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12(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9-01-08 00:20:53
(续:“书家解,礼者训体也,体有尊卑长幼,君父之体尊,臣子之体贱,当知体礼之
释,是贵极之法也。”)
  末后给我们讲“令修观者,以此体德,体彼依正,一一贵极,成妙宗矣”。学佛的人
一定要知道,佛所说的法,理论之依据就是真如本性。知道这个理论依据,然后依这个原
理我们来看所有一切法,一切法都是性德,普贤十愿里面“礼敬诸佛”我们才能够做到。
为什么?普贤的礼敬是建立在清净平等的理念上,这个清净平等的理念从哪里能够得来?
是你真正知道诸法实相,自然就现前。因为它是性德,它不是修德,靠修修不来的,一定
见性它自然就现前。圆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所以从圆教初住以后,四十一位
法身大士他们所修行的叫普贤行。普贤行归纳其纲领就是十大愿王,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所修的,也是西方极乐世界诸菩萨所修的。西方世界从下下品往生到上上品,统统都修普
贤十愿,这是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
  底下一段,是从“底”来解释体的意思,我们看疏文。“复次,体是底也,穷源极底
,理尽渊府,究畅实际,乃名为底,释论云,智度大海,唯佛穷底,故以底释体也。”这
个底是什么?我们中国有个俗话说“打破砂锅问到底”,这就是根源,追根究柢,这个底
;换句话说,是宇宙万有的根源。根源还是法性,还是本性,所以它有底的意思,追根究
柢这是真正到了底。经上说得好,“唯佛与佛究竟穷底”,彻底明了,没有一丝毫疑惑;
换句话说,等觉菩萨还没有到底,还差一点。必须要究竟穷底,对于宇宙万法才是真正明
了通达,达是底下的意思。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无论在理论、在方法、在境界,所有一切大
乘经上都未曾说过的,实在很难叫人相信,就是它那个理太深了,一直到底。等觉菩萨都
还搞得不太清楚,你说怎么能叫人相信?这个难信不是普通人讲难信,是十方诸佛感叹著
难信!诸佛说难信,不是说他难信,除他之外,等觉以下难信,这是真的。等觉菩萨不信
这个法门的很多!他要相信,他就往生净土了,还没往生净土的那都还不信。所以这是难
信之法。
  可是修行很容易,难信易行,就是他没有能够穷尽根源。所以一般人接触这个法门能
够深信不疑,我们也不晓得什么缘故,要不是佛在《无量寿经》上讲的,我们怎么会晓得
?佛说的,这个人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样深厚的善根,接
触到这个法门他能相信,他能发愿。这是他过去善根、福德、因缘成熟,现在十方诸佛菩
萨冥冥当中加持他,成就他这一生的信愿行,他这一生往生作佛了,这多难!经上讲阿阇
王子,阿阇王子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遇到这个法门只发了一个愿,希望我将来成
佛跟阿弥陀佛一样,还没有发愿念佛往生。发了这么一个愿,这一生是不是能往生?还不
一定,因为他没有发愿修行。就晓得供养四百亿佛是少善根,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才是
多善根福德。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不相信,没有什么稀奇!遇到这个法门相信了那真的
稀奇,这个人过去生中,就像佛所讲的,曾经供养无量无边如来。
  底下有几句话我们把它念一念。六十七面第二行,从底下看起。“今圆人”,圆人实
在讲就是多善根多福德之人,如果不多善根多福德,他不可能是个圆顿的根性。因为净土
宗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专中之专,这是古大德赞叹的,不是圆顿根性的人的确很难受
持。“从名字即,以信解心穷智度底,乃至唯佛与佛,究竟穷底,以此底义,释于经体。
”这是讲圆教善根、福德、因缘非常的深厚,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不可少善根福德因
缘得生彼国”,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所以他一接触这个法门,一接触是“名字佛”
,所谓名字就是这个法门听说了、听懂了,听懂了就相信就发愿,就肯认真念佛求生净土
,这一类的。这一类虽然他的智没有能够像诸佛一样究竟穷底,也差不多了,他不怀疑了
。诸佛穷底是对这个事情不怀疑,他没穷底也不怀疑,那也就差不多了,他这一生决定能
成就。这是教我们修行人知道这个法门之深度,只要我们深信切愿,虽然没有达到这个深
度,与这个深度他就相应,功德利益分分自得。
  下面是就“达”的意思,达是通达、明了,这第三段。“复次,体是达义”,达是通
达,“得此体意,通达无壅”,壅是障碍、是阻碍,没有障碍,通达无碍,“如风行空中
,自在无障碍,一切异名别说,皆与实相不相违背,释论云,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
故以体达释经体也”。实在讲,没有智慧怎么能通达一切法?唯有真智现前,才一切通达
无碍。所以,“达”也是性德,特别显示性德里面的智慧。这是解释体的三个意思。
  这一段后面有句话,我们要把它记住,在六十八面第一行第三个字看起。“若识此体
,则于诸法通达自在,复于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异名,一中解多,多中解一。”我们读到这
个地方就可以了,这是非常重要的句子。关键就在一,禅宗也讲一,一要是得到了,一切
就得到了。一是一心,一不是数目字,不得已强名为一。净土宗的方法,它是直接的,修
什么?修一心不乱,这个一就是一心。只要得到一心,一切法自然通达,世出世间法统统
都通达。现在跟初学的人讲,他不相信。所以叫他学一部经,他不甘心、不情愿,他一开
头是什么经论都要学,学得什么效果?是一样也不通,是一样也不达。为什么?他不能修
到一心,乱心乱学永远不能通达。在古时候教学是忌讳这个事情。现在人观念跟从前人不
一样,这是我们中国人不幸,中国人今天受这么大的苦难,这个苦难还要继续受,还没受
完。什么时候中国人才不受苦难?到什么时候中国人真正觉悟,再去念孔老夫子的书,再
去用古人那个方法来学习,中国人就不遭难。我们是把自己的东西舍弃掉,学外国的,外
国并不好!诸位要到世界上各国常常去跑一跑,我跑的地方很多,没有中国好,比我们差
远了。所以我现在到外国,要教外国人念孔子书,学中国古老的方法,他们才会得到真正
的幸福。不念古书不行!
  古老的方法,儒跟佛都是叫我们从一心下手。童子学习,没有听说过同时学两样的,
没有!同时想学两样、三样,老师不教你,不收你这个学生。现在学生怎么样?你不让我
同时学个十样八样,我不跟你学。有什么法子!所以现在老师找不到学生,学生也找不到
老师。我过去在李老师那里,李老师的规矩,学经只能学一部,学两部决定是不可能的,
他决定不教你的。我在台中住了十年,只学了五部经,你们现在念佛学院的,一年都不止
学五部,我十年才学五部。李老师那个标准比起古人是宽得太多了,没有古人那么严格,
所以我们得的利益也比不上古来的祖师大德,不够严格!但是他再严格,我们都跑掉了,
不会跟他学。这也是看到我们的根性,没法子,再严的话我们决定会跑掉。跟他学,心里
有的时候都不服,感觉到老师跋扈、专制、不讲理。其实他是真讲理,他讲的是正理,我
们想的是歪理,错还是我们错,他没错。到以后我们自己才觉悟,他是正确的,还觉得他
不够严格。
  所以学东西一定是“一门深入”,决定不能够学两门,两门是很大的忌讳。你看祖师
注疏里面、诸佛经论里面,都给我们讲像这一类的话“一中解多,多中解一”,一定要从
基本的方法上训练。一定是先求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般若无知。先修无知,然后再修
无所不知,所以一开头学习不能去读一切经论。现在人跟古人完全是颠倒,现在一下手就
要读很多的经论,学什么?学无所不知。结果学了一辈子,真的什么也不知道。这实在讲
是完全违背了佛的教训,佛教给我们的次第是先断烦恼,后学法门。四弘誓愿这个程序就
指给我们,第一你要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发这个大愿,舍己为人,为佛教、为
众生。从哪里做起?先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断掉之后,再“法门无量誓愿
学”。
  没有说烦恼不断就学法门的,烦恼不断学法门,就前面所讲的,统统是邪知邪见,统
统是魔事。为什么?你心里还有一点没放下,还有情执,只要有情执,你所学的统统是魔
事。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注解解经题里面讲,烦恼不断要学这些法门统统是邪知邪见,
增长邪见。不断烦恼也不学法门,清凉大师讲增长无明。烦恼没有断,学一切法门是增长
邪见,你就晓得断烦恼多重要,烦恼是障碍,先把障碍去掉。去掉障碍之后,学法门很快
,一看一听立刻就通达。像六祖大师心地清净,《法华经》他没听过,他没读过。法达禅
师《法华经》念了三千部,不解法华义。六祖说你把《法华经》念给我听听。他只念到第
二品,《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只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大师说好,不要再念了,
我统统知道了,就给他讲。你想想看,这就是得到一心就通一切法,哪里要一部经看完,
看一点点全部就了解,全部就通达了。
  所以,今天大家不从根本修,从枝叶修,永远修不成。我们给他讲真话,他还说我骗
他,还反过来问,你从前不是也学了好多?还说我骗他,说我嫉妒他,怕他将来学成了超
过我,你说冤枉不冤枉!我从前所学的,给诸位说,叫盲修瞎练,练了那么多年,现在才
把路找到。我给你讲真话你不相信,你要去学我从前那个样子,你学三十年未必像我这样
,这是我敢说的。你今天要听我的话,不要三十年,十年之后你一定超过我。我希望你超
过我,为什么?超过我,佛法才有前途,众生才有希望,都像我这样就完了,我是希望后
来的都能够超过我。但是你不听我的劝告,那就没法子,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现在世间人
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我要是骗你,你什么经论都要研究,不研究不能成就,他相信
。我叫你什么都不要去研究,天天念一本书,也不要求解义,他不相信。这个没有法子,
讲真的他不相信。
  好,我们“辨体”就介绍到此地。
==
一定是先求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般若无知。先修无知,然后再修无所不知,
所以一开头学习不能去读一切经论。
佛教给我们的次第是先断烦恼,后学法门。
广钦老和尚也说过很有味道的话,怎样是深入经藏,怎样叫智慧如海呢?
■ 三皈依要好好地去体会,是否做到了?
如“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智慧怎能如海呢?
就是人家点一下就知道了,不是经书一箩筐,这毕竟不是自己的。
形于外的经书,看到的能了解,没看到的就不知道了。
所以念佛念到某个程度,经藏自然在你心中。
还是要老实念佛,才会开智慧。
智慧是“无色相”的。
■ 经藏在哪里?
经藏在我们的心中。
但这要开智慧才有办法,智慧不开,看经书是迷迷糊糊的。
若智慧开,则看经书会觉得很熟,而且又会领悟出一些真理来。
■ 智慧一开则经藏全在里面。
经藏是在我们心里面,而不是在外分别选择的,或是去读佛学院,就能学出来的。
这样无法究竟了脱生死,我们要认清方向。
现在,各地方都说要收人才,但我们是直接解脱,要去掉“你、我相”。
“直接解脱,要去掉‘你、我相’”就是断烦恼。
断了烦恼,智慧就开,经藏就在心中,这就是从根本智开后得智。
这就是三皈依的深入经藏,就是智慧如海。不是当愿众生去学很多经藏。
是当愿众生依教修行,断烦恼开智慧,自然深入经藏。
“深入经藏”就是“能解如来真实义”的意思了吧。
还是要老实念佛,才会开智慧。
两位法师用词不同,但讲的确实是同一个道理。
这表示两位法师见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9-01-08 01:59: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1-08 17:06:00
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9-01-08 19:21: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9-01-13 00:18: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