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语] 大小乘对苦的认知是一样的吗?

楼主: noonee (我和烤肉间只差一撮孜然)   2016-09-04 23:52:04
看到一篇facebook的文章 主题不是苦
但是稍微有一点点很小的相关 或许可以提供给大家思考看看
个人体会是
净土不一定不能是现世 转生也可以是当下
facebook页面
http://tinyurl.com/judglnh
转世再生不一定只在死亡后
佛教中转世再生的概念,主要是和心的连续性有关,而不仅只是平常所认为的转生进入不
同身体而已。每件事物都是由于特殊的因缘而出现、消失,这与佛法中出生、死亡和转世
的理论完全一致。
身体和心无疑地非常接近、互相依存,但是两者还是不同:身体的功用就像容器,心就像
容器内所装的东西。身、心两者各有它们创造和延续的因缘,这些因缘中,只有一些是两
者共通的,譬如身体被打了一巴掌,心也会感到痛苦。一般来说,身和心是不同的现象,
举例而言,大家都知道,身体老化的时候,心仍能保持年轻。
由于身、心关系密切,二者自然会彼此影响。当其中一者受到干扰,另外一者就会感到震
惊、悲伤、偏执,以及其他各种身体或心的痛苦。
但是身、心毕竟是不同因缘的产物,因此要止息这两种连续现象便需要不同的因缘。年老
、意外、饥荒等耗去了身体的因缘,但却不能耗去心。就像打翻了一碗米,碗被摔得完全
粉碎,不再是个碗了,而米却依然还是米。很幸运地,所盛物永远不会成为容器,否则“
蛋炒饭”就可能成了“蛋炒碗”了。
由于心识之流的因缘在身体死亡之后仍然继续,所以除非有什么阻碍,否则心识便继续下
去。只要仍有自我,就有二元对立,那就造成业力;而业的能量,就是不管身体发生什么
,都让心识之流持续下去的缘。心的连续就是所谓的再生。因为心具有色蕴的习惯模式,
所以转生通常和取得某种物质形体有关。
然而要出现转世,即心识的相续,倒不见得身体一定要死亡才能发生。每当一件事物终止
、另一件事物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再生了。如果我们生气,就生在地狱中;接着,为了安
抚自己,以服用镇定剂或毫无节制地进食来麻痹自己,让心变得愚昧,那么我们就在畜生
道中投生了一阵子——这就是业和再生在每一刻中的运作状况。前一刻的心使得现在的心
出生于某种境界,现在的心又创造出缘起,决定了将来心的状况。
成佛是相续心识的唯一障碍和对治方法。成佛摧毁了“自我”的妄见,从根切断了心的相
续;也可以说,把种子烧毁了或者关掉投影机,电影便完全消失。
转世再生和永恒的灵魂毫不相干,佛教中并没有永恒的心这种概念。虽然今天的心和昨天
的心不相同,但没有昨天的心,就不会有今天的心——两者不同,却又不是完全不同。心
就像河流,是连续或是过程,现在的状况和以前的状况,并不是相同的,也不是不同的。
就算是几分钟或几秒钟之前的心,现在也已经改变了、已经不同了。如果昨天和今天的心
完全一样,那么就不需要记忆;在这种情况下,你也不可能忘掉任何东西。无常和变易使
记忆、遗忘和所有心灵过程成为可能。
如果心是永恒的,你就无法加入或减去任何东西,因为永恒是不可移动、不可变易的,永
恒也不受时间、空间、方向,特别是活动的影响。心的活动必然包含变易,这就是无常。
与心的移动和变易有关的念头和意识,对于永恒的心不可能有任何影响,因此,永恒也是
无法表达的。如果你的心是永恒的,改变对于某种事物的感受就不可能,因为根据定义,
永恒否定了变易的可能性,而移动与成长包括在变易之中。永恒的灵魂也不会比较好,因
为这种改变会扼杀了灵魂的“永恒性”。
※ 引述《hywu (hywu)》之铭言:
: https://youtu.be/BaB6PHO7snk
: 8分多钟的影片提到求生西方净土仁者知道有苦,也想离开苦,
: 但不针对苦来处理,重点在求往生。
: 净土法门得利益的不是以断烦恼得利益,是因为知道烦恼、厌离烦恼,而往生极乐世界得
: 利益的。
: 是以声闻的知见做基础,而不是以声闻的修法做完成。
: 希望能对修学净土法门仁者有利益。
: 在此节录片段,若有错误,烦请指教。
: 另,最近才知道beyondband45版友为出家法师,
: 在此,弟子顶礼 beyondband45法师!
: 在此引用大智度论,说明出家师父之殊胜。
: 《大智度论》第三卷,“别释初品中三众义”的章节中,有一段偈语:“孔雀虽有色严身
: ,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胜!”
: 阿弥陀佛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16-09-05 01:26:00
这不算基础入门等级,但还可以再深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