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40(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4-07-13 01:35:07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40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
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二百零九页,从第六行看起,看注解:
  “至于谓此为专接凡夫者,盖显如来之大慈大悲。世尊悯念末世凡愚,障深苦重,乃
发无上宏深大愿,故号愿王。大愿之核心乃第十八愿。文曰”,第十八愿的经文,“十方
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
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是第十八愿的经文,我们撷取其中的精要,就是大愿
的核心乃是第十八愿,然十念必生,这就是究竟方便。念老注解里头告诉我们,至于讲到
专接凡夫,凡夫是指六道,这显示如来,这个地方的如来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无尽的慈
悲,大慈大悲。世尊悯念末世凡夫,这个世尊也是称的阿弥陀佛。我们娑婆世界的释迦牟
尼佛跟弥陀一样,怜悯末法时期的凡愚;换句话说,是指我们现前这个时代的大众,障深
苦重。我们在这一生修学过程当中深深的遭受到,完全在这个环境里面生活过来的,没有
学佛之前没有这个感觉,学佛之后深深感觉到,经上所说的完全是事实真相。
  我们再从来佛寺海贤老和尚,看看他的一生,一百一十二年,非常不容易。生活在清
朝末年,他是光绪二十六年出生的,那一年公元是一九00年,家境非常清寒,遇到荒年
,旱灾,乡下农夫,他们是耕田的,没有收成,没有收成就没有饭吃,父亲出去要饭,做
乞丐养这个家,你说多不容易。又很不幸遇到土匪抢劫,土匪烧这个村庄,他好心担著水
去救火,被土匪发现了,活活的打死。母亲一个人带着五个小孩,那个生活的困苦我们可
想而知。海贤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他是老三,到他二十岁,母亲劝他出家,他自己也认为
出家好。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从小也是做苦工,这么样生活下来的。出家之后,这是
民国初年,满清亡国,军阀割据,整个社会动乱,接着遇到抗战,日本人侵略,八年抗战
,你仔细观察这一生过的是什么日子。佛菩萨看到了,自然触动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怜
悯这个时代的苦难众生。像这种苦难,我们相信不只这一处,十方诸佛刹土三界六道还有
比我们更苦的,将来我们在后面经文可以念到。
  阿弥陀佛在因地,没有成佛之前叫因地,发无上菩提心,愿意帮助苦难众生,拯救这
些人,建立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为这桩事情。这是说明极乐世界的来源,弥陀为什么发
心、为什么建立,真的慈悲到极处,帮助这些凡愚,不是这个法门,这些苦难众生永远不
能够离苦。成佛之道是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门门都难,所以要讲究竟方便。究
竟方便就是一点都不难,只要你能信,你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你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
条件就具足,一切方便法门当中没有比这个更方便的了。你看四个字,“信愿持名”,蕅
益大师在《要解》上说的,大师讲得非常好,跟《无量寿经》上讲的完全相应。《无量寿
经》佛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往生的条件。蕅益大师告诉我们,真
信、真愿,这就是无上菩提心,菩提心就有了,持名就是一向专念。四个字,印光大师看
到佩服得五体投地,真正是简明扼要,简单明了,非常扼要。男女老少、贤愚不肖,人人
有分,真正是究竟方便法门。
  发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的来由,是法藏比丘,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上出家的名号
,法藏比丘,他发的愿,也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里头特别是六道众
生,以这个为对象,怎样帮助这些人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一生圆满成就无上菩提
。这个事不是容易事,向老师请教。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老师并没有教给他什么法
门,只是教他去参学,你到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去参学,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去参
观、考察,取人之长,舍人之短,你看诸佛世界哪些好的,你记住;哪些不好的,你把它
放弃,将来你建成这个世界,那就是十方诸佛刹土里面美好的精华。法藏比丘听懂了,极
乐世界之由来不是凭空想像的,是真正去考察得到的结论。这个总结就是四十八愿,一切
诸佛刹土里头最精彩的,他就依这个建立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人工,无需要绘图施工,
为什么?法性土,从自性里面流出来,正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我们套这一句,何期自性能现极乐世界。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世界从阿弥陀佛心想生,
阿弥陀佛的心想就是四十八愿,从四十八愿生出来的。
  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深信不疑。怎么修行?一部经、一部注解、一句佛号就行了
。这一部经要去念,不要去想,用读经的方法修念佛三昧。如果想经里头什么意思,定就
没有了。我们不是求解义,经是无量义,我们要求解义,那就是胡思乱想,完全错了。一
切佛经,大小乘佛经,统统是无量义。如果我们不求定、不求慧、不求开悟,经典里面佛
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样去做,这是下下根人学佛。能不能得受用?能。得什么受用?来生
可以得人身,修得好的可以生天,告诉你出不了六道轮回;要想出六道轮回,不能不知道
戒定慧。戒是方法、是规矩,“读书千遍”,这就是方法,“其义自见”,那就是结果。
书里头的意思豁然明白了,这是什么?从定开慧了。规矩里头最重要的是“一门深入,长
时薰修”。学得太多太杂,你不能得定,它障碍你得定。定就是一心。放下万缘,连经教
都要放下。《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佛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句话说得
好。这个意思就是说,无论你修学哪一个法门,只要你是一门深入,统统能得定,统统能
开慧,这就是平等没有高下。所以我们在一切经典里头只选一种,不要选多。四弘誓愿里
头有,第三句说“法门无量誓愿学”,你怎么叫我学一样?中国古时候私塾老师教童蒙,
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决定不能同时学两门功课。为什么?这就是佛讲开悟的方法,儒接
受了,道也接受了,初学的人全部都是一门深入。到什么时候法门无量誓愿学?开悟了,
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时候怎么样?广学多闻。这方法不一样,初学启蒙方法是一门
,开悟之后是无量法门,那个时候学习很容易,一看一听全明白了。
  无量法门,龙树菩萨给我们做了个榜样,他开悟了,证得初地菩萨,释迦牟尼佛四十
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他广学多闻,用多少时间学完?三个月。能不能?我们相信可能。为
什么?我们看到惠能大师的例子。惠能大师开悟了,要知道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听经
,我相信顶多不过两个小时,这是他一生就听这么一次经。五祖在方丈室里头,半夜三更
给他讲《金刚经》,肯定不要书,讲《金刚经》的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
概是全经四分之一,《金刚经》是大概五千多字,应该是讲到一千字的样子,他就开悟了
。说出五句话,那就是他的报告,他的博士论文。五祖一听,行了,衣钵就给他,后面不
要讲,全通了。不但是《金刚经》通了,《般若经》全通了,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讲般若
,你看,他一、二个小时就通了,这个方法妙。
  他在逃难的路途之中,遇到无尽藏比丘尼。无尽藏比丘尼也是一生一部经,一门深入
,长时薰修。她选择的是《大涅槃经》,《大涅槃经》有四十卷,分量很大,每天读诵。
她在念经的时候,惠能大师坐在旁边听,等她念完的时候,他把这段经文的大意讲给比丘
尼听。无尽藏比丘尼听到,佩服得五体投地,捧著经本来请教。能大师说,我不认识字。
你不认识字,怎么能讲得这么好?这个与认识字不认识字、学经不学经没有关系。无尽藏
比丘尼开悟了,在他会下一生当中四十多个开悟的人,是无尽藏跟惠明法师这两个人领先
,最早开悟的。为什么会开悟?一念真心就开悟了。一念的时间很短,我们看弥勒菩萨的
说法,用现在一秒钟,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二千一百兆。一秒钟二千一百兆个念头,里
头一个念头觉悟了,念念就觉悟了。这一觉妄心就不见了,念念都是觉,那就是真心。真
心是不生不灭,妄心是生灭心。你看妄心断掉了,真心现前,真心照见,遍法界虚空界没
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白。
  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法达禅师,古人都是这样的,一生专攻《法华经》。念《法
华经》的人很多,《法华经》虽然只有七卷,但是分量很大,通常一个人一天念一遍,他
诵三千遍。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他念了三千遍,没见性。到曹溪去拜六祖,现在的南华
寺,见六祖顶礼三拜,头没着地。他起来之后,六祖问他,你刚才三拜头不着地,这表示
什么?傲慢,问他,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他也很老实,他诵《法华》三千部。这不容易
,一天诵一部,三千多部差不多十年。六祖问他,《法华经》佛说的是什么?他讲不出来
,回过头来向六祖请教。六祖说这个经我没听说过,你既然念得很熟,念给我听听。《法
华经》一共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六祖就告诉他,不用念了,我全明白了。你就想想
看,开悟的人他学东西多快,二十八品经第二品就全明白,后头就不听了,讲给他听,他
开悟了,再拜的时候头着地了。
  这就是说,没有开悟,费多少力气,读多少经,死记经文,不开悟。佛用的方法,活
的方法,知道自性里头具足圆满的智慧,只要见性,这个智慧就现前。智照外面的境界,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需要学,一看就明白了,一听就明白了,一闻、一尝,六根对六
尘作用,彻底明了。这是为什么要求得定、开悟,道理在此地。你要不开悟,一辈子、十
辈子、无量劫,你都没有办法统统搞清楚,那太难!如果开悟了,一部经,释迦牟尼佛讲
很长的时间,你听几句就明白了,不必要听完,不必要学完。世尊教学是用这个方法,戒
定慧这个方法称为三学,通达无上菩提。不是叫我们记,记问之学,连孔夫子都不重视它
。夫子说过,“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孔子注重什么?注重开悟。悟是活的,是
智慧,不是知识。孔子的学生,譬如问仁、问孝,孔子对每一个问的人讲的都不一样,为
什么?应机说法。如果是记问之学,说的肯定是一样,死的,不是活的;开悟之后是活的
,不是死的。一一法都具无量义,这才管用。管什么用?普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
,帮他们解决疑难杂症,真实智慧,不是知识。
  今天全世界,中国古老是求智慧,现在不求智慧,学外国人求知识。知识不能解决问
题,科学制造这些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科学家知道,现在社会问题要不能解决,三、五
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会灭亡。这就是科学家的结论。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了,意思就是说,
人类会在地球上绝迹,科学发展到最后。如果中国传统学术发展,大乘佛法发展,到最后
是什么?地球变成极乐世界,不一样,真会变。为什么?境随心转,人人有自信心,科学
里头没有。自信心是什么?自己相信本性本善,相信诸佛如来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既然有佛性,当然能成佛,他有信心。相信佛在《华严经》上所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跟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本性本善,对这个有信心。
  人人都是至善,究竟圆满的纯净纯善,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迷了。迷了就有苦、就
有烦恼、就有苦报,十法界是果报。一真法界才是真正的极乐,只有心现,没有识变。一
真法界里头没有八识,没有阿赖耶,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识成智。那我们今天,我们
的大圆镜智变成阿赖耶,我们的平等性智变成末那,我们的妙观察智变成第六意识,我们
错了。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最初的一念不觉,以后演变成念念不觉
,相似相续,造成现在这个环境。自己念头造的,本来没有。自己造的是真有吗?不是,
假有,像作梦一样。《金刚经》上佛说得好,“一切有为法”,有为就是生灭法,阿赖耶
变现的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它存在的这个时间就像电一样,一闪就没有了
。这一闪我们看不到,就在我们面前,我们看不到,为什么?速度太快了。我们一般人的
肉眼,大概这一闪半秒钟,我们会感觉到光闪了一下就没有了;一秒钟能够看到光里面的
境界,这光里头什么东西?有人,有山河大地,有树木花草,一秒钟可以,有个印象,很
模糊。所以许许多多细念纠缠在一起,让我们感到有个幻相。
  我们用看,电影,现在的电影用数码,过去旧式的电影,现在年轻的小朋友大概不知
道,没有见过。旧式的电影是动画,我这有这个底片,这是旧式电影,是动画构成的,这
里头都是幻灯片。这个幻灯片在放映机里面打到银幕上,就是一个画面。这个画面在银幕
上停留多少时间?二十四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钟二十四张,它在那里转动,一秒钟二十
四张。一秒钟我们能看到里面的画面,里面的一些动态能看到。如果我们把二十四张里面
留一张,其他的二十三张统统抹黑,放在放映机上会有什么一个现象?那个现象是二十四
分之一秒,会感觉到光一闪,光里头什么东西没看见,就没有了。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
就看不到了。现在把这个频率加到一秒钟多少张幻灯片?二千一百兆,它就在我们面前,
我们一点感觉都没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才晓得我们六根
接触的六尘境界全是假的,连假相我们都没有看到,眼看不见,耳听不见,鼻舌都不起作
用,它太快了。必须要照弥勒菩萨这个讲法,至少要一弹指,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一
弹指我们只看到一道光,甚至于连光都没有觉察到;二个弹指、三个弹指,可以能感觉到
一道光;六、七个弹指,看到这光里面有些什么,才能看到,一看到就没有了。这是科学
家告诉我们的事实真相。
  电视频率比电影高,电影,旧式动画的电影,一秒钟二十四张画面,一秒钟。电视,
不是现在的电视,应该是三十年前的电视,五十张,所以它比电影逼真。现在是用数码,
数码一秒钟一百张,所以看到就好像是真的一样。阿赖耶里面多少张,一秒钟?如果弹指
七次的话,一秒钟是二千一百兆。那就变成什么?真的,这不是假的,完全是真的,其实
全是假的。一秒钟里面出现二千一百兆,不能不知道。科学对于佛法有很大的贡献,没有
科学家这个发现、这些报告,我们对经上讲的这个莫测高深,只有仰信。老实人,仰信,
不敢怀疑。不老实的人,他就怀疑,佛所说的不合于科学,用科学一检验,他的问题百出
,换句话说,他就否定,就不能相信。好在今天量子力学证实了一部分,对于没有证实的
也不敢大意了,认为什么?我们的科技还不够,科技没有达到究竟圆满,佛经上所说的可
能比我们的科技还要高出很多倍。
==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4-07-13 09:50:00
阿弥陀佛!
作者: zxc123   2014-07-13 11:58:00
感恩!阿弥陀佛!
作者: AnpingTW (七月七日安平见)   2014-07-13 17:51:00
随喜读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