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节要)46(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9-07-06 20:09:53
一、十玄第二:广狭自在无碍门
  “广狭自在无碍门。《大疏》云:如径尺之镜,见千里之影。盖镜喻狭,而千里之影
喻广。本经《发大誓愿品》云: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
思议诸佛世界。”“以一刹之力用”,一个佛刹的能量、作用,“遍彻十方”,十方一切
诸佛刹土都在其中,一个也没有漏掉,这叫广。《华严经》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刹之相不坏”,西方极乐世界圆圆满满,没有丝毫破坏。“力用无限之广”,它起
的作用,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都在这一刹里头见到,“与一法之狭,不相妨碍,
各各自在”,小中见大、大中见小,性德里头没有大小,“故名广狭自在无碍”。
  “欲见诸佛净国庄严”,在极乐世界你想见到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悉于宝树间见”
。极乐世界的宝树放光,光中现刹。“犹如明镜,睹其面像”,就像在镜子里看到面孔。
“亦复如是,同明广狭自在之玄门。”《观经》说阿弥陀佛报身,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一
个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每一个好放八万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里面都见到十方一切佛刹
依正庄严。佛的报身不增不减,十方世界影现其中,广狭确确实实没有妨碍,自在无碍。
  《华严》讲一微尘,这么小的东西里有圆满的宇宙,法界虚空界都在里头。法界虚空
界没有缩小,极微色没有放大,它们没有障碍。谁能进去?普贤菩萨能到微尘法界里面去
参访诸佛如来,供佛听经。古人说大小,大而无外;小呢?小而无内。
二、十玄第三:一多相容不同门
  十玄第三,“一多相容不同门”。“若一室之千灯,光光相涉”。“盖一中有多、多
中有一,是为相容。而一多之相不失,是为不同”。举《华严经》经文,“《华严卢舍那
佛品》云:以一国土满十方。十方入一亦无余。世界本相亦不坏。无比功德故能尔。”这
都是无法想像的境界。“一土满十方,十方入一方,相容之义。本相不坏”这是不同的意
思。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我们这个世界是法相,法相还是依法性,没有法性哪来的相?迷
了,着相不见性,这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从相当中见性
了,这就叫大彻大悟,一多相容不同门,他见到了,十玄门他全看到了。在哪里?就在当
下,这入诸佛境界。佛境界不在外面,佛境界就在眼前,就在当下,一跟多同时见到,一
点障碍都没有。一国土满十方,这是说诸佛如来的刹土,十方诸佛国土,在这一国土里面
你也统统见到。世界本相没有坏,娑婆是娑婆,十方是十方,没有破坏。十方入一方这是
相容,本相没有坏这就是不同,同中有不同,不同里头有同,这是无比功德的成就。
  “本经中弥陀宝香普薰愿文”,“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薰
十方世界”。念老解释,极乐世界一切万物当中,“任何一物皆为无量宝香所成”。极乐
世界所有一切物质都是珍宝,珍宝有香气,就是无量的宝香入于一物,“表一切法入于一
法”。无量的宝香在这一物,这一物是任何一物,不是指哪一物,极乐世界一一物里头都
含有无量宝香。这个表一切法入于一法,“表一多相容。又一物之一相,与众香之多相共
存,表两相不同之义。又此香遍于十方”,这个香气遍十方世界。我们这有没有?有。我
们现在的鼻根有毛病,所以闻不到。如果我们恢复正常,我们就闻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依
正庄严,我们可以看到,佛说法的音声,自然天乐,我们可以听到,确实没有障碍,因为
它都是遍十方法界的。
  我们迷失了自性,六根的能量大幅度的生起障碍,应当看得见的看不见,应当听得到
的也听不到。《金刚经》说五眼圆明,实际上五眼是一个眼,眼迷惑有浅深不同。佛的眼
没有迷惑,他什么都见到;佛的耳没有迷惑,他什么都能听。我们迷了,这个肉眼隔一张
纸就看不见了。
成佛恢复自己的本能而已。《楞严经》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所得到的全
是你自性本来有的,只是过去迷失了,现在恢复,是你本有的,不能叫得。无量智慧、无
量神通、无量相好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
里本来具足无量智慧、神通、相好,自性外面什么也没有。所以佛教我们从自性求,不能
从自性以外,自性以外什么也没有,自性外面那是魔,要从自性。佛家修行修自己的心。
修自己的真心,这是佛;修自己的妄心,那不是佛,那是外道。佛法是讲真心,真心就是
佛,就是菩萨。说佛是讲本体,说菩萨是讲本体起作用,教化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
迷开悟,也回归到他的自性。这是佛陀教育。念老总结还用这个比喻,“又此香遍于十方
,复明一法遍于多法”,香是一法,它能够遍十方,十方世界都能闻到,所以一法遍于多
法,“更显一多相容不同之妙。”一里头有多,多里头有一,互相包容不妨碍,这个妙。
三、十玄第四:诸法相即自在门
  第四段,“诸法相即自在门”。第三讲“相容”,这一段说“相即”。“晋译《华严
十住品》”,最早东晋翻的《六十华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譬如水之与波,
以水喻一,以波喻多。波即是水,水即是波,彼此相即,而各自在,故云相即自在”。水
是静的,是没有染污,没有动摇,这水的相,水平如镜,它的作用是照见。波是波浪,风
吹水,水起了波浪,波浪不平,波浪不能照见。但是波浪就是水,水就是波浪,体是一个
,相不一样,波浪是动的,水是静的,水能照见,波浪不能照见。以水比喻一,以波比喻
多,波即是水,水即是波,彼此相即,而各自在,故云相即自在。
  第二个比喻,“又《大疏》云”,清凉大师举了个比喻,“如金与金色,二不相离”
。黄金的体与黄金的色相是一不是二,一体现两种相,两种相是一体,所以二不相离。“
至于本经《法藏因地品》云,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佛为大众说法,佛是
一个音声说法,听众很多,种类不齐,言语不同,佛以一音声说法,听众每个人听佛跟他
讲相同的话,佛有这个能力。每个人都听懂,听的都是自己的语言,更妙的,每个人所听
讲的内容不一样,我想听《华严》,听的讲《华严经》;你想听《无量寿经》,听到就是
讲《无量寿经》。程度浅他讲得浅,程度深他讲得深,这叫有情各各随类解。
极乐世界妙,到你见性的时候你也有这种能力。这什么原因?“无比功德故能尔”。
见性,无比功德就圆满了,为什么?性德是无量无边无数无尽。我们现在的心被染污了,
自性功德不能现前,我们现在起作用的全是阿赖耶。记忆是阿赖耶里面落谢种子,阿赖耶
里头有档案、有资料,把这些资料取出来用。这不是见性,见性没有阿赖耶识,不需要这
些资料,自性功德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自然现前,不一样。“又能现一妙色身
,普使众生随类见”。佛现身是一身,叫法身,一切众生随类见,想见佛,他看到就是佛
相;想见观音菩萨,他见的就是观音菩萨相。早年圣一法师三个人到潮音洞去拜观音菩萨
,拜了半个小时,观音菩萨出现了,三个人都欢喜,都看到了。什么样子?圣一法师见到
的是头戴毘卢帽,就像地藏菩萨那个帽子,全身金色。香港法师见到的是白衣观音,手拿
净瓶、杨柳枝。大陆法师看到比丘相,是位年长的老比丘。三个人同时去拜,同时看到了
,各人见到的不一样。菩萨是现一个妙色身,众生随类见的不一样。
  “亦明一音中一切音,一身中一切身,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多即是一,一即是多,
如水与波”,水平的时候是一,水多的时候千波万波,“一水多波是相即自在之义”。“
又经中《歌叹佛德品》云:其所散华,即于空中合为一华,华皆向下,端圆周匝化成华盖
”。这是极乐世界空中庄严之相,菩萨们散花供佛,花在空中自然聚集成一个花盖,花都
朝下,非常之美。“多花”,很多花变成一个花盖,“故多即是一。一花中含多花,故一
即是多”,这个花盖里头许许多多花。“是为本经中显现之第四玄门”,诸法相即自在。
==
自性以外什么也没有,自性外面那是魔,要从自性。佛家修行修自己的心。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7-06 21:49:00
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9-07-06 22:0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9-07-06 22:3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9-07-06 22:47: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9-07-09 10:0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9-07-09 23:08:00
人身难得~看破放下~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9-07-11 15:51: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