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道] 《地道建立》 (30)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8-03-26 22:14:00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讲授)
转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却佩格西 讲授/廖本圣老师 翻译/释见谛法师 编辑
19.复习
今天讲述的是19页,在还未进入主题之前,先复习“声闻见道”的部分(15页),“
声闻见道”分成三个部分:
(1)“声闻见道的根本定智”、
(2)“声闻见道的后得位”、
(3)“既不是‘根本定智’也不是‘后得位’的声闻见道”。
其中(2)与(3)后面才会说明,现在要说明的是(1)“声闻见道的根本定智”。
(1)“声闻见道的根本定智”又分为三个:
1-1.“声闻见道的无间道”、
1-2.“声闻见道的解脱道”、
1-3.“既不是‘声闻见道无间道’也不是‘声闻见道解脱道’的根本定智”。
其中1-1.“声闻见道无间道”、及1-2.“声闻见道解脱道”已说过了。
“声闻见道无间道”就是八忍,也就是“正对治”“见所断烦恼”的智。“声闻见道
解脱道”就是八智,也就是“已断除”“见所断烦恼”,而且于此同时也会伴随有灭谛。
这部分都已说过了,今天要看1-3.“既不是‘声闻见道无间道’也不是‘声闻见道解
脱道’的根本定智”。(19页)
.非‘声闻见道无间道’与‘见道解脱道’两者任一的声闻见道根本定智,“不是‘
声闻见道无间道’与‘见道解脱道’两者的任何一个的声闻见道根本定智”当中,分三:
(1-3-1)声闻见道者心续中心一境性地、平等安住于“空性”(谛实成立空)的根
本定智、
(1-3-2)他(声闻见道者)的心续中心一境性地、平等安住于“二空”(二取空/
能取、所取异体空)的根本定智、
(1-3-3)在声闻见道后得位之后再心一境性地、平等安住于“无我”(细品补特伽
罗无我)的根本定智。
这三种分类是从所缘的境来分,这三者(空性、二取空、无我)都属于“不是‘声闻
见道无间道’也不是‘声闻见道解脱道’二者中任一的声闻见道根本定智”。
“声闻见道无间道”与“声闻见道解脱道”,一定是以“补特伽罗无我”(细品补特
伽罗无我)为他的所缘,因此(1-3-1)、(1-3-2)就不会是“声闻见道无间道”与“声
闻见道解脱道”的任何一个了。
(1-3-3)为什么也不是“声闻见道无间道”与“声闻见道解脱道”的任何一个呢?
因为他是出了根本定,到了后得位,然后由后得位再次入根本定,所以虽然(1-3-3)所
缘的是“补特伽罗无我”,但是已经不是之前根本定的状态,因此(1-3-3)也不属于“
声闻见道无间道”与“声闻见道解脱道”中的任何一个。
(1-3-1)声闻见道者心续中心一境性地、平等安住于“空性”的根本定智,这一类
的行者通常是之前有修学大乘道,也了解过空性,了解空性并不会退失,主要是菩提心退
失。即他之前进入大乘道修行之后菩提心退失了,又退回小乘道或声闻道,所以即使他证
得声闻见道,还是习惯以空性作为根本定的所缘,但是以空性作为所缘的根本定,并不是
声闻见道的无间道也不是声闻见道解脱道,因为缘空性的根本定并不是声闻行者的主修。
另外,还有一类如(1-3-2)声闻见道者心续中心一境性地、平等安住于“二空”(
二取空/能取、所取异体空)的根本定智的行者,这一类的行者就不一定是从大乘退转,
这类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可能是走小乘道的,也有可能是从大乘道退转,基本上就是他们
都了解二空(能取、所取异体空)。这类了解二空的行者,在声闻行者中也只有一部分,
并不是所有的声闻行者都了解二空。了解二空的行者即使在证得声闻见道时,有时候也会
去入缘“二空”的根本定,这不是声闻见道无间道也不是声闻见道解脱道,亦即缘二空(
能取、所取异体空)的根本定智,并不能算是声闻见道的无间道,也不能算是声闻见道的
解脱道。二空(能取、所取异体空)的境就是指外境成立空,亦即是心无外境的所缘。
(1-3-1)、(1-3-2)这二个所缘,一是缘“空性”,一是缘“二空”(二取空/能
取、所取异体空),二者都不是声闻行者主要的所修,所以虽然缘此二境进入根本定,但
这个根本定不能算是“声闻见道的无间道”,也不能算是“声闻见道的解脱道”。
(1-3-3)虽然他所缘的确是“补特伽罗无我”,但是因为这个根本定的时机,是在
“声闻见道无间道”及“声闻见道解脱道”这二个根本定之后,然后到了后得位,之后才
入的根本定。是后得位之后入的根本定,因此虽然他缘的是“补特伽罗无我”,但是这也
不能算是“声闻见道无间道”及“声闻见道解脱道”。此是因为之前的“声闻见道无间道
”与“声闻见道解脱道”这二者是在同一座的根本定,而且这二个阶段已经把“见所断”
的烦恼都断除了,亦即“声闻见道无间道”是正对治“见所断”,“声闻见道解脱道”时
是断除了“见所断”。
从“声闻见道解脱道”之后,出了根本定到了后得位,主要是透过身语意三门累积福
德资粮,所以在后得位之后,如果再次缘“补特伽罗无我”而入根本定,此时已经没有“
见所断”的烦恼需要对治或断除,这时候虽然也是以补特伽罗无我为所缘境而入根本定,
但是它既不是见道无间道也不是见道解脱道,因为此时并没有“见所断”的烦恼要断。
进入这样缘“无我”(细品补特伽罗无我)的根本定的目的何在呢?其实是为了后面
“修所断”的断除而做准备,因为行者在这个阶段“修所断”的烦恼还没开始断,所以入
缘“补特伽罗无我”的根本定,主要是为了断除后面“修所断”的烦恼做准备,当入此定
,一旦他开始能够对治“修所断”烦恼时,这个定就进入了“修道的无间道”,只要缘“
无我”的根本定还无法开始正对治“修所断”烦恼前,都还属于见道。一旦能够对治“修
所断”烦恼,就转入修道,所以这个定的状态是这样,因此这个定的所缘虽然是“补特伽
罗无我”,但还不能算是“修道无间道”也不能算是“修道解脱道”。
一般而言,从声闻的加行道转移到声闻的见道,从声闻的见道进一步转移到声闻的修
道,或从声闻的修道转移到声闻的无学道(阿罗汉果),这几个阶段的转移,都是在根本
定中转移,就如前述第三种情况类似,从见道要转入修道也是在根本定转移。(见19页倒
数第二段第六行)
因此对于声闻与独觉来说,虽然有心一境性地、平等安住于“空性”的根本定智,要
注意,这只是少数的声闻行者与独觉行者,并非大多数,大多数的声闻与独觉行者并不了
解空性,只是少数的有进入过大乘道,而且有了解过空性的声闻行者与独觉行者,这类行
者虽然有缘“空性”的根本定智,但是该根本定在声闻或独觉道中,不可能作为任何所断
(“见所断”或“修所断”的烦恼)的正对治。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这样的根本定,虽然
是智慧资粮,但是如果要正对治任何所断,除了要有智慧资粮之外,还要有菩提心与大悲
心来辅助,但是声闻与独觉这二类的行者却没有菩提心与大悲心来辅助。他们虽然有缘空
性的根本定智或是有智慧资粮,但是这个智慧资粮的功能不能发挥,是因为没有辅助的大
悲心与菩提心。
(见19页倒数第六行)这个原始科判在第15页,“声闻见道”若予区分,有三:(1)
声闻见道根本定智、(2)声闻见道后得智及(3)不是前述二者任一声闻见道。
至此已经把(1)“声闻见道根本定智”说明完了,接着看(2)“声闻见道后得智”
的定义。
.声闻见道后得智....
(....待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