倒之。
贫人堕地。身体散坏,唯金印在。宝瓶放光。毒蛇见光四散”。
“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身体坏了,宝印不坏。宝印就是
这句佛号,这句佛号要真信、要切愿。没有真信切愿,纵然念到熟透了,他不能往生。蕅
益大师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有信、有愿就决定往生,没有愿、信就不
能往生。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浅深,不是多少。功夫浅深跟信愿有关系,特别是跟愿。
愿是求生净土。对这个世间要淡化,不能留恋,要看破。如果对这个世间有留恋,纵然往
生,品位很低,不高。所以讲功夫浅深,不讲念佛多少。念佛多少是自己用功的方法。
二、为什么念佛不能恳切?是生死心不切
黄念老往生之前几个月,每天十四万声佛号,追顶念佛,日夜不间断,这是菩萨示现
。我们念几句就忘掉,念几声就断掉了,跑了,妄念起来了,佛号没有了,这都是烦恼习
气太重。对治烦恼习气,无过于一心称念。古人讲为什么念佛不能恳切?是生死心不切。
如果真正为了生死,那个心就很切。所以印光大师写一个大的“死”字放在佛堂当中,看
到我就要死了,念佛,生死心切,佛号自然就连上了。所以世缘要彻底放下。
要彻底放下,一定要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这是事实真相。这教我们什么?教我们彻底放下。人八十岁以上就应要作如是观,活一
天算一天,不要想还有下个月、明年,错了!一口气不来,这一世就结束了。时时刻刻作
如是观,就是生死想,生死心切,念佛的功德就非常明显。多活一天,多给众生做一天的
样子。必须把物质生活降到最低,能吃饱、穿暖,有个小地方遮蔽风雨就够了。心定才能
办道。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加一个念佛。身心安乐,放下就自在,修六波罗蜜、六和敬
。净宗行门五科,净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简单明了,这就是持戒。
三、我们如何能把业力转变愿力,我们就成功了
“以上经文,在《宗镜录》九十五卷中有注释”。“但今应申言者”,引申说明,“
则其末后所云”,着重在这句话上,“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
说明念佛心印真宝。“故知念佛法门是真实不坏之法宝”。“此念佛妙法,心作心是,全
性起修,全修在性”,这几句话禅宗常说。“自心起念,还念自心,以佛果觉,作我因心
,故令因心,顿同果觉。住于念佛,心印不坏,功德之宝,正是此心。故此心印,称为宝
印”。
几个人念佛有把握?忏云法师在台湾是很难得的一个大德,我向他请教,往生有没有
把握?他给我们说实话,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他有个茅蓬,里面住了五个人,他
也要管人,也要管事,也要跟信徒们应酬,这些都是他的烦恼。道场愈大,烦恼愈多。学
佛清净心是第一关口。心不清净修什么?修福,福德,不是功德。福德能帮助你生天、来
生得好报,不能了生死出轮回,还是业力做主,所以它麻烦大。我们如何能把业力转变愿
力,我们就成功了。除了自利就是利他,利他还是自利,将利他功德回向求生净土,这就
转利他为自利。总而言之,我们的目标、方向一致,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以要
知道,把念佛法门称为真实不坏的法宝。
四、念佛的心,信愿持名,一心专念,就是宝印
念佛妙法,九法界众生修这个法门统统得益。文殊菩萨念佛、普贤菩萨念佛,我们在
《华严经》上看到的,上从等觉菩萨,下到地狱众生,只要符合信愿持名,没有不生极乐
世界的。《观经》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净土法门的理论就这一句。为什么念佛
能成佛?因为本来是心是佛,本来是佛,现在我念佛,是心作佛。所以信愿持名是全性起
修,全修在性,性修是一不是二。性是自性本具,我们迷了自性才要修,修的就是性。阿
弥陀佛就是究竟圆满的性德,所以全修在性就是信愿持名,全性起修,是一不是二。
自心起念,还念自心。念佛佛号是从自心起来的,阿弥陀佛就是自性,就是自己的真
如自性,就是自己的真心,真心就是佛号,佛号就是真心。以佛果觉,作我因心,这句佛
号是阿弥陀佛究竟圆满的大觉。我今天念这个佛号,往生极乐世界去成佛,把这个佛号当
作我的因地心,心跟觉是一,因跟果不二。故令因心,顿同果觉,顿,当下就是,没有前
后,现在就是果觉。信愿念佛,这一句佛号就是果觉。果觉在现前,没有前后,因心果觉
一如,不二。住于念佛,心印不坏,念头就住在念佛上,心里只住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
之外,没有杂念、妄想,这就是住于念佛,这个心印一切时、一切处都不坏。功德之宝,
正是此心。故此心印,称为宝印。念佛的心,信愿持名,一心专念,就是宝印。
五、无上之宝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弥陀大愿,普度众生成佛,为践此大愿,故大开法藏,广施无尽功德所严无上之宝
。即此信愿持名之真实法宝也。”信愿持名重要。功德之宝是什么?就是这个心,真诚、
恭敬,求生极乐世界的心。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用妄心就不是功德,福德,那差太大
了。福德充其量生欲界天,色界天都没有指望。寿命到了,再往下堕落,我们不干这个事
,我们求生净土,求生净土这才真正是宝印。大开法藏,广施无尽功德所严之无上之宝,
无上之宝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佛今现在说法,他的教学没中断。学生在那
里听经,听到成佛,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才会离开讲堂,没有到彻悟他不离开讲堂。
“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念头住在念佛上,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心印不坏。“实
为一大藏教之眼目”,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之眼目,就是最重要的。有眼目
才能看得清楚,眼目是大放光明。“持名念佛时,即是心印放光时,故云:一声佛号一声
心”,“故《大集经》曰: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即无上深妙禅。”禅在佛号当中。这佛号
不但是禅,是无上深妙禅。
“于上之语,若能信受,即是蒙佛深恩,为我开智慧之眼,得光明之身也。上心印之
语,亦即是如来心心相印之印,诸祖以心传心之心,闻此宝印,粉身难报”,这个恩德太
大了。要真信。没有真信,多念,念上一百遍两百遍三百遍,自然能够契入。
==
对治烦恼习气,无过于一心称念。古人讲为什么念佛不能恳切?是生死心不切。
如果真正为了生死,那个心就很切。所以印光大师写一个大的“死”字放在佛堂当中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