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8-08-03 09:16:14(接续前文:古印度佛法传承源流~菩提心的修持方式-24)
CBETA B10, No.0067《菩提道次第广论》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八〈上士道.菩提心次第〉
己一、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
己二、如何发生此心道理
第二(己二)、如何发生此心道理。分四:一、由依何因如何生起;二、修菩提心次第
;三,发起之量;四、仪轨受法。
初中有三:初从四缘发心道理者。
若见诸佛及诸菩萨难思神力,或从可信闻如是事,依此发心,谓念所住所修菩提有大
威力。
虽无如是若见若闻,而由听闻依于无上菩提法藏,信解佛智而发其心。
虽未闻法,由见菩萨正法将灭,便作是念而发其心,谓念如是正法久住,能灭无量有
情大苦,我为令此菩萨正法久安住故,定当发心。
虽未观见正法欲灭,然见恶世上品愚痴、无惭、无愧、嫉、妒、悭等,便作是念,于
此世中虽于声闻、独觉菩提能发心者,尚属难得,况于无上菩提发心,我且发心,余当随
学,见难发心而发其心。
共为四种发心之理,论说于大菩提发心,故是发心欲证菩提。
由何缘者,初由见闻希有神变生希有想,念我当得如是菩提。
第二谓从说法师所闻佛功德,先生净信,次于此德发欲证心。
第三谓由不忍大乘圣教迁灭,于佛妙智发欲得心。此中由见圣教不灭,则能灭除有情
大苦,亦缘除苦而发其心。然其发心主要因缘,是由不忍圣教寝灭,若不尔者,则与下说
依悲发心有重复过。
第四由见此心大利极为希贵,正由此缘之所激动,便于佛所发欲得心。又此发心,由
于菩提发欲得心而为建立,非就所为而为安立。(不具所为义,还不是具定义的发菩提心)
若不于佛功德修信,则于佛位不希证得,不能灭除于办自利执唯寂灭为足之心。
若由修习慈悲门中,见于利他须大菩提欲得佛者,此能遮遣于利他中执唯寂灭为足之
心,不能遮前满足执故,又无余法能遮彼故。
又于自利执唯寂灭为足之心,非不须遮。以于小乘唯脱生死,唯有一分断证功德,其
自利义不圆满故。又此虽脱三有衰损,然未解脱寂灭衰故。
又经宣说圆满自利是佛法身故,故于佛德净修信已,则能观见,况云利他,即办自利
,若不得佛,亦必不可,是为不退小乘最大因缘。
又前所说初二发心,曾未见说慈悲所引,诸余经论亦多仅说见佛色身、法身功德,引
起欲得成佛之心,名曰发心。又说誓愿安立一切有情成佛,亦名发心。故此二中,虽一一
分亦应预入发心之数。
圆满一切德相发心者,仅见利他必须成佛,引起欲得成佛之心,犹非满足,即于自利
亦见成佛必不可少而引欲得。又此(自利)亦非弃舍利他,亦须为求利益他故。
《现观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此说双求菩提与利他故。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