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节要)144(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20-04-18 00:04:35
一、修行就是修这个心,要把真心修出来
  修行就是修这个心,要把真心修出来。真心里头一念不生,有念是阿赖耶,无念是真
如。无念,他什么都知道,他没有执著。阿赖耶有执著,自性没有执著。没有执著没有障
碍;有执著有障碍,障碍见性。你什么都能接触,接触里头在修行,修不起心、不动念、
不分别、不执著。这真修,真管用,接触万物才能够度众生,但是你要起心动念、分别执
著,你被众生度跑了,受他影响干扰。真正能度,他有定功,如如不动,没有起心动念、
分别执著,大定。这个定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死的盘腿面壁入定。
  释迦牟尼佛天天讲经教学,他在定中。他自己说,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没有说一个字
,谁要说我说法,谤佛。所说一切法,没有通过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自自然然从自性里
头流露出来的。说的一切法,今佛与古佛完全相同,同一个自性没有两种法,是一法。佛
教我们从哪里开始?从最粗、明显的执著,不执著。所有一切造作,都是从起心动念变现
出来的。他没起心动念,能现身说法,帮助众生觉悟,满众生的心愿,统统是感应。
二、无所住就是心里什么都没有,生什么心?生度众生的心
  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心里什么都没有,生什么心?生度众生的心。度
众生的心是一,度众生的手段是千变万化,善巧方便。现什么身说什么法,完全是应机,
完全是顺众生。普贤十愿,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决定没有自己。生心里头最重要、根本
的就是慈悲心。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帮助众生脱离六道十法界叫离究竟苦,得究竟乐是
西方极乐世界;换句话说,把众生送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这叫得究竟乐。所以千
经万论处处指归,都是指导你到西方极乐世界,诸佛菩萨度这个众生圆满了。
  我们度众生同时要度自己,度自己不妨碍度众生,度众生不妨碍度自己,肯定帮助自
己提升。自己的目标就这两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净土法门,而生其心,生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心;通途来说,生一切诸佛四弘誓愿之心。发大愿,不为自己,为一
切苦难众生。一切苦难众生跟自己同体,都是迷失自性变现出来的境界。做恶梦受的惊吓
都是冤枉,根本就没有,都是自己妄念变现出来的,不善的念头,贪瞋痴慢疑、七情五欲
都从这个地方变现出来。一秒钟二千兆次的生灭,哪一个生灭是真的?你看到的统统是幻
相。弥勒菩萨说穿了,我们生活在二千一百兆次生灭波动所产生的幻相,整个宇宙。
  全体是不可得,空无所有!应该无所住,决定不能把一样东西,人事物,不可以放在
心上。放在心上,你的心就被它干扰,就错了,你就迷了。看得清楚,听得清楚,心里干
干净净,什么都没有,对了,你完全用真心,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而生其心,外面境界
是感,你自然就有回应,这个回应叫而生其心。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最怕的、最严
重的障碍就是我,有我就麻烦,见不到了。要把我见放下,无我是真我。我是法界,法界
是我。遍法界虚空界是自性变的,自性才是真我,能生、能现,诸佛菩萨跟六道凡夫同一
个自性,凡夫在迷,佛菩萨在觉。所以这个其心就是自己的心。整个宇宙是自己的一场梦
境,只是作梦时不知道是梦,知道是梦就觉悟了;不知道是梦,迷在里头。
三、把那些拉杂东西换成阿弥陀佛,念念都是阿弥陀佛
  下面,“此二经中所标之其心,正是一心”,一心无二心。“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无明惑尽,自心朗现,故云增上其心也。”古时镜子是铜做的,时间久了要磨,灰尘磨干
净就能照,比喻无明惑尽,自心朗现。无明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没有无明,那个
心是真心。真心能照全宇宙,能照过去未来,通达明了,没有障碍。大乘法里头最怕的就
是有住。众生他有住,有住生心就造业,无住生心没有业。换句话说,心里不能放东西,
什么都不能放在心上。净宗它很特别,它让你放一样,只可以放一样,这一样就是南无阿
弥陀佛,这个容易修。什么都不放很难修,你没办法,你总会放东西在里头。现在叫你换
一个,把那些拉杂东西换成阿弥陀佛,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
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三年五载,什么念头都没有,就很容易证得,净宗妙就妙在此地。
  海贤老和尚老实、听话、真干,九十二年不拐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除外什么都
不会。善始善终,万缘放下,心里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没有把人
、事、万物放在心上,真正放在心上的就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念念向往,对了。
四、依教、依理、要能感果,这个修行法就对了
  下面,‘坚固不动’,“其心如金刚,能破一切,而不为一切所破,故云坚固”。海
贤老和尚真的是坚固不动,顺境随喜,逆境忍辱,不为外境所动。念佛不许念,心里头默
念;不许拜,晚上起来偷偷拜,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其心如如,《金刚经》曰:如如
不动。故云不动。此之不动,不是沈空滞寂,而是心心契于真如法一,念念流入如来觉海
也。”如来觉海就是自己的觉海,就是真如本性,本性广大没有边际,用海来做比喻。念
念与自性相应,具足无量智慧、德能、相好,一切都是无量,无量觉就是阿弥陀。
  ‘修行精进,无能踰者’,“修行者,为通用之辞”,行为犯错,把它修正过来叫修
行,这是社会上通用的。“自晋后转为佛教术语”。“如理而行戒定慧,曰修行。即佛教
中教理行果四法中之行法”。教是教学,经典文字是教;文字含道理,这是理;里面教我
们修行的方法,这是行;依照教理行,后面有结果。在净土宗,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果。四
法当中的行法,修行,行要依教、要依理、要能感果,这个修行法就对了。
  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理只有一个,统统都是教我们回归自性。从自性上说,一
切众生本来是佛,跟释迦、弥陀、毘卢遮那是一不是二。能用慈悲对待一切众生,就叫释
迦;能用清净平等觉对待一切人事物,就叫阿弥陀。所以叫自性释迦、自性弥陀,是性德
里头名称。常常念,念明白、觉悟了,把自己的慈悲心、平等觉念出来,这就叫证果。佛
告诉我们,你圆圆满满一切具足,不要向外求。向外求是业,是你自己造作的。教理行果
遍一切法,佛法让我们觉悟,修正错误迷惑颠倒,回归自性本有的教理行果,这是修行。
五、只要懂得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任何一法都是佛法
  “精进”,精进是勤奋,不能懈怠。精是精纯的意思,“无恶杂故。进谓升进(提升
),不懈怠故”,能勤奋不懈怠,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慈恩上生经疏》,慈恩是窥基大
师,他在《上生经疏》里,《弥勒菩萨上生经》,说“精谓精纯,无恶杂故。进谓升进,
不懈怠故”。“又踰者”,踰是超越、超过、超胜。“此二句总结上文。修行总括以上种
种妙行”,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就是种种妙行,每个法门都能证无上道。因为每个
法门都要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是总原则。你要不放下,这不是佛法。
  佛法教你得定,一门深入是戒,唯有一门容易得定,得定之后能开智慧。我们求的是
开悟、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只要你专一,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统统见性。所以哪一
法不是佛法,只要懂得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任何一法都是佛法。不能放下妄想分别
执著,《无量寿经》、《华严》、《法华》也不是佛法。你得不到定,你不能开悟。最后
,“如是诸行悉皆精勤升进,故云修行精进。法藏比丘之德行,无人能及”,没有人能比
得上,所以说“无能踰者”。
==
自性释迦、自性弥陀,是性德里头名称。
常常念,念明白、觉悟了,把自己的慈悲心、平等觉念出来,这就叫证果。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20-04-18 00:19: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0-04-18 21:46:00
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20-04-19 22:22: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