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掀开经本九十八面倒数第三行。
【二体性善慧地。】
“此菩萨善修法身平等大慧,清净明达一切善根故”。这是第二地的菩萨,前面讲过
初地菩萨,在此地名称与我们一般经典上所讲的稍稍不相同,它有特殊的意义。十地菩萨
每一地都是讲到体性,换句话说,名号之建立就是体性的德行,也就是从性德上建立的名
号。在这些名号上我们自己能够体会到,自性是多么的圆满,无怪乎六祖大师开悟之后,
他老人家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们在那里看到的是具足了平等、善慧、光明,无
有一法不具足。平等是基础、是根本,所以学佛首先要修平等心,由平等的基础上就能生
智慧,平等心才生智慧,这个智慧就是本性里面的般若智慧。所以二地菩萨善修法身平等
大慧,初地菩萨是证入诸佛法身平等大慧,这是刚刚证入。二地善修,善是善巧方便,我
们初学的人不善于用功,怎么晓得不善?是处处有障碍,所谓是触处成障,这是不善;善
修的没有障碍,正所谓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善修。
这种修学法尤其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一定要讲求、要学习,为什么?在过去我们
想找一个清净环境来修行可以找到的,也就是接引这些中下根性的人,确实有许多道场,
在现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没有了,这个没有就是说众生的福薄了。福薄的时候,中下根性的
人修行难,处处有障碍,上根人修行容易,反而容易,为什么?上根人他理事无碍,事事
无碍,无论什么境界都好修行。他修什么?法身平等,清净明达,他修这个。所以在这个
时代当中不成就的就淘汰了,如果成就,比以往要殊胜的太多太多,换句话说,他禁得起
考验!现在这个时代是考验人心最大的关口,他能够通过,岂不是超胜古人多多,这就在
善修。无论在什么境缘里面,就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他都能够提得起观照的功夫,不
为一切境界所动,成就自己法身平等,成就自己广大的智慧。这个智慧不是求来的,换句
话说,也不是修来的。修的是平等,心平等、心清净了,这个广大的智慧自然就现前了,
这是本性里面般若智慧。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就联想起来,佛在《法华经》里面告诉我们,末法时期为众生说法
只说大乘不说小乘。我们在《法华经》大意里面跟诸位说过,为什么不能说小乘?根性劣
的人他不相信,尤其在末法可以说是一个思想行为都开放的时代,小乘人修学是约束身心
,他受不了这个约束,必定要毁谤,所以佛讲末法时期不讲小乘。利根的众生他不需要小
乘。所以佛就劝勉这些菩萨们,末法时期讲大乘佛法,大乘佛法他在极度开放的社会里面
,这个环境当中能成就自己,修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在这个里面历事炼心,成就无比的
清净。
所以底下一句说“清净明达一切善根”。一切善根就讲四种,世出世法的善根都包括
了,无贪、无瞋、无痴、精进,指的是这四种善根。这四种善根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没
有智慧决定就没有善根,善根是从智慧生的,而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显发出来的,可见得
都是有连带的关系。我们在讲席里头也曾经在经本上读过,佛度众生要讲求缘分,所谓是
佛不度无缘之人。佛的心是平等的、是清净的,佛对众生决定没有界限,没有选择;换句
话说,障碍不在佛那一边,是在众生自己这一边。什么人有缘?有智慧的人有缘,愚痴的
人没缘,愚痴的人他不接受,有智慧的人他接受,能接受就是有缘人。有缘里面又分了许
许多多的等级,我们常讲根熟的众生,未熟的众生,这是从大类上来分别。所谓根熟就是
一生成就,这一生当中他一定成就。佛在世的时候他证得阿罗汉果,证菩萨果位,这都是
属于根熟的众生;阿罗汉以前那都是未熟的众生,根性未熟的众生。
这里面有许多的讲求,我们一般说一个人有智慧能够辨别真妄,这是上根,他的成就
就不可思议,这是大乘法里面。真是讲的真性,妄是讲的妄心。你看《楞严经》里面讲的
,六根的根性是真的,八识五十一心所是虚妄的,所以交光大师教人舍识用根,这是第一
等人。能够用这个方法来修行,这善修;这种方法要运用在念佛法门上是理一心不乱,生
实报庄严土,一生就成就法身大士,这是善根。再下面的能够辨别邪正,何谓正法、何谓
邪法有这种能力。邪正不容易辨别,没有智慧不行。再次的能辨别是非,再次的能辨别善
恶,最下面的他能辨别利害,哪个是对我有利的?哪个是对我不利的?他有这个能力。能
够有能力辨别利害的,跟诸位说这个人就可度,就是佛法里头有缘的人,如果连利害都不
能辨别,那就没法子了,佛没法子度他。虽然没法子度可是佛还是要给他利益,给他阿赖
耶识里头种一些佛法的种子,不过这个种子在这一生不会起现行,换句话说,他还是离不
开生死轮回,这一类人是真正的愚人!
也许有同修要问,什么样的人才能往生(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起码的条件)?能
够真正明了利害的就能往生。他晓得这个娑婆世间于我们有害,西方极乐世界于我们有真
正的利益。有哪些事情于我们有害,障碍了往生,障碍我们往生,有哪些是有利益的可以
帮助我们往生,他至少能够明白这些事理。拿世俗的话来说他晓得趋吉避凶,决不做损害
自己的事情,而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这是最起码的标准。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懂,那就没
法子了,这一生诸佛菩萨看他堕落也没法子救他。佛菩萨都救不了了,我们是更无可奈何
,这个事情不是说不慈悲,是众生不肯接受,那有什么法子?
这些道理、这些事情境界非常广大,理论非常之深,不是几句话就能够说得很清楚的
,诸位要想明了,还得真明了,不明了还不行!必须要常常读诵大乘,深入教义,经典里
面涉猎太多了,不是我们能力能够消化得了的。可是少数几部经就能把这些事实真相搞清
楚的,那这对我们非常的有利益。我们讲堂选的这个经典,《弥陀经疏钞演义》以及《要
解》、《讲义》都非常重要,这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凭证,太重要了。
如果再要想知道得更多一点、更细一点,也就是更深入一点,我举出两部经,诸位要
留意。一部经是弘一大师介绍的,我们讲《华严经》的时候曾经讲过。弘一大师告诉我们
,你看他鼓励学佛的人一下就提出一个大经,没有讲小部经,一下就讲大经,叫《华严经
疏钞》。他举出这部经,他说明《华严经疏钞》就像一部佛学大辞典,如果我们在这一部
经上深入,真下功夫去研究,一切经典拿到手上迎刃而解,决定没有困难。这讲的话一点
没错,确实如此,我们对于《弥陀经》能够有比较深入透彻一点的了解,得力于《华严经
疏钞》,这是真实话。没有在《华严》上用功夫之前,《弥陀经疏钞》、《要解》我们都
读过,但是没有这么深的领悟,没能够在这个法门上建立清净、坚固的信心。换句话说,
《疏钞》摆在面前含糊笼统这么看过去,不行。所以《华严经》对我们的帮助非常之大。
其次我跟诸位介绍一部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那也是一部佛学大辞典,它的
分量比《华严经疏钞》要少,所以往年李老师在台中大专佛学讲座里面跟同学们推荐的佛
经,就是推荐《金刚经讲义》。《金刚经讲义》我们这个道场翻印过好几次,而且我们曾
经讲过就是讲《讲义》,好像是讲过六年,一个星期是一次到两次的,平均两次,讲过六
年讲了一半,他的讲义一共是五卷,我们讲了三卷,费了六年的时间。这是一部好书,这
是真正在佛法上下功夫,有《金刚经讲义》、《华严经疏钞》、《弥陀经要解》、《疏钞
演义》就足够了。
《梵网经》是提契纲领,就是《华严》里面讲的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梵网经》的
上卷是讲的菩萨道,菩萨存心,三十心十地,这是菩萨道;菩萨行就是下卷里面的戒律,
十重四十八轻,五十八条戒,那是菩萨行。善财童子到处去请教,原来全在《梵网经》里
面。可是这个菩萨行、菩萨心,如何在生活上应用得那么灵活,那么巧妙,那是都在《华
严》上。这个地方给你讲的理论、原理、原则,应用在实际生活上那就是《华严经》。好
像四书一样,《中庸》讲理论,《大学》讲方法,把这些理论、方法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那就是《论语》、《孟子》。你看孔老夫子他怎么个用法?孟夫子他怎么个用法?他们
两个表演给我们看,给我们做个模范,所以这个书了不起。
所以我们讲经典,这四部足够了,用不着再多求。这四样东西通了,一切佛法没有不
通达的,一切都贯通,这叫善修!在一切经典里面找到几个扼要的,容易下手的,又很容
易贯通一切法的,这是讲善,可见得“善”这个字相当不容易。善根里面诸位要晓得,三
毒对我们决定有害的。贪堕饿鬼,不管你贪什么,贪心重的就是饿鬼道的业因,如果贪图
世间五欲六尘还得要堕地狱,贪图佛法不能出轮回。佛是教我们断贪心,不是教我们换对
象。我们不贪世间法,我们贪佛法,佛教你断贪心,没教你换对象。瞋恚是地狱的业因,
愚痴是畜生道的业因,你说这个事情麻烦不麻烦!
贪瞋自己容易觉察,它的形相粗自己晓得,愚痴往往自己不知道,自己以为很聪明,
自己不晓得自己愚痴!何谓愚痴?就是刚才所说的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他分不
清楚,颠倒其事这就叫愚痴。他坚固的执著他错误的见解,把邪法当作正法,把正法看作
邪法,你跟他说正法他排斥你,你跟他说邪法他听得很有受用,这是愚痴。今天社会里头
确实有不少人,即使我们学佛的同修往往也在所不免,这是我们应当要警觉的。
三毒烦恼是一切恶法的根源,转三毒就成了三善根,一切善法之所生,不贪、不瞋、
不痴,我们的心就清净了。所以诸位想想看你的念佛,你不是求一心不乱吗?一心不乱就
是清净心,你心里面充满了贪瞋痴,你的心怎么能清净?怎么能得一心?你果然明白,那
就好修行了,就善修了,一切顺境里面我不贪,没有贪心,这叫善修;一切逆境里头我不
瞋,这善修,如果没有这个境界你修什么?没地方修!所以现在的人修行比从前如果要成
就一定超胜古人,道理在哪里?现在这个境界诱惑的力量太大了,古时候物质文明的诱惑
力量没这么大,他不见不闻所以他这个心容易定下来,在深山里面一住住几十年,这个贪
瞋痴慢都伏住了,那不是真功夫,请他到都市来游览一下他又动了心,贪瞋痴慢马上就起
来了,那个功夫有什么用处?像古来修行的那些大德们,如果把他请到现在这个花花世界
来观光游览一下,恐怕道行十之七八都失掉了,他都动了心了,能够在现前这个境界里头
是样样不动心,这个成就超越古人!
所以大乘的修行跟小乘完全不相同,我们过去在《华严经》读过,像鬻香长者修禅定
,他那个禅定在哪里修?在市廛里面修,古人叫市廛,现在叫什么?现在叫百货公司,最
热闹的生意买卖的场所,他不是到那个地方去盘腿面壁,不是的,跟大家一样去逛市场,
什么都看,什么都闻,在那个里头修什么?修不动心。你们在市场看一下,这个不错我想
要,心马上就动了,他是天天逛市场,智慧增长,没有他不知道的东西,他心里头如如不
动。如如不动他定修成了,样样明了他慧修成了,你看看一天去玩到晚,他在玩耍里头成
就了大定大慧,而不是到一个深山旷野人迹不到的地方去盘腿面壁,他不是的!
这就是说大乘的修法跟小乘的修法不相同的处所!小乘的禁不起诱惑,他要远离、他
怕,禁不起诱惑那真的是要远离,不远离是被五欲六尘所吞没,他求个小果;大乘这个境
界他不在乎,他善修,不管什么境界里头都是成就定慧,这是真正了不起,这叫真精进。
现在修行人还有,现在也有修小乘的,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看报纸,你问他什么事情
他不知道,他心比较清净;换句话说,他要一看电视、看报纸的话他心就乱掉了,这个我
们一般讲小乘根性,他那个修法对不对?对,小乘根性能保住自己。根性不相同,修行的
方式不一样,成就完全不相同。
我们这个地方选的几部经全都是大乘圆证了义的经典,诸位能从这上面去领悟实在是
得不可思议的受用。这是接引大众的场合不相同,所以我特别提醒大家,我们这个念佛一
句佛号里面具足三学、三慧(三学是小乘,三慧是大乘)、具足闻思修、具足一切法门。
这个佛号不仅是释迦牟尼佛的总持法门,乃是十方三界一切诸佛的大总持法门。如果不具
足小乘法,就不能得事一心不乱,事一心要断见思烦恼,小乘阿罗汉要断见思烦恼,如果
不具足菩萨的三慧,他就不能破无明,就不能得理一心不乱。所以蕅益大师说得好,这一
句佛号是圆收一切法门,圆是圆满,收是包括,圆满包括了一切法门。不但包括了,还远
超一切法门,真正是了不起。今天这个世间有几个人晓得?有几个人会念?
所以说会念的念一声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我过去在讲席都说过,我相信!
在我想像当中不止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有超过而无不及,为什么?就是它圆收圆超一切法
门。真正是可惜,没人懂得!我们在座同修都是有缘人,这个法门真真实实是百千万劫难
遭遇,我们今天遇到了,如果要不大力的来弘扬,对不起本师释迦牟尼佛。不但对不起本
师,对不起十方一切诸佛,也对不起历代传法的祖师,一代一代传到我们手上,总不能在
我们手上断灭!应当要发愿,尽心尽力的去弘扬,功德不可思议。
【三体性光明地。】
他这个十地是后后胜于前前,换句话说,后面的一定包括前面,好像盖大楼一样,三
楼一定包括二楼,四楼一定包括三楼,因为它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上,在此地很明显的能够
看得出来。“此菩萨证发无边妙慧光明,以三昧解了智,能知一切三世诸佛法门,入神通
光明故”。此菩萨是指第三地的菩萨,他是由于这个清净平等大慧是一切善根再往上提升
一步,所以就证发。证是证得,发是发明,也是本性功德的显发,发什么?无边妙慧光明
,前面都讲到平等大慧,平等大慧再一增进就变成了无边的妙慧,这是本性里面的般若智
慧现前了。
“以三昧解了智”。这一句就是无边的妙慧,三昧是正受,正受是什么?正受是离开
五种受就叫正受。这个五种,三十七道品里头观受是苦,那是凡夫的受,六道的受,他们
的受是什么?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都没有了,这就叫正受,有这五种受都叫做不正常的
享受。身离开了苦乐,心离开了忧喜,这个受就是正受,所以正受就是三昧,梵语称为三
昧,实在讲正受就是一心。诸位想想苦乐二心,忧喜二心,一心里头没有这些东西。所以
一心不乱就是正受,这个没错,事一心也是正受。阿罗汉已经离开了苦乐忧喜舍,破了我
执,所以阿罗汉以上都称之为正受,事一心以上称之为正受。功夫成片凡圣同居土里面还
不能算正受,可是你要是往生那就是正受。这是特别法门,跟其他的法门不一样,你没能
往生之前不是正受,往生之后那都是正受。
清净心就是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无边妙慧的体就是三昧,就是一心不乱,作用
就是无边妙慧光明,就是解了智。解是理解,了是明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他不懂得,
这是解,没有他不明了的。世间法就不必谈了,那是小道,再说大的,说大的当然包括小
的,“能知一切三世诸佛法门”。这是大的。一切三世诸佛,一切跟诸这个字样是不是有
重复?跟诸位说不重复,怎么不重复?诸佛是指众多,一切是指佛的类别。在天台教义,
佛有四大类,藏通别圆,有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圆教佛,不一样;贤首教义有五教
,小、始、终、顿、圆,这是说一切,一切三世诸佛的法门,没有一法不了解,没有一法
不明了。
诸位我们要想达到这样的能力不是不可能,怕的是什么?怕的是你自己不相信,自己
给自己作障碍,那就无可奈何了!讲席当中也常常跟诸位提起,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
间所讲的一切法,都是我们这个世间人根性所能够达到的,如果做不到佛决定不讲,不会
拿我们来开玩笑,都是能做得到的。而我们之所以不能达到就是自己障碍自己,这是经典
里面常说“可怜悯者”,真可怜!不是别人障碍你。菩萨道里头跟诸位说任何外面的力量
都没有办法障碍,只有自己障碍自己,因为他这是修大定修慧!
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凌迟处死,割截身体,在我们看他有没有障碍?没有障碍,不但没
有障碍,成就他,善修!他在这一次大灾难里头成就圆满忍辱波罗蜜,这是任何一个人都
想不到!你看歌利王不但没有能害他,反而成就他圆满波罗蜜,他感激歌利王,如果没有
歌利王,换句话,他忍辱都毕不了业,没有办法达到究竟圆满。释迦牟尼佛成佛,你们读
《法华经》的人晓得你读“提婆达多品”,释迦牟尼佛多么感激提婆达多,没有提婆达多
他这一生成不了佛,提婆达多固然造了罪业,帮助释迦牟尼佛提前成佛了,这就叫善修,
巧修。一切境缘当中确确实实做到了事事无碍,这个菩萨地位怎么不能成就?菩萨地位就
是理一心不乱!古人能够达到,我们今人为什么不能达到?个人修法巧妙不同,只要懂理
论、懂方法,自己善修善学一定成就。
我跟诸位举出这个四种经不多,这四种下手我们现在在此地讲的《弥陀经》、《要解
》跟《疏钞》,这的确可以帮助诸位。下手从《金刚经讲义》下手,因为我们一下来要是
读《华严经疏钞》不容易,那的确是大乘圆教的经典。清凉是唐朝人,那个注解是标准的
古文,唐宋八大家的古文,所以我们在古文上没有相当的修养,的确是很难读。所以从《
金刚经讲义》下手,《讲义》是江味农居士的著作,他是民国初年人,虽然是文言文,浅
得多了,所以拿它来做底子、做基础,然后再深入《华严》,皈依净土,这非常重要。不
皈依净土不能成就,皈依净土才能成就。这是讲喜欢研教的同修,我在这里给你指出一条
路,这一条是捷径,是一条近路,搞别的那是迂回的道路,太长,那要吃很多苦头还未必
能够成就。
入是讲契入。前面有证,入跟证是一个意思。我们这个地方也提出了一个修行的目标
,就是依梵网菩萨心行。依是根据,我们根据这一部经,入华严无碍境界,也讲到入。入
是要证入,住弥陀寂光净土,这是我们此地道场修学的宗旨。这个地方是入神通光明,与
前面所讲的完全相应,就是三世诸佛一切法门。通是通达,神是神奇,超越了我们的常识
,这叫做神,光明就是智慧,神通光明这四个字的意思要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无所不通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换句话,就是全知全能。一般宗教徒赞叹神、赞叹上帝的话,“
全知全能”,其实神与上帝还有所不能,还有所不知,全知全能是菩萨。菩萨是我们人人
都可以达到的,三地就全知全能,三地以上那更不必说了。再看四地菩萨。
【四体性尔炎地。】
此菩萨“以智慧燄,烧烦恼薪,以入善权方便,教化一切众生,能使见佛体性故”。
从这个经文上来看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初地、二地、三地完全偏重在自利自度,到四地
可以度他、可以化他。我们要问为什么到四地才能化他?因为在三地已经能够通达一切三
世诸佛法门,有能力教化众生。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教化众生有障碍,只能够教化一部分
的众生。我只有一个专长,办专科学校不能办大学,四地菩萨可以办大学,为什么?他各
种科系他都通了,他一切法门都通了。三地以前他只修一个法门,传一样东西可以,教一
样东西可以,所以他度他还是度自己,不是说三地以前的不度众生,度众生,度人就是度
自己,主要是度自己。四地以后度自己就是度别人,这个时候是利他偏重,他有这个能力
了。
以智慧燄,燄是火燄,智慧起作用,智慧的作用是什么?断烦恼,所以诸位要晓得,
我们烦恼不能断是没智慧。定可以伏烦恼,不能断烦恼,定能伏,所以阿罗汉九次第定叫
灭尽定,把这个烦恼都灭掉了,没错。其实烦恼哪能灭得掉,为什么叫做灭尽定?他这个
定太深了,烦恼虽然没真的灭掉,他烦恼永远不起作用,就等于灭掉了,他不起作用了!
烦恼怎样灭法?烦恼实在讲灭不了。大经上说得很好“烦恼即菩提”,所以他一开悟之后
,就把烦恼一转变都变成菩提了。菩提跟烦恼是一桩事情,所以烦恼多不怕,一转变就是
智慧,智慧就多了,无量智慧!没有烦恼智慧就没有了。迷的时候智慧变成烦恼,菩提变
成烦恼,迷了,悟的时候烦恼又转变为菩提。它是一不是二!是在转变,阿罗汉有能力把
它伏住,烦恼不起作用不能转变,没法子把它变成菩提,菩萨有能力把它变成菩提,那就
是什么?智慧燄烧烦恼薪。这个味道很浓!把烦恼比作柴火,智慧比作火,光明,你看柴
火帮助那个火更大,智慧不就更大?要没有烦恼薪,智慧火也没得了,这个比喻很有味道
!
这是一个转变,所以四地菩萨他就有很大的转变。转无量烦恼为大菩提,为无量智慧
。“以入善权方便,教化一切众生”,善是善巧,权是权宜,拿我们今天来讲这个权,现
在的话叫手段,善是这个手段运用得非常的巧妙,这个手段是做什么?教化众生用的。“
能使见佛体性故”,菩萨教化众生令一切众生是个个都能够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见佛
的体性,此地这个佛的体性是讲自性佛的体性。
今天下午在念佛当中,有同修问到西方净土“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问到“是心是
佛,是心作佛”,理持与事持,问到这些问题,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佛跟我们提示这
些话我们就要觉悟,既然弥陀是自性弥陀,净土是唯心净土,我们现前哪一法不如是?你
在这里要开悟,你不能死在名相里头。我们现前这个华藏图书馆就是唯心华藏图书馆,悟
本法师在那里敲大磬,在这个地方当维那,那是自性悟本,唯心图书馆,你这样才真正叫
开悟,你才叫开悟了。西方极乐世界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我们这世界就不是的,哪有
这种道理!记住六祖大师在《坛经》所讲佛法是不二法,西方净土是,此地不是,那不叫
二法了吗?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你要从这个地方开悟,你才真正悟入唯心的道
理。
能够悟入万法皆如,万法一体,万法不二!你的心怎么不清净?怎么不平等?不平等
,二就不平等了。你怀疑西方净土是唯心自性,这个地方不是的,这是二,二就不平等、
二就不清净,它有分别、执著、妄想。你晓得万法,禅家常讲万法归一,那个一是讲一真
法界。讲自性、讲唯心就是一真,这才叫真正明理,真正悟入。心境一如就跟此地所讲的
他善修,他善权方便,他在一切境界里头得大自在,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智慧,决不是
凡小权乘可以能够知道的。所以我们今天这个道场、这个环境,诸位要不勤加利用、好好
的利用,实在是很可惜。第五地的菩萨。
【五体性慧照地。】
“此菩萨以十力智照,知善恶有无二性,起一切功德行,转不可说不可说法门故”。
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发展,初地得清净心,换句话说,就是得理一心不乱,这是初得,二
地就生智慧,三地智慧就放光,四地智慧就起作用,转无量烦恼成大菩提,五地这个智慧
作用更大,慧照,‘慧照地’。这位菩萨以如来果地上十种智力,这十种智力在此地就不
能一条一条的讲,那要讲的时候占时间太多了,而且我们过去已经讲过很多遍。如来果地
上有十大类特殊的能力,菩萨所没有的,这些能力都从智慧生的,所以叫智力,菩萨也有
十种智力没有如来那么样的圆满。这些名相在佛学辞典《教乘法数》里面都能够查得到,
后面注解里还有,讲到的时候再说。
他以这十种大智慧的能力照见世间。“知善恶有无二性”,这一句话它的内涵就是我
们现代人所讲的相对论,知道一切相对的体性。凡是相对的都不是真实的,真实法里头一
心无二心,相对这个事有没有?有,从哪里生的?从无明生的,这个诸位要记住,迷了才
有这个现相,觉悟了没有,性它本来就是真实的,迷了之后这才有真妄,所以了义经典里
面都告诉我们真妄不二,邪正一如,一个体!悟了就叫它做正,迷了就叫做邪,悟是它,
迷还是它,一桩事情。我们拿到这一块黄金,悟的时候这是黄金,迷的时候这是铜,你说
铜是它,说金还是它,并没有换个东西,悟了就识货,迷了就不识货,就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悟了的时候就叫菩提,迷了的时候就叫烦恼,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再说得究竟
些,迷悟不二,迷是你自己,悟还是你自己,并不是说迷的时候是一个人,悟的时候又是
一个人,不是的。作凡夫是你自己,成佛还是你自己,生佛不二,你当众生、当佛不是两
个人还是你自己,迷的时候叫你做凡夫,悟的时候叫你做佛,并没有换人,所以佛法称为
不二法门,道理就在此地。
诸位要细细的体会,所以“知善恶有无二性,起一切功德行”,这个“行”你看看上
面右上角圈了一个圈,念去声当动词讲,当动词念行,它起什么?起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它所起的作用都是功德,所以功德诸位一定要记住都是定慧,起定慧的作用。从早到晚
一年到头待人接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念念成就智慧,念念成就大定,刚才讲了他六根接
触六尘境界样样明了,这是常生智慧。惠能大师初见五祖的时候,他跟五祖说弟子心中常
生智慧,他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怎么不生智慧?常生智慧一定就是常在定中。“那伽常在
定,无有不定时”,为什么?因为他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他不
取相,样样都晓得,他不取相,这是智慧,他不动心这是大定,定与慧合起来讲就是功德
行。
这一句话合起来讲他是以十力智照在一切善境。善的境界里面,恶的境界里面统统都
成就了他的定慧,正是蕅益大师跟我们说的“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
境,人事环境没有善恶,物质环境没有善恶,好丑是生在自己的心里头。悟了一切皆善,
迷了一切皆恶,“好丑生于心”,真正是讲绝了。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才谈得上
菩萨行,《华严经》里面所讲的“普贤大行”就是这个修法。“转不可说不可说法门”,
这是对教化众生说的,无量无边的法门没有不通达的,无量无边的法门没有不能说的,能
转不可说不可说法门,当然就能化不可说不可说的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到这个时候菩
萨的大愿可以实现了,这是五地菩萨的境界。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
智慧燄烧烦恼薪。这个味道很浓!把烦恼比作柴火,智慧比作火,光明,你看柴火帮助那
个火更大,智慧不就更大?要没有烦恼薪,智慧火也没得了,这个比喻很有味道!
这是一个转变,所以四地菩萨他就有很大的转变。转无量烦恼为大菩提,为无量智慧。
这就像吸毒的人,迷的时候吸毒伤害自己,可是悟的时候,他吸毒的经验就成了菩提,
她就了解吸毒的伤害、了解吸毒者的心理、困难,她就把他转来大放光明,帮助所有一切
吸毒的人。
当然这只是很浅的比喻和理解。
所以我们有烦恼也不怕,只要觉悟,就能把他转过来。
小觉悟就小转变,彻底觉悟就彻底转变。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