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普贤行愿品疏节录2(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1-12 13:01:08
卍 释品名
  疏【品名十二字。分为三节。】
  这是品题,上面是经题。
  疏【不思议解脱境界。即所入也。普贤行愿。为能入也。】
  这到底是什么境界?《华严经》上称为一真法界,净土经里面称作极乐世界,就是说
的‘不思议解脱境界’,要用现代科学家的讲法,就是无限量次元的世界。科学家说我们
这个世界是三次元的世界,三度空间的世界。爱因斯坦发现了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六度
空间,一直到无限度;“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无限度的空间,那你就得大自在了。这是
佛经里面讲的名词,跟科学家讲的名词不一样,事实是相同的境界。科学家非常羡慕,如
何从我们这个三次元的空间进入到多次元的空间?现在有理论,没有技术。所以有人说飞
碟是另一个次元空间的人,他有这个技术,所以他的东西能够突然之间出现在我们面前,
突然之间消失掉了,用这个来解释是解释得通的。就是他从另一个空间到我们这个空间,
我们在官感当中,他突然来的,他有这个技巧。他虽然有这个技巧,他还不是无限次的,
恐怕他还是有限的。
  如果从科学家这个观点来推想,佛跟我们说,我们娑婆世界有六道,六道里面,天道
有二十八层天,修罗就不谈了,因为他在哪一道就属哪一道,底下的人道、畜生道、饿鬼
道、地狱道,很可能都是居住的空间不相同。我们在三度空间,四王天恐怕就是四度空间
,忉利天就是五度空间,夜摩天就是六度空间。这样说起来,在我们这个世界,一切众生
居住的空间至少有三十三个不同的差别。高层次次元空间的人到我们这里来容易,我们想
到他那里去相当不容易。这还没有超越三界,要超越三界,那个空间就更广大、更不可思
议。所以佛与大菩萨(法身大士),他们进入的是现在人讲科学的世界。我们的科学非常
幼稚,比起他们差太远了,他们的科技达到究竟圆满。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解脱就是自由
自在,没有一丝毫障碍,这个叫自由自在。
  不思议境界是所入,普贤行愿为能入。科学家天天在动脑筋,要用什么样的原理,制
造什么样的机械,才能够进入另一个次元的世界,这很费事,而且成就很有限。佛在此地
告诉我们,只要修普贤行愿,普贤行愿修成功,你就能够进入无限次元的世界。这的确是
所有科学家心目当中所期望的,很可惜他没有看到《华严经》,没有念到这个本子,非常
可惜。普贤行愿是能入。
‧入
  疏【入之一字。通能通所。】
  入有能入、有所入,底下给我们分开来解释,解释很简单,非常重要。
  疏【心智契合。悟解得证。总名为入。】
  ‘心’是理,‘智’就是觉,理跟智相应,相结合,这叫做开悟。这句话跟禅家所讲
明心见性是一个意思,说法不一样,用的文字不一样,意思、境界完全相同。“心智契合
”就是“明心见性”,跟净土宗里面讲的“一心不乱”也是一个意思。一心不乱就是心智
契合,如果不契合就不是一心,也不能说是不乱。他有妄念,有妄念就是乱,有妄念就不
一;必须妄念没有,才叫一心,才叫不乱,这就是‘悟解得证’。随着相契的程度不同,
一分相应就是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心智一分相应;两分相应就
是二住菩萨。《华严》将菩萨的位次分为四十一个阶级,到佛是四十二个,四十二就是圆
满了,四十二分相应就圆满了。从这个地方我们明了,只要一分相应就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不思议解脱境界
  疏【心言罔及。为不思议。】
  ‘心’是思惟、是想像,‘言’是言语,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个境界不但我们言语说
不出来,我们的想像也达不到,没有方法想像得出这个境界。前面我曾经跟诸位说过,要
想入这个境界,就不能够打妄想,不能够研究讨论,不可以的。‘议’就是议论,就是言
语说不出来的。你要问为什么?因为思惟、想像,心智就不合了。佛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
,真心是一,一心是真心,二心就是妄。一没有办法说,也没有办法思,二就可以说,也
可以思。二是妄心,可思可议,是属于第二义,不是第一义。经中常讲“第一义谛”,第
一义谛没有办法说,也没有办法想像的。所以要离言说、要离名相(离名字)、要离心缘
(心缘就是思,就是想像),《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教给我们,学佛要遵守这个原则。
  远离言说,我们现在在这里讲,大家在那里听,怎么离法?说而无说,听而无闻,这
就离了,这才能入得进去。说,绝不执著说的相,不执著,听,绝不执著音声相,这叫离
,离言说相。离名字相,佛经里面很多名词术语,它是表达意义的,让我们领会,不要执
著这些名字;执著这些名字又落在第二义里头,名字相不能执著。离心缘相,心缘是想像
,听了,想什么意思,那又错了,又落在第二义里头,想不得的。一听就明了,这就是开
悟。一听不明了,没悟;没悟,不能想,愈想就愈不会开悟。没有悟的时候,不想,算了
,下一次还会听到,这才是开悟的祕诀!
  所以现在人开不了悟,无论是听讲也好,读经也好,统统在动脑筋,在想里头是什么
意思,所想的都把意思想歪曲了,都不是如来所说的真实义。如来所说的真实义是什么?
是什么意思都没有,那就是如来所说的真实义。你要想有个什么意思,那是你自己打妄想
,绝对不是如来真实义。这个听起来好像很玄,实际上是事实真相,你们不懂这个事实真
相,所以学佛好难,不能开悟,就天天在打妄想,天天在胡说八道,这个很重要。禅,离
心意识就是离这三个,教也要离心意识,落在心意识里面,禅跟教统统都没有了。所以这
是不思议。
  疏【作用离障。称为解脱。】
  ‘作用’没有障碍,像《华严经》里面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就解脱了。我
们现在理跟事有障碍,事与事上那障碍就更多。这些障碍从哪里来的?心跟智不能结合,
两个分了家,就产生无量无边的障碍。
  疏【智造分域。名为境界。】
  ‘境界’太多了,一切众生,每个众生都有他自己的境界,佛、菩萨、阿罗汉也有他
们自己的境界。境界从哪里来的?从‘智’变现出来的,‘造’就是变现。诸佛菩萨是从
智变现出来的境界,像佛的报身,报身就是智慧之身,智慧变现的报身。菩萨也有报身,
菩萨的报身没有佛的报身那样圆满,这是菩萨的智慧不圆满。我们凡夫有没有境界?有境
界,境界从哪里来?是智变成了识,从识里头再变现出境界。我们现在世间人常说知识分
子,知识分子好不好?智变成识,凡夫。学佛要转识成智,转识成智那就是佛菩萨,至少
也是罗汉、辟支佛。智变成识,识是迷,智是悟,迷悟不同。所以知识分子就是智变成识
的分子,搞六道轮回了。佛教给我们把它反过来,把识再转变成智,那就是佛菩萨。凡夫
八识做主,变现出来的境界,诸佛菩萨四智做主。转八识成四智,现的是清净境界,我们
这是污染的境界,这不一样,境界是从这么来的。
‧普贤行愿
  疏【德周善顺。称曰普贤。】
  底下这两句重要,因为普贤行愿是能入,普贤行愿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修普贤行愿
?这个重要,不修普贤行愿就不能入无限次元的世界。我们用这个名词大家好懂,给你讲
一真法界,听了叫莫名其妙。换个现代名词,无限次元的空间,无限次元的世界,你就好
懂了。就是佛经上讲的一真法界,就是净土经里面讲的极乐世界。入无限次元,那真快乐
,没有障碍了,所以这两句要紧。
  ‘德周善顺’这就是普贤。周是周遍法界,我们的德能不能周遍法界?现在不讲周遍
法界,先问问我们有什么德?然后这个德能把它周遍法界,那就行了,那你修的就是普贤
行,你就有机会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德当然无量无边,在这卷经里面把它归纳成十大类,
就是“十大愿王”,那就是德。每一愿,普贤菩萨都说“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才能周
遍法界。“虚空界尽,我愿乃尽”,虚空界不可尽,我愿也就不可尽,这是周遍法界。所
以,先要问我们有没有德,然后才问我们这个德能不能周遍法界,周遍法界你就是修普贤
行。
  “善顺”这两个字尤其叫妙极了,普贤十愿里面有两愿,一个是“恒顺众生”,一个
是“随喜功德”,这都是善顺。我们今天有的时候不得已也要随顺别人,顺得心里很难过
,那不叫善顺。顺得自己心里头起烦恼,起七情五欲,那不叫善顺。善顺是什么?恒顺众
生而不起七情五欲,喜怒哀乐爱恶欲统统不起,这个顺才叫善顺,佛菩萨是这样恒顺众生
。我们把这四个字都看错了,以为佛菩萨也很勉强,也很不得已,哪里叫善顺?这不叫善
顺,这要知道,然后你才晓得如何去学普贤行。
  实实在在这经上说这么多,《行愿品》说这么多,很囉嗦!还有更高明、更简单的方
法,一句“阿弥陀佛”,十大愿王都在其中,全都在里头,念到一心不乱就善顺了。一心
就入法界,一心是能入,不思议境界是所入,你才晓得,普贤行愿就是一心当中成就的。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告诉我们,一切“真实心中作”。一心就是真实心,“真
实心中作”就是“德周善顺”,要不是真实心中作就不是了,可见得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
是圆修普贤行。
  你把这里参透,都搞明白了,你才真正发现,才真正觉察到,名号功德真的不可思议
。纵然对它完全不了解,只要一心老实念,决定不分心,他实际上已经在修普贤行了,但
是他不知道。你问他普贤行是什么,他不晓得,他自己在真修,修而不知道。就好像走路
一样,他向某个目标走去,他走的路确实方向很正确。你问他走到哪里,不晓得,但是不
久他走到了,走到了他才恍然大悟,功德圆满了。净宗妙就妙在此地,所以古德讲这个法
门“暗合道妙”,暗合就是不知道,不知不觉走到,走到那里才完全明了。跟那个已经晓
得的,走到的时候没有两样;知道走到的跟不知道走到的,到了都一样,叫暗合道妙,这
个法门不可思议。
  疏【造修希求。目为行愿。】
  ‘行愿’好懂,行就是修行,愿就是愿望,我的修行希望将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
叫行愿。我在这里解释是很简单,意味很长,诸位细心领略,然后用一句阿弥陀佛来完成
。你才知道念佛真妙,真正不可思议,念佛的好处你才能真说得出来。
  疏【行之与愿。如车二轮。如鸟二翼。翔空致远。罔不由之。】
  这是讲‘行’跟‘愿’的重要,愿是希望,行是修持。我们今天希望到西方极乐世界
去,为什么不到华藏世界去?华藏世界难,《华严经》上毘卢遮那佛没有说临终接引,没
有说带业往生;换句话说,依照《华严经》的理论方法来修学,一定要自己断见思烦恼、
断尘沙烦恼,还要破一品无明,你才有能力入华藏世界。这就难了,不是一般人都能去得
了的,这个我们要知道。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跟我们谈的条件不一样,只要具足信愿行,只
要净念相继就决定得生,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不必断惑,带业往生。我们看看自己的能力
、程度,行,我们能够符合这个标准,这叫听佛的话,这叫依教奉行。
  《华严》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
要》里面说得很好,他给我们讲的,净宗初祖是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法界初祖。尽
虚空遍法界第一个提倡专修净土法门,专念阿弥陀佛,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不改第二个
方法,就这一个方法,一句名号念到底;还用这个方法普度法界众生,那是大势至菩萨,
这是法界净宗初祖。普贤菩萨是我们娑婆世界初祖。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第一次讲的经
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在这一会里面提倡念佛求生净土,他是娑婆世界净宗
初祖。在中国东晋时代,慧远大师在庐山建念佛堂,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个人,专依《无
量寿经》。因为那时候《弥陀经》跟《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无量寿经》
翻得最早。那时候只是依《无量寿经》,念佛求生净土,一百二十三个人统统往生,不可
思议。远公是中国的初祖。所以在此地奉劝诸位,一定要专修,一定要求生净土。
  普贤行愿不可以不知道,普贤行愿完全摄入在一句佛号之中。普贤行愿知道了,好处
在哪里?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自然就不相同了,佛号念得功夫容易得力。我们现在念佛号功
夫不得力,普贤行愿能够帮助我们功夫得力,帮助我们成就念佛三昧,所以你了解有很大
的好处。
卍 何者是普贤行
  疏【何者是普贤行。】
  这底下就问了,什么是普贤行?这很重要。
  疏【谓总该万行。行布圆融。】
  普贤行包含一切行门,这一切行门是菩萨所修的,这一切‘万行’就是我们自己日常
生活行为,包括起心动念,这叫万行。菩萨跟凡夫差别在哪里?菩萨觉悟,凡夫迷惑。行
都一样的,我们要穿衣吃饭,菩萨也要穿衣吃饭;我们日常有很多应酬,菩萨应酬比我们
还多。不一样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不叫菩萨行?因为我们在迷,觉了就叫菩萨行,菩萨
是觉,我们是迷,差别就在这里。
  菩萨虽然觉,他的德不能周遍法界,所以菩萨行不叫做普贤行。普贤行跟菩萨行的差
别,就是他的德周法界,不同的就在这个地方。再说得明白一点,菩萨行还没有真正到一
心,普贤行是一心。在净土经里面讲,一心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是一般的菩萨行
,理一心是普贤行;因为理一心里面没有界限、没有分别,的确这个心是心周法界。能够
周遍法界的这个心,穿衣吃饭都周遍法界,都没有障碍,所以事事无碍、理事无碍,那就
叫普贤行。所以里面有行布、有圆融,行布是有次第,圆融是没有次第。在日常生活当中
,行布圆融都合在一起,所以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
  疏【何名普贤行。略有二义。】
  疏【一以人取法。普贤菩萨之所行故。】
  这一部《华严经》里面所说种种行门,都是普贤菩萨行。前面说过五周因果,五周之
因就是普贤行,五周之果就是普贤行的成就,这个跟净土经里面讲的理一心不乱完全相应
,由此可知,理一心就是‘普贤菩萨之所行’。
  疏【二直就法说。随一一行。皆称法界。遍调善故。】
  这叫善顺,无论哪个行都称法性,都与性德相应。性德是圆满大觉,觉而不迷,是圆
满的大觉,与这个相应,这是从法上说的。所以,后面将‘一一行’、将万行归纳为十大
类,就是后面讲的十愿。诸位要知道,每一愿里面有无量无边的行门,这你才把普贤行看
清楚,看明白了。决定不是普贤行就这十条,就那么简单,那你就看错了。它是归纳的,
归纳成十条,每一条里面无量无边的行门,到后面我再详细跟诸位报告。
  然后才知道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日常的礼节,第一个是“礼敬诸佛”,这就是日常生
活礼节。如何叫我们的礼节能称法界,与性德相应?我们学这部经要在这些地方学,学了
之后立刻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称赞”是说话,从早到晚我们讲了些什么?说话有没有
条理?有没有层次?称赞是言语,礼敬是身体的造作,统统讲的是我们日常生活行为。你
看圆满觉悟的人,他们的行为是怎样的,用这个标准来观察自己、来修正自己,那叫真正
修行。所以这一句佛号,信愿持名,是正行;这个十愿你要明了了,叫助行,正助双修。
前面比喻像鸟两只翅膀一样,车两个轮一样,正助双修,这一生当中没有不成就,没有不
圆满的。
  这一次选的这部经,这个本子很薄,要像我这样讲法也要很长的时间,但是这个讲法
大家很得受用,非常得受用。好,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
一句“阿弥陀佛”,十大愿王都在其中,全都在里头,念到一心不乱就善顺了。
一心就入法界,一心是能入,不思议境界是所入,你才晓得,普贤行愿就是一心当中成就
的。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8-01-12 15:57:00
以前也用过专注或是定功的深来理解一心不乱净空法师这么解释一心不乱就是真心不动的意思了 善哉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1-12 16:09: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1-12 17:50:00
阿弥陀佛!
作者: chathamcat (chathamcat)   2018-01-12 19:12:00
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1-13 11:28:00
加入菩萨online 练等42级圆满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01-14 05:33:00
https://goo.gl/dQMd1l由凡夫到成佛,一共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也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位。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1-14 10:45:00
是呀 华严境界法身大士从初住往上41等 所以末学没有把十信位列入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1-14 12:54: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