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正宗分,第一大段里面第一小节。我们将这个文念一遍,第一
小段“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福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前面我们讲到这个地方。接着看下面的文: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为前导,持名为正修”。我们来讲讲这一段。信
愿行是有次第的,特别是对于初学。首先我们要能够生起信心,信心实在不容易。前面我
们讲了许多,无非都是让我们对佛法生起信心,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科学今天能够证实
的,实在讲非常有限。更深一层的理论、事相,科学没有办法解释。
譬如讲十法界依正庄严,科学就没有办法解释了。科学家知道,这个宇宙之间有不同
维次空间存在,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不同维次空间的状况,科学没有法子达到。比我们境
界殊胜的有天道,天道里面有欲界天,有色界天,有无色界天。六道之外还有声闻、缘觉
、菩萨、佛。下面还有饿鬼、畜生、地狱。畜生里面很复杂!我们能够了解的也非常有限
。所以科学的知识,说实实在在的话,跟佛法里面所讲的,他了解的非常非常有限,真正
是微不足道。
真正是一个科学家,他的态度他清楚,已经证实的可以相信,不能证实的不敢说它没
有。为什么?科学技术还不断在进步。过去的那些科学家认为他们发现的是真理,但是隔
不了多少年,后来的科学家有更新的发现,把他的定律推翻了,这个例子太多了。所以现
在科学家聪明,说所发现的真理都是暂时的,这个话讲得聪明。往后有更新的发现、更新
的发明超过他。宇宙之间的奥妙没有边际,无底之深,其广无边,其深无底,有待世人慢
慢去探讨。用科学的技术,机械方法,你能够探讨到的还是有限的。佛经上讲的用“一时
”来探讨,现在都没有离开“一时”,有极限。
在佛法里面讲,“一时”可以缘到阿赖耶识,缘不到真如自性。所以,佛讲到真如自
性,只说了一句话“不可思议”。不可思,就是不可以用意识心去了解它;不可议,是不
能用言语说明。事实真相,言语能力有限,达不到。你的思惟能力也有限,你的思惟、想
像有极限,那个极限是阿赖耶识,真如本性不是阿赖耶识,你缘不到。所以到那个时候,
所有一切科学方法都没用处。
这桩事情是方东美先生跟我讲的。因为早年我在台湾,道安法师主持佛教会,中国佛
教会大专佛学讲座请我担任总主讲。我就很想在我们这个讲座里头开一门“因明”,因明
就是逻辑,就是辩证法,这同类的,是属于科学的方法。我非常希望能请到方东美先生来
给我们讲这个科目,我去找他,方先生说佛法讲到高一阶层的,这个东西没有用,因明、
辩证法、逻辑统统都没用。没错,他说的一点没错。在高级佛法里头确实没用。对什么人
讲的?初学。初级、中级有用,高级没有用了,超越了,这些都是科学的方法论。所以,
以后这一门功课就没有开了。
高级的佛法用什么?用禅定,用清净心。禅的意思是“静虑”,静就是止,虑就是观
,所以禅也叫止观;止就是放下,观就是看破。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就能见到事实真相
。所有世出世间这些方法论,都没有离开意识。交光大师注《楞严正脉》,真正的原因也
是为这个道理。《楞严经》是般剌蜜帝尊者传到中国,是武则天的晚年来到中国。《楞严
经》翻译完成,是中宗时候。翻了之后,《楞严经》所有的注疏、讲解都是用天台三止三
观的原理原则来解释。
交光大师是明朝时候人,跟莲池大师同时的。他认为这一种思路不是《楞严》的旨趣
,因为三止三观是用的意识,没有离心意识。所以他老人家的主张,应当用《楞严》本身
的教义,“舍识用根”,完全不用第六意识。用什么?用六根根性。这个说法正确,得到
证明。交光也是个念佛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大概他寿命到了,阿弥陀佛来接他。他见
到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说,《楞严》是大乘佛法里头重要的一部经典。非常可惜自古以
来,许许多多人注解这部经,都没有把它真正的旨趣掌握住。他想重新给它写一部注解,
向阿弥陀佛请假:现在暂时不去,等我把这部经注解好了,再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
准了他,佛就走了。这个故事写在《正脉》的序文里头,我们相信交光大师不是骗人的,
不是在编故事。
舍识用根,说的是不错,但是难,没有人能够修!用三止三观的方法,中上根性的人
,行,还有能力修学。如果舍识用根,那就跟禅宗一样,上上根人才行,不是上上根人,
没分!《楞严》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在佛门里头这一部书很出名,古来祖师大德常
常说开智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这两句话一般学佛的人都知道。开智慧的《楞
严》。为什么说成佛的《法华》?
因为佛过去在许多经上都讲,一阐提不能成佛,一阐提是什么?这是梵语,一阐提,
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没有善根的人,或者翻作善根断了的人。没善根他怎么能成佛?这是佛
常说的。但是在法华会上,佛就讲,一阐提也有佛性,一阐提也能成佛,那就没有不能成
佛的了。跟《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意思相应。
世间造作五逆十恶,这些恶极之人都有佛性,不能说他罪大恶极,他不能成佛,没有
这个道理;他有佛性,他要遇到缘一样成佛。善导大师的话讲绝了,“总在遇缘不同”。
他没有遇到缘,他所造的罪业,他要受果报,果报有受完的一天。什么时候果报受完?没
有一定。这个话怎么讲?他要觉悟了,这个罪报就消了;他要不觉悟,那他的罪报就有得
受。就好像作梦一样,做恶梦苦得不得了,他要一醒过来,这个梦就没有了。看他什么时
候醒来?他醒来得快,他受的罪就短,很快离开了。他要醒来得慢,那他受罪就长。
所以,罪大恶极之人堕阿鼻地狱,什么时候出来没有一定。就看他什么时候觉悟,什
么时候忏悔、回头,自己真的知道错了。这一念忏悔,佛性就浮起来了。因此,佛在经教
里头常常教导我们不要轻视恶人,为什么?说不定他将来成佛在我前面,我还要做他的弟
子,大有可能!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真的知道错了,真的回头。我们中国谚语常讲,浪
子回头金不换。所以“信愿”是比什么都重要。
交光法师是我们非常敬仰、赞叹的一位大善知识。圆瑛法师一生研究《楞严经》,我
们从他传记里面看到,他二十五岁对《楞严》就非常有兴趣,立志专攻,到七十五岁,他
《楞严经》的《讲义》完成,现在流通的本子。我们仔细看看这个本子,里面十分之六以
上都是依据《正脉》的,可见得他受《楞严正脉》的影响之深。我们现在学《楞严》,学
圆瑛法师的《讲义》,好,他是近代人,文字比较浅显。交光大师明朝时候人,文字确实
是比较深。
尤其现在我们对于中国古文学疏忽了,没有汉学的底子,读古人东西比较困难。学《
楞严》应该是先从圆瑛法师的《讲义》下手,然后再看古人的注解。你先有基础了,你读
交光的,读长水的,《楞严经》注解很多,著名的注解有二、三十种。开智慧的《楞严》
!但是这些大家、善知识,最后都是求生净土。交光是往生净土的,圆瑛法师你看他三求
堂,“求福,求慧,求生净土”。真正有智慧、有见地,没有一个不是求生净土的。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我们在《无量寿经》读得很多了。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
本,我们过去讲过十遍,现在在新加坡讲的是第十一遍,还没讲完。每隔一、两个月,我
要到新加坡去续讲。这一次我们没有时间限制,可以细说,那一边的同修欢喜听,听经大
概都是一、两千人。《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品位高
下这个事情怎么形成的?蕅益大师讲“全由持名之深浅”,他说的不是没有道理,是有道
理。
至于四土、三辈、九品,善导大师讲“总在遇缘不同”,蕅益大师讲“全由持名之深
浅”,两位大师所讲的并没有矛盾,可以相辅相成。持名深浅,也就是说你念佛会不会念
?真的是遇缘不同。为什么?你遇到真正的善知识,他教你的方法就不一样。缘里头最重
要的,老师!你跟哪个学?这个人修行的功夫怎么样?其次的,同学。同学也是非常重要
的缘,同参道友互相的砥砺,切磋琢磨。再其次的,学习的环境。这都是遇缘不同。
环境里面,大环境是我们今天居住的地球;其次的环境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地区;小环
境是我们的道场。善缘是对我们修学有帮助,不善的缘是常常诱发我们阿赖耶识里面的烦
恼习气,那个缘就不善!善缘是什么?能化解我们烦恼习气,增长我们的道心,增长我们
的信愿行,这个缘殊胜!所以一切缘都殊胜,都能够得到,这个很不是一桩容易事情。我
们看到有许许多多开始学的时候,很好!有学个十几年之后,甚至于二十年之后,三十年
之后,遇到障缘,他放弃了。不再学这个法门,去学别的法门去了,这种人很多,我们在
国内国外都看得很多。岂不是遇缘不同吗?
最根本的还是师承,他没有师承;或者是遇到好的老师,对老师没有信心。智慧不开
,感情用事,禁不起诱惑,这些在佛法里面都称之为魔障,他遇到魔障。这些魔障从因果
上来看,我们明了,过去世生生世世有过节。总是我们障碍他,这一生我们在修道,再遇
到他,他又来障碍我们,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所以真正的善根,世出世间法都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真正善根是孝道。这个事情难
!我们这一生遇到的障碍很多,挫折很多,打击很多。还有信心,还有愿心,还不退转,
还能够精进努力,什么原因?确确实实就靠小时候那一点基础。我这个基础不是在学校学
的,在私塾学的。什么时候?六、七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扎的根。
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父母教儿女尊师重道,从那个时候扎的根。如果我今天对老师
不尊敬,对道业不重视,我就晓得这对不起父母,不敢!这是中国古人常说的,“少成若
天性,习惯成自然”。儿童教学影响一生!我这一生这一点点成就,是靠童年时候,那个
时候的学习大概是两年的时间,住在乡下。以后就受学校的教育,学校教育这些讲得就很
少。
所以印光大师讲得好,成就与否,在于诚敬,真诚、恭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
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如果不诚不敬,那就不足以为观也!换句话说,没有成就了。所
以我们能够禁得起打击,禁得起挫折,别人争,我们让;别人骂我们,侮辱我们,我们决
定不还口;别人打我们,我们决定不还手。经论上告诉我们,不但没有怨恨心,而且还有
感恩的心,感什么恩?消业障。他毁谤我,侮辱我,他为什么不毁谤别人,不侮辱那个人
,单单对我。如果我要是有神通,我知道过去生中的事情,可能我过去曾经这样对他,今
天他这样对我,这回报!一报还一报,明白人接受了,就化解了。来生来世见面就是善友
,报掉了!
不能争,不能有一点点怨恨心,有一点怨恨心,这个结永远存在,变成什么样子?冤
冤相报没完没了,那才不得了!生生世世彼此双方都痛苦,这才叫大错特错。觉悟的人,
明白人不会干这个傻事。所以保持自己心地的清净,决定不迷,决定不乱,决定不颠倒,
永远在清醒状况。我们在受果报,受果报就是消业障。业障消了,福慧就现前。世出世法
没有例外。所以持名功夫的深浅还是需要智慧,需要善知识的教导。这里头最重要的是能
够避免一切的障难,这要靠智慧,要靠定功,要靠忍辱。真正学习古时候的修道人,做学
问的人,永远守住“于人无争,于事无求”。
所以印光法师教导我们现代人,如果有志同道合的同学在一起共修,人数不要超过二
十个人,小型的道场。在中国,从前我们讲住茅蓬就好!过很简单的生活,人少!不化缘
,不要去拉信徒;不做会,不做法会,不做经忏佛事;常年佛七,普通打佛七这种方式,
常年的佛七。认真干!如果真正能遵照印光大师这个方法来修学,我深深相信三年到五年
,这二十个人统统往生。
如果你听到这个话就害怕了,不得了!这三年到五年就要死了,算了!不搞了,那就
没有法子。为什么?你的目的不是求往生吗?极乐世界比这儿好,这里苦难太多了,那里
没有苦。由此可知,你嘴巴里说的是往生,实际上你心里头贪生怕死,这不能成就。李老
讲的一万个人真正往生的只有两、三个,有道理,那两、三个是真的想走。大多数人口里
说想往生,希望在这个地方活到一百岁、两百岁,他不想走,那就没法子了。
这些还总归都是遇缘不同,没有遇到真正善知识,没有听到真正的开导。自己还是迷
而不觉,对这个世缘还是有很深的贪恋,这样念佛功夫不得力!所以今天真正修行人,志
同道合,同参道友,实在讲找两、三个人都非常难得。二十个人到哪里去找?找不到!这
是真话。
释迦牟尼佛最初在鹿野苑度五比丘,加他自己一个,六个人;六个人同心同德能创教
,志同道合。所以我过去也曾经说过,在早年七十年代的时候,香港洗尘法师到台湾来看
我,跟我讨论我们怎样把佛教兴旺起来。我跟他讲佛教要兴旺,要真正发心的人,真心求
道。我说多少人?五个人就行。释迦牟尼佛五个人创教,今天有五个人可以兴教。但是这
五个人的行持,一定要学释迦牟尼佛。要行乞食的制度。今天树下一宿,我们不需要建什
么道场,我说五个人游化在人间。我那个时候建议,我们住小帐篷,一个人一个帐篷,五
个人。
现在的帐篷,你看童子军露营的帐篷非常轻便,一个帐篷(我都问过)可以使用三年
。在树底下五个人围起来,这个小的僧团,日中一食,出去托钵。我们这样做,肯定能够
化到一钵饭,每天就是一钵饭就够了。回来之后我们五个人在一起研究经教、念佛。这样
的僧团确实能把佛教兴旺起来。他那个时候很有兴趣,我说你回到香港筹备,筹备好的时
候,找到五个人了,我说我一定来参加。回去之后消息渺茫就没有了。到哪里能找到这样
五个人,肯吃苦,真能放下的?不容易。
所以我们今天有这么一个小道场,这个小道场也是遇缘不同。韩馆长建立华藏图书馆
,我自己一生从来没有建道场这个念头。华藏图书馆她建的,在图书馆的出家众是她选择
的,收了这么多出家众,她走了。走了,我不能不照顾,我要不照顾,对不起她。我的成
就就是她的成就,我的失败就是她的失败,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她对我三十年护持,我们
才有今天的成就,开一点小智慧,对佛法有少许的认知。我们感她的恩,今天在此地建这
样的道场,道场建得这么大,已经太过分!但是比比其他道场,我们属于小道场。所以一
切建设到此为止,我们把心定下来,研经、念佛。
《无量寿经》跟《弥陀要解》,是我们最重要的指导原则。所以这底下这两句,“信
愿为前导,持名为正修”。正修不是讲经,正修是念佛。讲经是帮助我们深信切愿,让我
们对于西方极乐世界,跟现在居住的娑婆世界、以及法界虚空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有正确的
认知,我们做最妥当的选择,选择西方净土。你要不能够认知,你心里有疑惑,是不是还
有比这个法门更好,还有没有比极乐世界更理想的,你心放不下!你统统搞清楚、搞明白
,死心塌地来修这个法门。下面说:
“持名时,心如佛,愿如佛,解如佛,行如佛,则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这叫念佛,这叫持名。持名绝对不是说有口无心,你心是不是佛心?佛是什么心?这
个在十年前,我们就明显的标示出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
我们有没有这个心?这个心是佛心。但是虽是佛心,阿弥陀佛的心比这个还要殊胜,殊胜
在哪里?殊胜在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总结:念念为救度一切众生。怎么个救度法?念念帮
助一切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阿弥陀佛的心。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一切诸佛的心,我们有没有?如果没有这个心
,念佛就不相应!所以你功夫不得力,你一天到晚还胡思乱想,心不清净,心不平等,愚
痴没有智慧,自私自利没有慈悲,头一关就过不了。这样念佛只能是种一点善根,这一生
往生不容易。所以头一个“心要如佛”。现在时间到了,我们这一堂就讲到此地。
==
保持自己心地的清净,决定不迷,决定不乱,决定不颠倒,永远在清醒状况。
我们在受果报,受果报就是消业障。业障消了,福慧就现前。
真正学习古时候的修道人,做学问的人,永远守住“于人无争,于事无求”。
清醒地觉知我们今生所受的一切都是果报,能够接受,才叫做相信因果、不颠倒。
真的明白了,当然没有埋怨,也没有忿忿。
在苦难中学习、成长,没有排斥埋怨的心,长出智慧,改正行为,就叫业障消了。
如果排斥埋怨忿忿,又更造业,那他受罪就长,业障消不完。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