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学] 慧学:如何深入般若经--学习摄类学的利益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07-22 14:04:30
: 对于“基、道、果”初步有了整体的认识后,若能学习四部宗义(有部、经部、唯识
: 、中观)的内涵,能够正确掌握佛法智慧发展的阶梯,而摄类学、心类学等又是学习四部
: 宗义的基础,配合现观八事七十义、地道建立,对于佛陀教法的解行,能够有整体完整的
: 认识,进而总摄佛陀圣教三藏十二部,依之闻思修,于佛法世布的不同所化机自利利他。
: 参考网址:台北市藏传佛典协会(Tibetan Text Society)
: http://ttslecture.blogspot.tw/
───────────────────────────────────────
■ 补充——四部宗义的宗义建立
摘自:《宗义宝鬘》(5)-2
2005/04/16 教授师雪歌仁波切 释法炬法师翻译 释见谛法师编辑
转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2.4.2.1.4.2.1 道之所缘
此宗主张:道的所缘就是四谛的差别法— 非常(苦、空、无我)等十六行相。
前面“基”的部分,还可分为轮回的及出轮回涅槃的“基”,只是我们不知要怎么去
观待它。整个轮回的情形可摄于苦谛和集谛中,轮回的集谛是因,我们只能甘愿受;轮回
的苦谛是果,这个果我们不知道它是苦而执为乐,视轮回的苦果为乐果。所以我们会颠倒
轮回执著它是常、乐、我、净。因此在十六行相中属轮回的部分有八个行相,出轮回涅槃
的也有八个,都是我们要去缘念作观的。
我们必须怎么观轮回之法呢?用属于轮回的八个行相去观。果的部分就是苦谛的部分
,须观无常、苦、空、无我。属因的部分是集谛,去观因、集、生、缘,这就是在“道”
上我们所要去观、去缘念的。
其中的细品无我和细品补特伽罗无我同义。此宗并认为:“补特伽罗能独立(造业受
报)之实体空”就是细品的补特伽罗无我。
观苦谛时,也要观空和无我,但其中的无我是什么呢?毗婆沙宗认为补特伽罗无我和
无我,二者同义,已是最细品,没有比它更细的了,这里的细品无我是指补特伽罗无我。
就应成派的观点,无我是指无谛实存在,毗婆沙宗却不这么解说。毗婆沙宗并不承许
法无我,但却承许“补特伽罗能立之实体空”就是细品的补特伽罗无我。
这里补特伽罗空掉什么呢?空掉能独立的实体所呈现出来的实有,将其空掉就是细品
的补特伽罗无我。“实有”是指自心的显现不需要观待其他法的显现;若自心的显现需要
观待其他法的显现就是“假有”。
以林会长作比喻,林会长要在我们心中显现,首先会想起他的五蕴和他具有的学术功
德等,之后,心中才会现起林会长,这即是“假有”,因为在忆起这是林会长之前,会先
想到他的表情、个性、特色等,之后才会生起这是林会长。
这类无我不能光由嘴巴讲耳朵听就可以理解,还要透过修行,靠打坐等一步步了解。
经典或字面上以粗浅的方式,或由嘴巴讲出来的无我、空性的解释,都无法讲得很细、很
清楚。这些细的或现前无法看到的东西,在解释上会有困难是正常的。
比方说吃糖果,不管我们说它怎么甜,别人还是无法了解,只能猜想大概是什么意思
。表面上以很粗浅的方式解释,透过解释自己心中再作揣测,心中会出现一个了解。这个
了解还要令它增长,就会慢慢明白无我。所以粗浅的解释还是有必要。
比如一个补特伽罗扎西在心中现起,我们要去观察这个补特伽罗是什么?怎么来的?
如何由心中现起来?现起之后要摆在哪?都是我们要去观察的。
观察它的自性是实有?还是假有?若是假有,那就表示它仅是分别心安立的。若是由
分别心安立的话,就指不出来这个补特伽罗在哪里?这个假有的补特伽罗在心中现起时,
要怎么安立它?有时我们会由他的色蕴、识、受、思想见解去安立他,会由这些角度去安
立,然后才会现起补特伽罗的名字如札西,这就是我们的心安立的过程。
我们也会觉得有一个我,这是由哪里现起的?我们在哪里安立它?要放在哪里?如此
想的话,是先由五蕴之一想起,再安立一个我,这个我的安立并不是在五蕴上,也不是安
立在五蕴聚合之上,因为它们有前后关系。念头的产生也有前后,“我”的安立并非在前
面而是在后面,所以不是在五蕴上安立我。这样“我”好像只靠实有的五蕴才会现出来,
但“我”无法安立在任何一个实有上。这很奇怪也很神奇,所以“我”不是实有,是假有。
对于实有和假有的定义,要细分清楚。由经典来看,定义就是这样。真正去思惟定义
、如何安立等,才会有一点味道、感觉出来。若不细想,对于“须观待其他因缘是假有,
不须观待其他因缘是实有。”无法深刻了解,若只从名相看,不细想的话,就不会知道它
的意义。
补特伽罗并非是实有的,若仅仅只是这样透过“声”去理解补特伽罗是非实有的,还
不够。要真正生起了悟,必须由心中深处真正了解补特伽罗是无我的,若真正生起了悟,
就是具量的,可以很肯定补特伽罗并非实有,补特伽罗是无实有的。补特伽罗仅是由心安
立的,而对境本身并非是实有的。
应成派不会说五蕴是实有的,但对补特伽罗来说五蕴的力量还是很强,而且会执五蕴
是实有的。
毗婆沙宗要靠五蕴才能安立补特伽罗,但应成派看来,这还是实有。刚才所说的补特
伽罗是毗婆沙宗所安立的细品补特伽罗。若说补特伽罗是唯心所安立的,补特伽罗是非实
有、是空、无实有,这就是毗婆沙宗所安立的细品补特伽罗。
他们如何安立粗品的无我呢?于对境的补特伽罗上是依于蕴?或不依于蕴?若对境的
补特伽罗,是空掉不依于蕴、亦不依于因缘、不依于支分的“常、一、自在”之我,就是
粗品补特伽罗的无我。
了解毗婆沙宗所说的粗品补特伽罗无我时,要从不观待因缘的常、不观待支分的一,
不观待五蕴自在的我,把这些都空掉的话,就是毗婆沙宗所说的粗品补特伽罗无我。
但粗细之分还是完全看在什么上面来作评断。刚才所说空掉常、一、自在之我,这完
全是在对境上来做评断的,由此衡量出来的无我就是粗品补特伽罗无我;若于有境上衡量
非独立存在、非实有的话,就是细品补特伽罗无我。
在十八部派中,一切所贵五部不主张“能独立之实体空”是细品补特伽罗无我,因为
一切所贵五部主张有“能独立之实体我”。
(又,)此宗不赞同粗、细品法无我的建立,因为他们主张: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
法我”。
不是所有的毗婆沙宗都承许细品补特伽罗无我,另外,不论唯识宗的法无我或中观自
续、应成派对于法无我的建立,毗婆沙宗一概不接受。
因为一切所贵五部并不主张“能独立之实体空”是细品补特伽罗无我,再加上主张有
“能独立之实体我”的原故,有些人认为他们不是佛教徒,因为若是佛教徒都要承许佛所
说的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注1)。
四法印藏文即见解,手印的意思就是印章,要盖到心里面,从内心接受的话才算有佛
教的见解,若不接受就不算有佛教的见解,这是藏传佛法所用的名词。四法印真正的意思
就是四圣谛,前面二法印代表苦谛内涵,第三法印是道谛和集谛,第四法印是灭谛。
我们知道轮回的根本是无明,凡是佛教徒都要追求脱离、断除轮回与无明,但一切所
贵部主张的“能独立之实体有”好像说轮回的根本无明很好,所以有人不承许他们是佛教
徒。
各宗派均共许在无明中是会将补特伽罗想成是实有的,我执就是这样来的。一切所贵
部的想法、见解是不对的,它好像认为无明无法断除,所以有人认为他们的见解好像不是
佛教徒。不过一切所贵部也有皈依,所以也可称为佛教徒。有人认为有皈依就可算是佛教
徒,只是他们认定的无明是粗品的,只要证得粗品的无我就解脱了。大家可以想想这样的
说法正不正确。
生:刚才讲到接受四法印才是佛教徒,又讲到皈依才是佛教徒,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确
的?
师:我觉得佛教徒要从有无皈依来作判断,不管有没有学很高的见解,心里有皈依就
算是佛教徒。另一种分法是从见解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佛教徒。虽然见解不像佛教徒,但
是只要他心里有皈依就算佛教徒。
生:观待他人于心境中显现的,这一分是假有吗?
师:对。
生:假有是指无我,按您的意思,这是正确的?还是应断的?
师:要了解补特伽罗是假有的,所以,认为补特伽罗实有就是无明,就是应断的。补
特伽罗假有是正确的。
生:毗婆沙宗不承许法无我,可是一解释细品无我时又说是法无我?
师:此宗只讲无我都是补特伽罗无我,完全没有说法无我。此宗最细的无我就是补特
伽罗无我,完全不认同有法无我。
生:能表诠的意思是必须表达得很清楚,为何能表诠不是语善业,一定要语表声才是
善业?语表声和能表诠有何不同?
师:真正说,我也不认同这个说法。能表诠并不一定是语表声。比如录音带是能表诠
,但却不是语表声。语表声一定是能表诠我就认同。
生:语表声和能表诠既然是同义的话,那能表诠应该也能成为语善业?
师:对这个部分不用太深究,只要认识能表诠的内涵是意思能清楚表达。语表声的意
思是话讲出来了,可以知道后面他在想什么。譬如有人说“我要喝茶”,后面意思就是他
口渴了,这就是语表声。就是心理想什么,嘴巴就讲什么出来。
有人想骗人,骗人的话也是他想讲的,这也是语表声,只是他嘴上所说和心理所想不
一样,人们同样可以了解他讲的话。
生:刚才说到,要在对境的“声”上灭除烦恼,“声”引人生烦恼。“声”这个对境
要灭吗?不是要灭于心中对于“声”所生起的执实与烦恼吗?
师:对。
生:《入行论》说:要思惟别人的恶语不会伤到我的身体,但我若觉得他的恶语伤了
我的心灵,他这样的恶语算不算造恶口业?
师:这是一种看法,我们的心可从很多角度去改变它,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声音,对于
那些批评的声音,只是一个声音而已,不会打在我们的身上,用此思考可帮助我们调心。
不是说声音不会刺到我的心,声音是最有力的,佛陀的事业里最有力的也是声音,但这又
是从另一个角度思惟了。因此心可由很多角度来看,其中之一就是从声音是不会真的打到
我们身上的方面去思惟。
轮回中的赞叹或不屑都是没有意义的,特别是这只是这一世所得,并不会伤到我的来
世。比如说雪歌仁波切也只是一个短期的生命,不论好名声或坏名声都只是轮回上的短期
过程而已,这样想帮助就比较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