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谁是善知识? (3)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8-03-06 19:08:38
: ※ 引述《tangchin (tangchin)》之铭言:
: : 我们经常会讲到依止善知识,为一切善乐根本,这时候会问到:什么样的人是善知识?
: : 我们所要依止的善知识应具备的德相是什么?
: : 依弥勒菩萨所著“经庄严论”善知识所应具备的条件:
: : 具戒学;具定学;具慧学;德增-比学者功德更增;具勤-勤于利他;教富饶-通达经律
: : 论;善达实性-通达无我;具巧-说法善巧;悲体-具悲心;离厌-对于说法不感到疲惫。
: 随喜分享,底下补充引述:
: CBETA B10,No.006《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一〈道前基础〉
: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 如《经庄严论》云:“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
: 厌应依止。”是说学人须依成就十法知识。
───────────────────────────────────────
■ 补充── #1QSi7a96 内文释义 (3)
摘自:《觉灯日光》尊者达赖喇嘛 (此段落篇幅颇长,会分几次贴完)
【如是若于诸所学处,不乐修行,唯赞学处所有美誉,或其功德以谋自活者,则不堪
任为善知识。宛如有人赞美栴檀,谋自活命。有诸欲求妙栴檀者,而问彼曰:“汝有檀耶
?”答曰:“实无。”此全无义唯虚言故。
《三摩地王经》云:“末世诸苾刍,多是无律仪,希欲求多闻,唯赞美尸罗,然不求
尸罗。”于定、慧、解脱三种,亦如是说。
次云:“如一类士夫,称扬栴檀德,谓栴檀如此,香相极可爱。次有诸余人,问如所
称赞,栴檀少有耶?诸士夫此问,答彼士夫云:我是称赞香,以求自活命,非我有其香。
如是末世出,诸不勤瑜伽,以赞戒活命,彼等无尸罗。”所余三种亦如是说故。
如是修行解脱之尊重,乃是究竟欲乐之根本,故诸欲求依尊重者,应当了知,彼诸德
相,励力寻求。具其相者,诸欲为作学人依者,亦应知此,励力具足如是德相。】
如果一个说法者很会讲法,很会赞叹三学的功德,因此获得了大众的欢喜,以说法作
为谋生手段,那是件很遗憾的事。他很会讲,可是自己却没有做到,而且不喜欢修行,自
己的内心也不想去改变,这种人没有成为善知识的条件。
就像一个人,他靠赞美栴檀过日子,说有一种很特别的栴檀味道很香,因此写了一本
很厚的书,还到处去演讲,引起很多人的好奇,也很想要获得这种栴檀。当人们问他有没
有这个栴檀时,他居然回答“我没有”。他说他看过栴檀、闻过栴檀,但是实际上却没有
,只是嘴巴讲讲而已,这样的虚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三摩地王经》有说到,末世诸比丘,只是透过赞叹三学谋生,可是自身却不具足戒
行,这样是非常羞耻的事情。就像一个人一直在赞叹称扬栴檀,说它的味道很好、是不可
思议的妙香,如果有人问:“你称赞的这个栴檀真的存在吗?你有吗?”那个讲者居然说
:“我只是称赞这个栴檀的香味而已,我靠这个来谋生,但我本身没有这个香。”
如果我们只是靠赞叹戒学、赞叹佛法的功德而活命,却不从自己内心做改变,那就跟
这个人一模一样,很没有意义。所以,善知识虽然有摄他的功德,可是比起利他来,自心
的调伏更为重要。
修行解脱的上师,关系到我们的究竟利益,所以寻求上师者,应当了知这些德相,励
力寻求。反复观察,看看这个人有没有具足善知识的基本条件,若其具相,就要好好依止
。如果想要成为别人的上师,应该要了解上述所说的内涵,让自己尽量具足上师应有的功
德。
宗喀巴大师说得非常善巧和圆满,重点都说到了。先说上师所需的基本条件,之后又
劝弟子们要多多观察,不要马上依止。如果我们急切地寻找善知识,没有经过观察就马上
去依止,是会有危险的。
为了自己将来的利益,我们应当反复观察上师有没有具足条件,如果有的话,就要好
好地去依止他。而且宗喀巴大师不只对学徒这么说,又对传法的上师说了一句:身为别人
所依的善知识,不应该辜负别人,应该要了解一个传法人必须具有基本条件,要让自己具
足上述所说的种种功德。这确实是语重心长的教导。
除了灌顶、传戒,一般不了解佛法的人,对于传法师,可以把他当作法友想,不必急
著马上依止;但是灌顶和传戒是另外一回事,那必须要有师徒关系,必须建立师徒三昧耶。
如果只是听闻法义,一开始,我们不需要把传法者当作师长,可以把他当作法友,从
他的传法中知道法义,如三学是什么、三藏是什么,再观察这个传法者是否具有他所说的
一样的功德,然后再去依止,这才是最稳妥的方法,初学者应特别小心。
我常说“活佛”这个名词其实很不恰当,藏文里面并没有“活佛”这两个字。“活佛
”是指活生生的佛,我们身为佛陀的弟子,怎么可能跟佛同等,而且还自称自己是活生生
的佛!“活佛”这个名词在藏传佛法里面完全不被允许,我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再用“活佛
”这两个字了。
说“转世仁波切”是可以的,但转世仁波切和善知识之间没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
,转世仁波切不一定具有善知识的条件,具有善知识的条件的人也不一定被认证为转世仁
波切,这个关系一定要搞清楚。
但是,无论是藏人还是华人,许多对藏传佛法有信仰者,他的佛法知识不够,是靠一
般人的介绍而产生对某喇嘛的信心,尤其对拥有很长的转世仁波切头衔的人,在未经观察
下,就会有很强烈的信心。
有些藏族的在家居士,一听到“这是某位大师的转世”,好像马上就可以把身语意供
养给他似的,产生如此虔诚的信心。如果这个转世仁波切具有善知识的条件,那当然值得
随喜,这些信徒如是的供养也绝对没有问题。
可是,这其中有一些人不仅不具有善知识的条件,而且还变成了骗钱的恶知识,这是
我们实际可以看到的,所以要特别小心。
无论是穿着法衣的人,还是信赖穿着法衣者的这些居士,若对佛法的法义认识不够,
所谓的弘法活动,就不过是表面而已。正因为我们的基础不够,对佛教的信心只停留在表
面,不是真实的信心,所以佛教的传承就有可能因某些佛弟子不妥当、不如法的作为而毁
坏,我们的传承就真的会中断。
为什么佛教有这么殊胜的教法,却会不断地产生各种障碍呢?我们佛弟子真的要好好
地思考这件事,不然就真的会把佛教给败了。最好的弘扬佛教的方式就是让自己了解教义
、通达法义。每一个佛教徒从自身做起,有通达法义的需求,佛法才能弘扬光大,我们才
能够真正地把整个教法流传下去。这是唯一的持教方式。
不是建立在通达法义基础上的持教及弘法都没有意义。平常我也说,西藏和华人的佛
教圈中,好像是哪一个上师带的随从多,他的证量就越高,这完全错误。龙树菩萨的传记
里,也看不到龙树菩萨有多少随从啊!但是龙树菩萨是我们每一个大乘教法的信徒所归依
的对象。大家如果尊重龙树菩萨,对于龙树菩萨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知道。
再者,导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三衣,我们并没有好好地保留,反倒是中国皇帝给的
、蒙古国王给的,有颜色的、五花八门的帽子,我们却非常地重视,三衣摆在下面,帽子
摆在上面,这真的是完全错误的做法。外国人对我们藏传佛教不同教派的称呼,是以帽子
的颜色来做区分,不讲宁玛、噶举、萨迦、格鲁,而叫红教、白教、花教、黄教。这是我
们自己在做法上真的错了。
我们不通达教义时,唯一能做的就只是表面上的仪轨。若以第三者的眼光去看,会说
:“啊!你们都是迷信。”他们会这么说,是因为他们没看到实质的内容,只看到外表的
仪式而已。为什么他们会觉得藏传佛教是落后的、不文明的?其实也是因为我们的做法不
对,才让别人诽谤佛法。
他人谤法的恶业不光是从他人产生,也因为我们自己作为不妥当而成的,光是这一点
就值得我们忏悔,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学习法义。
(....待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