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弥陀要解研习报告》3(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8-30 15:33:00
  请接着看:
  【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皆是’指这个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皆是”。我们要把这个话听清楚,那不是普通
人。阿罗汉本来是小乘果位的名称,小乘最高的果位称阿罗汉。阿翻作“无”,罗汉翻作
“学”,所以把它翻成中国意思叫“无学”。无学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毕业了,你所修学
的功课统统修圆满了,没有再学的东西,就叫毕业。小乘法里面。现在这个地方是称‘大
阿罗汉’,说明不是小乘,是大乘。大乘“无学”这个位子是十地,十地里面的第十地法
云地的菩萨。换句话说,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最低的学位都是法云地的菩萨,这个位子
高!
  《仁王经》里面把菩萨分为五等,都用“忍”来称,最高的叫寂灭忍,法云地的菩萨
是寂灭忍。比这个低一级是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经上念得太多了,回
向偈里面常常都在念;寂灭忍就比较听得少,它在无生法忍之上。我们净宗回向偈子里面
常念“花开见佛悟无生”,这常念!悟无生就是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七地、八地、九地
,这三个位次所证的,无生法忍。第十地、等觉、妙觉(妙觉就是如来果位),这三个位
次是寂灭忍,清净寂灭。《楞严经》上所讲的“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是这个境界,这
个不可思议的境界!然后你才晓得这些人到底是什么身分。他们在戏台上扮的角色不一样
,实际上是寂灭忍的佛菩萨。
  既然说到阿罗汉,阿罗汉也要简单介绍一下。阿罗汉这个名词里面含着三个意思,第
一个叫“应供”。他福慧圆满,在小乘里头是小圆满,在大乘里面是大圆满,他应当接受
大众的供养,所以叫应供。为什么?他是一切众生真正的福田,供养他有福报,种福田!
福报到底在哪里?我种这个福我得些什么?现在人起心动念离不开现实!确实是很现实,
一点都不假。这个人有智慧、有道德、有能力,我们供养他,他为我们服务。我们没有智
慧,我们没有福报,他住在这个世间,或者是无论住在什么世间,他总是以善心善意教化
一切众生。教什么?教他怎样修福,教他怎样修慧。你说这样的人,我们要不要恭敬供养
?我们恭敬供养是不是得福报?真得福报。
  他的事业我有一分缘在里头,供养不论多少,诚心诚意,这是平等法。供养多少那个
无所谓。诚心诚意的供养,尽心尽力的供养,你所得的福慧是满分的。尽心尽力的供养,
诚心诚意的供养,你得的福慧是真实的。你忆念他,观察他,常常想着他,自自然然我们
就生智慧,生福德。我们学佛,试问问我们是不是常常想着释迦牟尼佛,或者常常想着阿
弥陀佛,常常在观察释迦、弥陀。他人不在此地,我们怎么观察?经典上介绍得很清楚,
读诵经典是观察,看这个人的为人。
  他对一切人,对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然环境,植物矿物、自然现象都是
众缘和合而生的,所以统统叫众生。观察他对天地鬼神,他是什么心,他是什么样的态度
,是什么样的行为?我们要在这里头学习。因为他的存心、他的态度、他的做法都是纯正
,正而不邪,觉而不迷,净而不染;纯净、纯正、纯觉。你诵经,天天念经,有口无心,
你没有得到利益。你看看古大德不是常常教导我们,诵经要随文入观。随着经文让经文跟
你自己的心融合成一体,叫随文入观,真的把它变成自己的,你才真正得利益。
  经还是释迦牟尼佛的经,思想见解还是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有什么用处?这种读经,
口善而已,心行没有起变化,你没有融入,没有契入。所以经论里面的境界你不能够契入
,经论里面的养分你一丝毫没有吸收,这个经是白念了,你的时间精力都浪费了。说得好
听一点,“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阿赖耶识里面落个种子而已,现在不起作用,这个话
也是真的,也不是假的。所以,读总比不读好。不管你有心无心,阿赖耶识里头肯定落下
种子。有心有诚意去读,这个种子力量强一点。无心无意,逼不得已勉强应付,阿赖耶里
头这个种子力量很薄弱。
布施供养,是修福!阿罗汉,应供。没有证阿罗汉之前托钵乞食,所以佛法里面称为
“乞士”,比丘称乞士(比丘有三个意思);证得阿罗汉果就不叫乞士,叫应供。乞是乞
食,我们中国人讲乞丐,但是他不是丐,他是士。士是什么?是中国讲读书人,他有道德
、有学问,称之为士。
  第二个意思,阿罗汉的意思叫“杀贼”。我在过去有一次,这还是在台湾早年,有一
位天主教的神父,他也常常看佛经。有一次问我这个问题,阿罗汉怎么这么样不善?他还
开杀戒!你们佛教不是讲不杀生,他为什么杀贼?这是从文字上读的,他不了解这个名词
的含义。这个贼不是人,是什么?是烦恼,把烦恼比作贼。因为我们如果遇到贼,你的财
物会被人家偷掉,损失财物。
  佛说人有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把我们自性的功德法财障碍住,
就等于小偷偷去一样,你不得其用,得不到受用。所以把烦恼比喻贼,杀贼就是断烦恼,
就是转烦恼,是这个意思,不是真的去杀人。佛菩萨纵然遇到小偷强盗来抢他的,来偷他
的,他也点点头笑笑,欢欢喜喜,决定不会计较,哪里会杀他!所以这个贼是讲烦恼。在
因地、在比丘称为破恶,就是断恶修善。
  第三个,阿罗汉第三个意思是“无生”。小乘阿罗汉不再到六道轮回受生,六道轮回
的生死他断了;他再到六道来是乘愿再来的,不是业力,所以称无生。在因地、在出家比
丘就是“怖魔”。一个人真正发心出家,魔王头痛,他感到恐怖。为什么?魔王爱欲非常
重,也非常执著。他统治这个世间,世间所有一切人、一切众生,他认为都是他的眷属。
现在这个眷属发心出家,要离开他了,要超越三界六道,他很不高兴,所以这恐怖。第三
个意思。
  今天我们晓得“大阿罗汉”,大阿罗汉无生,无明快要断尽了,四十一品无明他就差
两品就断尽,真的无生。杀贼也是讲断烦恼,尘沙烦恼断尽,见思烦恼断尽,无明烦恼也
将要断尽了,他的智慧、能力、相好等同佛果,跟如来地相去不远,非常接近。所以蕅益
大师又告诉我们,他们都是法身大士,示现声闻的身分为我们做证明,这个净土法门,持
名念佛不可思议,所以说“大”。
  这些人跟在佛的身边,每个人都示现的有特殊的能力,我们今天讲的专长。各人都有
特殊的专长,社会大众都知道,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知名度很高。这些人天天跟着佛,跟着
佛学习,世间人从这上来看,就受到影响。佛一定是很有道德、很有学问,要不然这些人
为什么跟他学?所以他们是做一切大众的影响众,帮助佛教化众生,这是‘众所知识’,
“众”就是社会大众,都知道,知名度很高,都认识,“知识”。或者说,知是闻名,识
是曾经见过面。更深一层的意思,知是知道这个人,也曾经见过面;识是什么?识是对他
相当了解,认识他。下面列上首的名号。
  【长老舍利弗。】
  这总共有十六个人,蕅益大师把他们分为六大类。第一大类是道德、智慧、才能,“
德慧才能”都是第一。第二类跟这个恰恰相反,“愚昧钝根”。愚昧钝根只有一个人,这
十六个人里头只有一个人,讲到的时候再跟诸位介绍。第三类“显示因果”。显是明显,
示是展示,过去种的因,现在所得的果报。第四类跟这个相反,“善藏养晦”,他确实有
道德、有学问、有能力,不显示。你看他的样子好像很平常,你看不出来。我们中国一般
人讲深藏不露,但是蕅益大师这个用得好,深藏不露不如“善藏养晦”。第五个是“世法
方便”,随顺世间,行方便法。最后一个是“精进破障”,勇猛精进破业障。分为这个六
类。现在我们一位一位介绍。
  第一位舍利弗,‘长老舍利弗’。在佛法里面,德高望重,还得要有一点年岁,年岁
太轻了也不能称“长老”,总是有一点年岁了。这个年岁在过去要四十岁以上,四十岁以
上有道德、有学问,才称之为长老。佛门也不例外,佛门是算出家时间,你出家年久,有
道德、有学问,这是一般人尊称为长老。舍利弗是同学里面代表智慧第一,我们现在讲,
用现在的话来说,应当是哲学家。
  这个人在当时社会声望很高,大家都知道舍利弗的智慧了不起,辩才无碍,一生当中
没有遇到过对手。想想看这样的人,他跟释迦牟尼佛学,一生都不离开释迦牟尼佛,在释
迦牟尼佛的身边。这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样的人?能够让舍利弗这样的心服口服,行动表现
。释迦牟尼佛必然是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学习,你看看舍利弗就晓得了。这就是帮助
佛教化众生。我们在经上读到,释迦牟尼佛说过他是古佛再来,久远劫之前他就成佛了。
现在释迦牟尼佛在此地示现成佛,他也来,示现做个声闻的身分,来给释迦牟尼佛当助教
。第二位:
  【摩诃目犍连。】
  ‘摩诃’是梵语,意思是大。目连尊者在当时也是名气很大的,知名度很高的人。他
的特长“神通第一”,就像我们现在讲的科学家。我们今天的科学家神通真的还比不上‘
目犍连’。“目犍连”的天眼能看三千大千世界,能看微观世界。我们今天科学家发明仪
器,望远镜可以看远方,显微镜可以看微观世界。但是科学家要发明很多工具,利用这些
仪器来观察,目犍连不需要。他示现的神通变幻令人尊敬。这两位尊者都是道德、智慧、
才艺超人,在所有同学当中,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杰出的人才。第三位:
  【摩诃迦叶。】
  这个人也示现了多才多艺,‘摩诃’翻作大,大‘迦叶’。他有徒众五百人,以后都
皈依释迦牟尼佛,全部变成释迦牟尼佛的常随众了。他的名号有“饮光”的意思,“迦叶
”。他身上有金光,金光从哪里来的?(所以他也显示了因果)过去生中他用黄金修补佛
像。佛像旧了,佛像是贴金的,金箔脱落了,就不庄严了。他发心去贴金,所以感得生生
世世身有金光。这一桩事情,肉眼凡夫见不到,可是实在讲并不难见,修定的人能见到。
心地清净你能看到每个人身上都有光,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从光的颜色知道你身体
健康状况,这是现在人很关心的,许许多多人练气功,练气功稍稍有一点成就的,他能看
一个人的气;我们佛法叫光,他叫气。
  早年我在美国、在加拿大,都遇到从中国来的一些特异功能,就是气功师,他们在那
边教气功。他都能看,看到一个人身上金色光是最好的,黄色的光,白色的光,红色的光
,蓝色的光,灰色的光,很多种。气功师也给人治病,他们给人治病就先看气的颜色,找
到你疾病的部位,然后给你治疗,也有相当的效果,所以跟他们学的人很多。像他们能看
到,修定的人能看到。
  迦叶尊者是金光,金色光明,他是头陀第一。头陀是苦行,苦行僧。“摩诃迦叶”的
家世富有,出自于富有家庭的子弟能修苦行,这是难能可贵。如果出生在贫穷家庭,你修
苦行,实在讲引不起一般人注意。他出生在富贵家庭,他要去修苦行,社会大众会很注意
到,他为什么去过这个日子?这种生活方式一定有道理,要不然他为什么舍弃富贵,舍弃
一切享受他去修苦行去?修苦行,真正把贪瞋痴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放下了。放
下得大自在!释迦牟尼佛“拈花微笑”,当时与会的大众,大家都觉得很茫然,不知道释
迦牟尼佛这是什么意思?
  其实诸位要明了,他们都是在唱戏。这个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不说别的,就单单说世
尊的常随众,都是大阿罗汉,他怎么会不知道!当然知道。舍利弗、目犍连都是古佛再来
,迦叶也是古佛再来。底下的角色表演的归他唱,归他表演,摩诃迦叶。所以迦叶看到释
迦牟尼佛这个动作微微一笑,释迦牟尼佛把花就给他,说我有涅槃妙心,迦叶懂得这个意
思,传给他,这就是禅宗初祖。这个故事经典里头有记载。
  所以,他是“清高苦行”。禅心是真心,我们一般人看到他很苦,生活很苦,其实他
那个乐我们不懂。在禅的境界里头,我们凡夫过这个五欲六尘的生活,苦!他们看到是苦
。我们看他苦,他看我们更苦,我们以为我们很乐,他的乐我们体会不到。禅悦之乐,不
要说禅悦有乐我们一点都体会不到,就是读书之乐我们也体会不到。孔老夫子讲的“学而
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现在“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苦得不得了,哪来的乐!所
以不要说佛菩萨的境界,孔老夫子的境界几个人懂得?在中国历史上真正懂得读书乐的,
不是太多。能够懂得读书乐的,都是圣贤人。能够懂得禅悦里面乐的,这人是菩萨境界,
不是凡人。
  最高的“生灭灭已,寂灭最乐”,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九地菩萨以前都没有办法体
会到。所以法性里头有“常乐我净”,是真的不是假的。“常”是不生不灭,永恒不变。
“乐”是真乐,决定没有苦。“我”是主宰、是自在。“净”是清净,一尘不染。自性里
头本来就是这样,佛称它叫四净德,四种清净的大德,一切众生各个都具足。
  你这四净德为什么不能现前?就是因为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离妄想执著就是甚深禅
定。所以禅定不是面壁,面壁的禅定不起作用。禅定是活活泼泼,一切时一切处,行住坐
卧统统是禅。为一切众生做种种示现、种种教化,他的心是清净的,从来没有起心动念,
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他怎样做出来?性德的自然流露,法尔如是,他本来就是这样的。
  所以你要问江本胜博士做的那个水的结晶,它为什么会产生变化?它本来就这样的,
决定没有一丝毫妄想分别执著,决定没有。但是它有能力,这个能力就是本能,能够随顺
外面境界它起反应,反应就产生了变化,外面这个讯息、能量千变万化,它的反应跟着起
变化,所以决定没有两个相同的结晶。这就说明一切众生没有两个相同的意念,念头刹那
刹那生灭。你在一生当中,生生世世之中,决定没有两个念头是完全相同的,你从物质反
应结晶上能得到证明。
  再看第四位:
  【摩诃迦旃延。】
  这也是德慧才能,议论第一。‘迦旃延’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古人有翻作“文饰
”。文是文釆,饰是装饰。要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个文学家,也是当时社会上知名
度很高的,他议论第一,从议论我们可以用现代的名词说,他是个评论家。要做一个评论
家,一定是识多见广,广学多闻,他才能做到;有高深的学问,真实的智慧,丰富的学识
,他才能做个第一流的评论家,议论第一。现在时间到了。
==
诵经要随文入观。随着经文让经文跟你自己的心融合成一体,叫随文入观,
真的把它变成自己的,你才真正得利益。
经还是释迦牟尼佛的经,思想见解还是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有什么用处?
这种读经,口善而已,心行没有起变化,你没有融入,没有契入。
经文是佛从自性中流出,因此能触发我们的自性。
诵经随文入观,就是放下自己的思想,随顺佛陀的教诲,去观察去建立正见正行,
然后真正改变自己的行为。
我们学佛,试问问我们是不是常常想着释迦牟尼佛,或者常常想着阿弥陀佛,
常常在观察释迦、弥陀。他人不在此地,我们怎么观察?经典上介绍得很清楚,
读诵经典是观察,看这个人的为人。
观察学习佛的存心、佛的态度、佛的做法,这就是学佛。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8-30 17:09:00
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8-30 18:32: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08-30 20:02: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08-30 23:1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8-31 00:4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8-31 00:40: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