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语] 六妙门

楼主: kissung (天堂鸦)   2019-06-22 02:44:31
南怀瑾老师讲呼吸法门之六妙门:数息(二)
────(你只要注意呼吸,不要太用心,自然放松)
  现在走遍天下禅宗,乃至打起坐来,问他们在干什么?
  在修止观,修数息观,就在那里打坐。
不只他们哦,古人很多落在这里。像苏东坡、陆放翁、白居易他们都是学禅学道的,陆放
翁“一坐数千息”,打起坐来自己数这个一呼一吸,每次上座数几千个息,等于念咒子,
念了几千万遍。我看了就笑,陆放翁在学会计啊,有什么用?
  现在告诉你们六妙门。一共六个要点:
一数息,二随息,第三步止息,第四步观,没有讲观息。
止、观、还、净。其实,应该说数息、随息、止息、观息、还息、净息。
可是把下面这几个息字拿掉,反而解释不清了。
  为什么用这六个方法呢?
  其实六妙门只有一个门。
我告诉你们原则,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利用你的风大。
我们生命都是气嘛!这个气详细讲很多,今天先讲六妙门。
你们打起坐来,思想到处飞,收不拢来。
  思想为什么不能清净呢?
因为你自己那个电风扇的电源没有关掉;也就是说呼吸在动;
呼吸动思想就动,思想动呼吸就动;
换句话说,“心”、“息”两个没有合在一起。
  我们中国人有句骂人的话,“没有出息”。
这是道家的话,说你呼吸不对,没有出息,闷住在那里变成笨笨的,所以要有出息才对。
  没有出息是什么人?
这句话好毒啊,如果没有出入息就是死人,因为死人才没有呼吸往来嘛!
所以这个息有这样重要。
  现在告诉你,打起坐来为什么思想不能宁静,念头不能清净呢?
  因为呼吸往来,风动,行阴的关系。
  呼吸为什么往来?因为你思想没有宁静。
  你说这两个哪个为主?哪个为附带的呢?
都不对!两个平等的,天平一样。
你如果呼吸宁静了,思想也宁静了,这个天平也就平稳了,不是心先动还是气先动的问题

  道家懂了释迦牟尼佛修出入息的法门,就有个比喻叫“降龙伏虎”,要把这个、那个
思想拴住。
思想就像飞鸟一样,乱跑的,你自己做不了主。
思想来不知所从来,去不知所从去。
如果你把注意集中在呼吸上,思想给你拉回来了。
  但是也不要故意去呼吸。
我们这个鼻子的呼吸往来,你平时也没有特别注意,现在坐起来什么都不管,能够听得见
呼吸更好,听不见你也会感觉得到,感觉一进一出。
  你感觉第一下,感觉第二下,思想跑开了,你就晓得两个分开了,赶快把它拉回来。
你那个意识要把呼吸跟思想拉在一起。不要太注意哦!呼吸本来有来往嘛。
  一上座什么都不管,意识只注意这个呼吸,思想就与它结合在一起,不乱跑了,方法
很简单的。
  可是一般人做不到,佛就告诉你“数”。怎么数呢?
  你知道呼吸出去,注意它出去又进来。一进一出叫一息,你数一;再来一进一出,数
二;再来一进一出,数三;记这个数字。
  如果呼吸一进一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数到十以后,还有
个方法,不数下去了;再呼吸一进一出数九,再一进一出数八,倒回去数。
  如果呼吸一进一出数到三,中间想别的了,不算数,重新来过。
  再数呼吸一进一出数一。如果数到六,又有别的思想岔过来,不算数,再来从一数起
,这叫数息的法门。
  可是你想想看,我们的呼吸本来天性一进一出,本来有的,对不对?
  同时我们还有一个作用,感觉到自己有没有注意呼吸。哎呀,不对了,它又乱想了。
这一心就有三个作用。
  所以我们普通骂人不要“三心二意”,三个心二个意,你看我们生命里头多么闹热啊

  三心二意合起来归一心,你只要注意呼吸,不要太用心,自然放松,呼吸到哪里你不
要管,你会感觉到的。这个呼吸到胃了,到哪里了,你跟着这个去也是妄想,因为心跟息
没有配合为一。
  数息的目标再讲一遍,你打起坐来数息一二三,为什么用数呢?
  能数的是心念,不管你数不数呼吸,同呼吸没有关系,不过借用呼吸把这个心念拉回
来,跟呼吸配合。
  大家学佛学道,拼命在那里数息,我说你们是学佛还是学会计啊!呼吸是生灭法耶,
进来又出去,出去一定是空的嘛,你数那个空的东西干嘛!可是佛为什么叫你用数息呢?
因为你心拉不回来,所以用呼吸往来做工具,把心拉回来,心回来你就不要数了嘛!不数
干什么?随。《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你们都学过六妙门,都晓得六妙门第一数息,第二随息,第三止息。
  这个息字是我加上的,其实都有个“息”字啊。第四是观,第五是还,每六是净。
  这六个字,智者大师从《修行道地经》《达摩禅经》抽出来的。
  智者大师开创了天台止观,叫做小止观六妙门,是不是啊?
  大家打起坐来,在那里观呼吸,数来数去,对不对啊?
  你看现在不论日本中国的禅宗,有些禅师,到处传的都是数息,坐在那里打坐,听这
个呼吸,进来出去,一二三,这样数下去,我就哈哈大笑。
  怎么数的知道吗?有一个方法是,一来一往数一,数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再从头从
一数到十。或者十一,十二一直下去,这个方法是最差的。
  好的一种方法是倒转来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九,八
,七,六,五,四,三,二,一,这样来来回回数,你们大部分用的是哪个数法?
  我先问问看。(答:来回数)一般是来回数。
  对了,就是这样老实的对话,你不要讲道理,问答是问你这一句话,这是白的黑的?
白的就答白的,结果你又讲起道理来,就不对了。
  刚才古道师说,一般是随这个息数,那是第二步了。
  大家都在那里数息,还要问问大家。譬如呼吸一进一出,你是在出去的时候数一,再
出去的时候数二,还是进来的时候数一,再进来的时候数二;你们用的是哪个方法啊?你
们注意了没有?
  僧甲:根据身体情况。
  南师:啊,变动的!不可以变动,认清楚也可以变动;但你是根据身体随便弄啊!先
讲数息这个法门,我们为什么看鼻子的呼吸,数来数去,原理在哪里,知道吗?
  僧甲:摄心,专注一缘,制心一处嘛!
  南师:制心一处,处在什么上面?制在息的上面嘛!你答话答得对,方法你也讲得对
,是摄心用的。
  先要了解一个问题,你们学这个的注意,我们整个的身体那么多方法,采用呼吸的法
门,呼吸属于心法,还是色法啊?
  僧甲:这个属于色法,风大嘛!
  南师:我们这个身体色法,地水火风四大,为什么一定走风大这个法门?了不了解?
不了解;只晓得一般修安那般那出入息就是这样。
  什么叫安那?出息。什么叫般那?入息(按:有经典解释不同)。反正一呼一吸,梵
文叫安那般那,中文叫出息入息。可是翻成中文,有一点你们要注意哦!所以修禅宗的,
就要参究,为什么不翻成“出气入气”,一定翻成“出息入息”?注意这个息字。
  这个息字中国字是怎么写的?是“自心”,叫做息。自心就是息,不叫做“气”了,
这个要了解。
  再进一步,为什么修这个法门?
  《修行道地经》告诉你,这是了生死的方法,同时也是转变色身,可以祛病延年,最
后了生脱死。安般法门就有这样重要。
念动还是气动?你如果警觉就知道,自己的念头一动,气就跟着动。
  念和气是两回事。所以你打坐做功夫,刚才我们讨论,走大乘禅宗直接的路线,心念
本空,念念自性空,不是你去空他,他空你的。但是念跟气,两个是分不开的,像黏住的
双管。
所以现在一口气在,你的心念跟气是离不开的。可是念跟气两个分途。念跟息是这样,永
远不会合,所以道家叫“降龙伏虎”。
这个心念像一条龙一样,龙是什么意思?变化无常,变动不居是龙。
  虎是气,猛虎一下山,这个气一来就伤人了。所以道家说降龙伏虎,先把念头降伏,
就是《金刚经》的如何降伏其心;如何降伏其虎,就是修气。
  这个念跟气两个不合一,所以刚才把气分几层告诉你们。上座修安般法门时,才发现
思想乱飞,跟气是不合一的。平常我们活着,谁管自己的呼吸啊!自己活着几十年,有没
有管呼吸?不打坐的时候,你们说有没有?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知道?躺在床上睡不着的
时候,才听到鼻子有呼吸来往,对不对?平常都没有管,你看这个心跟它是分开的。
  如果一个真有修养的人,就是这样讲话,乃至打拳,晓得心气本来合一的,不要硬闭
着气,出拳时还要“嗯,哎’!哎个什么啊!本来合一的嘛!
  你们注意,这个心气本来合一,可是又两个分开;因此修行的方法,先走风大,安那
般那路线,叫你把心拉回来。等于拿气做一条绳子,你这个心念像个猴子,外面乱跑,拿
这条绳子把这只猴子栓过来,归在一起。
 打起坐来,先注意自己呼吸,然后又告诉你,呼吸粗的,大的叫“风”;我们的呼吸只
到肺部为止的,叫“喘”;比肺部再深一点,叫“气’,到丹田到肚脐那里,那个还只叫
“气”;再进一步,好像停留了,不呼不吸了,那个才叫“息”。
  拿这个做绳子,做钓鱼一样的钓饵,把自己的心钓回来,所以叫你数息,自己注意呼
吸,进来出去,出去进来,从一数到十,这个念跟着气数到十,中间自己晓得,没有一个
杂念妄想岔进来,才算数息成功。
  如果进来出去数一,进来出去数二,数到“五”的时候,一下想到别的,不算!重新
再来,从第一再来,这叫数息。
  如果我知道呼吸进来出去,顺着数到十,再倒回来,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来回都数
,呼吸都知道,念头没有别的散乱,其实别的也知道,可是有个主要的念头跟呼吸没有离
开,这样数息就对了。
──整理自《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9-06-22 21:05:00
娑婆世界极苦~西方净土极乐~念佛发愿往生~阿弥陀佛人身难得今已得~看破放下~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净土~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6-22 21:46:00
阿弥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9-06-24 08:19: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