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杂阿含647经 教理/五根的内容

楼主: Samus (阿建)   2016-09-14 00:29:54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47.htm
北传:杂阿含647经 南传:相应部48相应9-10经
检索 关涉主题:教理/五根的内容 (09/07/2016 10:34:56 更新)
杂阿含647经[正闻本819经/佛光本659经](根相应/道品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何等为信根?若比丘于如来所起净信心,根本坚固,余{沙门、婆罗门}诸天、魔、
梵,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无能沮坏其心者,是名信根。
  何等为精进根?已生恶不善法令断,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未生恶不善法不起,
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未生善法令起,生欲、方便、摄心、增进;已生善法,住、
不忘、修习增广,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是名精进根。
  何等为念根?若比丘内身身观住,慇懃方便,正念、正智,调伏世间贪忧,
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住,亦如是说,是名念根。
  何等为定根?若比丘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乃至
第四禅具足住,是名定根。
  何等为慧根?若比丘苦圣谛如实知,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
是名慧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相应部48相应9经/解析经第一(根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信根、……(中略)慧根。
  比丘们!什么是信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是有信者,信如来的觉:‘像这样,
那位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
应该被调御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比丘们!这被称为信根。
  比丘们!什么是活力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住于为了不善法的舍断、为了善法的
具足而活力已被发动的,刚毅、坚固的努力,不轻忽在善法上的责任。
比丘们!这被称为活力根。
  比丘们!什么是念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是有念者,具备最高的念与聪敏,
是很久以前做过的、很久以前说过的记忆者与回忆者。比丘们!这被称为念根。
  比丘们!什么是定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作弃舍所缘后,得到定、得到心一境性
。比丘们!这被称为定根。
  比丘们!什么是慧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是有慧者,具备导向生起与灭没之慧;
圣、洞察,导向苦的完全灭尽[之慧]。比丘们!这被称为慧根。
  比丘们!这些被称为五根。”
相应部48相应10经/解析经第二(根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信根、……(中略)慧根。
  比丘们!什么是信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是有信者,他信如来的觉:‘像这样,
那位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
应该被调御人的无上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比丘们!这被称为信根。
  比丘们!什么是活力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住于为了不善法的舍断、为了善法的
具足而活力已被发动的,刚毅、坚固的努力,不轻忽在善法上的责任。
  他为了未生起的恶不善法之不生起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发心、勤奋;
为了已生起的恶不善法之舍断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发心、勤奋;
为了未生起的善法之生起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发心、勤奋;
为了已生起的善法之存续、不消失、增加、扩大、圆满修习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
发心、勤奋。比丘们!这被称为活力根。
  比丘们!什么是念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是有念者,具备最高的念与聪敏,
是很久以前做过的、很久以前说过的记忆者与回忆者。
  他住于在身上观察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
在受上……(中略)在心上……(中略)住于在法上观察法,热心、正知、有念,
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比丘们!这被称为念根。
  比丘们!什么是定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作弃舍所缘后,得到定、得到心一境性

  他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以寻与伺的
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
以喜的褪去与住于平静,正念、正知,以身体感受乐,进入后住于这圣弟子宣说:
‘他是平静、专注、住于乐者’的第三禅;以乐的舍断与苦的舍断,
及以之前喜悦与忧的灭没,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
比丘们!这被称为定根。
  比丘们!什么是慧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是有慧者,具备导向生起与灭没之慧;
圣、洞察,导向苦的完全灭尽[之慧]。
  他如实了知‘这是苦’,如实了知‘这是苦集’,如实了知‘这是苦灭’,如实了知
‘这是导向苦灭道迹’。比丘们!这被称为慧根。
  比丘们!这些被称为五根。”
  单纯品第一,其摄颂:
  “单纯的、流二则,阿罗汉二则在后,
   沙门婆罗门、应该被见,解析二则在后。”
注解:
1.“净信心(SA);无疑心/有欢喜心(MA);信心清净(SA/DA/AA);心净(DA);
心意欢悦/柔软和悦/欢喜/发心欢喜(AA)”,南传作“净信心的;有净信心地”
(pasannacitto,另译为“明净心的;
有喜悦心的”,分词为“当有净信心时”,动词“有净信心/ pasādeti cittaṃ”),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有信心”(with a mind of confidence, AN.9.20,
With a confident mind, AN.8.21),或“心理平静的”(mentally placid,引注释书说
“以信与明净而平净/saddhapdsādena pasannaṃ”, AN.1.44)。
2.“有觉、有观;觉观;与觉、观俱”,南传作“有寻、有伺”
(savitakkaṃ savicāraṃ),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被想法与检查陪同”(is accompanied by thought and
examination)。
3.“念与聪敏”(satinepakken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深切注意与机警 ”
(mindfulness and alertness, AN),或“深切注意与技能”(mindfulness and skill,
MN),或“深切注意与判断”(mindfulness and discretion, SN),并引注释书的解说,
“聪敏”(nepakka)是“慧的词语”,以表示念的强度,只有与慧关连,才是强的念。
按:“sati”,另译为“正念”,“nepakka”,另译为“俊敏,慎重;审慎,慧”。
4.“弃舍所缘”,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释放[为]对象”(release the object, SN),
并引注释书解说,这是以涅槃为所缘,《小部‧无碍解道》解说这是“先起毘婆舍那,
然后舍摩他”,“弃舍”是指“涅槃”,因为“涅槃是有为的弃舍、断念”。
“以涅槃为所缘”,因为就倾斜、倾向涅槃的意义上,
他们是建立在以涅槃为他们的支持上的,以建立在涅槃上生起一心。
按:“弃舍”(vossagga)为名词,另译为“舍;最舍;舍遣”,“所缘”也是名词,
另译为“缘境、对象,基地(basis)”,水野弘元《巴利语辞典》译为“发勤的所缘”。
“弃舍所缘”的含意不明确,注释书解说的“以涅槃为所缘”,可用于“定”
(samādhi),也可用于“观”(vipassanā),这种情形或即是《杂阿含560经》所说的
“止观和合俱行”,但以此为“定根”未免过严,菩提比丘长老在较后AN
英译为“基于释放”(base on release)中解说,
“其原始意涵可能只是以对释放的热望为动机之定的状态”。
5.“生灭智慧(SA);修行智慧观兴衰法(MA)”,南传作“导向生起与灭没之慧”
(udayatthagāminiyā paññāy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识别出现与消失之智慧”
(the wisdom that discerns arising and passing away, AN),
或“指向出现与消失之智慧”(wisdom directed to arising and passing away, SN)。
6.
(1)“安乐住/乐住(SA);住于安乐/安乐而住(GA)”,南传作“住于乐”(sukhaṃ
viharati,逐字译为“乐住”,“住”为动词),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幸福地住着”
(dwells happily, SN.22.43/AN.2.184),或“住于快乐”(dwells in happiness,
AN.1.318)。
(2) 形容第三禅的“安乐住/身心受乐/乐住(SA);乐住(MA);乐/乐行(DA);乐/欢乐(AA)
”,南传作“住于乐者”(sukhavihārī,逐字译为“乐住”,“住”为形容词转名词)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幸福地住著者”(one who dwells happily, SN/AN),或“幸福
地住著者”(He has a pleasant abiding, MN)。Maurice Walshe先生英译为“幸福住着
”(Happy dwells, DN)。
7.“舍净念(SA);舍念清净(MA);护念清净(DA/AA)”,南传作“由平静而正念遍净”
(upekkhāsatipārisuddhiṃ,逐字译为“舍(平静)+念+清净(遍净)”),菩提比丘长老
英译为“包括以平静而洁净的深切注意”(includes the purification of mindfulness
by equanimity, SN),
或“由平静而纯净的深切注意”(purity of mindfulness due to equanimity, MN),
或“有以平静而洁净的深切注意”(which has purification of mindfulness
by equanimity, AN)。
感想:
弃舍所缘的注解值得深思,以舍离的动机来修定,而不是执著定带来的快乐
慧根是了知 苦 苦集 苦灭 苦灭道迹,有了这样的慧,可以分辨生灭
而在我的理解中,要看到身心的变化,是需要修定的
而注解的解释:“有以平静而洁净的深切注意”
也让我联想到,平静的心,会让心变得洁净,进而有更强的觉察力
也就是说,平静的心,观察起来会更有改变身心的力量,
因为觉察力并不是外在的显微镜,而是自己用心的修行同时改变心境与观察而得的智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