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心摄持六度决定 (3)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7-31 13:12:21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学菩萨行〉 pg258L7~pg259L2
壬一、净修欲学菩萨学处 壬二、修已受取佛子律仪 壬三、受已如何学习道理
壬三分三:癸一、何所学处;癸二、其中能摄诸学道理;癸三、于此如何学习次第
科判:{癸二、其中能摄诸学道理─子一、正义数量决定}
───────────────────────────────────────
【观待增上生数决定者。谓圆满菩提广大行者,必须转经无量生世。此复进道,若无圆满
德相之身,如现在身略有少相,纵勤修行实难增进,故须身德一切圆满。又须具足所受
用财、能受用身、同受用伴、凡所作业悉能成办四种圆满。又此盛事亦多变为烦恼之缘
,故须不随烦恼力转。此犹非足,尚须对于诸取舍处,能善分辨无倒进止。若不尔者,
犹如竹蕉结子便枯,骡孕自死,即彼盛事而为害故。若有智慧,知是往昔妙业之果,更
勤修因令渐增长,若无智慧,受尽先果而不增新,后苦起首。故于余生感六盛事,非为
无因,不平等因,其随顺因定为六度。
故于现法,当修当习当多修习六到彼岸,以殊胜因能感如是殊胜果故。此是现前增上生
果。身圆满等究竟增上生者,唯佛地有。如《庄严经论》云:“受用身眷作,圆满增上
生,恒不随惑转,诸事无颠倒。”
───────────────────────────────────────
.(为什么菩萨的一切善行都被六度所摄?理由有六。)第一、观待增上生数决定。修
行者必须经无量生才能圆满广大的菩萨行,所以在多生多世中,必须具足圆满德相的修法
工具,即身德须圆满。为了在受用部分无困难,因此说了布施。能得人身,来自持戒。在
修法时,需要有同伴,这主要是由忍辱而得。因为若随着瞋心而转,我们会失去好友,所
以行忍辱可得真正的善友做法伴。由精进故,凡所作业悉能成办。行善时,很容易随着烦
恼而转,所以由静虑来压伏烦恼。由智慧来辨别是非黑白等,由此才能断除种种恶业,持
续精进于善法。缺乏智慧,现在所拥有的善业会有竭尽的一天,而且又会再累积新的恶业
。依由六度,我们才能获得具有异熟八功德的暇满身。因此以观待增上生的角度来讲,六
度是决定的。因此,来生感得上述圆满六事并非无因,亦非源于不平等因,其随顺因必定
是六度。所以,此生应修、应习、应多修习六度,以殊胜因必能感得如是殊胜果之故。如
《大乘庄严经论》所说:受用、身、眷属、事业四种圆满增上生事,是由前四度——施、
戒、忍、进所成办;恒时不随烦恼流转,于诸事无颠倒取舍,是由后二度定、慧所成办。
■ 解说──
请看文,“其中分六。观待增上生数决定者。谓圆满菩提广大行者,必须转经无量生
世,此复进道若无圆满德相之身,如现在身略有少相,纵勤修行实难增进,故须身德一切
圆满。”
必须成就殊胜增上生。殊胜增上生应该是下士道讲的八异熟功德。唯修下士道者,不
须考虑八异熟功德,也不须修能成办八种异熟功德的因,只要修十善﹑断十恶即可。修中
士道或上士道者,也要修共下士道,目的是证得圆满菩提﹑利益有情,下一生不只要得到
18暇满难得的人身而已,也要具足八异熟功德。因此,(修上士道者)修下士道时,不只
修十善业,也要修八异熟功德因。
什么是“身德一切圆满”呢?
请看文,“又须具足所受用财﹑能受用身﹑同受用伴,凡所作业悉能成办,四种圆满
。”
若须具足“所受用财”则应修布施﹑“能受用身”应修持戒,“同受用伴”应修忍辱
﹑“凡所作业悉能成办”应修精进,现在若精进,来世不管做什么事都能够完成,现在可
种下来世的等流因。
请看文,“又此盛事亦多变为烦恼之缘,故须不随烦恼力转。”
只有上述四种,尚不足为奇,即使现在有众多盛事(所受用财﹑能受用身﹑同受用伴
,凡所作业悉能成办),仍会随烦恼转,虽有眷属圆满﹑受用圆满,仍会堕业边,若不随
烦恼转则需要有静虑,现在修学静虑,将来具足的四盛事将不会随烦恼转。
请看文,“此犹非足尚须对于诸取舍处,能善分辨无倒进止。”
只有不随烦恼转,尚嫌不足,必须有慧;于诸取舍处能分辨,无颠倒进止的慧,故现
在应修学慧度。
请看文,“若不尔者,如竹蕉结子便枯,骡孕自死,即彼盛事而为害故。”
若不具足于诸取舍处能分辨,无颠倒进止的慧,可能会被别人引入邪道而受伤害,虽
有种种圆满,却无帮助,反被盛事所害。
请看文,“若有智慧,知是往昔妙业之果,更勤修因令渐增长。若无智慧,受尽先果
而不增新,后苦起首。”
若有智慧,会了解现在所有盛事圆满的因是什么,会再造来世获得圆满盛事的因。若
无智慧,不会了解现在所有盛事圆满的因,也不知道再造新的圆满盛事因,将前世带来的
圆满盛事享受殆尽,后苦将开始,因此智慧极为重要。
刚才说的都是讲来世,不是此世,都是讲来世身若有智慧会如何,无智慧会如何。
从这一段的“又须具足所受用财”到“受尽先果而不增新,后苦起首”为止,都是在
指来世而言,来世若有智慧会如何,若无智慧又会如何。下一生也要有受用的东西﹑能用
的身体,旁边也要有朋友,自己所做的事业都能够成功,这是四种圆满。在这四种圆满之
后并不代表都不会有杂染,也会有很杂染的,也有可能会跟着烦恼走,跟着烦恼走也是不
圆满的,所以,不可被烦恼带着走,这是第五。第六,虽然没有被烦恼带着走,可是,若
自己觉知的力量不够正确,还是会被人家带走,所以说自己也要有智慧。
讲到智慧的这一段比较长,第一阶段是对于现在所面对的境该如何取舍要有智慧,不
可被烦恼带走,另一阶段是会看到此世的圆满一定是前世的因果,所以更要多积聚资粮,
来世才会继续保持很好。若无智慧不会这样看,也不会这样想,所以,前世的果报用完结
束了,会直接堕入三恶道,有智慧的人会想前世。所以,要有智慧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下
辈子也不会有什么圆满。
请看文,“故于余生感六盛事,非为无因,不平等因,其随顺因定为六度。故于现法
,当修当习当多修习六到彼岸,以殊胜因能感如是殊胜果故。”
这些盛事并不是无因生,要由随顺因生,随顺因是六度,所以现在应修六度,若有六
度,来世将可获得;此世越修六度,来世越得圆满盛事。
-摘自《菩提道次第》雪歌仁波切讲授 法炬法师翻译
此文稿为自他学习而做,仅供参考,容有疏失,恳请指正。
道次世界:http://www.lamrimworld.org/
作者: a1014a (正法将兴)   2014-07-31 13:18:00
随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