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道证法师:永不休诊的救度(1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8-30 16:22:25
前言——说法对“法”不对“人”
当下清楚明白的心
阿弥陀佛!诸位极乐童子:
我们有缘相聚,就是为了学佛法,真正契入佛的知见。因为大家在要解学习班上,所
说的每一句话,都关系大家的法身慧命,所以末学非常慎重来听闻、作答。
每一个童子都是阿弥陀佛疼爱的孩子,都是发心要作佛,才每个星期六不辞辛苦来听
法。如果不能解除大家的疑惑,让大家确立往生真正的信愿,那么就是末学的错;大家有
任何不懂,就是末学没有负责讲清楚。你们大家都没有错,错是在我。末学在这里所讲,
一切都是为了“法”,主要是为了把“法”表达清楚,并不是在针对各个“人”。我们讲
法是对“事”不对“人”,对“法”不对“人”,这个基本原则请大家先把握。
每个童子都是阿弥陀佛疼爱的孩子,都必须要把信愿的问题弄清楚,才能回到极乐世
界的家。因为几乎每次大家上课的VCD,送到末学手上,都已经是事隔一两个星期,有时候
甚至两三次的VCD 一起给末学。所以再和大家提起时,事情已经过了二七,甚至三七,即
使是很严重的问题,大家也已经印象模糊了,不知所云了。因此末学每次做这种课后的追
踪更正,都很像在超度亡灵;很像人死后,才在做一七、二七、三七,而亡灵已经不知道
流亡轮回到哪儿去了,才在后面追踪呼唤:“亡灵啊,回来领受阿弥陀佛的好意救度吧!
”而召了半天,也不知道魂有没有召回来。
末学常提醒安安老师,如果当场没有警觉,提起佛号,提起觉性,清楚明白,就等于
临终时迷迷糊糊,“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事后才要再补救,已经是中阴身超度了
。中阴身叫得回来超度还好,否则就下辈子、再下辈子,千身万劫了!我们要认识清楚,
临终也只是和平常一样的,一刹那、一瞬间而已,错过了就是中阴身了,就是下辈子了!
所以我们现在不要常常说:
“我当时因为怎样才怎样啊!”
“我当时愣愣的没发现啊!”
“我当时没有弄清楚啊!”
“我当时不知道啊!”
或是“我当时一紧张,就……啦!”
要知道,当时已迷糊,那就是中阴身了;如果中阴身又糊涂,那就下辈子了!要记得
,临命终又不能重演,又不能像拍片重拍,说:“我刚才糊涂,死错了,现在再更正、再
重来,重新死一次。”
下辈子可不是安安啊,当当啊,棒棒啊;可能是“汪汪”,或者是“恰恰”,你可能
做“笨笨”哪!这样听起来像开玩笑,事实上,是藕益大师说令人心寒的严重问题。请大
家提高警觉,当场就要用清楚明白的心念佛,不要培养迷迷糊糊、散散乱乱的习惯。
弄清楚:为什么要难过
一位童子说接到末学的电话传真,觉得末学不同意他的看法,并且感觉末学很慎重,
他满难过。首先要说明,并不是这位童子没有请末学吃冰激凌,所以末学要和这位童子意
见不合,或是故意要吹毛求疵,找这位童子的麻烦,让他晚上睡不着觉。而是印光祖师对
这样的问题,非常地注重,末学必须负责把法讲清楚。
他说他满难过,真是对不起,让你们难过。上次到嘉义来,末学给大家一些责备,结
果大家都忘记“佛佛相笑”,都“佛佛相哭”,觉得很难过。我们学佛的人,要有清楚明
白的心,连难过也要弄清楚——自己是为什么难过?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当有人不赞同我
们,我们为什么难过?这难过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状况:
第一种,是觉得自己有错的地方,有没有做好的地方,对不起自己的佛性,这是惭愧
的“惭”。大家学过《百法明门论》,一定知道“惭”和“愧”是两种不同的心所,而且
是很好的善心所。佛说:“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
什么叫“惭耻之服”呢?“服”是“衣服”的“服”,就是惭愧、感觉羞耻这样的衣
服,在各种庄严的衣服里面是最为第一的。也就是说,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佛性、觉性而羞
耻,这样的心态就是起自于佛性的自觉,这是开发佛性,进步的原动力;所以佛说,穿上
这种惭耻的衣服就是最庄严的。如果是因为自惭而难过,虽然一时难过,却是很值得恭喜
的,十方诸佛都会为我们欢喜。
第二种难过的状况,就是如果觉得因为自己有错误,会对不起别人,给别人不好的影
响,这就是觉得愧对他人。“愧”是“有愧于他”,和“惭”——“对不起自己佛性”,
意思有差别。所以一般是讲“惭自”、“愧他”。“惭”和“愧”是两种不同的心所。不
论是“惭自”或者是“愧他”,都是佛性自觉的功能起用了,也就是有“始觉”了。“惭
自”和“愧他”的难过都是庄严而值得庆幸的,也是善心所,有这种心就会改善,就是进
步的原动力。这一时的难过马上会雨过天晴,会越来越好。
第三种难过的状况,是觉得自己并没有错,甚至是相当好啊,是别人错怪了我,找我
麻烦啊,因此感到很无辜、很冤枉、很怜惜自己,所以才难过。这种难过就是以“我执”
为出发点。以佛法来说,也就是一个错误的出发点,等于是箭在弓上,就已经摆歪了。大
家都知道,学佛的方向就是朝着“破除我执”前进,在佛法当中,我执越轻的,地位越高
;我执越重的,地位越低。所以,假如是以“保护我执”为出发点的难过,除了增长烦恼
和障碍,在修行上实在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甚至会越来越倒霉。
学佛一从根下手
我们有缘在一起学习佛法,而佛法广大无边,浩如烟海,我们有机会讲的法实在是很
少很少。最善于说法的是佛,佛尚且说,他讲的法,如果比喻成手指甲上面的尘土,那么
还没有讲的法,就是有如大地的尘土。既然有机会讲的法很少,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提纲
挈领,把握重点,指出一条正确的方向,和把握正确修学的态度。也就是要从根下手,方
向、态度对了,就成功一大半,否则就注定要失败。
听起来好像只有乐乐记得向安安老师致谢、致敬,乐乐这种存心和态度很好,值得我
们大家学习。乐乐菩萨护持大家学佛和长年的“能量补给”,十多年来发心主持大家的“
吃门”,这个辛苦也不是一般人能体谅的。大家每次都一定要记得感恩、致谢哦!人如果
不能感恩,就不如禽兽囉!
净业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如果自己在这方面
没有下工夫力行,没有真的实践出来,既不能体会这么亲近的父母恩、师长恩,更要如何
真正体会遥远阿弥陀佛的恩惠呢?没有真正体会,那么嘴里所说的就是抽象的空名词。
事实上,没有实践一定会吃大亏。为什么呢?没有真正体会出佛恩的人,是不会有真
信心的,更不用说是深信,连浅信都不会有,所以结果会障碍自己的信愿和往生。
我们也讲过,自己对人不慈悲的人,很难以相信佛平白无故会对我这么慈悲,所以自
己不行出慈悲,一定会障碍对慈悲的信心,结果会吃大亏。
没有行不能叫作真信
另外,五月十八日另一堂课,末后有讨论到“深信吾人心性”这个问题,大家记得吗
?末学先提醒大家一点:我们都只是由文字语言,知道阿弥陀佛就是我的佛性,知道我们
有佛性,知道念念相应就念念佛,这只是“初步听说”,很皮毛地知道而已,和“深信”
是有天壤之别的。
我们听说是听说了,知道好像是知道了,知道我们有伟大的自性,阿弥陀佛就是我们
的佛性、我们的本心,可是身口意平常所行出来的都不是这么回事;虽然知道我本是佛,
很可惜现在做出来都还是阿修罗啦、胡涂虫啦、贪心鬼的样子。
依蕅祖所说的原则,没有行的是不能叫作真信的,当然更谈不上是深信。童子要注意
不要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虽然讲高深的道理,还是要从基层做起。不要讲高深
的道理,讲得好像是法云地以上的菩萨,但是事实上连净业三福的第一福都没有做,这就
可怜了。请记得:没有在行为上行出来是不能叫作有信的。
“自”的定义——我相的“自”,还是自性的“自”?
我们要注意检讨,当在用一个名词的时候,心里对这个名词的认识和定义是什么。
比如一般常常说,要靠自己啊,靠自力啊,很显然,这个靠自己的“自”,通常指的
并不是“自性”,而是我执产生的“我相”。所以这种靠自己、靠自力的思想,也不是蕅
祖“五重玄义”里面讲的“信自”。
相反的,讲要靠佛力、靠他力,这个“佛”和“他”才是指自性,才是“信自”的“
自”。也才是蕅祖讲的“了他即自”的“自”。大家要弄清楚,不要含含糊糊哦!
蕅祖说:“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这个“自”可不是“我相”这个自己哦!“
了他即自”的“自”,是“自性”的“自”。请大家不要草草率率的,很快地就以为“了
他即自”这个“自”就是小水泡的“我”,很快就在“佛”和“现在的我”画上一个等号
。大家要很小心,有人经常开口闭口就说:“那我就是阿弥陀佛啊!”其实,心中所认为
的我,还是“我相”的我,并不是“自性”的我哦!
请各位童子要特别注意哦,有时候这种说法很有弊病。因为这样想、这样说的结果,
并不是直下去承担起阿弥陀佛帮助众生的慈悲,而是反过来产生反效果,变成贡高我慢、
妄自尊大,以为我是圆教的根机,我已经很了不起了;甚至以为我已经修成阿弥陀佛了,
我的成就已经跟阿弥陀佛一样了,神气得不得了哦。不知道阿弥陀佛从因地修行就是非常
谦卑,非常恭敬地低头尊重承事一切众生,才成就了无量无边的功德。因为童子很勇于承
认过失,很勇于改过,很愿意改过,所以末学才直接讲哦。大家都是阿弥陀佛疼爱的孩子
,而只有心真正和阿弥陀佛相应了,才能回极乐世界哦!
==
一般常常说,要靠自己啊,靠自力啊,很显然,这个靠自己的“自”,通常指的并不是
“自性”,而是我执产生的“我相”。所以这种靠自己、靠自力的思想,也不是蕅祖
“五重玄义”里面讲的“信自”。
相反的,讲要靠佛力、靠他力,这个“佛”和“他”才是指自性,才是“信自”的“自”
,也才是蕅祖讲的“了他即自”的“自”。
这是很多学佛人的误区。
因为这样想、这样说的结果,并不是直下去承担起阿弥陀佛帮助众生的慈悲,
而是反过来产生反效果,变成贡高我慢、妄自尊大
我们之前在学《净土圣贤录》时,就看到有大德区辩不了解净土义理的人,
所谈的“唯心净土”都是基于错误的理解,所以也完全不能体会念佛法门的深奥。
那就变成了“贡高我慢、妄自尊大”而不自知了。
不过,对已经发愿往生的人来说,
不要讲高深的道理,讲得好像是法云地以上的菩萨,但是事实上连净业三福的第一福都没
有做,这就可怜了。请记得:没有在行为上行出来是不能叫作有信的。
这一段是更重要更实在的教诲。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8-30 17:14:00
阿弥陀佛!
作者: Iamboy183 (新)   2018-08-30 22:5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gg889g8 (凰)   2018-08-30 23:21: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wi1919 (crystal)   2018-08-31 00:2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cecil724   2018-08-31 11:42: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8-31 23:36:00
感恩!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