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讲授)
转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却佩格西 讲授/廖本圣老师 翻译/释见谛法师 编辑
9.既非根本定智亦非后得智的声闻修道
“既非根本定智亦非后得智的声闻修道,即是声闻修道根本定者心续当中的四无量心
、归依、希求解脱之心等等。”
因为现在是在根本定智的状态,起现行的是现观无我之智,所以只要不是现观无我之
智,其它的都是不起现行,如四无量心、归依等,这类的心就归到第三类。
首先说明“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慈无量心就是
愿一切有情具足安乐;悲无量心是愿一切有情远离痛苦;喜无量心是愿一切有情不离无苦
之乐。由此表达,可以区别慈无量心与喜无量心的差别,慈无量心主要是希望有情具足安
乐,而喜无量心是希望有情不离无苦之乐,一个是具足乐,一个是具足之后能够不离,所
以还是有点差别。
舍无量心是愿一切有情远离亲疏爱憎,是指对于自己的亲友远离贪著,对于自己的怨
敌远离瞋恚,亦即把对于有情不平等、无法一视同仁的心,变成非常平等、一视同仁。
这样的心,声闻、独觉都有,虽然声闻、独觉有此四无量心,但是他们的慈无量心,
还是不等于大乘的大慈,他们的悲无量心,还是无法跟大乘的大悲心相比。
“皈依”就是对于轮回的苦生起怖畏,深信三宝有救度自己出轮回苦的能力,由此而
去对三宝寻求庇护,这样的心就是皈依,有这样的心就可以进入佛教徒的行列。但这种皈
依的心态,还不算真正清净的皈依心;真正的皈依,要如《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所说的心
态,才是真正清净的皈依。
亦即要先辨别皈依境,对于佛法僧三宝要非常清楚,不仅如此,对于整个轮回的总苦
,三恶趣的别苦,真的生起非常怖畏的心,及深信三宝有救度自己的能力,而且这些都要
有理由去思惟,然后生起信解,由这种具有理由的信解所引发的,具足怖畏及深信三宝能
力的信,亦即是百分之百把整个都托付给三宝的心,即使自己碰到生命有危难的时候,还
是不改变这样的想法,这才是真正清净的皈依。
前述的皈依还没有到百分之百的程度,有可能会改变,而此处所说真正清净的皈依,
是整个心百分之百都托付给三宝,即使生命碰到危难的时候,也不会改变这样的想法,此
即是《广论》中所说清净的皈依,前述的皈依可以算是佛教徒,但是还没达到真正清净皈
依的程度。
“希求解脱”的心,就是不断的去思惟整个轮回的过患,生起想要解脱轮回的想法,
这种想法,有“造作”及“无造作”二类,有了“造作”的希求解脱之心或出离心,还没
有到入道的程度,唯有到了“无造作”的希求解脱之心(出离心)时,才算入道。
“等等”就包含布施、安忍、持戒、精进等,大乘道有的几乎都有,但是不像大乘行
者那么广大,毕竟他们还是属于小乘,心量没那么广,即这些项目都有,而宽广的程度不
如大乘。
因为这些是在声闻修道者根本定的心续中,所以都没有起现行,而这些都是声闻修道
,但是它不是声闻修道的根本定智、也不是声闻修道的后得智,所以是既非声闻修道根本
定智亦非声闻修道后得智。
“以及声闻修道后得位者,心续当中之现前了解“空性”的心(现观谛实成立空的心
),他的心续当中之现前了解“二空”的心(现观能所异体空的心),及他的心续当中之
现前了解“无我”的心(现观补特伽罗独立之实体空的心)等。”
因为这三种心,是在后得位行者的心续当中并没有起现行,所以既非根本定智也非后
得智,但他是声闻修道。
因为那些道(声闻修道根本定智心续中的四无量心、皈依、希求解脱之心等,以及声
闻修道后得位者心续中现前了解空性、二空、无我的心)在心续中具有自己(那些道)的
补特伽罗的心续当中,是以不显现(现行)的方式存在,因此既非根本定智也非后得智。
因为根本定智一定要现行,如现观空性(谛实成立空)、二空(能所异体空)、无我
(补特伽罗独立之实体空)的心,要是现行就是根本定智。但是现在这些现观空性、二空
、无我的心是在后得位,所以不起现行,因此也不是根本定智,而它本身也不是后得智。
四无量心、皈依、希求解脱之心,这些是在声闻修道根本定的状态,这些心也没有起现行
,也不是后得智,而它本身也不是根本定智。
前述所提到的这些,都不是根本定智也不是后得智,因此就归到第三类,既非根本定
智亦非后得智的声闻修道。
(从修道)转移至上道(无学道)的方式:
在81个声闻修道无间道当中,最后的那个无间道,是有顶的细细品烦恼或有顶的第九
品烦恼(有顶的粗粗品与有顶的第一品是同位语,以此类推,细细品就是第九品)的正对
治之无间道,而与它相应的三摩地就是“声闻修道金刚喻定”,即“声闻修道金刚喻定”
是与无间道相应的三摩地。
像这样的无间道,作为有顶的第九品烦恼的正对治之后,在断除有顶的第九品烦恼的
同时,现证声闻阿罗汉的果位(此时由第81个修道无间道进入的解脱道,即无学道的果位)
。因此,无余断除烦恼障、从轮回脱离、证得解脱、证得阿罗汉,这些都是同时的。(注)
至此已经说明了,小乘道的声闻道行者,从资粮道到证得阿罗汉的整个过程,在此做
一简单复习:
当行者为了想要证得阿罗汉,生起无造作的出离心时,就进入声闻的资粮道。声闻资
粮道分成下品、中品、上品,在中品的时候要有了解补特伽罗无我的比量,到了上品的时
候要有缘补特伽罗无我的止(奢摩他),一旦有办法生起缘补特伽罗无我的观(毗婆奢那),
此时就从资粮道的上品进入声闻的加行道。
加行道分为煖、顶、忍、世第一法,在此(加行道)过程,都是缘补特伽罗无我止观
双运的三摩地;一旦缘补特伽罗无我止观双运的三摩地,有办法现观补特伽罗无我时,这
位行者就从加行道的世第一法转移到声闻的见道。
声闻见道的过程,有八忍八智(八忍八智见道十六刹那心,有8个无间道、8个解脱道
及8个灭谛),会去正对治甚至断除112个见所断烦恼障(遍计的烦恼障)。当这位行者可
以开始正对治三界九地中,欲界粗粗品的修所断烦恼障(俱生的烦恼障)时,就从见道位
进入修道位。
整个修道位的过程,有81个无间道、81个解脱道,81个灭谛,但是第81个解脱道及灭
谛是落在无学道,当这位行者能够透过解脱道断除有顶的细细品(有顶的第九品)修所断
烦恼时,这位行者就从声闻修道位进入声闻无学道位。
接着,解说声闻的无学道:
整个声闻五道,也可以配合“地”来说明,声闻的前二道(资粮道、加行道)属于声
闻的异生地(凡夫地),声闻的见道、修道、无学道属于声闻的圣者地,其中的前四道已
讲完,现在要讲声闻的无学道。
3.3.1.2.7 解释声闻无学道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