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吝啬的人才会有钱?似乎违反财布施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9-01-18 15:50:01
※ 引述《mistystream (.)》之铭言:
: 这个类似状况刚好在读 《分别善恶业报经》(阿含部) 有看到
: http://tripitaka.cbeta.org/T01n0081_001
: “复云何业,有补特伽罗得大富贵,贪惜财物无纤毫施?
: 此一补特伽罗于过去世,向三宝处曾行布施,不曾发愿于当来世更修施行,故此补特伽罗
: 命终已后,若生人间得大富贵,居上种族珍宝广大,象马奴婢牛羊田宅,亦皆广大受用自
: 在,于其财物悭惜爱护不行惠施,故此补特伽罗,富贵多财,爱护悭贪亦无信心。”
: 另外这部经也有说到,为何有些贫苦的人乐善好施:
: “复云何业,有补特伽罗,一生贫苦爱乐布施?此一补特伽罗,于过去世三宝胜处,曾修
: 布施又复发愿,而于未来施心不断,命终之后生在人天受福往来,彼后福尽又生人间贫穷
: 爱施,故此补特伽罗贫穷爱施信心不断。”
以上这段经文,说明了,对于所行持的善行,意欲成办何种目标,动机发愿回向的重要。
对于这点作点补充——
摘自:《佛教四部宗义.见解明释集》仓忠仁波切
转自:http://cn.t-karuna.com/
* 以发心目的而建立三士道之皈依,我们自己是何种皈依?
  我们自己一定清楚了知自己的心,因为,对自己而言,自己的心是现前分,并不是隐
蔽分。所以,我们自己一定清楚自心续中的皈依心。这就如同,于眼知中瓶直接显现,眼
知直接通达瓶。
佛教修行者,最基本的动机必定是希求来世的安乐,如果内心的动机只是希求今世安
乐,那么就不是佛教修行者。
例如,虽然表面上看似造很多的善业,行布施、供养等等,但动机上却是希求今世安
乐、家庭圆满、事业顺利、身体健康等等,这是以“我爱执”所引发的“贪”作为动机而
造业,因为内心动机不正确的缘故,所造皆是非福业。
如《菩提道次第广论》说,不论所造任何善,仅是欲求今世安乐,皆是非福业。
  造善一定要确定自己的动机(意乐、等起):
1.以“欲求来世增上生”的动机(意乐、等起)而造善,所造的善成为来世获得人天善
道的因。
2.以“欲求解脱”的动机(意乐、等起)而造善,所造的善成为将来证获解脱的因。
3.以“为利一切有情而希求成佛”的动机(意乐、等起)而造善,即使只是布施少许饮食
,却是造集广大殊胜善业,因为动机的缘故,所造的善成为证获佛果的因。
要言之,心续中没有出离心,所造的善是轮回的因;以出离心所摄而造善,所造的善
是成办(小乘)解脱的因;由大慈悲、菩提心(菩提心的根本是大悲心,大悲心以厌离行苦
的出离心为基础)所摄而造善,所造的善则是成就(大乘)佛果的因。
* 造善、修行,彼二有差别
  所谓“修行”就是串习的意义。为何需要串习?因为有欲求目的。为了获得所欲求的
目的,所以必须精进串习,若是没有欲求的目的,则不可能串习,所以,修行必定有欲求
的目的。
“造善”不一定有欲求的目的。例如,社会上的善心人士,他们赈灾救助、关照老弱
妇孺、协助病患残障、作义工与馈赠等等,但是他们的内心没有任何欲求目的,其中的某
些人,在自己的生活上没有太多贪求,饮食与使用的物品都非常简单。这些善心人士,或
是不希求来世增上生的利益,乃至不希求个人的名闻利养,甚至不认同任何宗教、不承许
任何宗教见解,虽然这些都是造善却不是修行,因此他们不是修行者,因为,基本上,他
们对于来世的增上生(以及解脱乃至佛果的果位)完全没有欲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