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天放的光,阿难从来没见过
“按圆顿诸经”,圆教、顿教,像《华严》、《法华》,“具说本师释尊放光之相”
,佛说圆顿大经都有放光,“今经亦然”,这部经没有讲之先就先放光。《汉译》经文:
“于时佛坐,思念正道,面有九色光,数千百变,光甚大明。”佛坐在那个地方,面有九
色光。“贤者阿难,即从座起,更正衣服,稽首佛足”,这是敬礼,礼敬。“前白佛言”
,这是请教,“今佛面目光色,何以时时更变!明乃尔乎?”这是阿难的问话。“今”是
现在,阿难看到的,“佛面目光精,数百千色,上下明彻,好乃如是”,这是阿难想到的
。阿难是世尊侍者,今天放的光,阿难从来没见过。“我侍佛以来,未曾见佛身体光曜,
巍巍重明乃尔”。“我未曾见至真等正觉”,至真等正觉是对佛的尊称,从来没有见过佛
的“光明威神,有如今日”,今天放的光从来没见过。这段是《汉译》,最早翻译的。“
《吴译》同之,唯文字稍简,余译则语而未详。”其他本子没有这么详细。
《魏译》本流通最多,就是康僧铠翻译的。“两度云光颜巍巍”,这句看到两次,“
又云威神光光”。“《唐译》云: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凝照光辉。”说得简
单。“《宋译》云:面色圆满,宝刹庄严。”五种译本合起来看,“便知汉、吴两译最详
,余译乃其简略”。《宋译》有“宝刹庄严”一句,显示“光中现刹”,其他译本没有。
这句好!光中见到十方诸佛刹土,像看电视一样。佛的光中能够见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
刹土,清净、庄严。“由是亦可见会集诸译之必要。”夏莲居老居士最后会集的必要。五
种原译本有的它全有,一句也没有漏掉。
“又古注经家”,为经做注解的人,“多谓本师说此经时未曾放光”,佛说《无量寿
经》没放光,“盖未详考汉、吴古译之故耳”。《汉译》《吴译》有放光,其他本子放光
省略了。这就是《无量寿经》本子太多,人家不愿意看。《阿弥陀经》没有争议,但是它
太简单了,这个经介绍详细,能启发我们的信心,提升我们的愿心,真想去。
二、现在世界怎么这么乱?我们的思想乱了,我们的见解乱了
下面,‘世尊’,“世尊指释迦牟尼佛”。“《净影疏》曰:佛具众德,为世尊重,
故号世尊。”佛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为世间所尊重。佛告诉我们,智慧
、德能、相好都是自性本自具足,不是从外面来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样都没
有缺少。为什么?它能生万法,那就是具足万法,万法不出这三大类。《华严经》也说,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各个相同平等。阿弥陀佛有多大
智慧,具足无量功德,也是我们有的,自性本有。现在一个觉,一个迷。我们迷了,智慧
德相没有失掉,只是不能现前,得不到受用,有障碍。障碍叫烦恼,烦恼无量无边。无量
无边的烦恼归纳为三大类,无明烦恼,不明了,不认识了;尘沙烦恼,数不尽的;见思烦
恼,宇宙万有的真相完全不明白了,本来明白,现在统统不明白,看错想错了,想里面有
贪瞋痴慢疑,看里面有成见、边见、邪见,看错想错了,把一真法界变现成六道轮回。
所以《华严经》上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身体、居住的环境从心想生。现
在世界怎么这么乱?我们的思想乱了,我们的见解乱了,乱成一团。极乐世界为什么美好
?他觉悟了,他不迷了,他的心清净、平等、觉,性德里具足的无量智慧、功德、相好,
统统现前。在极乐世界住一段时间,久了,烦恼不断自然没有了,妙!性德自然现前,就
跟阿弥陀佛一样了。所以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如来,我们看佛菩萨都把他当作
普通人,这是从心想生。事显理,事上,我们跟阿弥陀佛一样的想法、看法,我们这个世
界就变成极乐世界了。要真干,我们来做实验。
如果肯干,念头转过来了,我们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菩萨,一切人、一切动物,花草
树木也是。念头一转,恢复正能量,真做到了。佛菩萨是好人,这社会上没有一个坏人。
佛用什么方法?教学,“今现在说法”。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没中断,圆圆满满的给了
我们,真正懂得的人,明白人、觉悟的人,依教修行都成就了,大成就,不是小成就。像
文殊、普贤、弥勒菩萨,我们这十六正士,大成就者。
三、我们今天念头不善,造成这些灾难
我们为什么还甘心堕落?堕落就是放不下,对这个世间有贪恋,不知道这个世间是假
的、空的,是梦幻泡影。当下不可得,就在现前,你得不到,刹那生灭。弥勒菩萨告诉我
们,一秒钟这个身体生灭了二千一百兆次,哪一次现相是我?不可得,幻相,假的。我们
只有从意念上转,然后山河大地、物质跟着我们的念头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是真理,我们
今天念头不善,造成这些灾难;弃恶扬善,端正心念,可以改变。“福人居福地,福地福
人居”。我们要有信心、真诚心、恭敬心,诚就灵。真诚心求感应的基本条件就是慈悲心
,真诚的爱心,爱一切众生。量大福大,智慧也大。量大的人起心动念想苦难众生。用真
诚心求感应、求佛菩萨,真诚到极处,叫至诚感通。
古人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门深入是戒律,是戒,长时薰修是得定。有戒有
定,定到一定程度就开悟了,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开了。戒定慧都是自性本来具足
,是性德,人人都有,只是迷而不觉,不知道修。儒释道三个根,学戒律不重视根,想盖
房子不要地基,房子能盖成吗?戒的目的在清净平等觉,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是持戒
的目标。不但不染污,而且心不动不摇晃,像水没有波浪,平静,平等。我们心不平等,
有高下,为什么?竞争,一竞一争,水就波动,平等心失掉了。再加上严重的染污,自私
自利,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天天在造轮回业,怎么能脱离轮回?远远不如农村里的阿公阿
婆,一句阿弥陀佛,他很老实听话一直念下去。往生的时候示现瑞相,成功了。
他戒定慧具足。一门深入是持戒,心里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放。断恶不著断
恶的相,修善没有修善的相,三轮体空。他暗合道妙,真做到了,问他他不知道。他也不
需要知道,统统在生活上落实了。海贤老和尚是我们的好榜样,你细细去听去体悟。听懂
听明白了,得受用了;听的遍数少不管用。一句佛号刻骨铭心,能帮助你身心健康,法喜
充满,心情愉快,化解灾难,不迷信。因上清净平等觉,智慧、福报、健康长寿是福报。
四、你能得到多少,看你有几分真诚心恭敬心
人不能没有德,佛门的德就是戒定慧;世间的德,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佛具
众德,为世尊重”,佛弟子要像佛一样具足众德。净宗行门五科,第一个指导原则,净业
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
规》,没有《弟子规》,孝亲尊师是假的。《感应篇》,慈心不杀讲因果报应;末后修十
善业。十善业以《弟子规》、《感应篇》做基础。没有《弟子规》跟《感应篇》,十善业
道修不好,不踏实。我们提倡这个是有根据的,不是随便说的。
有这个基础,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小乘教,你真能做到。
没有第一福,怎么可能有第二?怎么学也学不像。学的空中楼阁,不得受用。第二具足了
,才提升到大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深信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不是普通的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劝进行者是教化众生,读诵大乘成就自己。
我们今天搞乱了,要最高的,下面都不要,怎么会有成就?海贤老和尚就是这么得到的,
他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没有更换。他学习的态度好,真诚、清净、恭敬。印祖说“一
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能得到多少,看你有几分真诚心恭敬心。
我念念求生净土,没有第二念,统统放下了。放下之后心清净,看东西看得清楚。
==
我们只有从意念上转,然后山河大地、物质跟着我们的念头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是真理,
我们今天念头不善,造成这些灾难;弃恶扬善,端正心念,可以改变。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