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 yogi 版友的念处禅修心得分享,内容相当充实。
底下是阅读心得分享之整理,若超出您所言,或可提醒在下。
※ 引述《yogi (Yogi)》之铭言:
: 首先要厘清一点是:所谓的因缘观、观缘起法到底实际的操作方式是怎么样子的?
: 如果是就当下最提倡观缘起的随佛“中道禅法”来说的话,我已经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批判
: 过这套方法的严重问题:
: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53886481.A.7F9.html
上述内容,在下因为不知道随佛是谁,更不知中道禅法内容为何,故就只浏览过去了。
但有空会阅读您附上的文章连结,目前还抽不出时间了解一番。
: 首先要认知到的一点是,佛法中所说的智慧有不同的层次,真正佛陀所发现的智慧是
: 毗婆舍那智以及从毗婆舍那智所生起的道智果智。如果不走四禅八定的路线,要生起
: 毗婆舍那智的唯一方式就是观照当下的身心五蕴,并且这种观照不应该带有任何的批
: 判 思考 分析 期望。因为只有观照当下的目标才能够清楚了知这些目标的生灭与无常
: 苦无我,而任何对于过去、未来的名色的“观照”其实都是在使用想蕴在观照概念法。
: 这些概念法是不会有生灭也不会有无常苦无我等相的,即便有,那也是想像出来的现象,
: 而不可能引生真正的智慧。
上述内容,因这些概念法是蕴生法,必有无常变异。不过这不是目前的重点。
很认同观照观照当下的身心五蕴,一开始确实不应带有任何的批判 思考 分析 期望。
如此一来,才能专住于当下内观。
: 拿观十二因缘来说,当下名色可知,当下六入可知,爱取有可知,但如何知道过去与未来
: 的生与老死?而所谓的顺观与逆观十二因缘,在没有宿命通的条件下,如何知道所观的过
: 去名色六入是谛观还是概念?
上述内容,
所观必定是概念,即使有透视眼,或放大到极细微,缘蕴则是难以直观到色究竟。
: 拿原文说的房贷来讲好了,这整件推论都不脱概念法:缴房贷是概念,缴不出来也是概念
: ,真正的五蕴究竟法只有:当下难过的心、不愿认真工作的心、奋发的心..etc.
: 如果只是在对概念做思索,那么佛陀就算不发现佛法,这个世界一样可以有人这样思考。
: 但是佛陀发现的不是如此肤浅的道理而已,佛陀告诉我们心是难以调伏的,但是佛陀指出
: 了明确的调伏方法:透过定学将散乱的心集中,透过慧学了知心的无常苦无我,而将烦恼
: 拔除。
上述内容,同意心是难以调伏的。
透过定学将散乱的心集中,透过慧学了知心的无常苦无我,而将烦恼拔除。
当然,一时拔不除,定学能协助暂时压下,禅修确实是要修习的。
: 对应到念处修行,其实整个念处修行强调的就是透过对当下名色的如实观照(不带分析思
: 考判断,而只是了知目标),逐步地在毗婆舍那智上面开展:
: 第一观智了知名法与色法的差别,同时这时候观照已经有足够的力量能够捕捉到一些粗的
: 心,这多半是很粗的烦恼:难过、生气、沮丧etc..
: 当禅修者能够在这些烦恼生起的当下捕捉到这些目标,这些烦恼自然不会有茁壮的机会。
: 第二观智了解名法色法间互为因果的关系,也会让自己开始清楚知道如是因产生如是果,
: 从不可意所缘产生了烦恼的心,又从烦恼的心障碍了自己的思维与行动,并且造成后面的
: 不可意所缘。
上述内容,是内观的重要心得,在下感谢分享。
修习后,比较不会去执著此色身是我,又能观心,很实用。
: 这些都清楚了知,自然就会在生活中各方面好好照顾自己,减少烦恼的恶因。
: 这些都是修念处禅修的禅修者在最初阶段就能体验到的利益:虽然不去判断心中生起的目
: 标是善或是不善,但是因为正念是纯善法,自然就让不善心减少了;虽然不去思维概念上
: 的前因后果,但是因为在当下的名色互为因果都能清楚知道,自然就会减少造做不善因
: 而多做善因。
上述内容,非常同意,禅修是大小乘都要修习的。
大乘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小乘无常观,没禅定很难证。
整理摘要心得如下:
1. 分享的内容是似乎是内观禅修,而不是四念处禅。(一样实用)
2. 禅修比较需要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