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杂阿含639经 僧团已空/修四念住为自依止

楼主: Samus (阿建)   2016-09-05 00:15:00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39.htm
北传:杂阿含639经 南传:相应部47相应14经
检索 关涉主题:实践/自依止法依止、修四念住‧譬喻/僧团已空、大枝大岩先坏
(09/02/2016 11:10:25 更新)
杂阿含639经[正闻本813经/佛光本653经](念处相应/道品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摩偷罗国跋陀罗河侧伞盖庵罗树林中,尊者舍利弗、目揵连涅槃未久。
  尔时,世尊月十五日布萨时,于大众前敷座而坐。
  尔时,世尊观察众会已,告诸比丘:
  “我观大众,见已虚空,以舍利弗、大目揵连般涅槃故。我声闻唯此二人善能说法,
教诫、教授、辩说满足。
  有二种财:钱财及法财,钱财者,从世人求;法财者,从舍利弗、大目揵连求,如来
已离施财及法财,汝等莫以舍利弗、目揵连涅槃故,愁忧苦恼。
  譬如:大树,根、茎、枝、叶、华、果茂盛,大枝先折;亦如宝山,大岩先崩,如是
,如来大众之中,舍利弗、目揵连二大声闻先般涅槃。
  是故,比丘!汝等勿生愁忧苦恼!
何有生法、起法、作法,[有]为法、坏败之法而不磨灭!
欲令不坏,无有是处。我先已说:‘一切可爱之物,皆归离散。’我今不久,亦当过去。
  是故,汝等当知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异洲、不异依,谓:内身身观念住,
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
受……心……法法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
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异洲、不异依。”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相应部47相应14经/乌迦支罗经(念住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有一次,在舍利弗、目揵连已般涅槃不久,世尊与大比丘僧团共住在跋耆的乌迦支罗
恒河边。
  那时,世尊被比丘僧团围绕着,在露天处坐。
  那时,世尊观察变得沉默的比丘僧团后,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对我来说,当舍利弗、目揵连已般涅槃时,此众看起来像是空的。
  比丘们!对我来说,此众是不空的:凡舍利弗、目揵连住的方向,那方向是不必关心
的。
  比丘们!凡那些存在于过去世的阿罗汉、遍正觉者,那些世尊也有这样最胜的一对弟
子,犹如我的舍利弗、目揵连;凡那些存在于未来世的阿罗汉、遍正觉者,那些世尊也必
有这样最胜的一对弟子,犹如我的舍利弗、目揵连。
  比丘们!对弟子们来说,不可思议啊!比丘们!对弟子们来说,未曾有啊!他们将是
遵从老师的指示者、反应教诫者,他们将是四众的所爱者、合意者、应该被尊重与尊敬者

  比丘们!对如来而言,不可思议啊!比丘们!对如来而言,未曾有啊!当像这样一对
弟子般涅槃时,如来没有愁与悲。
  比丘们!在这里,这如何可得:
‘凡那被生的、存在的、有为的、败坏之法都不要被破坏!’这是不可能的!
比丘们!犹如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最大的枝干会断落。同样的,
比丘们!有心材住立的大比丘僧团,舍利弗已般涅槃了。比丘们!在这里,这如何可得:
‘凡那被生的、存在的、有为的、败坏之法都不要被破坏。’这是不可能的!
  比丘们!因此,在这里,你们要住于以自己为岛,以自己为归依,不以其他为归依;
以法为岛,以法为归依,不以其他为归依。
而,比丘们!比丘如何以自己为岛,以自己为归依,不以其他为归依;
以法为岛,以法为归依,不以其他为归依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住于在身上观察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
在受上……(中略)在心上……(中略)住于在法上观察法,热心、正知、有念,
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
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以自己为岛,以自己为归依,不以其他为归依;以法为岛,
以法为归依,不以其他为归依。
  比丘们!不论现在,或我死后,凡任何住于以自己为岛,以自己为归依,不以其他为
归依;以法为岛,以法为归依,不以其他为归依者,比丘们!对我来说,这些比丘必将是
任何那些对学热衷者中第一的了。”
注解:
1.“声闻”为“弟子”(sāvaka)之古译。
2.“起法、作法”,南传作“存在的”(bhūtaṃ,另译为“已变成;已出生”),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生成”(come to be)。
3.
(1)“有为(的)”,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有条件的;为条件所支配的”(conditioned)。
(2)“无为法;无为”,南传作“无为(的)”,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非条件的”(the
unconditioned)。按:这是指涅槃
4.
(1)“自洲(SA);当自然法灯(MA);当自炽燃(DA);自炽然(AA)”,南传作“以自己为岛
”(attadīpā,自-洲/灯),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以你们自己为岛”(with
yourselves as an island)。
按:“dīpa”有两个意思,一是“灯火”,一是“洲岛”,
后者又引申为“庇护所;依靠”。
(2)“法洲(SA);炽燃于法(DA)”,南传作“以法为岛”(dhammadīpā,法-洲/灯),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以法为岛”(with the Dhamma as an island)。
(3)“不异洲(SA);莫然余灯(MA);勿他炽燃(DA)”,南传经文无,推断应为“不以其他
为岛”(anaññattadīpā)。
5.“未来世;未来时”(anāgatamaddhān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未来”
(in the future)。
按:巴利语的“世”(addhāna),水野弘元《巴利语辞典》译为“时间,世、行路,
旅行”,Buddhadatta译为“a long path, time, or journey; highroad”,可以指来生
,如SN.22.82的“但愿我在未来世有这样的色!”也可以指当生中的未来,如SA.75说
如来“于未来世开觉声闻”。
6.“未曾有”(abbhuta),另译为“不可思议”,别译杂阿含经即这么译的。
而“不可思议”(acchariya,也译为“希有”),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令人惊奇的;不可思议的;太棒了”(wonderful)。
这类赞叹形式的经文渐集成一类,即为《九分教》的〈未曾有〉,
后来编入《中阿含经》、《长阿含》、《增一阿含中》,如《中阿含经》有〈未曾有法品
〉,《中部123经》为《不可思议-未曾有经》(acchariya-abbhutasuttaṃ),
参看印顺法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p.727。
感想:
依然是令人感到略有惆怅的一经,大弟子们如 舍利弗、目犍连相继涅槃了。
僧团的教化者也瞬间少了台柱,
世尊开示:比丘们别因爱念的事物离开而忧恼,而是要依靠自己、依靠佛法,而法门就是
四念住,以自己的身心为观察对象,安住在念住中,就是依靠佛法的学习了。
突然有另外的感触,佛法是方法的传承,真的要依靠佛法,也只有靠自己的实修了,
说来也是很实际的必须靠自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