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的经本印出来了,每位同修可以带一本回家,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多看看,在
讲堂里面我们才能够共同的提出来研究讨论。前面曾经将玄义介绍过,本文的前面一段也
说过,今天我们从第二大段开始。“舍那酬答”,在第二十面,骑缝是二十面,新编的页
码是六十一页。诸位看那个圆圈下面有个“二舍那酬答”,这里面分三段,第一段是“初
总答心地”,第二段“广答释名”,第三段是“结答问义”。在第一段里面又分四个
小段,这我不必说了,诸位看到文就明了。
2.舍那酬答
(1)总答心地
a.显示定相
【尔时卢舍那佛。即大欢喜。现虚空光体性。本源成佛。常住法身三昧。示诸大众。
】
这一段小题“显示定相”。“初”是第一段,显示定相。世出世间法成就都是在定慧
,尤其着重在定,心要是能有定自然就生智慧,才能够圆满成就一切法。释迦佛在前面提
出问题,舍那佛答复先示定,用意非常之深。我们看寂光大师的注解。“前释迦身放慧光
”,在全身显示一个智慧的德相,“为发问之端”。在没有提出问题之前,看到他全身就
是光彩举止无不是智慧。“果中明因”,释迦牟尼佛是已经成佛,佛是果地,所问的是戒
律,戒律是因地,果与因是一不是二,所谓是“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次玄主身放白云色光,集众兴疑”。前面我们读过玄主菩萨从身放白云色光,放这
个光是集众,这个光明一放十方世界的诸菩萨们都知道了,这是卢舍那佛在华藏世界开演
菩萨心地戒品。这种因缘非常殊胜,所谓是希有而难遭遇到的,这是集众。既然来到法会
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决疑生信。我们有疑惑请教佛主,请教善知识,断疑生信而后才能够
修行证果。菩萨在因地,这是“因中明果”。在前面我们所看到的一个是世尊,一个是玄
主菩萨,这是代表因果不二。
“今舍那答释心地之道”。卢舍那佛这是华藏世界的教主,他来为我们解释菩萨心地
法门,道就是门道,门径、道路。心地之道“不在别处,就是我与释迦、菩萨、众生,若
凡若圣,若因若果,总是一道光明,无二无别”。这句话非常重要,真正能够体悟到,才
晓得大道就在自己的心地,正是古德常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个法就是无上菩提
之法,所谓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在我们自己的心中。
圣人他不迷,所以称之为圣,凡夫迷惑,所以称之为凡,凡圣是一道没有二道,只是
迷悟不同而已。悟是悟的心地法门,迷还是迷的心地法门,心地法门从来没有改变,只是
我们自己迷悟而已。迷了自己就是凡夫,悟了自己就是佛,与外境不相干;悟了万法是一
,生佛不二,迷了就起种种的分别执著,像此地所讲的才有凡圣因果、才有这些分别执著
,悟了就没有了,悟了总是一道光明,无二无别。迷悟在受用上来说有很大的差别,悟了
受用得大自在,所以佛法常讲离苦得乐,真正得乐、得自在。迷了的时候那是苦不堪言,
起惑、造业、受报六道轮回永无出头之日,这是说的迷,所以迷悟受用的境界有这么大的
差别。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就得全心全力的去求觉悟。求觉悟就叫做学佛,佛就是觉
悟的意思,学佛就是要学觉悟,不能再在境界里面迷惑颠倒。
这部经经文不长,诸位都曾经看过,我们过去印的经文的本子也可以给诸位带回去。
经文不长,注解有这么多,这个注子是《直解》,还不算多的,诸位如果看看蕅益大师的
《合注》,分量比这个就多得多了。《直解》是深入浅出,对我们初学的人来说最为方便
,所以我们特别选这个本子来研究。
于是舍那佛首先就“将自己一段受用境界,满盘托出,示与诸人面前,要令人人直下
承当,返本还源,识得自己本有光明金刚宝戒,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圆满具足,无欠无
余”。这几句我们都要牢牢的把它记住,为什么?是我们修行的大根大本,是我们修行的
依凭,我们的依据,我们的凭借。你凭什么能够修成佛?你凭什么能够大彻大悟?就凭这
几句。前面一再说过生佛不二,众生与佛没有二样,无二无别,不同的只不过是迷悟而已
。但是破迷开悟的确不是一个容易事情,难在哪里?难在众生的习气太重,古人所谓理可
以顿悟,事须渐除,慢慢的去修。
我们在一切大乘经里面,诸佛、祖师说法可以说方式几乎都相同。本经着重在修行。
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坛经》里第五章是讲修行,“传香忏悔”讲修行,你看看六
祖说法的方式跟此地差不多,一开端跟我们讲“自性五分法身”,为什么说这个?意思是
一样的,是要教我们自己直下承当,返本还源,一样的意思。然后教给我们忏除业障,发
四弘誓愿,然后才能起修,以愿导行,行满就证入了。像《华严经》里面说的行成证入,
行成就了就入境界,所入的境界与诸佛菩萨所示现的境界没有两样,这才是真实。如果不
将他自己受用表演给我们看看,他说的我们未必能相信,他的受用、他的境界我们完全看
到,这要不信那我们还信什么?所以在这个时候真正死心塌地,信受奉行。
梵网菩萨戒称之为金刚宝戒,光明是智慧,它是以般若智慧为基础,也就是说这种行
持是建立在般若智慧的基础上。般若,《大般若经》你没有念过,至少你念过《金刚般若
》。佛法往往将般若比喻作金刚,叫金刚宝。金刚宝价值非常的贵重,你要是得到了就有
享受不尽的受用。“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圆满具足”,这几句话是讲的果地。金刚宝戒
是因,既然修因后来必定证果,菩提是觉悟。菩提、涅槃都是梵语,菩提翻作大觉,涅槃
翻作寂灭,清净寂灭,智慧现前就是菩提现前,烦恼就断灭了,从断灭烦恼、了生死就称
之为涅槃。
“真如佛性”,这是我们本有的真性,也就是禅家所说的自己本来面目,禅家称的父
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是指的真如佛性。真就不是妄的,拣别不是虚妄的,它是真实的,
如这个意思是说永远就是这个样子,从来没有改变,没有生灭,没有去来,没有染净。佛
在《法华经》里面给我们讲的十如是,就是说的真如佛性,从如是体、如是性一直讲到如
是本末究竟。天台大师演讲《法华》,把它扩而展之给我们讲百界千如,是不是把“真如
”两个字都说尽了?跟诸位说没说尽,真如是无有穷尽的,千如还是归纳,十如是当然更
是纲领,是纲领的纲领。然后你才明了我们眼前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无有一法不如,无
有一法不是。所以一切佛经一开端安上“如是我闻”,那个“如是”就是真如佛性。悟了
一切法皆是,一切法皆真,迷了一切法皆妄,这是以修光明金刚宝戒之因,证得菩提涅槃
之果,这个时候的境界是真如佛性圆满具足,一丝毫欠缺都没有,与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没
有二样。“故将定光示诸大众也”。这是总结前面的意思。底下再看今天我们读的这一段
经文。
‘尔时卢舍那佛,即大欢喜’。此地就跟我们解释“尔时”是什么时候?“释迦请问
时”。释迦牟尼佛问题一提出来,卢舍那佛就非常的欢喜。为什么他这么欢喜,总有个道
理,下面就说出来,“谓宣说此心地法门,能令一切众生永离诸苦,得究竟乐,正是世尊
本怀,故大欢喜”。我们今天在此地一会,诸位展开《梵网经》,如同在卢舍那佛的会上
没有两样。当年释迦牟尼佛提出问题,卢舍那佛欢喜,与会大众得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
今天也闻到这个法门,能不能得到利益,就看我们自己能不能悟入,能不能信解,能不能
奉行。如果我们也能够悟入、信解奉行,我们的成就也不会在古德之下,这是要自己直下
承当的。诸佛菩萨在世间只有一个愿望,愿一切众生人人都能够离苦得乐,人人都能够破
迷开悟跟他一样。所以这是如来出世的本怀!释迦牟尼佛提出一个问题,正好问到这个关
键的所在,所以佛怎么能不欢喜!
‘现虚空光体性’。“现”是示现,“光”是本体智光,就是般若智慧。“言智体即
法身,法身本无形相,本无来往,本无迁改,犹若虚空,无动无摇,万象森罗,于中显现
”。这几句话将法身描写得很清楚。什么是法身?佛法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三身,法身、报
身、应化身,三身是一不是二,那是一而三,三而一,可是很不容易懂,原因在什么地方
?超越我们的常识,不是我们常识能够理解的。所谓身,这个身就是体的意思,本体。法
是什么?法是万法,一切万法的本体是一不是二。
佛门常说“万法归一”,一是什么?一就是前面所讲的真如佛性。佛性就是智体,此
地所讲的言智体即法身。佛是觉的意思,觉也是智的意思,性就是体的意思,我们常讲体
性。几个人能够真正觉悟、体会到万法与我是一不是二。中国古圣先贤曾经说过“天地与
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两句话与佛家所讲的法身很接近,如果真正入这个境界,那
就是证得了法身。晓得自己与万法是一不是二,一切万法都是自己心中变现之物。法外无
心,心外无法,佛在《华严经》上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界性就是一切万法
的理体,是什么?都是你自己心里头变现的。好像我们作梦,梦中有无量无边的境界,你
一下醒过来,刚才做了一个梦,梦里面自己是自己,梦里头别人还是自己,梦里面的天地
,山河大地还是自己,绝没有一样东西是跑到你的梦里面去。
整个心变成梦境,整个梦境就是你一心。就梦境来讲称之为万法,就你能变的这个心
叫归一。诸位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梦境时间短我们有这个经验,容易体会,容易理解,
说到现实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就迷惑了,哪里是我变现的?不错,你是不相信是你变现
的,为什么原因?现在就是什么是自己不晓得,我,什么是我?几时你能把真的我找到了
,你就相信这是我变现的。真我没找到,而把四大五蕴这个色相以为是我,这是错误的,
这不是我。所以佛法里讲“无我”是无这个我,无这个假我,有我是有真我。真我能变,
假我是所变的,所变的那能力很有限,能变的功能就不可思议。这些理论与这些事实,佛
在一切大乘经论里面跟我们说得很多、说得很详细,有志探究这些理论与事实,应当虚心
在经教里面去寻求。这是这个地方虽然言语很简单,已经将法身描绘出来。
法身本无形相,它能够变现一切形相;本无往来,虽然变现出一切形相,这个形相你
看到好像是有往来,其实没有往来。我们今天早晨讲经,你们诸位从家里到图书馆好像有
往有来,听完了再回家去了,有往有来。这不是真的。真的怎么样?真的没有往来,你看
到这个往来是假相不是真实相。这一说了就难懂,说有往来是我们的常识,是我们的经验
,一听立刻就接受,说没有往来与我们的经验常识完全相违背,不能接受。如果诸位在《
楞严》上有了功夫,我们把《楞严经》上念两句,你也就会有点相信了,纵然不能达到这
个境界,总有点印象。《楞严》上跟我们说“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哪有往来?这个相
刹那刹那在现,所现的是相续相,所以《金刚经》才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它这个相不是常住的,一现灭掉了,下面又现了,它现得太快了,所以我们把这个虚
妄相以为是真实的,其实相是虚妄的,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个生灭的间隙是太快了
,我们现在讲光的速度、电的速度没法子跟它相比,实实在在是太快了,不可思议!现相
是真如佛性的功能,就是它的作用,它的本能,它没有相,它能现相。好像我们的心一样
,我们心没有梦,它能作梦,如果说心里有梦,那个梦境应该不会消失,一天到晚都是那
个梦境才对的,为什么你天天做的梦不一样?可见得心里头没有梦,能现无量无边的梦境
。我们的真如佛性没相,法身理体没相,能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它能现。
“本无来往,本无迁改”,不但能现的本体从来没有改变,再跟诸位说明所现的这些
万象也没有改变,这是不可思议。为什么说所现的万象没有改变?因为相即非相,相要是
真的就会改变,相不是真的,相是虚妄的。好像我们作梦,每天晚上作梦那个梦的境界那
都是相,我们能不能说梦境那个相有所迁改?认为有迁改那就是事实,就是真的,你要真
正明了了,那是梦幻泡影、那是虚假的,哪有什么迁改,失掉迁改的意义。
“犹若虚空”,《心经》里面跟我们说得很透彻,“色即是空”,色是讲色相,“空
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没有二样,是一不是二,空有不二。“无动无摇”,世
尊在楞严会上给我们讲的十番显见,跟我们说明见性不生不灭,不常不断,非动非静。“
万象森罗,于中显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在这里面显现。“以智性即色,故能现于色”
。这是《楞严》里头说得好,《楞严》里面不讲六尘讲六性,“性色真空,性空真色”,
跟此地所讲的意思是一样的。智性即色,所以它能现色,智性即身,所以它能现音声。智
性在我们身体里面就是六根,所以在外面它就能现六境。根身器界,心境一如,无二无别
,所以它能够显现。
“然以华光任运,若隐若显,不离法身,故曰虚空光体性也”。这是总结这一段的解
释。“华光”,华是代表因地,光是代表智慧,就是修学菩萨心地戒品这个心行就是华光
。“任运”是很自然的去修学,没有勉强,没有造作。换句话说,这种修学里面不可以存
有分别执著,这是我们要切记的。小乘戒里面执著,择善固执是小乘;大乘法里面破执著
,破人我执,破法我执,稍稍有一丝毫执著就不能见性,就将你的般若光明失掉了,所以
他的修学叫任运起修。任就是《华严经》十大愿王里面所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运就是运动,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应当怎么做就怎么做法。合情、合理、
合法,一切都能随顺法性,这叫任运。
当然这是对大菩萨们说的,我们初学的人要开始求任运那就不得了,那变成放纵。这
是在小乘戒定慧修圆满之后才能修学大乘。像孔老夫子所说的,孔老夫子功夫到七十岁,
七十从心所欲不踰矩,那就是任运。以孔老夫子来说,他老人家到七十岁才能够华光任运
,才能够修学梵网菩萨戒品,可见得在我们现前应该怎么办?我们现前应当择善固执,不
能任运,那一任运可不得了,一定要择善固执。懂得这个理论,你就晓得我虽然择善固执
,不是永远固执下去,这个固执的幅度要慢慢、渐渐的把它放宽,从执著要走到无执著,
功夫才能够有进展。像我们修念佛法门,得理一心之前必定要择善固执,破了执著之后才
能够得到理一心,理一心以后,华光任运。
我们现在讲这个经对我们是不是不契机?不错,真正当机者是法身大士,前面说过。我们初学来研究这部经(这心地戒品)有用处,不是没有作用的,它使我们明白这个
道理,增长我们的信心,增长我们的智慧,帮助我们建立一个远大的目标。不以得小为足
,晓得择善固执是初学的一个手段而已,并不是终极的目标,这只是手段,这一些对我们
修学帮助就很大很大。
“若隐若显,不离法身”。隐、显是什么意思?经中常讲十法界,一法界显九法
界隐。譬如我们现前这个境界是人的境界,人法界现前,三恶道见不到,天人也见不到,
菩萨、声闻、缘觉我们也见不到。不管它是隐或者是显都是法身。法身就好比能作梦的心
,十法界就好比你所做的梦,你做这个梦,其他的梦境没有了、不显了。法界不止十,十
不是一个定数,是一个形容词,代表的无量无边,佛法里头用的数字通常用七、用十,都
是代表圆满、无量!无量无边的法界,无论是隐、显都不离法身。“故曰虚空光体性也”
。虚空光体性这一句话就是形容法身的,法身无相比喻作虚空,法身光明具足无量的智慧
,所以称之为光,能显现十法界依正庄严,所以叫体性,这句话就是法身。
‘本源成佛,常住法身三昧’。这在解释底下这一句,成佛怎么成的?本源成的,住
在哪里?佛是住在“法身三昧”。底下大师用个比喻来跟我们说明,“如木之有本,水之
有源”。本就是根本,树木主干叫本,从本再长出枝条,再长出枝叶,所以它有根、它有
本。水像长江、黄河一定有个发源地,它有个水源,源远就流长,这是一定的道理。它发
源得很远,那这个流的就很长。“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修因证果,无不依此本源智定”
。这就跟诸位说明法身、般若、解脱,我们要依这个。法身是我们的本源,般若是本源的
智,解脱是本源的定,没有例外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修因证果都是依据这个,总名
称就叫做因地心,“为因地心成佛”。
“常住法身道果,以显三身圆现一光也”。这个意思在《坛经》里面我们讲过很多遍
,六祖大师指示我们一体三身,一而三,三而一。所以这个三身圆现一光,三身是别说,
从体相用上来讲的,别说;一光是总说,总别不二,这样才能够悟入。诸位要记住佛法法
门虽然多,无量无边,入处只有一个条件,没有二个条件,心境什么时候一就悟了。心境
是二,你的观念上心境不是一就无有入处;你在心境上离开了分别执著,心境圆融,融成
一体了,这个时候就悟入了。所以禅家说“识得一,万事毕”,识是认识、是体会、是契
入,净土法门里面所讲求的一心不乱。所以一定要明白世缘都是虚妄的,没有一法是真实
的,何必在这上计较?应当在一切万境万法当中修一心不乱,修心境一如,修恒顺众生,
随喜功德,那就定有悟处了。
‘示诸大众’。“示”是示现,展示出来给大家看。“即以此本定光,示诸众生,使
悟入也”,佛示现他自己,换句话说,他自己的受用,他自己在这个境界里面,我们今天
讲人生宇宙的享受,展示出来给你看,他这个享受就是戒定慧,显示得自在光明。示现什
么?叫你悟入,你要一悟入了,那底下什么话都不必说,目的就达到了,讲经就圆满了。
没悟入?没悟入再用别的方法来说。这就所谓是善巧方便,这个方法不能入进去,再换个
方法。所以这个经典我们一展开,处处都有入处,前面不能入,当中;当中不能入,
后面;后面再不能入,从头再来,果然能如法必定有悟处。今天讲到这里是一段。
==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