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你要想今生能证果,修行就是执著,那你就证不了

楼主: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16-08-30 19:37:19
※ 引述《EvolutionWin (Mindfulness)》之铭言:
: 第二点,修行在金刚经里面有以筏喻的说法,筏喻是什么意思呢?
: 我们要过河,或者我们要渡过大江我们要坐船,有一个愚痴的人,
: 他认为“反正我们这个船最终都要抛弃的!”他在江中就把船毁了
: ,结果他的生命怎么样?
: 学员:淹死了。
行者在坐船渡河到对岸后要在陆上继续前进自然会舍弃原来的船,
不会紧抓自己原来的船不放。
: 玛欣德尊者答:
: 对啊!筏相当于佛法,我们的修道。
: 但是我们在修道过程应当依照佛陀的教法,一旦一个人已经断尽烦恼了,
: 他就不用再去执著于法,这个叫‘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而不是说我们在生死当中就把法丢掉,
: 所以要知道佛陀说法的对象是须菩提尊者,是那些已经断尽烦恼,
: 是那些所做已经完全完成了,修完了他不用再了,烦恼已经断尽了,不用再断了,
: 对这些阿拉汉说的。
: 对于充满烦恼的生死凡夫,叫他去抛弃法,
: 那他只能够在生死苦海里面继续流转、沉迷。
佛弟子修行一开始必须发愿、布施、持戒以累积波罗蜜,
不过在修奢摩他时必须舍弃发愿、布施、持戒专心注意固定不变的概念法,
这样才有可能证近行定和安止定。
举例来说修入出息念时必须专心注意气息的入和出不能想发愿、布施、持戒,
不然会连近行定都到不了。
舍弃其他修行方法专心修奢摩他经由寻、伺、喜、乐、一境性等五禅支证初禅后,
必须舍弃寻、伺两个禅支才有办法证喜、乐、一境性三禅支的二禅。
证二禅后,必须舍弃喜禅支,才有办法证乐、一境性二禅支的三禅。
证三禅后,必须舍弃乐禅支,才有办法证舍、一境性二禅支的四禅。
证四禅后必须舍弃四禅才能证空无边处定。
证空无边处定后必须舍弃空无边处定才能证识无边处定。
证识无边处定后必须舍弃识无边处定才能证无所有处定。
证无所有处定后必须舍弃无所有处定才能证非想非非想处定。
证四禅八定后必须舍弃四禅八定和所有概念法才能修四念处如实觉知五蕴刹那生灭。
修四念处证内观智慧后必须舍弃原有的内观智慧才能证更高阶的内观智慧。
修四念处修到第十二观智随顺智时必须舍弃觉知五蕴刹那生灭,
才能在第十三观智种姓智觉知不生不灭的涅槃。
修四念处修到证初果后必须舍弃初果和涅槃,
继续修四念处如实觉知五蕴刹那生灭及无常、苦、无我才能证二果。
证二果后必须舍弃二果和涅槃,
继续修四念处如实觉知五蕴刹那生灭及无常、苦、无我才能证三果。
证三果后必须舍弃三果和涅槃,
继续修四念处如实觉知五蕴刹那生灭及无常、苦、无我才能证四果阿罗汉果。
佛弟子在修行过程中就像用情不专的男人,
不断在骑驴找马不会被任何女人绑死。
只要有机会和更漂亮的女人交往就会毫不留情舍弃原来的女友,
避免错失交更漂亮女友的机会。
在修行佛法的过程中行者在不同阶段会体验到越来越好的感受,
如果觉得自己已经修得很好体验到非常美好的的感受,
可能不想放弃那些美好感受去原来修行方法外寻找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感受,
一旦被旧有的传统信仰和修行方法绑死不想继续进步就无法达到最高境界(阿罗汉果)。
所以有智慧的行者在修行佛法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会检讨:
自己原来的信仰和修行方法有什么缺点?
有没有其他更好的修行方法?
就像是有智慧的科学家会不断想办法挑战推翻原来的科学理论
实验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科学理论,
只要找到比原来科学理论更好的理论有智慧的科学家
会毫不留情的舍弃原来的科学理论改用更好的的科学理论。
有智慧的行者在修行佛法中不会被自己旧有的传统信仰和修行方法绑死,
只要找到更好的修行方法发现更高的修行境界
就会毫不留情舍弃原来的修行方法和美好境界用更好的修行方法达到更高的境界。
作者: samed (peace)   2016-08-30 21:17:00
我非常欣赏用情不专的男人^^
作者: opm (活着堆好积木)   2016-08-30 21:43:00
觉得不是太好的比喻,不专怎能成就?对每一个在追求的对象都非常专注,但是到手(成就一项)后也不留恋,勉强的人物侧写可能像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的段正淳?爱的时候都很爱,找到别的目标还是跑,但并不是不爱之前的,不舍一切善法,也不执著好像是另一个不太好的比喻...-.-
作者: samed (peace)   2016-08-30 21:59:00
有位诗人对他的女人说:我迷恋妳,但是我更迷恋分离的感觉
作者: hygen (海波)   2016-09-02 23:18:00
用用情不专的男人来比喻是比喻不当吧~用求学升学的比喻还比较接近一点,完成了一个阶段ㄉ修行,再进行更深奥的修行,不断精进
楼主: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16-09-08 21:46:00
求学升学的比喻没有表达出修行必要时必须舍弃善法
作者: hygen (海波)   2016-09-09 00:24:00
升学的过程中,国小到国中,国中到高中,每个阶段都是善法,读完小学,到国中去,是一种舍弃,因为不用再重复上国小的课了吧~怎么会没有舍弃呢?
作者: sylvesterleo (希尔)   2016-09-18 02:47:00
国中国小高中都是一脉相环的框架教育 怎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