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节要)107(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20-01-03 19:52:53
一、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是住深定门
  “《会疏》”说,“深定者,所住三昧微妙幽玄,非二乘(阿罗汉、辟支佛)及初心
(初发心的菩萨)所能为”,达不到这个境界。“唐译云:一切种甚深禅定”,注解“一
切种者,谓一切种智。全理之事,故云甚深”。事很浅显,理很深,理直通法性。什么人
能见到?法身菩萨。“故知深定,实是理定,非仅事定”。事定容易修,理定难。净宗学
人心里只有一句佛号,佛号之外什么都放下,这一句佛号就是理定。这声阿弥陀佛、阿弥
陀佛、阿弥陀佛接着念,这是事,理太深,理是圆满的自性。
  “又《净影疏》曰:住深定门,起行所依。无心往来,直以三昧法门力起,故须住定
。”道理不懂,功夫不得力,道理明白了,哪有不得力的道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
是住深定门。只要心专一,没有不成就的。一就是住,不能搞多。起行所依,念佛求生净
土,就凭一门深入。无心往来,这个心是妄心,起心动念,把这个放下,直以三昧法门力
起,这才要住定。我们在这里慢慢练,练转识成智。三昧起用就是智慧。智是自自然然起
来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那是真实智慧,自性般若智慧起用,本有的。“下明起行”
,起行,“悉睹现在无量诸佛,摄行宽广”。
  “净影师之意”,小慧远,远公说,“悉睹诸佛是行门,起此行门,依深禅定。不待
起心动念,直从三昧法门之力起行”。见佛,并没有起念头想见诸佛,诸佛境界现前了,
这是三昧力。三昧是能感,诸佛就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我们要想怎样怎样,那是求佛
,那也是感,应不应完全看清净心。心愈清净,应愈明显、愈快速;心不清净,妄念、杂
念还很多,纵然求也没有感应。必须要三昧感,自然应,不是有心求,是自然应。
二、专的时候你得清净,得清净就解脱,解脱染污的烦恼
  “若依本经则定中见佛,正是弥陀第四十五定中供佛大愿”。“愿文”,“十方佛刹
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
。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没有起念头,动念头定意就失掉,没动。自
性本定。所以修定与真心、自性相应。心是动的,与自性不相应,与自性不相应就是与自
性里头本具般若智慧不相应、自性本定不相应,当然跟自性的功德就有距离。
闻名号要什么?专心。老和尚所谓“世间无难事,只怕心不专”,要专一。专是什么
?没有杂念,没有妄想。专的时候你得清净,得清净就解脱,解脱染污的烦恼,就是见思
烦恼,得普等三昧,得诸深总持,住三摩地,一直到成佛。念佛三昧,怎么住法?海贤老
和尚做出最好的榜样。一切是我们自己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自己本有的,只要把障碍
除掉。这三种烦恼减一分,自性里面智慧德能就透一分,它自然往外透。
  这个深定、三昧,弥陀大智大愿之所成,其深无底,其广没边,深没有底。这样的禅
定自自然然感常寂光中的法身如来,所以你自自然然能看见十方一切诸佛刹土,这就是定
起用。贤公有一天烧了十二支香,香炉上都插满,有人问他怎么烧这么多?他说我今天看
到屋里屋外统统是阿弥陀佛,床上床下全都是众生在听我念佛。这是感应,无量无边的阿
弥陀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将来成佛都是阿弥陀佛。我们用什么心、态度来看
一切众生?他是阿弥陀佛,恭敬心自然就生起来。恭敬心、孝顺心,这是性德,自性第一
德,这是真心,用这个心跟佛菩萨感应道交。阿赖耶是胡思乱想,妄想杂念,这个不行,
这个感应的是妖魔鬼怪。
三、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一定得到阿弥陀佛加持,不知不觉得到普等三昧
  “由愿文可见,会中诸菩萨皆蒙弥陀智愿之力,因得闻弥陀名号,皆得普等三昧等甚
深禅定,故蒙愿力加持,定中供无量诸佛。既往供佛,必定见佛,故云悉睹无量诸佛。”
这是说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一定得到阿弥陀佛加持,不知不觉得到普等三昧。普是普遍,
等是平等,法身菩萨所证甚深禅定。它的作用就是“定中供佛愿”,定中供无量诸佛,一
尊都不漏。供佛是修福,见佛闻法是修慧,福慧双修。明心见性,破无明证法身,才有这
个能力。我们烦恼习气很重,没有这个能力,但是遇到阿弥陀佛,真是如获至宝。处事待
人接物要用真心、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决定有好处,修积的功德不会漏掉,这是无
漏法。虚伪不诚实,心地染污不清净,没有恭敬心,你修的功德全漏掉了,自己不知道。
  “又《般舟经》云:是菩萨不持天眼彻视,不持天耳彻听,不持神足到其佛刹”,他
自然现前。“不于此间终生彼间”,在这个世间死了,往生到极乐世界,不是,“便于此
坐见之”,十方刹土诸佛现前,我们都能供养。“佛言”,释迦牟尼佛说,“菩萨于此间
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关键在专念。我们要相信佛的话。“专念故得见”
。“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信愿持名。
  “是以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这是赞叹,念佛三昧,三昧中王,称为宝王三昧
。“故甚深禅定”,《大集经》说,“悉睹诸佛,都消归念佛三昧也”。无量无边诸菩萨
,他们所修的三昧到最后统统归念佛三昧。都是以这个条件,三昧就是得生的条件。三昧
是正受,正常享受;正定,没有任何夹杂,没有妄念、杂念。“清净平等觉”就是念佛三
昧。“故知持名功德不可思议,一乘愿海不可思议。”我们真正能放下万缘,像海贤老和
尚,一生就一句佛号,加一部经,其他的全放下。把心清得干干净净,清净平等觉现前。
一乘愿海是赞叹佛、佛的愿力、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感应见佛刹,见一切佛,一个不漏。
四、我们要常常想这个问题,常作如是观
  【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
  怎么到的?阿弥陀佛念念都现无量无边身,接引遍法界虚空界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众
生,他发愿他就要接引。佛的报身在极乐世界大讲堂讲经说法没中断。我们的报身跟阿弥
陀佛的报身一样,在讲堂听经也没动,佛分身去接引,我们也分身。我们去供佛,修福闻
法。我们所闻的法,所修积的功德,在我们这个世间无量劫都修不到,他一次完成。何况
天天去、时时刻刻不间断的去!在那个世界成无上道,个个成就,人人成就。与我有缘的
众生,我们天天念佛回向,希望他在这一生当中消灾免难,福慧增长,将来必定有一天遇
到净宗法门,认真修学,同生极乐国。我们在极乐世界等待他,欢迎他。怨亲平等,不平
等就染污了,要平等。而且都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弥陀佛,决定不能有一个夹杂。
  ‘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一念,指极短促之时刻,但其时限,诸说不一”。
这一念是多长?弥勒菩萨说,“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一秒钟
二千一百兆次的一念,极短的时间。《仁王经》,“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经九
百生灭”,这是一刹那。“《往生论注上》以百一生灭名一刹那,六十刹那名为一念。两
者均以一念中具多刹那也。但《智度论》以一弹指顷有六十念。《华严探玄记十八》谓:
刹那者此云念顷,一弹指顷有六十刹那。两者均谓一念即一刹那”。“兹为简单易记,故
从后者”,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念。我们现在更精密,一秒钟二千一百兆次
生灭,一个生灭就是一念,就在面前。我们的身体、念头、起心动念,乃至于一切万物,
统统是在这个频率之下产生的幻相。我们要常常想这个问题,常作如是观,它帮助我们放
下。我们放不下是把它当真,知道是假的,我们所有一切念头都落空,这是真的。
==
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真心、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决定有好处,修积的功德不会漏掉,
这是无漏法。虚伪不诚实,心地染污不清净,没有恭敬心,你修的功德全漏掉了。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20-01-03 21:14:00
一念。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0-01-03 21:48:00
阿弥陀佛!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0-01-04 00:09:00
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20-01-05 11:49: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bravemedal (b)   2020-01-05 12:1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20-01-08 18:09: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oalaq (忘了)   2020-01-24 00:16: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