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内观中心十日课程分享 (三)完结

楼主: jason4qq (共构共构~柯P社会宅澳购)   2023-04-26 22:58:26
※ [本文转录自 meditation 看板 #1aIFwlTw ]
作者: jason4qq (杨子颉 Charkha店长) 看板: meditation
标题: [心得] 内观中心十日课程分享 (三)完结
时间: Wed Apr 26 18:36:29 2023
子颉第一次内观笔记 (三 完结篇)
[第九天]
成就人生;圆满成就无价正法。
以信解及精勤打开心的枷锁
今天早上第一次睡过头了,听到钟声醒来时已是4:40。下去禅堂之后,也发觉人数少了一些

在早上的静坐时,开始体会到葛印卡老师的唱诵,那些拉长音的声调对扫描身体的帮助,就
像是古代的雅乐一样。雅乐是用于祭祀与典礼中使用,作用并不是令人身心产生放松的感受
,而是能够集中注意力,以利于修行与国之大事。现在对于声波与音乐的作用有了各深层的
感受了。
今天早餐前的两小时,果然还是面对了过去最后的课题,来自当时的生意伙伴,也是知名身
心灵老师的冲突。我因为当时的情绪,延续著在好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好好的面对自己,我知
道这些都终将该让它过去,一直执著在“我”和“我的”不放,对于当下的生活是没有好处
的。或许当时她所说的我听不下去的意见是对的,但是当时的我早已burn out在意志力和热
情与能量都消耗殆尽了而听不进去。 又或者当时我的意见是对的,但是已经没有了足够的意
志力将其现实化成共同的实相。
总之,虽然还是在“行蕴”中感受到那些失落与后悔的心意。但也感谢当时所遇到的人们,
让我能够有助缘继续提升成长。 而我也已经知道,重点不在于过去的伤痛,而是现在怎么面
对了。
愉快时不手舞足蹈,
痛苦时不痛哭哀号,
对两者都保持平衡──
这是最高的福祉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3-04-30 16:11:00
随喜,体道于身,赞赞
作者: SariNetra (ucchusma)   2023-05-08 15:48:00
可参考一下这里 https://youtu.be/hGH9SNBzdr4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随喜)   2023-05-09 05:58:00
谢谢分享,虽然末学我只是一个在家人,但有时候也会烦恼“是否茹素”。有了这一篇的解说,或许我们有时候在食用“三净肉”的时候,也可以不要那麽“心有罣碍”,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很爱吃肉”,毕竟本文也提及“沙门不因为吃肉而有产生乐受”,只是有时候,因应不同情境,有时候可能不容易取得素食,可能不好准备(像我有时请家人料理素食,却麻烦他们要另外花时间准备),还有,平民百姓在现代社会谋生,还是有部少人需要工作赚钱,可是有些素食餐厅却比一般的荤食餐厅或平民小吃还要更多开销,这有时候就让人觉得很矛盾。当然,如果大环境允许我们吃素,我们也就随喜。https://youtu.be/zWKcp3iugGs?t=2233我目前有想到,吃素可能也要面对一些问题,例如,我之前刚好在网络上看到一间地方大学的新闻,学生餐厅的新厂商,价格上涨的太超过,学生可能负担不起。有网友留言反应,蔬果供应商的运费(受到地形阻隔限制)也是成本,而那些县市又需要依赖外县市送来蔬果,那经济能力有限的小老百姓,是否吃“方便素”(不强制吃全素)比较有利于生计? 关于这题的答案,我也不是很确定…。不过,也有可能包涵其他因素导致学餐的价格那麽贵,例如,厂商和公家机关对于制价的规划不完善,也是有可能的。根据《康健杂志》的文章资料,素食者比较容易缺乏B12维生素,因为B12通常无法借由蔬菜、豆类、水果等食材取得。B12对于人体健康相当重要,但因为B12是水溶性微生素,因此容易被代谢到体外,是人体中比较容易缺乏的维生素。长期缺乏B12,可能会导致贫血、疲劳、肌肉无力、肠道问题、神经损伤、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障碍甚至失智等问题。根据食品数据库,维生素B12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肉类、鱼类、家禽类与奶制品,其中,“鸡蛋黄、乳酪、牛奶”是蛋奶素的人可以食用的。我自己是从小时候到现在,时常摄取精制淀粉、精制糖,牙龈常常流血(以前我有时候用淀粉、碳水化合物来打发一餐,也没有适量补充钙质、维生素C群,可能影响口腔健康状况)。不过,修行有成的人,可能不用依赖那麽多的食物来维生,他们好像可以借由禅修、呼吸、打坐来养生。可是如果是现代社会的在家居士,尤其是需要工作谋生、从事劳力活的的老百姓,可能就无法用这种养生方法进行自我调节,还是得适时摄取均衡营养来维生。典壁喇嘛仁波切曾在《佛法台语演讲》劝社会大众不要乱吃ㄧ些加工食品,建议吃得健康、养生。(当然,以法师的立场,还是鼓励大家吃素、培养慈悲心。)佛陀在制定“遮戒”时,是因应社会环境而变通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如何让戒律因应时代变迁,融入社会大众的文化,也是务实的问题,才不至于让佛教与社会大众充满“距离感”。根据一些统计资料,台湾信仰佛教的人口可能达到800万以上,但这其中也包含“佛道混合”、“民间信仰”、“显教”、“密宗”、等族群。显教的法师提供观点“菩萨戒法,唯佛ㄧ人不犯,其余凡夫皆为破戒者”,因此我在楼上留言提及“两害相权取其轻”。在末法时代,重戒尽可能持守,轻戒则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知其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仍怀有心愿为之”。https://youtu.be/xVnr2x6hKW0我有一位同事是邪知邪见的人,我认为我目前修行的功力不足,要先远离他为妙。之前被强迫听他说教,搞得我那阵子受到他的不良影响,价值观有点错乱、不对劲。我可能要忏悔,自己或许也有罪业,竟然被他影响到我的知见。https://youtu.be/lqimZec8_lY?t=161我必须要很了解整个佛法的缘起道理,才知道为什么在佛法“戒法”上,有“轻戒”、“重戒”的差别。假如你“犯了戒”,都不见得比你“破了见”还严重。http://bit.ly/3zDub7u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