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怎样使佛法和生活、工作相结合 梦参法师

楼主: AnpingTW (七月七日安平见)   2014-07-07 13:05:3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4f18960101gg0n.html
怎样使佛法和生活、工作相结合 梦参老法师重要开示——在家居士必读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之后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要如何才能把佛法和我们
的生活与工作结合起来?若我们能把所学到的佛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这样
学佛才有意义。现在跟大家讲“怎样能够使佛法和你的生活、工作结合在一起”。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佛法最了义的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菩提果的过程,在家学佛工作忙,
事情也多,要怎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菩提果?如何把佛法跟你的工作及
生活结合在一起来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人、接触很多的
事,遇到人该怎么处理?遇到事时,又该怎么处理?我想跟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要知道佛的涵义。“佛”,印度话叫“佛陀耶”,译成中文就是知觉的觉,
觉悟的觉,就是觉悟;再浅显一点说,就是明白,你要是明白了,就是佛;要是
不明白、糊里糊涂的,就是众生。学佛就是学觉悟、学明白的方法,用这个方法
能使我们明白,使我们觉悟,我们就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上,至
于要怎么来运用方法呢?
悲心与出离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第一、要有出离心,要怎样生起出离心呢?就是要认识这个世
界,认识你当前所生活的环境,若是认识了当前所生活的环境,你就不会受环境
的迷惑和伤害;能够随顺这个环境,使这个环境中生存的一切事、一切物、一切
人,都能够愉快安定,你就是行菩萨道了。
这次我们在医院演讲,这所医院里所有的医生、护士、勤务人员都是在行菩萨道,
这就是菩提心中的大悲心,要能对一切人慈悲,医生对待病人要付出大悲心,这
个大悲心里头就要有智慧,没有智,大悲心就生不起来。这个大悲心是“爱见大
悲”。当你看见那些失去工作能力,甚至失去生活能力的人,如病人、断气的人
或植物人,你总能想到他们的痛苦。如果你能设身处地的用佛教导的方法去爱护
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能认识痛苦是怎么来的,这样这个工作与环境,对行菩
萨道、发菩提心的人而言,是一个特别好的环境,能够这样想,你对这个工作就
能有耐心。特别是学佛的人,这就是你行菩萨道最具体的,最现实的一个环境。
要发菩提心,首先要具足出离心,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事情是快乐的,因为不快乐,
你就不会贪恋。面对世间所有的事物,不会争名也不会夺利,不会去贪恋;因为你
生起了更大的慈悲心,对你的患者就能爱护得更好一点,为了希望他能减少痛苦,
就尽你的力量帮助他,这样你的大悲心就生起来了。
但是发大悲心要有智慧,必须观照。因为我们都是凡夫,我们的耐心是有限度的,
有一种烦恼特别重的患者,经常会骂医生、骂护士;还有植物人,你们如何爱护这
些失去知觉的患者?这真正得要具足大悲心。你要随时发愿,愿他们能够恢复知觉,
我们发愿是一回事,他们能否得到是一回事。这是走你自己的菩提道,发了这个心,
这个心就是明白的心。
菩提路与方便道
上面讲过,“佛就是菩提,就是觉悟”,菩提也翻成觉悟。你要自己明白,也让一
切众生都明白;但是从你发心走入菩提道,一直到达成就佛果,是很艰难的,路途
非常长,不只是我们这个地球上所说的十万里、百万里。我们知道,念阿弥陀佛要
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要经过十万亿佛土,一个佛土有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
地球只是小千世界当中的一个小洲,所以这条菩提道,路很长。你走这条道路,也
有很多种,有智慧的人,就有方便善巧,方便道就多了。譬如护士在照顾病人时,
要想种种方法减少病人的痛苦,手术、麻醉……等都是方便道,有了方便道才能减
轻病人的痛苦。
学佛也一样,行菩提道,也有好多条道路通向菩提果,佛所教导我们的,要经常思
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生活及周围环境,都是苦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苦,而且
是在这里头忍受苦。为什么要忍受呢?这叫业不由己!不想忍受也不行!在忍受苦
的当中,我们还要找出各种形式的快乐!一般人认为是快乐的事,但从佛学的道理
来讲并不快乐,这就是一种苦的因,将来要受苦的果,如果你在这不快乐之中能产
生一种快乐──求你的心安,心里的快乐,这就是佛所说的方便道。
智慧与观照
要怎样离苦?怎样得乐?在受苦或生病或受zai nan等,种种不如意的时候,你要
观苦,知道苦是无常的,这样你就能用智慧的力量去克服它。因为你知道这是无常,
它不会常在你身上压迫,这样苦就会很快消失了。
假使没智慧,又没大悲心,就无法忍受这些苦,反而把你的苦转嫁他人。就像抢
劫犯或**犯,他们只想得到自身的快乐,若因缺钱而去行抢,那是苦上加苦,解
决不了问题!如果人人都能学这种明白的方法,就不会自讨苦吃,不会苦上加苦。
至于要怎么样才能减少痛苦呢?要观想。观想我们所受的都是苦,不受,可以不
受吗?可以。要怎样才能达到不受的境界呢?不去贪求!少一点欲望!这需要观
想,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就应当安心的付出自己所应付出的,得到自己所应得
到的,不要另外去攀求,也不要占别人的便宜。遇到有人对我不好,侮辱我或骂
我、轻贱或夺我的利益,损害我,我们应当忍他、让他。佛教导我们要忍,而这
个忍并不表示我们卑贱,忍也不表示我们没跟他奋斗的能力,这种忍是一种智慧,
让他是成就他,不让他再去造业,这里头就要有智慧。
学习这种智慧时,你要先认识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并不是用贪嗔痴得到的就能保
得住。保不住的,你知道无常,一切都是假的,人的寿命才多少年?最后不是什
么也没有了。所以在医院里看得最清楚,你认识到了,就不会被迷惑,这样能使
你的出离心更坚强,大悲心更坚固,智慧心更增长。
但是这里头还有很多方便的道路,你想走这条道路,如何能忍下去呢?这必须得
学,看看我们四周的那些榜样,那些有智慧的人是怎么做的,这些道友并不一定
是出家人,有的学佛很多年,看他们怎么做,怎么付出,就向他们学习,照他们
的样子做。我们最大的榜样是佛,因为他才是最究竟明白的人,我们照着他的话
去实践,不会错的!这就是从发菩提心到证菩提果的方便道。
慈、悲、喜、舍
大悲心也是方便道的一种。我们经常说“慈悲喜舍”,“慈”就是想办法让别人
快乐,让别人离苦,让别人欢喜。佛想了很多的办法,教你怎样离苦,离开苦你
就得到乐,你对别人慈悲,照样是对自己慈悲。首先,你不烦恼,如果你经常笑
脸迎人,对谁都不烦恼,谁惹你了,你也不烦恼总是欢喜心。如果你看到一位向
你瞪眼的人,你的心情会如何?看到人家恭恭敬敬的,欢欢喜喜的对你,你的心
情又如何呢?
“喜”就是欢喜,就是你对人内心永远保持欢喜,这就很难了。任何忧愁或烦恼
的事,你知道这都是假的,是一种现象,会损害你的慈悲心和智慧心,这就要观
照了。通过观照,就能看得破,知道一切事物是无常的,就能忍受,就不会去争
不去计较,能看破这个就不容易了。明白了还得放下,不要去执著,这样才能生
起欢喜心。看破了,放下了,才能舍。若你能尽量发挥佛教我们的方法──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你就能受用无穷。
问题是,一听到“舍”大家可能慌;给别人几个钱、舍点衣物,是最基本的舍。
我说的“舍”不是这个,而是舍去你的知见,当你看问题时,不要以为自己所说
的都是对,听听别人的声音,这也叫“舍”。
舍自己财物,得量力而为,有些人舍完了,就生烦恼,这是自不量力,不要过分,
因为你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至于舍身或舍自己的家庭或眷属,那就更不容易了。
就拿出家人来说,不管男女,发心落发的那一念,及至真正落发都是“舍”,这舍
不容易啊!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念嗔恨心,一发脾气,丢身家性命的例子多得很!
嗔心一起一百万个障门都开!由此可见这一念嗔恨心多可怕啊!因此你要舍,为什么
“慈悲喜舍”的“舍”放到最后?就是因为舍不容易,特别是舍自己的身体或看法。
人的主观意见通常是很深的,以为自己都是对的。我说这话不是说,看到别人不对
也不争,而是需看因缘,得有方便善巧。有了方便智慧,就能适当的帮助,让别人
能接受;不适当的帮助,徒增他人烦恼。有些人自己信佛之后,看到所有的人都想
帮助他脱离生死轮回,劝他信佛。
不要热心过头了,如果他没这种因缘,你怎么度也度不了。因缘得遇合,先得有那
个因,这样你想帮助他的缘才能成就;如果他根本没有那个因,就算信佛了,你又
怎样去帮助他,使他更进一步呢。
一般人开始信佛的目的是,希望佛能帮他解决困难,菩萨能救度他,要是精进没退
堕,佛菩萨就帮他发财;生病了,因为有佛菩萨的帮助,病苦就没有了,那是他未
明佛法的意思。为什么有人求了,却没得到福报?过去没做过有福报的事,今生想
要有福报、想发财、想得富贵,怎么可能呢?不可能的!你得先从这些方法学起,
等你真正明白了,不必外求,就在于你自己的心,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我们信佛
之后,恐怕都是向外求,藉著外来帮助,最后还得明白你自己的心即是佛。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句话必须经过几道解释,才能使你相信自己的心。现
在我们的心是妄心,不是真正佛的心。我们要先发菩提心,再行菩萨道,直到证得
究竟,也就是证得自己的心。所以要有信心,既然信你的心,就用你的心来对治你
的烦恼,对治那些痛苦、危险与恶难。自己能够救度自己,解救自己,当我们还没
有达到这个程度时,最初就是信佛,佛是已经修行成就,已经究竟明白他的心!因
此我们要向他学,学一切的菩萨,怎样能使这个心快一点明白,使我们不糊涂。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开始我就跟大家说过,学佛要跟你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譬
如家庭主妇,在家得做饭、做菜给全家人吃,这是不是行菩萨道?是不是菩提心呢?
如果你认为只是做饭、做菜,围着锅台转,那就不是菩提心,而是迷惑;如果你认
为这是行菩萨道,你要照顾周围的众生,让他们吃了你做的饭,都能明白,能发心,
能没三灾八难等痛苦;吃了你做的饭能发菩提心,渐渐行方便道,行菩萨道,渐渐
能成佛;这样,你做饭就不只是做饭,而是供养众生,乃至使众生都能得度。
再说医生治病,治病能去掉身上的痛苦,这是物质上的,随便你怎么治,到老他一
定得死,不论任何人都一定得死,这点是肯定的!你把这病治好了,只能减少他当
时的一点痛苦而已,你不能让他不死,死是既定的,你应当怎么帮助他,发心让他
恢复原来的自信,消灭他一些妄想烦恼和障碍呢?心病就得用明白的法,去对治他
的糊涂病;身病要用药物,但没有药物能把病完全治好,只能多延续时间而已,不
论你的势力有多大、财产有多少,你想呆在这个世界上不死亡,是不可能的。但人
人都有这种迷惑,就是不相信另外有一种方法,能够使你明白,能够永远不死,这
不是肉体而是心灵。
这个“心灵”就是上面所讲的──真正的般若心。当你有智慧时,任何事都明白,
都能知道前因后果的一切过程。我们今生所受的,有智慧的人就会观现在我受的,
就是过去自己所做的。明白之后,看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你会感觉到一切平
等平等,没有不平等的,自己做的自己受,有什么不平等的呢?我们心里不平,为
什么坏人还能那么享受?而某人对人不错,布施行善,但他一生却坎坷,这是因为
我们没有智慧,不知道他过去多生以前做过什么,我们只是看到眼前这个样子。当
你有智慧、明白了,你就知道原来这都是他过去生自己做的,现在他所受的是应该
的,这样就叫平等。佛教所说的“平等”就是这样的说法,在因果律方面讲平等,
自作自受的平等,这也就是菩提心行菩提道的一种方式。
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
我介绍了很多跑道,但路要你们自己去走!就好像不论你从那个方向,都可以来
到“荣民总医院”一样,不一定要走同一条道路,这就是一种观。并不是说这种
观适合某人做,某人修一日就能成就;某人修就不能成就,不能成就的是因为他
过去生没学过,或不是这个根机,那就换一个跑道,学另一种方法。
修行,有很多种方法。有念佛、持咒、诵经、打坐、习褝观……,选择一种适合
自己和自己相应的去做,但不论是那一种,都不要离开现实,不要离开我们的生
活与工作。不论你作什么工作,在你的工作本位上,把佛所教导的方法,把你所
学到的佛法,运用在工作上,你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做任何事要专心一致的注意
在这件事情上,不要这样做做、那样做做,手里做着这个,想的却是另一个,这
样你的心不住,不住就是妄想心非常重。当你念经就住在念经上,学佛时就住在
学佛上,当你护理病人时,就去护理病人,这就叫念住。
不论做什么,你的念头就住在上面,这样事情就会做得很好。这个“住”的念头,
是从佛那里学来的,这么做你就会得到一定的效果,这就叫“专心一致”。学佛
如是,参禅也如是。坐禅时先把身调好,身调好,再调呼吸,呼吸调好再调心,
这样才能静下来,才能渐渐的入。念经时也一样,读诵大乘经典时,一句一句的
念,清楚明白的念,不要嘴念著经,心想到别处,妄想纷飞,这样就不能契入,
也不会进入。
当你看护病人时,一心一意看护病人,心住在看护上,若你是佛教徒,就用佛教
的观点,把念经的功德回向他,减轻病人的痛苦。有没有人不专心呢?还是有的,
那一行那一业都有,尤其是出家人要是都能专心上面所说的,早就成道业了,我
说的这个方式,就是把佛所教导的道理,运用在一切时,一切处,这就跟你的生
活结合起来,在生活当中,你既不厌烦生活,也不贪恋生活。
上面讲的“出离心”是厌烦,厌烦是不贪恋六亲眷属及世间这么多的众生。并不
是我要走要出离了,他们干我什么事,我管不著,这就不是菩萨心了,大家能体
会得到吗?除此,我们要有爱心,但是这个“爱”不是一般的爱,而是“大爱”。
“爱”是慈悲心的一种,要如何发挥平等的精神,对一切人都如是。如果看到相貌
长得很庄严的,就对他特别客气;看起来丑陋又脏又臭的,从你眼前经过,你就嫌
他气味多,躲他远一点,这就不是平等心,学佛的人不应该有这种的心。我讲“平
等心”、 “爱心”、“慈悲心”,这都牵连到“出离心”,念念想出离,念念度
众生,念念对这个世间不贪恋,念念舍去这个世界。大家都知道“家家观世音菩萨”,
在极乐世界不是很好吗?观世音菩萨怎么会跑到娑婆世界来?他本来是男相,为什
么会现女相呢?这就是他大慈大悲,示现女相度众生更方便一些!观世音菩萨的出
离心具足成就了,他知道众生还没有出离心,所以就到这个世界来劝众生,不要再
贪恋这个世界,要认识这个世界是苦,在这个世界找享受是没有的,一切受都是苦,
你要 “观受是苦”。
刚才讲的心是“真心”,现在大家用的心是妄心,是妄想。念念在变,念念不住。
我刚才讲“念住”,就是要把这个妄心止住,我们的妄心是念念不住的,所以心无
常。
“观心无常”是说我们的妄心,妄心不是住,不是常,它的变化太大了。一个人从
早晨睁开眼睛,到晚上睡觉,一天之中多少念头生起?自己都不知道,也弄不清楚!
除非有定力的修道者,才能够住,否则我们都随着环境转!外面的环境变,你也跟
著变,所以要“观心无常常”。
“观法无我”,“法”是指一切有形有相的,包括我们的身体在内。我说这个法是
“有法”不是“无法”。“法”就是环境,各式各样客观的事物,不要把“我”摆
进去,没有“我”。
我们也承认“一切法无我”,但是就是不能悟入,不能领会,为什么说我们承认呢?
我们说“我的眼睛,我的鼻子,我的耳朵”或“我的,我的,我的”,全是“我的”
啊!并不是“我”,“我的”并不等同于是“我”,所以说这个身体是我,这是整体
的我,但这是因缘和合的,你不得不承认,“我的眼睛”不是“我”,没有眼睛成了
瞎子,“我”还是存在,聋子没有了耳朵,只是听不见而已,那是“我的”耳朵聋了
并不是“我”聋了。整个身体,“我的”心、“我的”眼睛,不论那一部份都是
“我的”,每个人说话都是这样,为什么呢?如果耳朵、眼睛不是“我”,这身体不
是“我”,没有了这些,“我”在那里呢?因为这就是“无我”,根本就没有“我”,
“我”是怎么来的?是一切法因缘和合而缘起的,这个不是真实的,当缘散灭了,
“我”没有了,如是观一切无我,“我”还贪什么!“我”还执著什么?
这样能使你看破一点,帮助你看的破、放的下。
作者: a1014a (正法将兴)   2014-07-07 13:14:00
随喜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4-07-09 09:09:00
阿弥陀佛,随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