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14(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6-01 20:07:03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一面第三行,我们将经文念一段,对对地方。
【尔时弥勒菩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善说如是过失。令诸菩萨生觉悟心。世
尊。于后末世五百岁中。颇有菩萨。闻说如是诤论过失。能生忧悔离烦恼不。】
从这个地方开始。弥勒菩萨在此地向佛请教,特别着重在末法时期,也就是我们现前
这个时代,这些初学的菩萨听到佛说这么多过失,他能不能生起觉悟的心?能不能忧虑、
悔改?弥勒菩萨好像很关心这桩事情,实在他是提醒我们。我们看经文所说。‘尔时’是
世尊前面偈颂说完的时候,弥勒菩萨接着又向佛请教。在请教之前,这一小段是对世尊的
赞叹。‘希有世尊’,“希有”是非常难得,世尊能将末世初学菩萨常犯的种种过失,这
是善说,其目的是‘令诸菩萨生觉悟心’,这是佛说这个经的用意之所在,我们要能够体
会。下面,则是提出了问题。‘世尊’,称著世尊,‘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末世五百
岁”就是般若会上常讲的五五百年之后,世尊灭度两千五百年以后这个时代。‘颇有菩萨
,闻说如是诤论过失’,这一句是总结前面所说的,他听了之后能不能‘生忧悔’,忧虑
、悔过?能不能真正发心改过自新?‘离烦恼’就是改过自新。末后这个字,古音念否,
是否之否,这是个疑问字,向世尊提出来请教。下面佛答复他。请看经文。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于后末世五百岁中。少有菩萨。能生忧悔舍离烦恼。多有
菩萨。其心刚强不相尊敬。怀增上慢互相是非。闻说如是甚深义趣殊胜功德。虽复受持读
诵演说。由是菩萨业障深重。不能得生殊胜功德。便于是经疑惑不信。不复受持为人演说
。】
这一段是总答,意思很深。佛叫着弥勒菩萨名字,告诉他说,末法时期,两千五百年
之后,当然有菩萨能够觉悟、能够受持、能够改过自新。如果说一个都没有,佛说这段开
示就没有意义了,还是有少数。这正是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诸佛如来大慈大悲
,只要末世有一个人听到这个开示他能觉悟、能回头,佛都要说,何况不止一个人,但是
毕竟是少数就是了。哪些菩萨会觉悟?正是佛在《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
德因缘,得生彼国”,道理是一样的。如果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深厚的,听到这个法门
觉悟了,他就回头,知道自己应当怎样的修学。所以他‘能生忧悔’,忧是忧虑,过去造
作这么多的过失,生惭愧之心,下决心‘舍离烦恼’,烦恼是总指上面所说的一切过失。
这是少数菩萨。
‘多有菩萨’,多有菩萨就是说善根福德少的,他听了佛这段开示,心里也欢喜,可
是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习气太重,内烦恼不能伏住,外面的诱惑不能舍离,所以过失
还会常犯。这一类的菩萨,心地刚强‘不相尊敬’,对于三宝很难生起尊敬之心。纵使有
尊敬,表面的,表面见到三宝,他也很如法,如理如法,但是不能依教奉行;纵然依教奉
行,要打很大的折扣,佛是希望他百分之百做到,他能做到百分之十就不得了,折扣打得
太多。这是善根福德少的。所以‘怀增上慢’,增上慢大家都懂得,就是今天世间有个术
语“值得骄傲”,增上慢就是现在的话值得骄傲。他有什么值得骄傲?前面说得很多,他
有专长,他很会办事,他很会说话,很会应付信徒,这都值得骄傲,或者是他能讲经,他
也值得骄傲。总而言之,这种心念起来就是增上慢。增上慢人总免不了‘互相是非’,互
相是非犹如中国古人所讲的文人相轻、同行相忌,同行人一定会嫉妒,就是这个意思。
听到佛说了这样‘甚深义趣殊胜功德’,这两句话是赞叹本经。本经佛所讲的这些开
示并不难懂,我相信一般同修展开经卷,纵然不听讲,也能看得懂,文字并不很深,可是
义理很深。这甚深的义趣殊胜功德,必须要相当程度你才能够体会得到。所以他们‘虽复
受持读诵演说’,他们得到这部经也欢喜,也能够受持,也能够读诵,也能够演说,那是
刚刚接触到,能生欢喜心,这是什么?就是他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现前,听了佛的话欢喜
。可是他这个欢喜心不长久,很容易退失。为什么会退失?‘由是菩萨业障深重,不能得
生殊胜功德’。佛在经上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功德之殊胜不可思议。可是他感
觉到:我也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没得到功德。有没有这个情形?有!很多。为什么不
得功德?业障现前,业障障碍了。所以学佛的同修,每个人心里面都常常念著怎样去消业
障,一般人讲消灾。都知道自己有灾,想尽方法去消灾,去消业障,这就修种种法门。业
障到底有没有消掉?这是个问题。如果你再问问他,什么叫业障?他也说不上来。业障都
说不上来,你怎么能消业障?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要搞清楚。
总而言之,经论里面所说的业障,业是造作,我们正在造作的时候,叫事;事造完了
之后,那个结果就叫业。业里面有善业、有恶业、有无记业,这是世间人天天在造的。这
三类业都产生障碍,障碍什么?障碍我们的戒定慧。这里头最重要的就是定、慧,定是清
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真实智慧。它障碍定慧,称之为业障。我们心静不下来,智慧不
能现前,被这个障碍了。具体而言,业障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你要消业障,修法之后,你
的妄想分别执著是不是就少了?果然少了,那你消业障有效果。如果妄想分别执著完全没
有,那就恭喜你,你的业障消尽了,业障消尽,必定证果。所以要晓得什么叫业障,这个
不能不清楚。业障能消一分,清净心就显一分,智慧就透一分,业障能消两分,你的智慧
就透两分。这就是“得生殊胜功德”,你的心一天比一天清净,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人
怎么不欢喜?法喜充满。佛在经上常说,常生欢喜心,那不是假的,诸佛菩萨、阿罗汉都
是常生欢喜心。你问他,欢喜心从哪里来的?业障天天消除,清净平等觉天天涌现,道理
就在此地。这个时候,佛所说的一切法门、一切开示,甚深义趣,逐渐能体会到,佛讲的
字字句句深广无尽,才能够体会到。
他们业障很重,烦恼很重,习气很重,虽然是受持、读诵、演说,法味尝不到,他的
体会仅限于文字的表面;换句话说,一分都没有深入,这才知道业障之可怕。因此,时间
久了这个人就疲了,‘便于是经疑惑不信’。佛在经上讲这么多过失,舍离过失得什么样
的功德,他在这里试验没有什么效果,于是对于经教就产生怀疑,不相信。不相信,当然
他就舍弃,不修这个法门,‘不复受持为人演说’,他就不干了,这种情形真的是占多数
。得法味,依教奉行的人少数,不是多数。佛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把现代人修学的情况说
得这么清楚明白,我们不能不佩服他。在一般人讲,眼光看得远,能看三十年之后,五十
年之后,释迦牟尼佛看三千年之后都看得这么清楚,你不能不说他没有大智慧。
再看底下这段,你对于圣教怀疑,信心动摇了,佛是帮不上忙。这个时候魔来扰乱,
魔趁机而入,这是必然的现象,不可避免的现象。请看经文。
【时魔波旬见是事已。】
波旬是魔王的名字,魔王波旬‘见是事已’,他看到这个事,看到这个情形,有些菩
萨听到这个法门不相信,疑惑,退转了。看到这个情形他高兴,魔高兴了。
【为诳惑故。】
魔来干什么?魔来骗你的,‘诳’是欺骗,‘惑’是迷惑,魔看到有机会可乘,他就
来骗你,他就来迷惑你,魔很厉害。
【作比丘像。来到其所。】
他现什么相?他现出家人的样子,跟《楞严经》上佛所讲的一样。佛在楞严会上说,
“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那些邪师就是出家人,是谁?魔王的子孙,化现比丘
相来破坏佛法,这个在经典上都有记载。‘来到其所’,就是到退心的菩萨这儿来。
【说如是言。此诸经典皆是世俗。善文词者之所制造。非是如来之所宣说。】
我们看这一小段。他来告诉你,经典不是真的,不是佛说的。现代人,我们常常听到
,不但常常听到有人说,而且常常还看到有些著作也是这样说。说的最多的,《楞严经》
不是佛说的,大乘非佛说,《大乘起信论》不是马鸣菩萨做的,经过许多的考证,都是动
摇我们的信心。我们学佛头脑要清楚,不能被这些人几句话、几本著作,我们的信心就动
摇了。甚至于还有说《弥陀经》都是假的,根本就没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太阳神
,你说有什么法子?我弘扬净土,就有人向我提出来,他说法师,有人说阿弥陀佛是太阳
神,我们怎么办?头脑要清楚,这是魔在这里灭佛法,说净土教是假的,阿弥陀佛是虚构
的。你看看《往生传》、《净土圣贤录》,看看近代念佛往生的人,这能骗人吗?我在台
湾,学佛这三十几年,三十几年我们亲眼看到,亲耳所闻的,念佛站着往生的,不生病,
预知时至,站着走的,坐着走的,这三、四十年当中,在台湾至少有五百人,这能骗人吗

大概是三十年前,我已经出家了,在台中学经教。台北莲友念佛团的李济华老居士往
生,李老居士是印祖的学生。往生那天,他是两个月之前就晓得,往生的当天参加念佛会
,他在念佛会当中讲开示,讲了一个半小时。讲完之后,告诉大家,勉励大家要认真努力
念佛,他说我要回家去了。他八十多岁了,讲一个半钟点,大家以为他讲累了,他要回家
去了。哪里晓得下了讲台,隔壁的小客厅,他在那里一盘腿,就往生了,才晓得他回极乐
世界的老家。你看看多潇洒,多自在,这怎么能骗人?不到一刻钟就走了。在讲台上,音
声洪亮,一点病容都看不出来,说走就走。参加法会一百多人,各个亲眼看到的,这哪里
是假的?现代这个时代,造谣生事的人多,波旬的子孙,我们要认识清楚,决定不能受他
的影响。经典从翻译传到今天千百年,千百年当中,经过多少有智慧、有修行的这些大德
他们看过,都没有发现到是假的,现代人发现是假的,哪有这回事情!所以,绝不要上他
的当,不要受他的欺骗。凡是这些言论,都是魔说的,说这是世间人长于文学的人他们假
造的、伪托的,不是真的。下面说:
【何以故。此经所说功德利益汝皆不得。】
他来说得也满有道理,经上讲的功德利益,你照这个方法学你得不到。他不说你得不
到的原因是业障深重,并不是经有过失,你没有认真修行。业障深重的人,实在讲他能不
能得到利益?能!只要把业障克服,他就得到。这一关一定要克服过,不克服过那你是得
不到的。只要功夫深,深信切愿,三宝加持,再重的业障都可以消除。问题是你有没有这
个认识?有没有这个毅力、决心,断恶修善?你真的去做,就行了。浅尝不可以,那你的
功夫不够。正如同有许多人来告诉我,念《无量寿经》得不到什么利益。我问他,你念了
多少遍?“我念了两遍了。”那你怎么能得到利益?两遍就得到利益,那个了不起,佛法
就兴旺了,哪里还有末法,没有末法了。你要晓得,现在在海外,新加坡的同修念一万遍
的人很多,经念得很熟,都能够背诵,他们得利益,他们对于经教深信不疑。功夫要下得
深,你功夫不够。
也有不少同修来问我:“法师,你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心会能定的下来,我一天
到晚胡思乱想,念经还是打妄想,念佛也打妄想,怎么办?”怎么办?再念!为什么你念
经、念佛伏不住妄想?功夫不够,道理在此地,功夫不够。你念佛、念经,心要专注在佛
号上,妄想起来,不要去理它,根本不理睬它,一心专注在佛号。这样时间久了,你的佛
号功夫得力,妄想自然就少了。所以,不要天天去想妄想,妄想愈想愈多。你不去想佛号
,专门去想妄想,你不叫颠倒吗?过失是在自己,不在经教里面。
【由魔波旬如是诳惑。于此空性义利相应甚深契经。心生疑惑起诸诤论。不复受持读
诵演说。】
佛是将你退心的事实真相说出来,都是魔所摄持,上了魔的当,有这些人来欺骗你,
来迷惑你。凡是大乘经,都是从空性,就是真如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义利相应’,义
是理、道理,利是利益,从事上讲的。道理,利益,利益是生活上的,我们生活的利益、
我们家庭的利益、工作的利益、处事待人接物的利益,没有不相应的。义利明显的相应,
那就是大乘经上智慧菩萨,本经上讲的智慧菩萨,《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法身大士
就是本经所讲的智慧菩萨,义利相应非常明显,我们看《华严经》五十三参你就看出来了
。也就是说理事相应,性相一如,契入这个境界,这是‘甚深契经’,这一句是统指一切
大乘经,本经是《大宝积经》的一会。对于这样的深经‘心生疑惑起诸诤论,不复受持读
诵演说’,不愿意再去研习,不愿意再去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去修行,这是很大的错误
。我们看末后这一段,佛叫着弥勒菩萨。
【弥勒。彼诸愚人不能了知。由自业故。不能获彼殊胜功德。自业消已。决定当得如
是功德。】
这说明消业障重要。我在初学佛的时候,那时候刚刚接触佛法才一、两个月,我遇到
章嘉大师,这位老人那个时候六十多岁了,我那年才二十六岁,章嘉大师六十多岁。非常
慈悲,他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听到这个话很开心,有求必应。他下面又
说,如果你有求,求了不应,没有感应,那什么原因?你有业障,不是没有感应,是你有
业障,如果你把业障消除,你所求的就现前。我听这个话之后,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业
障怎么消除法?这个很重要。他老人家教给我的简单明了,教给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改过自新”,你的业障就消除。他没有叫我去拜忏,没有教导这个,他教我断恶修善,
改过自新。所以那个老人,听他的教诲,他的言语简单明了,让你一生都不会忘记,我们
要真干。
于是他教我们,你每天去反省、去检点,找自己的毛病,找自己的过失,你要能发现
你的过失,发现你的毛病,这就叫开悟。佛家常讲开悟,什么叫开悟?这里面没有神奇,
没有什么玄妙,都是真的叫家常便饭,很平常的。把你的毛病、过失改过来,那是真的修
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错误的
行为。这样的话我们一听就明白,一听就懂,才知道佛法之可贵,佛法之真实,完全落实
在生活里,与生活没有脱节。经论要跟生活脱了节,那就没有价值,学它干什么?修学佛
法就是改善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目的在此地。所以诸佛菩萨句句话都是真
实的。
他教我,你要消除业障,然后有求必应。我是真听他的话,所以老师很喜欢我,原因
在哪里?我百分之百的服从,老师怎么教,我就认真怎么做,做了果然有效应,真的是有
求必应。当然我们的求,不是非理之求,那个是没有感应的。我有一年在台北讲《地藏经
》,有一位出家人,这个出家人现在也不在了,过世了。他是每次都来听经,年龄跟我也
差不多。听到我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下了讲台之后,他就来问我,他说净空法
师,你讲的这个话,我不以为然。我说为什么?他说我向佛菩萨求个电冰箱,求了三年,
都没有人送给他。我说我有求必应,他求个电冰箱,求了三年,没有人送给他。那我就问
他,我说你现在住的那个道场,里头住着几个人?他告诉我,就一个人。我说一个人何必
要电冰箱?难怪佛菩萨不送给你。
如果这些东西,物质享受,你想求佛就应,岂不叫增长贪心吗?佛菩萨的感应是增长
你的道业,增长你的清净心,增长你的定慧,绝对不会帮你增长贪瞋痴。那是魔,决定不
是佛,这个一定要搞清楚。我说有求必应,我求经书,我要研究经书,听说哪个经很好,
我心里就动念头想求到这个书。快的,一个月就有人送来,最迟的,那个时候我看《中观
论疏》,想得到这本书,半年。香港智开法师写了一封信给我,他那里有一套《中观论疏
》,问我要不要?我说要!马上就送来了,半年。真的想要什么经论,它自然就会来。那
个时候李老师讲《楞严经》,讲到哪些古注,他所讲的我都有。他说,奇怪,你怎么会有
这些东西?我说我求来的,有求必应,一点都不假。得力于章嘉大师的教导,没有别的,
就是要消业障。凡夫业障的根就是念念都想自己,这是大错特错,念念都为自己的利益,
增长我执。诸位同修都知道,我执是六道轮回的根本,法执是十法界的根本,我执破了,
轮回就超越了,法执破了,就超越十法界,你就证得一真法界。佛给我们感应的是这些,
决定不会帮助你增长贪瞋痴,不会增长两种执著。这个你要懂得,不能把佛看做魔。
所以,佛在此地叫着弥勒菩萨说了,他说这些‘愚人’,愚人就是初学造作恶业的菩
萨。他不能了知这是‘由自业故’,是你自己有业障,因此你不能‘获彼殊胜功德’,这
个功德利益你得不到。如果业障消除了,会有一个现象,诸位同修你们能够体验到,读经
愈读愈有味道,欲罢不能,这个现象就是你的业障消除,你的智慧生起。为什么愈读愈喜
欢?里面的法味尝到了。你尝到法味,你理解了,你看到佛经里面趣味无穷,义理深广无
尽,你看到了。你讲经你也欢喜,你讲经一定是遍遍不一样,为什么?你看的深度、广度
不一样。同样一部经,愈讲愈有味道。
你讲的东西能不能流通?不能流通。我现在讲的这个,因为你们都有录音带,我没有
法子。你们把录音带拿去流通,我不要流通;还有不少人把录音带写成文字,那更糟糕。
为什么不能流通?我今年看去年的东西都是胡说八道,我很不满意;今年讲的东西,明年
看的时候又是胡说八道,深度不够,义理未尽,怎么可以流通?现在大家拿这个帮助初学
,也许对初学有点帮助,对真正老修行,人家看到我这个,笑话,贻笑大方。所以有些法
师他们敢著书,敢立说,他们的胆子很大,我没有他们那么大的胆子,小心谨慎,唯恐贻
笑大方。自己要认真努力,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境界,依教奉行,这就对了。下面佛说了:
【自业消已。】
你的业障消掉了。
【决定当得如是功德。】
可见得这个事情,我们纵有业障,懂得理论、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消除业障,佛法
里面甚深利益功德我们一定可以得到,自己要有信心。这个是一大段。
十、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向于阿弥陀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彼佛世界
下面是最后一大段,说明发十种心,决定得生净土,这一段非常重要。净宗,过去净
宗的大德,无论是祖师,或者是在家的居士大德,他们许多的注疏里面,都引用这段文,
被引用得很多很广泛,可见得它重要。这十种心是什么?实在上讲就是《无量寿经.三辈
往生品》里面所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经》上讲得很笼统,就讲发菩提
心,什么叫菩提心,没有详细说明。弥勒菩萨在此地说了十种,这十种就是发菩提心,讲
得详细,讲得具体。我们发这十种心,一向专念决定得生。所以这一段是《无量寿经》发
菩提心的补充说明,比《观经》说得详细,比《大乘起信论》也说得详细。《大乘起信论
》讲菩提心,只讲了直心、深心、大悲心,而世尊在《观经》里面讲菩提心,也只讲至诚
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都讲得简略,没有弥勒菩萨这里讲得这么详细。这是我们必须要
学习的。请看经文。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德利益。若有众生发
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向于阿弥陀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彼佛世界。世尊。何等名为
发十种心。由是心故。当得往生彼佛世界。】
这是一段。在这段里面,我们很明显的看出,弥勒菩萨导归极乐,末后归到西方净土
,正是古德常讲的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此地指归的这么明显,非常难得。弥勒菩萨对佛
说,‘世尊’这是对佛的尊称,‘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德利益’,这句话是指
世尊在大宝积会上讲过《无量寿经》,大宝积会的《无量寿会》是第五会。这个经,《弥
勒菩萨所问经》,是第二十五会。佛讲《无量寿经》就是宣扬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功德利
益,诸位都非常熟悉。如果广义的说,那是讲一代时教,从《华严》到《涅槃》,佛是时
时处处都劝大家念佛往生净土,《华严》是开端,《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导归极乐。所以,极乐世界是真有,决定不是假的,你要不相信,这个机会在你面前溜过
了,当面错过,太可惜了。说实在的话,古德常说大乘经教有所谓难行道跟易行道。其他
的法门都是难行道,难在什么地方?就是这个经刚才所讲的,不但指这部经,所有一切大
乘经都是如此,难行道,因为你要断烦恼,你要除习气,你要消业障,太难了。不仅是这
部经,哪一部大乘经你学到最后都懈怠、都退转,原因在哪里?习气、烦恼太难断。所以
,依照一般的法门成就,一万个人难得有一个。
这个法门,净宗法门叫易行道,易在哪里?不要断烦恼,不要断习气,这个好办,这
对我们来讲太容易了。我们今天了生死出三界,唯有这一条路我们可以走得通,走别的法
门走不通,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白,千万不要错过了这个机会。净宗法门的修学,
只要把烦恼控制住、伏住,不必要断,你能够伏住,你就能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果
报不可思议,这是佛在经上常说的,十方诸佛如来跟释迦牟尼佛作证,这还能错得了吗?
一切经没有这样殊胜,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
==
【时魔波旬。见是事已。为诳惑故。作比丘像。来到其所。说如是言。此诸经典皆是世俗
。善文词者之所制造。非是如来之所宣说。】
【由魔波旬如是诳惑。于此空性义利相应甚深契经。心生疑惑起诸诤论。不复受持读诵演
说。】
释尊的预言,就在我们面前活生生搬演!怎不令人震惊?!
只要功夫深,深信切愿,三宝加持,再重的业障都可以消除。问题是你有没有这个认识?
有没有这个毅力、决心,断恶修善?你真的去做,就行了。浅尝不可以,那你的功夫不够
。正如同有许多人来告诉我,念《无量寿经》得不到什么利益。我问他,你念了多少遍?
“我念了两遍了。”
净宗祖师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中说:
譬诸种树,种久则根浅而日深:又如磨刀,磨久则刀钝而成利。
我们要加油!不要灰心,不要懈怠,磨久就是我们的!XD
今天我的念佛计数器在厕所被拿走(因不想带进厕所,就放在置物台上)
拿走就是结缘了,结个念佛的缘。希望拿走的人要念佛啊~
(不然你拿我计数器做什么?>"< )
希望他有一天想念佛时,手边正好有我那个计数器!那就太好了!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6-01 20:40:00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06-02 17:0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6-02 22:10:00
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6-03 14:58: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