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一些 基本名词 没有解释 一开始学佛的人参考看看
: 如果想认识基本佛教在说什么 从这些名词下手 也很不错
: ~~~~~~~~~~~~~~~~~~~~~~~~~~~~~~~~~~~~~~~~~~~~~~~~~~~~~~~~~~~~~~~~~~~~
: 三自性: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
佛教四部宗义__略释:唯识宗所主张的三性、三无性 仓忠仁波切教授
转自:https://www.facebook.com/tsadong.rinpoche/
* 唯识宗所主张的“三性”──圆成实、依他起、遍计所执。
(一)圆成实──一切法的空性
“圆成实”的定义:“是‘缘自法修行堪能清净所知障’之究竟所缘境”。
“圆成实”是自相有、谛实成立有,是真实。因为是“非唯由分别安立而有”,故是
谛实成立有。又,以空性而言,“实际存在的情形”与“显现的情形”是一致,故是真实。
“圆成实”分类有:
(1)“色”与“持色之量”异质空。(“能取所取异质空”之空性,也就是“二取空
”之空性。)
(2)“安立色之名言所趋入之趋入处自相成立空”之空性。
(3)“安立虚空之名言所趋入之趋入处自相成立空”之空性。
(2)是“有为”上的圆成实(“安立色之名言所趋入之趋入处自相成立空”之空性)。
如“色”之圆成实──安立色之名言所趋入之趋入处自相成立空。以“瓶”为例而言
,“安立瓶之名言所趋入之趋入处”不是“瓶”,但此“趋入处”的事例是“瓶”,所以
,此“趋入处”本身不是“瓶”,是依于此“趋入处”上安立有瓶。
(3)是“无为”上的圆成实(“安立虚空之名言所趋入之趋入处自相成立空”之空性)。
如“虚空”之圆成实──安立虚空之名言所趋入之“趋入处”自相成立空。“名”是
指分别知,“言”是指能诠声。虚空的性相是“遮除质碍之分”。“虚空之名言所趋入之
趋入处”不是“虚空”,但此“趋入处”的事例是“虚空”,所以此“趋入处”本身不是
“虚空”,而是于“虚空”上安立的,就是说,虚空是于虚空(虚空的性相是遮除质碍之
分)上。此理类似于,“色的返体”(是无为)不是“色”,但是,“色的返体”的事例
是“色”,“色的返体”是在“色”上安立。
【附注】:以唯识宗而言,“自相有”与“谛实成立有”是同义。如宗喀巴大师于《
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中有说,虽然词句中没有特别安立“谛实成立有”,但是,承许“
自相有”必定是承许“谛实成立有”。
(二)依他起──一切有为
“依他起”的性相:依赖他法(自之因缘)所引生的法。
“依他起”是依赖自之因缘而生的法。一切有为是所作性、是由因缘而生,所以,依
他起是一切有为。
结合“唯识”而言,依他起的“他”意谓阿赖耶识(或第六识)的习气,以此而言,
“依他起”是──依阿赖耶识(或第六识)习气的醒觉力所引生的法。
“依他起”是“自相成立、非唯由分别安立”,故是自相有、谛实成立有、胜义有、
真实有;但不是真实,因为不是胜义谛,其是世俗谛,故是虚假。
或是,以“依他起”自法而言,“实际的存在情形”与“觉知中的显现情形”是不同
,故是虚假。
再者,是“依他起”周遍是“三性之一”、周遍是“由习气的醒觉力所引生”、周遍
是“有为”。
“依他起”的分类:
(1) 清净依他起──无漏依他起。
(1-1) 佛地所摄的清净依他起:佛地所摄的道、佛相续的身语意功德,此等有为皆是
清净依他起,因为是断、证圆满的功德。总之,佛相续中的依他起皆是清净依他起。
(1-2) 有学圣者所摄的清净依他起:初地至十地有学圣者菩萨相续中的无漏根本智。
入定根本智不是法执(无明习气)所污染,故是清净依他起。
(2) 不清净依他起──有漏依他起。
(2-1) “轮回所摄(业及烦恼所控制)的蕴体”皆是有漏依他起,因为是轮回所摄的
缘故。如凡夫异生的蕴体是“行苦”,“行苦”的体性是受到“业与烦恼”所控制的缘故
,所以是有漏、是不清净依他起。
(2-2) “初地以上圣者的后得智”是不清净依他起,因为被“法执习气”污染的缘故
,有“二取显现”──能取、所取是异体之显现,所以是有漏、是不清净依他起。又,虽
然“有学圣者的后得智”是不清净依他起,但是,观待凡夫异生的蕴体而言则是比较清净
,因为是圣者的道的缘故。
(三)遍计所执──空性以外的一切无事 (无事:无为法)
“遍计所执”的性相:唯是“执取自法的分别知所假名安立”。
“遍计所执”是唯名言安立、是虚假,非自相有、非谛实成立有。
“遍计所执”的分类:
(1) 存在的遍计所执──假立名言遍计所执。
如:虚空、所知、瓶的返体、安立瓶之名言所趋入处(或称施设处)。此遍计所执是
分别知假名安立、量所成立、存在的,所以不是空性的所破。
(2) 非存在的遍计所执──性相永断的遍计所执。
此遍计所执是由分别知假名安立,但不是量所成立、不是存在的。由此更能显示出,
“是‘执取自己的分别知唯假名立’”就是“遍计所执”。分为:空性的所破、非空性的
所破。
(2-1) 空性的所破。如“‘安立瓶的名言所趋入之趋入处(或称施设处)’自相成立
”、能取所取异质。
(2-2) 不是空性的所破。如,虚空自相成立、虚空花、兔角、石女儿。
《解深密经》直接所诠的遍计所执,主要是从“圆成实的所破品”(空性的所破品)
而言,所以不是一般性总相而言的遍计所执;又并且,《解深密经》中再附带阐述除“空
性所破品”以外的遍计所执,如虚空、所知、兔角、虚空花等等,此等皆是遍计所执,但
不是《解深密经》直接所诠的遍计所执,因为此等不是空性的所破品。
唯识宗所主张的“三性”: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基本上,广义的诠释“三性
”而言,如虚空、瓶之返体、所知等等皆是“遍计所执”,但以希求解脱者而言,此等并
非上首重要,因为修行上主要是必须了解“空性的所破品”,“空性的所破品”则是含摄
于“遍计所执”,从此角度而说“遍计所执无自相”。
以希求解脱者而言,主要是,为能了解“空性”故必须了解“三性”,为能了解“空
性”故必须了解空性的“施设处”及“所破品”。
从“空性”的角度而言“三性”:(1)“依他起”是空性的施设处。(2)“遍计所
执”是空性的所破。换言之,“依他起上遍计所执”是空性的所破。(3)“圆成实”是
空性,就是“依他起上的究竟性”。换言之,就是于“依他起”上破除“遍计所执”而建
立“圆成实”。以上,是以空性的角度而说三性。
再进一步观察差别:(1)是“自之空性的施设处”不周遍是“依他起”,如,“虚
空”是虚空之空性的“施设处”,但“虚空”是“遍计所执”不是“依他起”;(2)是
“依他起”周遍是“自之空性的施设处”,如“执虚空的量”是虚空之空性的“施设处”
,其是“依他起”。因此说,空性的主要施设处是“依他起”。 所以,能安立“虚空”
是虚空之空性的“施设处”,但是,无能安立“虚空”是“虚空之空性的施设处之依他起
”,因为“虚空”不是主要的施设处,不是三性的“依他起”,因为唯识宗主张是“依他
起”周遍是“有为”。推之其他无为,道理皆是相同。
再者,又附带宣说下部(声闻二部)所承许的“三性”。从“补特伽罗无我之空性”的
角度而言“三性”:(1)施设处是“补特伽罗”,其是“依他起”。(2)所破分是“补
特伽罗是独立之实质有”,其是遍计所执。也就是,于补特伽罗上破除遍计是独立之实质
有。(3)“补特伽罗是独立之实质有空”是补特伽罗无我,其是圆成实。
过去学习时师长问:“三性”中何者是最难理解?大家回答:最难理解“圆成实”。
但师长说:最难了解“依他起”。
一般认为最难了解空性,但事实上,最难了解的是“依他起”,因为“依他起”是最
细分的道理,必须先了解“阿赖耶识的习气”之后才能了解“依他起”。例如,某一有为
的根本来源是“阿赖耶识的习气”,所以必须先了解阿赖耶识以及其习气,是如何?后再
了解:为何诸法是由习气的醒觉力而有?真正详细观察则是非常难能了解。
我们只能了解比较粗分的“依他起”,一般认为因生果就是依他起,例如,由饮食而
饱、由打而有觉受等等,此等皆是比较粗分的缘起因果;比较细分的,则是必须了解“阿
赖耶识的习气”是如何?因为,希求解脱者是欲求通达空性,若欲通达空性则必须破除空
性的“所破分”──我执与法执的执取境(耽著境),如此才能通达空性“圆成实”。
又,总相的以“空性所破分”的施设处是依他起而言,必定是于“依他起”上破除“
遍计执”而能通达“圆成实”空性,因此,“依他起”是三性中最重要的!
总上所说,略释唯识宗所张的“三性”,以及希求解脱者必须了解三性的理由。并由
此可知,唯识宗是于“依阿赖耶识(第六识)习气的醒觉力”的基础上而安立有“三性”。
* 三性随一是“谛实成立”或“虚假成立”,是“谛实”或“虚假”之差别。
“圆成实”是谛实成立,是真实存在,因为是胜义谛,故是谛实。
“依他起”是谛实成立,是真实存在,因为是世俗谛,故是虚假。
“遍计所执”是虚假成立,是名言存在,因为是世俗谛,故是虚假。
“谛实成立”的意义是:自相成立、非唯由分别安立。例如,瓶是依他起,瓶是自相
成立而存在、谛实成立有,不是唯由分别安立而存在,所以瓶不是虚假存在。
“虚假成立”、“虚假存在”的意义是:自体性不是自相成立。也就是,不是以自相
成立的体性而存在。例如,虚空是名言安立而存在,是仅存于分别假立的法,不是自相成
立的法,故是虚假成立、虚假存在。
“胜义谛”与“世俗谛”是相违。“谛实”与“虚假”是相违。
“谛实成立”与“虚假”有同位。“谛实成立”与“谛实”有同位。
“虚假成立”与“虚假”有同位。“虚假成立”与“谛实”是相违。
“谛实成立”与“虚假成立”、“虚假存在”是相违。
圆成实与依他起是“谛实成立”,遍计所执是“虚假成立”。“谛实成立”包含圆成
实与依他起,但是,唯有圆成实是“谛实”。
胜义谛与世俗谛是相违,谛实与虚假是相违——圆成实(空性)是胜义谛,故是谛实
,不是虚假;依他起与遍计所执是世俗谛,故是虚假,不是谛实。但是,谛实成立与虚假
不相违——如瓶是谛实成立又是虚假。何以瓶是谛实成立?因为瓶是依他起,故是谛实成
立。何以瓶是虚假?因为瓶是世俗谛,故是虚假。虚假与世俗谛是同义。
* 又必须清楚:虚假与虚假成立、虚假存在的差别。
如前说,谛实成立与虚假有同位;但是,谛实成立与虚假成立(虚假存在)是相违,
因为,以与谛实成立的内涵相违而存在的,就是虚假成立、虚假存在。
所以,谛实成立与虚假成立(虚假存在)是相违,若是不相违,但是,依他起是谛实
成立,因为是世俗谛,故是虚假,然而不是虚假成立、不是虚假存在。如瓶是谛实成立(
因为非唯由分别知安立而有),所以瓶不是虚假成立、不是虚假存在(虚假成立、虚假存
在是唯分别知所假名安立),但瓶是虚假,因为瓶是世俗谛。
再者,“名言存在”与“虚假存在”可说是相同,“虚假存在”与“名言存在”的内
涵就是“谛实成立”的相违。如以瓶而言,瓶是谛实成立(因为非唯由分别知安立而有)
,是虚假(因为是世俗谛);但是,瓶不是虚假存在,不是名言存在(不是非唯由分别知
安立而有)。
v 三性随一,“谛实成立”与“虚假”于三边际、四边际、相违、同义有何差别?有四边
际的差别:
(1) 是“谛实成立”不周遍是“虚假”。“圆成实”是谛实成立,但不是虚假。如
“瓶之空性”是圆成实,是谛实成立,因为是胜义谛,故是谛实,不是虚假。
(2) 是“虚假”不周遍是“谛实成立”。“遍计所执”是虚假,但不是谛实成立。
如“虚空”是遍计所执,是虚假成立,因为是世俗谛,故是虚假。
(3) 二皆是。是“谛实成立”又是“虚假”。“依他起”是谛实成立,又是虚假。
如“瓶”是依他起,是谛实成立,因为是世俗谛,故是虚假。
(4) 二皆非。如兔角。
v 三性随一,“谛实成立”与“谛实”于三边际、四边际、相违、同义有何差别?有三边
际的差别:
(1) 是“谛实”周遍是“谛实成立”,是“谛实成立”不周遍是“谛实”。“依他
起”是谛实成立,但不是谛实,因为是世俗谛,故是虚假。如“瓶”是依他起,是谛实成
立,因为“瓶”是世俗谛,故是虚假。
(2) 二皆是。是“谛实成立”又是“谛实”。“圆成实”是谛实成立,又是谛实。
是谛实,决定是空性;是空性,决定是谛实成立。如“瓶之空性”是圆成实,是谛实成立
,因为“瓶之空性”是胜义谛,故是谛实。
(3) 二皆非。不是“谛实成立”又不是“谛实”。“遍计所执”是虚假成立,是虚
假。如“虚空”是遍计所执,是虚假成立,因为虚空是世俗谛,故是虚假。
v 是“所知”周遍是“三性随一”,是“三性随一”不周遍是“所知”,一切法上的空性
是“圆成实”;一切有为是“依他起”;除此二是“遍计所执”。所以,圆成实、依他起
、遍计执,此三是相违、无交集。
是“所知”周遍是“三性随一”,但是,是“三性随一”不周遍是“所知”,如兔角
、虚空花等,是“遍计所执”但不是“所知”。
再者,不能成立“所知是三性”,如“瓶”是依他起,不是遍计所执、不是圆成实。
如“虚空”是遍计所执,不是依他起、不是圆成实。如“空性”是圆成实,不是依他起、
不是遍计所执。(圆成实、依他起、遍计执,此三是相违、无交集。)
所知一定有其上的三性──是“所知”周遍是“有自之三性”。如《般若经》中说:
从色乃至一切相智皆有“三性”。并且,是“三性”周遍是“三性随一”,例如,是“依
他起”周遍是“有为”,就是说,实际上此法本身就是依他起,如瓶。
如《解深密经》中说,从色乃至一切相智,每一法上皆有三性。以“有为”与“无为
”的事例而说明。
(注:此中要注意“是”与“有”的差别,任一法“是”三性随一,但不能建立所知
是三性,因为三性的事例是相违、无交集。而任一法(任一事例)上“有”其上的三性)
* “有为”上建立“三性”之理,如瓶之三性。
(一)瓶之依他起:
(1) “瓶”是依他起。因为,瓶是于瓶上,故瓶是瓶上的依他起。
(2) “执瓶的量”、“缘执瓶的量的自证”是瓶上的依他起。
(二)瓶之遍计所执:
(1) 存在的:“瓶之名言所趋入之趋入处(施设处)”,是瓶上的“假立名言遍计所
执”──不是空性所破。
(2) 不存在的:(2-1)“瓶”与“趋入瓶的量”是异质。(2-2)安立瓶之名言所趋
入之趋入处(施设处)自相成立。此二皆是瓶上的“性相永断的遍计所执”,是空性所破
分。又,此二种“法我”(法有我)皆不是量所成立,所以不是存在的,是空性的所破。
总言之,“安立名言的趋入处”是存在的──不是空性所破;“名言的趋入处自相成
立”及“能取所取异质”不是存在的──是空性所破。
(三)瓶之圆成实:
(1) “‘瓶’与‘趋入瓶的量’异质空”是瓶之圆成实(空性)──破除“瓶”与“
趋入瓶的量”是异质,就是瓶上“能取所取异质空”之空性。
(2) “‘安立瓶之名言’所趋入之‘趋入处(施设处)’自相成立空”是瓶之圆成实
(空性)。于瓶上破除“安立瓶之名言所趋入之趋入处(施设处)自相成立”,就是瓶之
圆成实。
有为上的“空性所破之法我”有二──能取所取异质空、安立名言所趋入之趋入处(
施设处)自相成立。无为上的“空性所破之法我”,唯有一种──安立名言所趋入之趋入
处(施设处)自相成立。
* 无为上建立“三性”之理,如虚空之三性、圆成实之三性。
(一)虚空之三性。
(1) 虚空上的依他起:
例如,“虚空”是遍计所执,虚空上的依他起是有的,如“执虚空的量”是虚空上的
依他起。如是道理,类推其他无为。
(2) 虚空上的遍计所执:
虚空是遍计所执、无为、存在的。
于无为上安立遍计所执,如《解深密经》中主要以空性所破有关而安立遍计所执,此
处将之称为“三性随一遍计所执”。所以,虚空是遍计所执,但不是虚空上的“三性随一
遍计所执”。
以虚空上的“空性所破”有关而安立彼之遍计所执——1.安立虚空之名言的趋入处、
2.安立虚空之名言的趋入处自相成立、3.安立虚空之名言的趋入处谛实成立,彼等皆是虚
空上“三性随一遍计所执”。此中,前一是存在的(不是所破),后二不是存在的(所破)。
“安立虚空的名言所趋入之处”是虚空上的“假立名言遍计所执”,彼是量所成立,
不是空性所破,但是与空性所破有关。
“虚空与趋入虚空的量异质”是虚空上的“性相永断的遍计所执”,彼不是量所成立
,不是存在的,因为,异质一定是以有为而言,也就是,是“异质”周遍是“有为”。所
以,虚空是无为,虚空与执虚空之量是异,但不是异质。
又,“安立虚空的名言所趋入之处自相成立”是虚空上的“性相永断的遍计所执”,
彼不是量所成立,不是存在的,是空性所破。
(3) 虚空上的圆成实:
“‘安立虚空的名言所趋入之处’自相成立空”是虚空上的圆成实,亦是“趋入虚空
之量”的空性。因为虚空不是有为,故无能于虚空上安立“虚空与执虚空之量异质空”,
如前已说。
(二)圆成实上之三性。
“圆成实”是谛实成立有、是空性、是常,不是依他起。
(1) 圆成实之依他起:趋入空性的量。
(2) 圆成实之遍计所执:
(2-1) 存在的遍计所执─假立名言遍计所执:安立空性之名言的趋入处。
(2-2) 非存在的遍计所执─性相永断的遍计所执:安立空性之名言的趋入处自相成立
(3) 圆成实之圆成实:安立空性之名言的趋入处自相成立空。也就是,于“安立空性
之名言的趋入处”上破除自相成立──破除“安立空性之名言的趋入处自相成立”所通达
的空性,就是“空性之圆成实”。或可安立为“趋入空性的量之空性”。
于无为上不堪成立“能取所取异质空”(二取空),如前已说。
*略释:“三无性”──圆成实胜义无自性性、依他起生无自性性、遍计所执相无自性性
如《解深密经》中说:“胜义生!当知我依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
自性。所谓性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此是意谓,依三种无自性而说
三性之无自性。
此经中又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其无自性之理,当如是三性而解。若不尔者,说
三自性皆由无其自相安立名无自性,是于宣说无自性经,如言执义。”
又如无著菩萨所造《摄抉择分》中说:“问,世尊依何密意说一切法皆无自性?答,
由依彼彼所化机势力,故说三种无自性性。”。
世亲菩萨所造《唯识三十颂》中说:“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
法无性。”
(一)遍计所执──性相无自性性。
“遍计所执”是“唯名言安立、非自相成立”,故是非自相有、非谛实成立有。“遍
计所执”是“性相无自性性”,理由是:因为其是唯分别假名安立,故是“性相无自性”
。“依他起”则是“自相有”,因为其是“非唯由分别假立”,不是分别遍计而有的。
如《解深密经》中说:“云何诸法相无自性性?谓诸法遍计所执相。何以故?此由假
名安立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是故说明‘性相无自性性’。”如经文中所说,遍计所
执是“非由自相安立为相”。
(二)依他起──生无自性性。
“依他起”是“自相成立、非唯由分别安立”,故是自相有、谛实成立有、胜义有、
真实有。但是,依他起是“生无自性性”,理由是:依他起(依他因缘而生有)是缘起法
,是由“异体”之因而生有,不是由“一体”之因而生有(非自然有),因为,因与果是
异体而存在,不是一体而存在,故是“生无自性性”。也就是,于“依他起”上遮除“自
体一之因而生”而安立“生无自性性”。
如《解深密经》中说:“云何诸法生无自性性?谓诸法依他起相。何以故?此由依他
缘力故有,非自然有(非自体一之因而生有),是故说名‘生无自性性’。”
(三)圆成实──胜义无自性性。
“圆成实”是自相有、谛实成立有、是真实,因为其是“非唯由分别安立而有”。但
是,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性”,此理有二:
(1)“依他起上胜义无自性性”之理:
“依他起”不是空性,不是圣根本智(无漏智)所通达的境,所以不是清净所缘境,
由此安立──依他起之胜义无自性性。
如《解深密经》中说:“云何诸法胜义无自性性?谓诸缘生法,彼由生无自性性故,
说明无自性。”又说:“何以故?胜义生!于诸法中,若是清净所缘境,我显示彼以为胜
义,依他起相,非是清净所缘境,是故亦说名为胜义无自性性。”
(2)“圆成实无自性性”之理:
圆成实是以“无所破("无"是否定、遮遣之义,"所破"是于施设处上所要否定、遮遣
的执取,无所破即是于施设处上遮遣所要破除的所破品)”(空所破,空是遮遣,于施设
处上遮遣所破品)的体性而存在,由此而说“圆成实无自性性”。也就是,圆成实是以“
无外境有”(空外境有)或是“名言之趋入处自相空”的体性而存在,故是胜义无自性。
如《解深密经》中说:“复有诸法圆成实相,亦名胜义无自性性。何以故?胜义生!
若是诸法法无我性,说名诸法无自性性,即是胜义。言胜义者,谓一切法无自性性之所显
故,由是因缘,说为胜义无自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