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关于“烦恼”的运作过程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8-01-09 13:32:24
不论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我们都知道烦恼一直是我们生命里重要的课题,如果我们想离苦
得乐,就必须认识烦恼,因为很明显的我们无法在内心处于烦恼的人上,说他是一个快乐
的人。
佛法中对于烦恼的认识深细程度是足以供现代心理学去研究、探讨的。烦恼里面有五种主
要的烦恼是属于非见解性质的的烦恼:贪嗔痴慢疑,如果我们能了解它的运作过程将会有
助于降低烦恼或从根本断除烦恼。
我们可以先观察像“贪”这样一个心所是如何运作的,当我们讲一个人生起贪的时候,代
表这个人的心紧紧的与心上的对境黏着在一起,有一种不愿分离的的感觉,只要分离就会
有不愉悦的感受。
为什么会说它是非见烦恼,因为贪本身没有理由当基础,但是当内心要生起贪之前,心会
先有一种“非理作意”去增益对境可爱悦意,本来对境并非如此悦意,透过“非理作意”
会将对境增添并视为完全悦意,到这个阶段,行者心中“贪”就不得不生起,也就是烦恼
就发生了。
当然非理作意前其实还有一个对对境的“实有执著”、“自性执著”,当心对境产生“实
有执著”、“自性执著”时,接下来就会有“非理作意”的增益或减损。当我们说以不净
观对治贪烦恼时,其实我们是在对治贪发生前的“非理作意”,也就是透过不净观降低心
对对境的增添。
这样说来,当我们以“不净观”对治贪时,其实仅仅是压伏内心的“非理作意”,并非从
烦恼的根部去断除,非理作意前的“实有执著”、“自性执著”才是真正烦恼的根,只有
断除实有执著、自性执著,烦恼才会真正断根。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自己成为快乐的人,我们就必须断除烦恼,如果要断除烦恼就应当认识
烦恼并了解它如何运作,不是吗?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1-09 16:01:00
"受"之后接着"爱",经论常说蕴界处,都是要人,在受时不起爱,爱生起后面跟着一定是贪瞋,所以受就要让他只能是受.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8-01-09 17:59:00
www.ptt.cc/bbs/Buddhism/M.1311657390.A.61B.html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8-01-09 18:50:00
文中所引多数并非清净教言,除语多错谬,亦无正理、经教依据,当依止善知识,从无垢清净教典中学习。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8-01-09 19:35:00
麻烦指正,我会感谢你的。请问你文中写的东西又是那部经典上所明文写的东西?还是你写的东西通通都是对的。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8-01-09 19:44:00
请参阅入中论善显密意疏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8-01-09 20:34:00
你直接说请参阅大藏经算了。请问作者是萧平实的信众吗?因为只有萧平实对元音老人的灵明觉知心为开悟的说法大批特批。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8-01-09 21:01:00
与烦恼相应即非清净教言,与人并无相关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8-01-09 21:09:00
哪故意引发他人与烦恼相应,不就是邪说。请你明示你写的东西是在《入中论善显密意疏》那几百页的资料里的那一页?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8-01-10 09:20:00
后学想:故意引发他人与烦恼相应,应不是邪说。而是说出时未考量时机与人,所引发出的后续...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8-01-10 15:27:00
我请他指正那篇文章那个地方有问题,如果讲不出来的话,对那篇文章引用文章的作者也通通是毁谤了。讨论不是丢一个疏的名称就行的,你既然说别人的文章内容还有引用的文章有问题,那请讲清楚。为什么看见别人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作者: ultrayoga (天星)   2018-01-10 16:08:00
i兄贴文的文章,如果没有看错篇的话,内容阐义是没有问题的,自在分享非常好,不要在意其他评论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