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普贤行愿品疏节录1(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1-09 15:42:27
讲稿文字内容转录自 http://new.jingzong.org/masterspeech/list/68.html
以下皆同,不再赘述。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本经的经题跟品题合起来有二十个字,这个本子是民国初年徐文霨老居士,从大经清
凉《疏》当中节录下来的。
  现在社会已经进入到高科技时代,我们无论在哪个地区,都看到大众生活的压力普遍
都相当沉重,工作繁忙,分秒必争。于是这些大经大论,确实心里面想读、想研究、想深
入,而环境、时间却不容许,于是像这样的节录、精华在近代就出现不少。我们仔细观察
底下一个世纪,这个世纪很快就要到来了,必定比今天更要繁忙、紧张。佛法的传播如果
不力求简化就很难普及,很难令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
  在这样一个大时代,佛告诉我们,一定要求专精才能够得到利益。专精是原则,我们
究竟要在哪个法门、哪部经论上专修专弘?当然众生根性不相同,所以佛菩萨只跟我们讲
原则,并没有为我们指定。虽然没有跟大家指定,在《弥陀经》上再三的劝勉我们,应当
发愿求生彼国,这样的话在小小的一部《弥陀经》当中就曾经见到三次。尤其是净宗法门
,《大经》就是《无量寿经》,是世尊在世多次宣讲,这个我们不必细说,在讲《大经》
的时候都跟诸位详细的介绍过。多次宣讲,在四十九年说法当中只见到这一个本子,其他
经论都没有见到佛曾经讲过两遍的,没有,都是一生只说一遍,唯独《无量寿经》讲过很
多遍。
  我们现在从五种不同的译本仔细比较来看,古大德比我们现在人要细心,他们的看法
,原本(就是梵文本)至少有三种不相同。这三种不相同就证明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
《无量寿经》至少讲过三次。但是中文的译本还有七种失传了,失传我们就见不到了,假
如那七种要是都能够发现的话,可能与这个五种还有很大的出入。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
就不只三次宣讲,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佛对于这个法门的重视。换句话说,这个法
门深契这个世界众生的根性,依照这个法门修学必定得度。所以佛是大慈大悲极力的宣扬
,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都知道经中所说的都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这个法门是
以果为因,而且是圆教佛果,作为我们因地的行持,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佛在《观无量寿佛经》这一会里面,教导我们往生净土的方法,往生净土要具备哪些
条件,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如果想这一生要脱离轮回,要求生净土,这理论、方法
、因果,也就是说要具备哪些条件,那是不能不知道的;不但要清楚的明了,还要认真的
去修学。第三部所讲的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大主义是极力劝勉我们求生净土,
不厌其烦,一而再,再而三,真正显示他老人家苦口婆心。
  在清朝康熙年间,彭际清居士告诉大家,《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这个话是
彭际清讲的;换句话说,他发现了净宗法门跟华严境界完全相同。《大方广佛华严经》是
佛详细介绍如来果地的境界,《无量寿经》文字少,是略说,内容并无二义,没有差别。
《无量寿经》是中本,当然还有小本,小本就是《阿弥陀经》。他把《大方广佛华严经》
、《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看成是一部经,只是讲的详略不同,里面的义理、境界没
有两样,这是彭际清居士发现的。其实比他老人家更早的,是明朝末年莲池大师,我们看
莲池大师的《弥陀经疏钞》,里面引用《华严经》来解释《阿弥陀经》,这样的文字非常
之多,几乎每个段落都能看到。只是莲池大师没有明白说明《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
,他没有这么说,但是你看他的注子引用《华严经》来解释,那已经就肯定了净宗经典跟
《华严经》的密切关系。
  到了清朝晚年,咸丰年间,魏源居士就将这卷经,我们现在手上拿的这卷经,附在净
土三经之后,称为“净土四经”,这是比彭际清又进了一步。彭际清说相同,但是还没有
能合起来,魏源居士就干脆把它合成一起,“净土四经”。这是很有见地、很有智慧的做
法,对于后世修学净宗的人增加了很大的信心,使我们对净宗认识得更清楚、更明白,信
心更深,愿力更切。到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将《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又附在四经后面
,称为“净土五经”,净宗经论到这个地方才真正圆满了。以后有没有再加进去?没有了
,确实没有了。到印光法师,净宗的经论有五部经,“净土五经”,圆满了。这五种东西
我们都曾经详细讲过,其中不乏讲过很多遍的。
  《华严经》,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无量寿经》一开端,在序品里面,就看到
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也就是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世界那些大众,“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
德”。这个话什么意思?都是照《华严经》这本经里面的教诲去修行。“普贤大士之德”
归纳起来就是“十大愿王”,可见彭际清说的不错,魏源居士把这本经收在三经后面也不
错,都非常正确。印祖将大势至菩萨这一章附在四经之后,作为净宗经论的归结,实在是
太完美了。归结到哪里?归结到“一门深入”。大势至菩萨提倡念佛法门,教给我们“都
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方法太好了,非常适合现代人的根性。现代人喜欢简单,不喜
欢麻烦,喜欢省时省力,又要最高的成就。你看这么多条件,这个法门统统能满你的意,
这是诸佛菩萨彻底的悲心。那么我们依据的经论有了。
  有了理论的依据、修学的方法,要怎样去做我们才能成就?这是关键当中的关键。跟
彭际清同时代有一位大法师,慈云灌顶法师,他的著作很丰富,日本《卍字续藏经》里面
收的有十几种。他有《楞严经》的注解,就是《楞严灌顶疏》,是他老人家一部大著作。
灌顶法师教给我们“十念法”,对于工作繁忙之人,实在没有时间修行,他传下来的十念
法。这个十念法是以一口气为一念,念十口气,这一口气当中所念的佛号不拘多少。每个
人体力不相同,气的长短也不一样,以一口气为一念,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传了很久,
后人很多人提倡这个方法。这种方法一天早晚修两次,一生当中一次都不缺,也符合《无
量寿经》上所讲的“一向专念”。
  这十念法,十口气,现在还有人嫌它太长,没有时间,那怎么办?我这一次在马来西
亚、新加坡,也传了一个修行的方法,比他那个还要简单容易。大家听了我这个方法之后
,依这个方法修学,过了两个星期来告诉我,方法真好,真有效果。我这个也叫“十念法
”,十念十句,不是一口气叫一句,就是十句,所以这一堂课一分钟,这总有吧!早晨起
来,洗了脸、漱了口,再面向西方,不向西方也没关系,合掌念“阿弥陀佛”十声,我这
堂课就做完了。这堂课确实符合“净念相继”,因为这十声佛号里头,的确可以保持到一
个杂念都没有。一个杂念没有,这是净念,一念相应一念佛,我十念,十念相应十念佛。
  但是我这个方法一天要修九次,缺一次都不行,所以它的效果就大了。九次怎么个修
法?早晨起来修一次,这第一堂课。吃早饭的时候,第二堂课。我们现在吃饭的时候,大
家都念供养咒,“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实在讲有口无心,没效果
。不如合起掌来把一切念头放下,念十句阿弥陀佛,这第二堂课。第三堂课是你工作上班
的时候。你在上班,坐在办公桌前,还没有开始办公的时候,先合掌做一堂课,好啊!心
也定了,气也平了,智慧也开了,处理事情一定处理得非常恰当,所以上班的时候修一堂
,第三堂。下班收拾好的时候再修一堂,第四堂;中午吃饭修一堂,第五堂;下午上班修
一堂,第六堂;下班的时候,第七堂;晚上吃晚饭的时候,第八堂;睡觉以前,第九堂。
一天九堂课一堂不可以缺,每一堂课只要一分钟。时间短就是告诉你,隔很近的时间马上
把一切放下,一心一意就专念阿弥陀佛,专想阿弥陀佛,一天九次比我们早晚课效果大得
多。
  早晚课再长,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念完了。何况在做早晚课的时候还有妄念,早晚
课不是净念,效果就不大。早课做完之后,这一天就胡思乱想,所以功夫很难得力。我这
个“十念法”时间短,但是隔很短的时间就又有一次,一天九次,效果很显著。有不少同
修照我这个方法做,做了一、两个星期就来跟我说很有效。这是我传给大家这个方法,你
们不妨试试看,试得果然有效,再教给别人,传授给别人,这才能够把这个法门真正在日
常生活当中收到修学的效果。
  我们从古德这些作为之中,肯定了净宗就是华严,只是修行的方法不一样;用最殊胜
、最简易、最稳当、最快速的方法,在一生当中成就了华严的殊胜境界。彭际清另外还有
一个著作,《华严念佛三昧论》,现在这个本子我们印得很多,黄念祖居士有个讲记,可
以帮助诸位理解《华严》是念佛法门。虽然讲了许多法门,最主要的是念佛法门,归结到
本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看这多么明显,多么清楚。
  我们肯定这个法门,所以这次我在南洋传授皈依,在原则上皈依三宝,三宝是“自性
三宝”;自性三宝是觉、正、净,觉正净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但是“住持三宝”也很重
要,住持三宝落实在净宗,净宗三经都教给我们要“一心”,《无量寿经》教我们“一向
专念”,一!《观无量寿佛经》教我们“一心系念”,一心,《弥陀经》上教我们“一心
不乱”,这个重要。若不是一心修就没有感应,若不是一心修就不能成就三昧,净宗称为
念佛三昧,可见得一心、一向非常重要。
  而三宝是我们修行的大方向,总纲领,像我们航海一样,那是指南,我们不至于迷失
。佛宝就落实在阿弥陀佛,我们皈依就是皈依阿弥陀佛。经典就落实在净土五经,我们的
法宝就是净土五经,其他的统统要放下,这样专才能往生。我们不是小看其他法门,那就
错了,我们对于其他法门尊重、礼敬,我们暂时不学。为什么?没有时间,没有这个精神
,我们要把时间、精力集中修一门,一门深入。皈依僧,僧宝也要落实在我们净宗的大德
,所以我跟大家介绍三位菩萨,圣贤僧,第一位是观世音菩萨,跟他学大慈大悲;第二位
是大势至菩萨,跟他学专精,一门深入;第三位是普贤菩萨,我们跟他学习拓开心量,经
上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就是普贤菩萨。这三位是我们修行的好榜样,我们要向他
学习。
  我们的道场成立以来,最初成立,我们道场名称是“华藏讲堂”,取华藏的意思就是
专弘《大方广佛华严经》。实在经太大,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宣讲,我过去讲《华严经》,
至少讲了三千个小时,《华严经》才讲了一半。这些年来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断断续续
,这部经的进度就非常困难。所以这部大经我们就中止了,改讲《行愿品别行疏钞》,《
别行疏钞》确实是大经的精华,清凉大师注得好。《疏》是清凉大师注的,《钞》也非常
之好,是清凉的学生宗密法师作的,这都是华严宗的祖师。我们读《别行疏钞》实在感到
经义的博大精深,连《疏》带《钞》一齐讲,我们也讲了很长的时间才讲到经文。
  这一次我在海外,这边同修打电话给我,希望能有个短的时间,十几二十次就能把《
行愿品》跟大家做个介绍。我说那好了,又得从头讲起了。我们把《别行疏钞》暂时放下
,为什么取这个本子?《华严经》找注解,他们找了七种本子来问我,传真给我,我选这
个本子。这个本子是《别行疏钞》的节录,所以特别用这个本子,还是讲《别行疏钞》。
节录的本子,刚才跟诸位说过,在底下一个世纪会很流行,就是大家工作愈来愈繁忙,愈
来愈紧张,愈来愈需要精简。
  我今年在加州将《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弥陀经要解》、《大势至圆通
章疏钞》,都做了节录,只有《普贤菩萨行愿品》我还没有作。这位徐居士做了,他做了
我还嫌它太长;换句话说,还要再精简,才能契合这个时代大众的根基,也就是大众的需
要。再从这个节录里面节录,但是实在讲他只节录《疏》,《钞》里面还有很多好的教诲
,应当从《疏钞》里细心的来为现代人做个节本,这是很有必要的。我这个节录本编成之
后,在旧金山讲过《无量寿经》我的节录的本子,在新加坡讲《观经》的节录本,在马来
西亚首都吉隆坡讲《大势至疏钞》的节本,确实受到了听众的欢迎。
  今年我们做了这个试验,大家听得非常欢喜,欢喜的原因不难而知。因为任何一部经
论,里面总有许多与我们实际的生活不相关的,但是讲的时候又不能不讲,听的人又不能
不听,听这没用处。所以往往听经有高潮、有低潮,这段经文我们听了很有受用,在日常
生活当中非常需要,就高潮,用不着就低潮。我们节录的是字字句句都用得着,换句话说
,永远是高潮,没有低潮。凡是用不着的我们都舍弃了,取的标准就是与我们的修行与日
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最重要的教诲、教训。用这种方法来讲,听众人数是一天比一天多
,没有冷场的时候,往后弘经必定要走向这个趋势,这是节录本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我在五年前就想到节录本的重要,世尊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宝藏,《大藏
经》,如果我们不能把《大藏经》详细的读一遍,你说多可惜!读了一遍,读了前面,不
知道后头,读到后面,前面忘光了,那还是没有用处。所以我就想到,如何能把《大藏经
》节录,这一百册变成一册,那我们每个人对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教训统统都受用到了
,这很有必要。《大藏经》要节录,要编成一本。现在其他的宗教都说佛教的经太多了,
我们看看也都害怕,不敢、不肯去摸它,不敢动它。请《大藏经》的人很多,都摆在家里
书架上好看,哪个人去念?有没有一个人念了一本?恐怕都找不到,你看这多可惜!假如
我们把《大藏经》节录成一册,我相信读的人就非常多,为什么?每个字、每一段、每一
句都是我们生活所必需的,这个我们念起来才有兴趣。
==
净土五经里面,我们只差《普贤行愿品》没有一起在版上学习过,
刚好《无量寿经》和《报恩谈》都结束,所以就决定开始这一回功课。
净空法师讲净土宗五科里面,其中一条就是普贤十愿,
《无量寿经》也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换句话讲,普贤大士十大愿王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是我们遵行的实践,也是戒律。
所以希望大家一起来“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吧!^^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1-09 16:37:00
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1-09 21:23:00
感谢s大领读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1-10 00:58:00
感恩,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1-10 09:32: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