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往生论讲记5(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4-10 12:27:09
d.无佛法处,示如有佛
末后一首:
【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这是极乐世界的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表现到极处。哪个世界里面没有佛、没有
佛法、没有三宝,他们都愿意到那个地方去往生、去示现,这个难得!菩萨去示现的,诸
位要知道,一定要因缘成熟,缘不成熟,佛菩萨不住世,缘要成熟,哪个地方因缘成熟了
,佛菩萨到那个地方去,就示现了。“我土菩萨”,这个我是阿弥陀佛自称,阿弥陀佛说
,我这个极乐世界里面的菩萨。“皆慈悲勇猛,坚固志愿,能舍清净土,至他方无佛法僧
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示如有佛,使佛种处处不断”,这是菩萨无尽的功德。
佛在一般大乘经上说,初住菩萨,圆教,圆教初住,别教初地,就有能力示现八相成
道,示现这个佛的身教化众生。像《普门品》里面所讲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
身而为说法”。那是不是真的佛?是菩萨现的,菩萨可以现佛身。天台家讲“六即佛”,
菩萨是“分证即佛”,他不是圆满佛,他是分证佛。所以圆初住的菩萨就有能力以这个八
相成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现这种身来度化众生。西方世界的菩萨,纵然是下下品去
往生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是等于圆教初住以上,不容易。这就
是说明西方世界它的好处,它的功德利益之所在,我们为什么急急要求生西方,原因就在
此地。
偈颂到这个地方,这是第二十三首,从第三首到此地,总共二十一首偈颂,都是讲的
“观察门”。昨天我跟诸位提出来了,我们念佛,念佛不是口念,是心上真有。经典太长
,不容易记住,不容易时时刻刻现在心上,偈颂简单,文字不多,能把这些偈颂念熟,常
常存在心里面,心里面常常有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这些相状,这就叫忆佛,这就叫念
佛,你心上真有。心上真有,那个礼敬、称赞、作愿,后面一首偈回向,自然具足。所以
五念门里面,观察占这么长的文字,可见得观察重要。观察何以重要?观察就是念,念就
是观察,这个不要搞错,念是心上有,心上真有。
因为佛在大经里头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心里面常常想阿弥陀佛
,常常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西方极乐世界就被你想成了,这决定往生,就是这么个道理
。口里头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不想,心里还想名闻利养,还想这个世间五
欲六尘,这样念佛了,来生还是搞六道轮回。为什么?心里头没有。一切法从心想生,不
是从口里头生的,所以口念不行,心想就行了。所以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念佛这个
念是今心,就是现在的心,现在心上有,这个叫念,不是说口上的。
(四)回向安乐国
最后这一首是“回向门”:
【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这个‘我’是天亲菩萨自称。“此四句,是论主回向门”,作论的这个人,我们称他
作论主,就是作《往生论》这个人,天亲菩萨。他把前面这个礼敬、称赞、作愿、观察都
讲完之后,末后回向,也把他自己的目的说出来了,他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愿见弥陀
佛’。我们看他这个偈子,你看第一首偈子,在第一面里面,末后一句“愿生安乐国”,
一开头是说“愿生安乐国”;到最后,“愿见弥陀佛”,这个愿恳切,这个是自己回向。
末后两句是为一切众生回向,‘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我们看这个注解五十七,“此四句,是论主回向门。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众生,
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天亲菩萨到这个时候,可以说他老人家的功德才圆满,如
果要不生净土、不见阿弥陀,他的功德就没有办法圆满。
【无量寿修多罗章句。我以偈颂总说竟。】
这个是总结,末后的总结。《无量寿经》全部的经文,这个‘章句’是讲全部的经文
,天亲菩萨以二十四首偈颂总括说竟,说圆满了。我们看下面这个小注,“无量寿经,佛
告阿难,十方恒河沙诸佛如来,皆共称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就像释迦牟尼佛
赞叹阿弥陀佛一样,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跟释迦牟尼佛完全相同,没有一尊佛不尊
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诸有众生,闻其名号”,无论是哪一个世界,无
论是哪里的众生,只要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听到《无量寿经》或者《阿弥陀经》的经名
。“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个末后两句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看到过,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过。但是《观
无量寿佛经》里面告诉我们,五逆十恶也能往生。由此可知,此地这一句里头重要是诽谤
正法,你诽谤正法,当然就不相信,这就不能往生了;只要不诽谤,五逆重罪也能往生,
这个法门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观无量寿经,有九品往生。下下品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
”,就是具足,所有一切不善他都造尽。“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
受苦无穷”,造这种重业的人都是堕阿鼻地狱的。“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
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念佛。“此人苦逼,不
遑念佛”,在这个时候他太苦了,病苦逼迫,没有办法念佛。“善友告言,如若不能念者
,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地方就是说
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称跟念是不一样的,念是什么?心里头真有。这个人造一生的恶
业,临终才听这个佛号,要想把佛放在心里他做不到,他对于阿弥陀佛很生疏,尤其快断
气了,跟他解释说明都来不及了,在这个时候无可奈何了,教他什么?好,你口念好了,
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个叫称。由此可知,念是心念,不是口称,口称跟心念是两桩事
情,这个诸位一定要清楚。
“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
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这一段是《观经》下品下生章的经文,昙鸾大师特
别把它节录在此地,郑重的开导我们、提示我们,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讲称名。如果
称再加上念,称念,那这个功德就圆满了。所以古来的祖师大德们常常讲的一心称念,我
们现在懂得一心称念是什么意思了,而不会误会一心称念就是口上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这就是一心称念了,不是的。一心称念,实在讲就是具足天亲菩萨这个五念法门,那就
是一心称念了,这个人一生当中决定得生。
“以此经证,明知下品凡夫,但令不诽谤正法,信佛因缘,皆得往生”,这是以《观
无量寿经》来做证明。造极重罪业,不怕,就怕你不相信,那就没有法子。再告诉你,此
地这个地方诽谤正法,这个正法不是指其他大乘佛法,专指念佛往生的法门,专指净土三
经。有很多人修行其他法门的,不相信净土,排斥净土,那这个都是诽谤正法,他不能往
生。“作十恶五逆等罪,以不谤正法故,是故得生。但令诽谤正法,虽更无余罪,必不得
生”。这是说你就是诽谤正法,就是不相信净土,诽谤净土,你就是有修再多的善法你也
不能往生。“以诽谤正法罪极重故。此愚痴人既生诽谤,安有愿生佛土之理”,这是说明
他为什么不能往生。
在此地,诸位一定要晓得,如果有个人发心念佛要求生净土,别人劝他修别的法门,
不要修净土,那个罪极重!人家这一生明明去成佛了,他把他拉回来,又去搞六道轮回,
你说这个罪多重,这个不得了!现在世间这样的愚人很多,我们常常遇到。有人来问我怎
么办?那有什么办法,各人因缘不同,他遇到的恶缘,他相信,那有什么法子!所以这个
罪过比什么都重。
“业道经言,业道如称”,这个称就是秤东西的秤,秤重量的秤。“重者先牵”,哪
一个业重先牵着你去受报。“轻重之义,在心,在缘,在决定”,这几句话非常重要,“
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也”。你要把这个道理明白了,对于你自己求生净土的信心就坚定了。
所以这个轻重之义在心、在缘、在决定,不在时节久近,不在你念佛念了多少年。或者有
些人念了几十年,有的人才念几个月,认为几个月就不如老修行,不一定,与这个不相干
。也不在你念了多少,有的人一天念十万声佛号,有的人一天只念十念法,只念十声,这
个都没关系。在心、在缘、在决定,不在多少,也不在时间久近。
“十念者”,这是最少的了,特别是临终十念,“依善知识方便安慰,闻实相法生,
是名在心”。这个实相是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相,没有比这个更真实了。《无量寿
经》给我们说了三种真实,没有比这个更真实。所以阿弥陀佛,我发愿求生净土,这是第
一真实。实相法生,是名在心,这个心上真有,有了阿弥陀佛了,有了西方净土。“依止
无上信心,依阿弥陀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生,是名在缘”,我们就依靠这
一句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真正清净。所以这个缘就是佛号。决定,是“依止无
后心,无闲心生,是名决定”,这个无后心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不夹杂,没有夹杂,无闲心
就是不间断。不夹杂、不间断,就是依这一句佛号,一心一意的想生西方,想见阿弥陀佛
,这个决定。
所以五逆十恶罪业的那些众生,临终十念能够往生,就是在心、在缘、在决定。这个
心、缘、决定就是真实忏悔,所以前面讲,念一声佛号,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所以他能
够十声佛号相续不断,于是他灭罪恒沙,他这样往生的,这个我们要相信。特别是临终这
个时候,那个心是真的真诚恳切,为什么?他命要断了,他再没有其他的妄念了,也没有
其他的妄想了,这一心一意专求阿弥陀佛,专求西方净土。所以他的心比我们普通的心要
坚定、要恳切,我们这个念佛的心跟他没有办法相比,所以他的力量特别大。
“但言忆念阿弥陀佛,心无他想”,这个就是不夹杂。“十念相续”,这个就是相继
,就是不间断。“名为十念。但称名号,亦复如是”。实际上这个十念就是称名,称名也
行,因为称名的心真实、心恳切、心决定。“又但积念相续,不缘他事便罢,复何暇须知
念之头数也”。末后这个几句开示得太好了,这是对我们大家讲的。我们平常念佛只要积
念相续,不缘他事,不缘他事就是不要夹杂,专念阿弥陀佛,专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至
于你念了多少,不要去顾它了,我念了一百了,念了一千了,今天念了一万声了,念了三
万声了,去记这些数字。何暇须知念之头数,不需要,反而这些都变成妄想了。所以平常
我跟大家讲的这个十念法,这个摄心十念,多念几句也没有关系,这十念,我念了十一句
,念了十二句了,这没有关系的。所以不需要太执著这个念佛的数字,不需要太执著。
应当着重什么?着重净念相继。所以他这个里面所讲的还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原则,
这个《念佛圆通章》里面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就是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这八个字是我们念佛方法的原则,你就守这个。净,净就是清净,夹杂就不清净了,我这
个念佛里头还想着别的事情夹杂,这就不是清净了。我还有怀疑,也不清净。所以不怀疑
、不夹杂就是净,就是净念。相续就是不断,我这个念头不断。真正念佛人,身心世界统
统放下,这个世间没我的事情,我们在这个世间只有一桩事情,忆佛念佛,净念相继,只
有这一桩事情。其他事情,随缘。随缘干什么?随缘把这一个法门介绍给别人。有人来找
我们,想听听这个法门,我们欢欢喜喜去为他介绍,劝导他修学这个法门,把我们自己修
学的方法经验提供给他作参考,我们就做这桩事情,除这桩事情之外,没事,你说这个多
自在。
所以今天你们休士顿同学来问我,将来我是不是要以达拉斯这个地方做为总部?我说
我没有总部。想不想在休士顿建个分部?我也没有分部。哪里有缘就到那里去,这个多自
在。这个心里头什么都没有,只有这一句佛号,这个要紧。我们如果天天念着要弘法、要
利生,这一生不能往生,来生还搞六道轮回,那就冤枉死了!度众生这个事情不着急,我
还没到极乐世界去,去了以后,回头,那度众生方便多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本末搞
清楚,决定不能够颠倒。佛在经论里头常说,菩萨一定是先度自己,然后才能度众生。菩
萨自己没有得度,先度众生,自己未度,先度众生,那是什么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
萨,不是我们这儿的菩萨。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他不着急成佛,那个度自己是成佛,不
着急成佛,先去度众生,我自己成佛晚一点没有关系,他已经得大自在,这个可以。
我们今天是凡夫,自己不能往生,这一步错了,马上又搞六道轮回,那将来再遇到这
个法门,不晓得到哪一生、哪一劫了,那就不敢说了。所以这个机会决定不能错过,能够
抓住机会的,古人说这个机会正是毫不容发,一定要好好的抓住,机会太难得了,一刹那
就过去了,一定要把它抓住,抓住之后,你就成就了。你要是抓不住,这个机会错过了,
等到下一次,不晓得是哪一生、哪一劫,你在六道轮回不晓得受多少冤枉、辛苦。所以一
定要抓住机会。我们过去生生世世都是错过机缘,机会来了,还想想这个法门也不错,那
个经论也不错,都想去看看,结果完了,还搞六道轮回。所以一定要全盘放下,彻底的放
下,心里头一丝不挂,唯念弥陀,我们就成功了。
天亲菩萨《往生论》是有上、下两卷,这个上卷是偈颂,一共有二十四首,这是颂经
的,赞叹经的,以及表明他自己的愿望,所以叫愿生偈。卷下是论,论就是解释这个偈颂
的,论是解释偈颂的。我们这一次因为时间短,只有五天,我们只介绍卷上,明年如果有
机会的时候,我再把这个卷下再给诸位介绍出来。这样《往生论》就有一套完整的录音带
提供给同修们做参考,使我们知道念佛应该怎样念法,怎么念我们的功夫才能够得力,才
能够保证这一生当中往生见佛。
好,我们今天就到此地圆满。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04-10 16:28: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4-10 17:16:00
阿弥陀佛!
作者: eudamonia4u (贼寇)   2018-04-10 18:0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4-10 19:54:00
阿弥陀佛,末学由于工作需长时间看电脑,眼睛负荷增加,不得以减少其他网络活动,在此向夏树菩萨请假,暂不跟读,待他日有缘之时再继续参加跟读行列。感恩菩萨领读。^^|||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4-11 00:13:00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4-11 22:04:00
^_^~ I'll be back!
作者: pedros0605 (pedros)   2018-04-12 21:51: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4-15 14:57: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