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宗义] 《宗义宝鬘略讲》(28)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9-03-16 09:06:48
摘自:《宗义宝鬘略讲》见悲青增格西
转自: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3)道之建立
【虽然主张三乘道中资粮、加行、见、修、无学等五道的建立,但不承认十地之智。
忍、智等十六刹那的前十五刹那是见道,第十六刹那─道类智是修道。此十六刹那如山羊
过桥一般,只能依次生起。】
有部宗也会说十方诸佛菩萨,但是问谁是菩萨,让他们举例,举出来的例子就只有悉
达多太子。当然他们也不会说只有悉达多太子是菩萨,但是举不出他例。
世尊降生在印度,而后出家、苦行、证悟等,对此就有二种解释。
唯识宗以上认为,世尊进入母胎时就是佛了,而后的游戏、出家、苦行等也都是示现
;在有部宗、经部宗来说,在菩提树下证悟前,都不是佛,都是菩萨,也就是,降生时就
是资粮道菩萨,后来的种种阶段也都是资粮道菩萨,在菩提树下,一夜,就从加行道越过
见道、修道,从而成佛。即三大阿僧祗劫都花在资粮道。
因此,有部宗、经部宗说诸佛定在人间成佛,人间是诸佛成佛的唯一之地。大乘的说
法不是如此,大乘的说法是诸佛必定不在人间成佛,快成佛者会到色究竟天,以报身佛的
形象成佛,成佛以后,会到兜率内院,再从兜率内院至南瞻部洲示现。
因为以有部宗、经部宗的见解来说,一夜间就从加行道至成佛,所以对上士道等菩提
心法类就没有描述。去看有部宗、经部宗的典籍,也会有菩提心、大悲心等字眼,但是问
到什么是菩提心?就找不到确切的答案。菩提心要怎么修?也都没有记载。
所以有部宗、经部宗与大乘的差别在,他们也会说资粮道、加行道等五道,但是这些
内容中,十地就不存在,典籍也没有有关修菩提心的方法等。典籍中只会说四圣谛、四念
住等,资粮道要修四圣谛、四念住等,接着加行道等道也是修这些内容,就成佛了。这是
第一个差别。
第二,佛经会说见道是非常短暂的,修道是很长的。但是见道到底有多短,修道又有
多长?就没说了。有部宗为了解释“见道非常短”,就将通常说的见道十六刹那中的前十
五刹那划在见道中,将第十六刹那划在修道中,这样就能说明见道是很短的,只有一座的
时间。但是如此一来,为什么第十六刹那要划入修道?就很难解释了。
见道与修道的差别在哪里?为什么要区分出见道、修道?烦恼障(或所知障)有俱生及
分别(后天的)二种,断除后天的障碍较为容易,比如只要懂1+1=2就能破除1+1=5的错误,
但是俱生的部份就难以对治了,这就好像明明知道是错误的,可是习惯就是改不了。
见道时,见到了真谛,后天的这些概念马上就会消失,不需要一再训练;而俱生的烦
恼则要长久的对治才能断除。因为有分别烦恼(后天的),所以配合著讲见道;因为有俱生
烦恼,所以才讲了修道。所以有部宗的解释只说明了“见道很短”这个部份,对于在见道
、修道之别这点上,就没有办法圆融解释。
大乘解释“见道很短”是:见道相较修道来说是很短暂的,有很大的差距。至于有多
短?依个人根器不同不一定。修道又要修多久?也是依个人根器,有快有慢。也因为有部
宗认为见道只有十五刹那,所以见道的行者只有入定的状态,没有出定的见道行者。在其
他宗派来说,见道行者有入定的状态,也有出定后的布施、持戒等行。
第三个差别,关于见道无间道、解脱道的说法。一说:八无间道是同体的,只是针对
欲界、上二界而做出区分,八解脱道亦同,所以事实上只有二刹那。而有部宗认为见道八
无间道、八解脱道是渐次排列上去的,所以没有二个无间道是同时的。唯识宗以上二种说
法都有,认为同体的说法(八无间道同体、八解脱道同体)是大乘不共的说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