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五戒的困惑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20-08-09 23:47:57
※ 引述《chessjim (我没有暱称)》之铭言:
: 五戒的困惑
: 为了了解五戒,我反省了自己从小到大做过的坏事.
: 我发现,并非所有重大的坏事都与五戒有关耶!
整理补充推文:
戒律背后的精神主要是遮止伤害的行为,像是杀盗婬妄这些显而易见都是能造成伤害
他人的身语行为。如果没有违犯这些粗显的行为,但是察觉伤害的想法也应避免,总之,
会造成伤害的身语意与烦恼有关,所以遮止这些行为也跟调伏烦恼有关。
正式的受五戒要有戒师传戒,即使没有正式受五戒,一般而言,十善业道也是应行持
的戒。又,十善业道当中虽然没有说到不饮酒,但是以佛教徒而言,追求的是清明的理智
、智慧,所以也要考虑到酒类会障碍理智的性质。
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提到,为了获得成为增上生且堪能修持正法(修持空性)
的法器,应行持十六法,此十六种法即──十善业道遮除十不善业的十种──加上遮除饮
酒、邪命、身语损害他等三种以及应修供养、布施之时应恭敬施、应修慈心等三种。
(注:在十善业道之外,另提到遮止身语损害他,二者有何差别?十善业道的不杀生
属于遮止身的损害他,而十善业道没有提到的身的损害他,例如捶打有情,此处遮止身语
损害他也应遮止捶打有情。十善业道的不恶口属于遮止语的损害他,而十善业道没有提到
的语的损害他,例如嘲笑有情,此处遮止身语损害他也应遮止嘲笑有情。)
又,佛典当中说到,能持好戒律主要跟知道惭愧有关。以<心类>来说的话,心、心所
当中,惭、愧是与第六意识心王相应的善心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