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道] 《地道建立》 (7) (补充--正性离生)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09-23 19:02:00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玄奘译):“菩萨正性离生,乃至未起金刚喻定,犹未能得一切智
: 智(一切相智/一切种智)。....若已圆满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妙法,从此无间,以一
: 刹那金刚喻定相应妙慧,永断一切烦恼、所知二障麁重习气相续,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乃
: 名如来、应、正等觉,于一切法得大自在,尽未来际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
■ 补充——正性离生
《大般若经》:“菩萨摩诃萨先已修习六波罗蜜多(先已久修六波罗蜜多),(之后
)初发心已(初得菩萨初地的胜义发心)便入菩萨正性离生,乃至证得不退转地。”
《华严经.十地品》:“菩萨始发如是心(菩萨初地的胜义发心),即得超凡夫地(
异生地),入菩萨位,生如来家,无能说其种族过失(得种性决定,不会趣向余道),离
世间趣、入出世道(正性离生入出世间的圣者位),得菩萨法,住菩萨处,入三世平等,
于如来种中决定当得无上菩提(佛地)。菩萨住如是法,名住菩萨欢喜地(菩萨初地)。”
问:上引两段经文中的“初发心”、“始发如是心”是何时发心?答:是指最初入菩
萨圣者位(见道位)——初地菩萨的发心,不是一般所说最初入大乘资粮道的发心。(注1)
一般说的初发心入大乘道,如此段《大般若经》说:“从初发心,修行布施、净戒、
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趣入菩萨正性离生,修行极喜地、离垢地、发光
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同样是“初发心”的名相,但所指涉的内涵不同。
菩萨六度波罗蜜多,分为二类,世间的波罗蜜多与出世间的波罗蜜多,以是否证得胜
义菩提心为其界限差别。
菩萨最初发世俗菩提心入资粮道,资粮道与加行道属凡夫位菩萨,尚未现证无我空性
的法性真实;菩萨于资粮道与加行道,已久习六波罗蜜,从加行道世第一法入见道位,始
证得谛现观无我空性的法性真实,这时亲证空性,安立为胜义菩提心。
每一个法上有表相的世俗谛与实相的胜义谛,诸法的实相(胜义谛)是空性,圣者现
证法性真实,有证得谛现观无我空性的圣者菩萨心相续中,才有胜义菩提心的安立。
初得初地胜义发心的菩萨入正性离生,离生,亦即脱离异生凡夫位,转入菩萨圣者位
,世间波罗蜜多转为出世间波罗蜜多。
初地菩萨是最初证得圣者位的菩萨,生如来家,种性决定——由正性离生,得种性决
定的正向决定,不趣向余道。
《大般若经》:“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谓如实见四谛所摄及所不
摄诸法皆空;如是见时,能入菩萨正性离生。由能入菩萨正性离生故,便住‘菩萨种性地
’中。既住菩萨种性地中,则能决定不从顶堕,若从顶堕应堕声闻或独觉地。”
* 初得菩萨初地(见道位)胜义发心,《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云:
“彼说极喜等十地为十种发心者,意取胜义发心(胜义菩提心)。
....菩萨入初地以后,已得胜义心,已超异生地,尔时唯应以胜义菩萨之名称之。
....《释论》引《宝云经》说:‘加行道上品世第一法,未得胜义菩萨地。’故知特
说胜义菩萨,非通名也。
....又《般若经二千五百颂》(即般若经第十六会)说:‘如实知(谛现观)无实、
无生、亦无虚妄,非如异生所执所得,故名菩萨。’
此说诸法实性(空性),应如圣者所得而得,故彼所说之菩萨,亦是胜义菩萨,非异
生菩萨也。
....‘生于如来家族中,断除一切三种结,此菩萨持胜欢喜,亦能震动百世界。’住
初地之菩萨,过一切异生(凡夫)二乘地(声闻独觉地)故,内身已生定趣佛地之道故,
名生于如来家中,谓于自道种姓决定,不复更趣余道也。
....又此初地菩萨,入种姓决定,由得彼果功德,远离彼地过失,故生不共之欢喜,
由喜多故,说彼菩萨为持最胜欢喜者,由喜胜故,说此名极喜地。
....‘从地登地善上进,灭彼一切恶趣道,此异生地悉永尽。’....此(见道位的初
地菩萨)以真对治坏彼种子名灭恶趣,《集论》亦说‘恶趣之蕴界处等是所断’也。又得
初地时,此菩萨之异生地一切永尽。
....四果四向(四双八辈)中,从阿罗汉下数至第八,即预流向名第八圣者(即八人
地),如彼创获圣法,生随顺断智功德。此菩萨亦尔,由得初地故,能断过失发生功德。
(不仅现证法性(空性),然安立为菩萨圣地者,在是否随大悲转,有无十二类百种功
德等增上)。
....《疏抄》谓此明世俗菩提心,非也,此约胜义心说。经说初发业者及发心未久,
与前说初地始生如来家中,其义相同,盖本颂即摄彼经之义也。又《庄严大乘经论》等,
亦多说清净增上意乐发心,即初地之发心。”
菩萨行者开始学习发心成佛,依次进入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最后于无学道
成办佛果位。菩萨正性离生,是证得见道位,最初证得胜义发心、初地发心的位置。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玄奘译):“道有五种,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
究竟道。”修行进程的因果次第: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究竟道(无学位)。
* 不退转之位,以钝根、中根、利根等不同差别的行者而言,《现观庄严论》提到:
1.利根的菩萨行者,从凡夫位的加行道“煖位”开始,就能一路迈向成佛而不退转;
2.中根的菩萨行者,获得圣者位的菩萨正性离生(菩萨初地)后,开始发起胜义菩提心,
就能一路迈向成佛而不退转;3.最钝根的菩萨行者,从获得圣者修道位七地或八地的无生
法忍开始,就能一路迈向成佛而不退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