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段,最后几句话很重要,我们明了之后,就晓得自己功夫是不是得力,是不是
如法。这段文在第三十四面倒数第二行,说“常运念无不念时,念念皆觉,是名观行即佛
也”。前面一句容易懂,就是不间断。念念皆觉就是不夹杂,夹杂就不觉,夹杂就是迷了
。我们念佛的时候夹杂着妄想,这就是不觉;必须念念都不夹杂,念念都清楚,这是觉。
就是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这样念佛、念经都是属于观行即佛。这是必须要知道的,
你不知道,你念得就不如法,效果就得不到。
再看下面第四段“相似即佛”,相似比前面进一步了。前面是观行,还不像,相似虽
然不是真佛,有点像了,可见得功夫是进了一大步。观行是伏烦恼,没有断,相似是见思
烦恼断了,这个境界是小乘的阿罗汉、辟支佛,大乘圆教七信以上的菩萨,这是相似即佛
。“相似佛者,念佛相好身得相似相应,念佛法门身得相似相应,念佛实相身得相似相应
”,这是讲三身,先说三身。下面解释相似,“相似者,二物相类”,两样东西相类、同
类,很接近。“如𨱎似金”,𨱎是金矿,没有提炼出来,金矿里面有很多金,但是参的很
多渣子在里头,跟那个金两个一比它很像,这相似。“如瓜比瓠”,这个也很相似,瓜跟
瓠很接近,样子也差不多。“犹火先煖”,火虽然在远处,但是那个热我们已经感触到了
。虽然没接近到火,但是热气已经接触到,这就相似。“涉海初平”,好像我们到大海,
我们往大海去,海滩先是很浅很平,我们可以走过去,愈走愈深,浅的是相似,深的是大
海。从这些比喻,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叫相似。
“水性至冷,饮者乃知,渴不掘井,听说何为。”这几句话是劝我们要修学,要认真
的修学,如果不认真的修学,只是闻佛法没有用处。听到佛法,自己不肯认真修,是决定
得不到利益的。底下这几句话就正说了。“略举其要,如法华中”,像《法华经》上所讲
的,“六根清净,即是其相,名相似佛也”,这是把标准给我们说出来。佛是身心清净,
清净到了极处,如果我们六根要清净,就有一点像佛了。六根怎么不清净?有烦恼就不清
净,烦恼断掉了就清净,烦恼是染污;换句话说,阿罗汉断了见思烦恼,圆教七信位的菩
萨断了见思烦恼,别教七住菩萨断了见思烦恼,那都叫做相似即佛。在净土宗,念佛功夫
要达到事一心不乱就入了相似位,到事一心不乱就像阿弥陀佛了。
我们到底要从哪里下手?诸位要记住,我上面一堂给你讲的重要的方法,这个方法是
断烦恼的很得力的一个方法。其次就是依教修行,我们把《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道理,
当然一下子不太容易明了,不明了没有关系,你多读多听,渐渐会明了。理要明了,理明
了之后,就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经上许多教给我们在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的教训,
我们一条一条都把它做到,那我们就很像佛了,这样也能入相似位。这比一般修行修到真
正断烦恼入相似位,是要容易的多了,这个方法确实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得到。
讲到九品的差别,我在《无量寿经》上也跟诸位同修说过,只看我们把《无量寿经》
真正做到多少。如果完全能做到,那就上上品;不能完全做到,可以做到百分之九十,那
就是上中品;能做到百分之八十就是上下品。这样往下降,下下品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
就是做到两成。两成都做不到,那只能退,退到前面“名字即佛”。能够做到两成以上,
可以说是“观行即佛”。做到五成以上,差不多就是“相似即佛”,就入这个位子。真正
修学,要认真努力去做到,要解,解了之后要行,只解不行,那是在名字位中。
我们再翻过来看三十六面,第五,“分证即”。这是真佛,这不是假的了,不是相似
,这是真的。真佛,还不圆满。在这个地方我先说一个比喻,古人常常拿月亮做比喻。天
上的月亮、月光是真的,水里头也有月亮的影子,那不是真的,水里的月亮是相似的,不
是真的。真的月亮只有一个,有分证、有圆满,分证就是还没有圆。你看初三、初四有个
月牙,那是不是真的月光?是真的,那不是假的。十三、十四月光很大了,那是真的,不
是假的。一定到十五才圆满,十五的月亮比做“究竟即佛”,从初二、初三月牙到十四,
都叫做分证即,他是真的,不是假的。可见得前面相似不是真的,很像,但他不是真的,
好像是水中之月,不是天上的真月。
本性这上面染的无明,无明不能够一时就去干净,正好像月亮,它的光明一天一天的
放大,它不是突然之间从黑夜就变成一个圆的月亮,不是这个变法的。我们本性里面无明
,佛给我们讲一共有四十一品,四十一品慢慢去断,断掉一品,光明就大了一分,就是本
性的光明。所以从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就是分证佛,他是真佛,
不是假佛,才破一品无明而已!破这一品无明,他用的心跟诸佛如来所用的心是一个心,
真心,用真心。相似以下用的是八识心,用的是八识五十一心所,把这个当作心,真心完
全不知道用,也就是真心不起作用。到分证即,用真心,不用妄心,所以他的思想、见解
、行持跟如来完全相同,只可以说能力大小不一样。他的正确性、真实性跟诸佛如来没有
差别,只是大小不一样。
我们看底下解释,“即心观佛,托境显性,虽得相似,尚属缘修”。这一句是承前,
前面相似位中,相似位的成就不是真实的,还是属于缘修,从缘起修,不是从性起修。分
证他从性起修,不是从缘起修,在修行依据上也完全不相同了;换句话说,一个用妄心,
一个用真心。用妄心,修到最高的境界是相似即佛,没有办法明心见性;到明心见性,决
定不能用妄心,也就是要舍识用根,转识成智。禅家所讲的离心意识,才能达到分证。我
们念佛也是如此,离心意识才能达到理一心不乱,这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了。“今则亲证
”,亲证法身,亲见本性,“属于真修”。所以真修到什么时候?明心见性以后才是真修
,明心见性之前是相似修。我们现在,说老实话连相似修都谈不上,我们现在是名字位中
,有名无实,还没有开始修。如果你认为我说的话不太可靠,你自己想一想,你哪一天认
真去断烦恼过?你念佛、拜佛,没想到要断烦恼,可见得你没真修。真修是断烦恼、是断
习气,那才开始真修。这个真修还是缘修,不是此地讲的真,算的上你已经开始修行。观
行位中、相似位中,都是用心意识,到这个地方不用心意识,离心意识。
所以听经,我们也常说,虽说,也许你听到也还能懂,但是不会用。真修人听经,就
是《起信论》上讲的“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他是真修,是亲证。讲的人,
讲经的人用心意识,听经的人离心意识,这得什么样的果报?讲经人没开悟,听经人开悟
了;讲经人没证果,听经的人证果了。由此可知,修行真的是在个人,与老师也不相干。
佛经里头有个公案,公案我们俗人讲故事,一个故事,这也是真的。这个公案出在哪
里我忘掉了,但是有。佛在世那个时候,有一个修行人想证阿罗汉果,办了丰盛的供养去
求一个出家修行人,求他开示。这个修行人本身没有证到果,贪图他的供养,告诉他我已
经证得阿罗汉果,你来供养我,贪图他的供养。这个人恭恭敬敬、虔诚真的把他当阿罗汉
看待,供养他,他接受了。接受之后,他就向他请教,那你要教给我,我怎么样修行证果
?他没有法子只好骗他,他说好,我坐在当中,你听我的话。他拿个皮球,叫他蹲在墙角
上,打他一下,“你证到须陀洹果了”。他说是的,我证到须陀洹果。他真的证得了。再
转一个角,又给他那么打一下,“你证到斯陀含果了”。四个角转了,“你证到阿罗汉果
了”。他每一次都点头说他证得了。四个角落转完,他给他磕头顶礼。他说我骗你的。他
说没有,我真的证得了。这是确实的,为什么?他是至诚恭敬之心来求法。虽然欺骗他,
说的是假的,人家得到是真的。这就是说法的人不善说,善听的人得真实利益,所以会说
不如会听,会听重要!
这里就是教我们要用真心,真心就是至诚心,至诚心就是心里头没有一个妄想、没有
一个妄念,这是真心。至诚恭敬能得真实利益。从前有人问印光法师,佛法的真实利益要
怎么样才能得到,有没有什么秘诀?印祖跟他说了两个字,“诚敬”,他说这是入佛门的
秘密的钥匙,“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说的人他有没有证、有没
有学、有没有修,都不要紧,问题在我们自己求学的态度。正因为如此,古今我们常常看
到学生超过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什么原因?学生用的心比老师真诚,所以学生就超
过老师了。于事于理都有依据。我们把文念下去。“惑分分破”,惑就是无明,一分一分
的破除。“性分分显”,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一分一分的往外面透露。“从所证说,名为
分真”,他所证的是真如本性,一分一分真实。“从能显言,名分证也”,一分一分证明
了。这个文也分为两段,第一段“约发心明即佛”。我们看文。
“分证佛者,初发心住。”这是讲圆教,圆教初住叫做发心住,发什么心?发菩提心
。所以诸位同修要知道,菩提心一发就是圆教初住菩萨,超越阿罗汉太多了。阿罗汉相当
于七信位,你看他的上面,八信、九信、十信、初住,还有四个阶级。菩提心一发,就入
了分证位。菩提心是什么心?真心,真诚,真诚到了极处!我们学佛要用真诚心,处事待
人接物也要用真诚心。在这个社会里面,有很多人有顾忌,这个顾忌就是妄想、分别。我
用真诚心对人,那我要吃亏,人家都骗我,我怎么可以用真心对人?这是大错特错!你要
用真诚心待人接物,你决定不吃亏。眼前可能吃点亏,后来要占大便宜,果报不可思议。
所以,不要怕人骗我们,不要怕上当,被人家欺骗、吃亏上当,正是消业障。业障统统消
除了,无量无边的智慧福德自然现前,现在吃亏上当怕什么!后来有大好处、大利益、大
福报,这是真实的功德。往往世间人只看眼前,疏忽了将来,这就是眼光短浅,不知道修
福。
==
他是至诚恭敬之心来求法。虽然欺骗他,说的是假的,人家得到是真的。
这就是说法的人不善说,善听的人得真实利益,所以会说不如会听,会听重要!
“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说的人他有没有证、有没有学、有没有修,都不要紧,问题在我们自己求学的态度。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