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简析大乘密乘的真实证地境界 菩提心

楼主: WEINUO (行人)   2017-11-28 09:17:44
※ 引述《feelthat (云端传送)》之铭言:
: 推 Uguar: 杂阿含有为菩提心做定义吗? 11/27 23:55
: → Uguar: 到底什么是菩提心呢? 11/27 23:56
: → Uguar: 杂阿含经的菩提心跟大乘的菩提心一样吗?? 11/27 23:56
: 推 Uguar: 我从来没否定菩提心喔 11/28 00:03
: 推 Uguar: 就我所知不同的传承宗派对菩提心的解释也会不同 11/28 00:28
: → Bonaqua: 没关系吧,有机缘自然就会想了解了。 11/28 00:33
: → Xras: "是什么"跟"有没有"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能理解吗? 11/28 01:22
: ///////
: 前文解释很多次了
: 您去查查藏文 梵文
: bodhi citta 它是翻音 不是翻义
: 就像之前说的 菩萨 = 觉有情 = 自觉令众生觉
: 菩提 就是觉悟 所以菩提心 觉悟心
: 菩提心 觉心 佛心 都是同一个意思
: 这个南传北传密乘 都是同一个意思
: 看的人没发现原来的意思 就会改变它的原义
: 菩提心的本质就是 自觉 佛觉 众生觉 同是一觉
: 所以说 发菩提心 或菩提心供 -> 上供十方佛下施有情
: 都是教导你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心 平等 无分别的心
: 菩提心本身就具有利益一切众生的本质
: 缺了这个本质 就不是菩提心 就不是自觉觉他的佛心
: 真正一个好问题能使你解脱证 佛心 菩提心
我补充一下其它资料
大乘经典最常提到发菩提心的,应该是华严经的入法界品
善财童子参访53位善知识,大多会在一开始就说
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
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再来心经上说的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汉文就是 无上正等正觉。
这在维基也有详细解释
至于大乘佛教对于菩提心的解释大都是相同。
唯一比较特别的应该算是禅宗比较强调的明心见性
禅宗的明心,指的大多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以上提供参考
: 所以如果是问 怎么观察到 证得菩提心...
: 因为这个动念 使使自身快快的得证菩提心!!!
: 这大概第三次写差不多同样的内容了...
: 所以说因缘不同 跟着同一个老师 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 不要想改变别人... 想争时 就住口吧 这样才能增长菩提心!!!
: 恭恭敬敬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11-28 10:13:00
请问W大,明心见性的标准是什么?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1-28 10:37: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feelthat (云端传送)   2017-11-28 11:33:00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前文也都解释过了 藏文直译anuttara - 没有比这更高的,无上的。samyak - 正确的。sam - 圆满的。bodhi - 菩提、觉性、觉悟。重贴一次好了 要注意到有点难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17-11-28 13:38:00
再补一个,连在汉传佛教里头沾酱油的可能都读过:金刚经。整部经的主题就是围绕在真实/胜义菩提心的修持。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11-28 14:56:00
真正明心见性,当然是证果了,可是禅宗这些公案,都已经是证果的吗,当然我们不知道.因为了解道理,跟证悟是很大的差距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1-28 18:14: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11-28 18:28:00
悟后起修的"悟"是什么呢?如果已经证果,不用修也能七生完烦恼的完全断除,就是无学位了.所以悟是什么呢?
作者: yenbean (新北宅男)   2017-11-28 19:17:00
我的妈妈是女人
作者: wucs (far away from)   2017-11-29 18:59:00
了知心因缘生,证悟空性。证悟程度会不同,如初地不如二地心与性有很多解释,有时混说,有时不同。性也有人说是习性学止观要依靠善知识goo.gl/xu99Mp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17-11-29 21:32:00
悟就是烦恼本空 哪有烦恼断不断 哪有果位证不证哪有涅槃得不得圆教义是没果位可说 是借用别教果位来说圆教果位对禅宗一点都不重要 舍一切世间相对法 单刀直入
作者: wucs (far away from)   2017-11-29 22:45:00
菩萨道的话 除了证悟程度外 还有菩萨行(波罗密)圆满的差别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1-30 00:38: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1-30 23:52:00
唉~~Bona在隔壁版引用净土宗大师的说法,想往生去净土就是发菩提心看吧~~这就是菩提心的意思被各宗各派挪为己用的现象搞一个菩提心调查,会发现各个宗派对菩提心的解释也不同事实上菩提心不过就是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心真是各种被扭曲解释我们尊敬佛陀,就不要将佛陀的佛法任意随自己的意思改变名为大师又如何?真理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30 23:58:00
不是这样的,U大您这样又是片面解释了。菩提心绝对是大乘精神,净土法门也非常强调四弘誓愿。弥陀四十八大愿更是广大利益众生的弘愿。我会特别再提,是因为净土法门属于特别法门,信愿功德力当中,与弥陀愿力相应加持,菩提心的功德自然也会在众生心中发起,这是佛的智慧。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2-01 00:01:00
我实在不能认同将菩提心这样重要的词汇,竟然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任意强加自己的解释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0:02:00
因为不可能每个众生如畜生等三恶道,或人道的恶人等,希望这些能够都像我们正式学过经教,正式发心,佛要度广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2-01 00:02:00
我们可以做个菩提心普查,到后面根本没人尊重菩提心本来的意思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0:03:00
大的有情众生,以胜义方便法来摄受,才能真正广度有情。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2-01 00:03:00
也就根本不尊重佛陀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0:04:00
这是您片段的误解而已,同样的大德,我也可以找出他们极强调发四弘誓愿的法语出来。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2-01 00:05:00
四宏誓愿并不是菩提心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0:05:00
我想表达的是,往生净土,在方法上有不同善巧。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可见您并不了解。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2-01 00:06:00
光宏誓,其实也只是想去极乐世界享福而已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0:06:00
极乐世界的环境好,但您要知道那边是学校。设备都是用来修行弘法用的 ~鸟水泉池树木,这些都在宣扬妙法,这才是极乐世界。您认知上就误会净土极乐的意义了 ~不相信的话可去读<无量寿经>,里面都有写。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2-01 00:08:00
今生就可以修了,何必等来世尤其或许净土根本没这么容易去到时两头空,岂不浪费岁月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0:09:00
我觉得这就是现代人最大的毛病之处 ~一方说 正面A , 另一方马上想到 反面A。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2-01 00:10:00
一般人哪有可能念一念佛号就往生到净土去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0:10:00
强调往生,等于今生不修吗 ? 当然不可能阿。你必须要了解知道一件事,净土修行跟一般人一样要断烦恼~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2-01 00:11:00
这里不修,过去又要修什么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0:11:00
那强调往生的目的在哪 ?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0:12:00
您知不知道,你这一世要解脱轮回,要断八十八品见思惑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断光的,光见惑初果就非常难了。那如果今生没修好,要放著轮回去吗 ?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2-01 00:13:00
其实有初禅升起就是有往生色界的基础了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0:13:00
难道佛爱护众生,都不留特别方法来保护众生吗 ?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0:14:00
纵使让您修到四禅天,您还是要轮回的~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2-01 00:14:00
每个众生有自己的贪嗔痴,佛也管不了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0:15:00
末学也只能点到这,净土法门是今生后世都重视的。您如过真的要修行,可以问南传专修解脱道,阿含的大德,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2-01 00:15:00
依著四圣缔获得的禅定是向解脱的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0:16:00
您去问看看断烦恼的次地,有没有您想像中这么容易。如果连见思惑的内涵,如身见、边见、见取..等,怎么破,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2-01 00:17:00
我只是觉得今生不修,往生去哪里又不确定很可惜啊~~~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0:17:00
怎么观修,都没有基本概念,这样的修行会很茫然的。不要闭门造车阿~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0:18:00
要找善知识阿,无论您学什么法门。自己不要乱搞 ~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2-01 00:18:00
极乐世界也是有解脱道的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2-01 00:19:00
我没乱搞,经典就有写怎么修行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0:19:00
最基本的你去看看南传阿毘达摩怎么讲修行,会有观念。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2-01 00:20:00
乱搞的是去把自己的意思强加在佛教名词上的人菩提心最后变成往生净土的决心呜呼哀哉~~窜改法义,莫此为甚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0:21:00
我觉得谈太多只是戏论而已~各修各的吧 ~ ^ ^"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2-01 00:21:00
菩提心就是上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0:22:00
有因缘再深究了 ~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2-01 00:23:00
跟往生净土差很多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0:23:00
想去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学成佛,不就是求无上正正觉心。所以菩提心很深广的。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1:05:00
阿弥陀佛,弥陀经要解里的结论,[火逢][火旁]宅里戏论纷然,念佛往生的道理乃是佛与佛方能究竟,一般通儒禅客在讨论,都是越推越远,不如不懂教理的愚夫愚妇老实念佛,来的较容易往生阿!他们理不懂是属于事持,往往能持至一心不乱,这时就从事持进入理持,也就是说他们此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和佛菩萨所行相应,不是什么都不修,而是渐渐地与佛法暗合道妙,契入境界得到法益。另外,净空法师告诉我们,那为何有人唸了二三十年都不相应?因为他们疏忽了三十七道品的前三科的修行,也就是说为何弥陀经鸟音说法是从五根五力讲起,原因是往生极乐的人已经具备前三科的基础,人人都已俱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所已再提前三科已经没意义了。(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禅宗明心见性的境界。)印光法师文钞里面有篇针对永明大师<禅净四料简>的讲解,很精辟,有空建议可以好好看一看,对末法时期的众生,为何舍净土就难以成就,这个四料简真的是祖师苦口婆心地再三劝导。愿我们末法时期的佛弟子们,普皆万修万人去,阿弥陀佛。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01:42:00
感谢n大分享。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2-01 10:08: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12-01 11:08:00
N大,愚夫愚妇会懂会行三十七道品吗,没有深入学习会懂三十七道品吗?这已经是止观双运的修行,一般人修到这个程度,不能说他是愚夫妇,而至少是定有成就,慧学也有成就的高人了光念佛,要从事一心到理一心,必需如你后段说的才行.如果能依照三十七道品去做,不管念佛或禅宗,都是很好的法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2-01 12:51: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14:32:00
阿弥陀佛,感谢指教。末学会这么说是依据净空法师给许哲居士"授记"(还是该说认证?),她是个天主教徒晚年皈依佛门,虽然不懂佛法戒律没受过戒,但是净空老法师说她的心行(所作所行等)都合乎佛门的戒律,授给她五戒证书,因为净空法师认为,纵使没有受戒仪式,她的五戒十善已经修到了一百分。 http://blog.udn.com/acewang3005/2626728 (找到了)又,念佛法门是可以从事持念至理持的,到时候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所以依照净老给许哲居士授证的例子,末学才会讲出"此时愚夫愚妇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暗合道妙潜通佛智了。"但果如s菩萨所言,似乎与末学认知有所不同,这点末学会再多多学习,以求更正确的解答。感谢您的指证,谢谢!正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1 18:20:00
末学的看法是有二种,第一种属于事持到一定程度,开智慧了,也就是潜通佛智,佛法有一种称为道共戒,属于证悟后自性就俱足戒行。第二种属于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后,就马上得弥陀愿力加持自性德能的显露已经属于登地菩萨境界,自然也符合道品,这也是净土因缘殊胜之处。佛法当中有一个观念很重要,"智慧属于本俱",不是外得,我们一般透过学习的属于知识,佛学知识,透过这些知识去落实净化烦恼后,原本被无明烦恼覆蓋的智慧,才会显发。所以如三十七道品,真正的三十七道品在自性当中。外面学的三十七道品,只是一个指引方针。这是佛法与世法,观念上的差异。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恢复自性。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12-01 19:02:00
不要认为学习太多佛法是分心了,像三十七道品,小可以说是三学戒定慧,放大是八正道,再放大是三十七道品,一样的法,说的更详细.详细才能知道要怎么做,有没有做错.老实念佛是方便,进一步学习后佛法是什么,再来念佛,就不只是念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2 00:19:00
阿弥陀佛,大势致菩萨念佛圆通章告诉我们,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单就老实念这一句佛号,便能明心见性。像莲池大师说的,正修是一句阿弥陀佛,助修还是一句阿弥陀佛。这样说来那些对佛法都不懂的,所谓愚夫妇都能靠一句就念到理持,才是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顿全收殊胜之处。末学再次看了一遍弥陀经要解,蕅益大师确实是说事持跟理持都能念到见思惑任运先落,即是事一心不乱,进而或破一品无明得到理一心不乱。而非事持得事一心,理持得理一心。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2 00:30:00
其实二位都没说错,二种修持方法都各有利益,也有所本,主要还是看自己的因缘去选择修持。有人对专念一句佛号能真诚恳切,认真坚持下去也能得利。有人欢喜从各种道品一个一个修才觉得踏实,这样也能得利~各类修法,都有成就的人,其实主要还是看自己的因缘信心~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2 00:35:00
如果说一定得学习佛法是什么才能成就往生极乐,那不就是说不懂佛理的愚夫妇们往生没有分了吗?这样子似乎违法了佛陀开立念佛法门为特别法门的殊胜之处,即是阻碍了下等根性人们往生的信心了。以上是末学的心得,有错误之处可以说。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2 00:36:00
修持就像吃饭一样,最终目的在于吃饱。好吃、不好吃,只是每个人口味选择不同而已。契合自心调伏的方法,愿意转变心态的方法,就是善法!然而修行,建议还是要有一个主要的师承。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2 00:48:00
嗯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2 00:48:00
毕竟先贤走过的路,他们有经验,他们也已经整理了重点,选定了,就一门深入的修持下去,这才能真受益。法门有没有效果,真正要检验的是我们自己的心转变了没~很多大德都不断强调,修持一个方法,何时算合格了 ?并非看我们修了几次,并非看我们修了几年,而是看自己的心是否真正的转变,合乎修持这个方法的标准心态。关键在这个角度上 ~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2 01:06:00
末学要再去睡了(最近常常睡到一半醒来,是佛菩萨要我上来学习的吗?~.~\\\),大德菩萨晚安,也请早点休息吧。保重,保重。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2-02 02:17:00
心一一心,心如如心,处于定。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2 08:27:00
阿弥陀佛,针对s菩萨所说,认为末学反对多学是分心之言,稍作解释。末学在别处有提过学佛不能贪佛法,s菩萨似乎是指这件事。其实末学不反对多学,而是要强调同一时期只能专精一样,心要用在一个法门之上。所谓禅净双修等,其实是师父见我们不是学禅的料,善巧方便要我们唸唸佛号,真正得益之处其实不在禅而在念佛。这是末学听过净空老法师亲口说的。“人人都能修”是净土法门标榜之处,就是它应机最广之处。因此,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就是发菩提心真实的修行人。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2-02 11:53: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7-12-02 17:06:00
就观无量寿经的分法 往生净土的人有分九品我们白话说的愚父愚妇 其实标准是孝养父母,行世仁慈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再白话一点就是心地好尽孝的善人 这只是中品下生而中品往上就要持五戒或是持八关戒 到了上品更要能信因果 解大乘法义 甚至认真读诵大乘经典才行而说可以就念佛以事持达理持 或到事一心理一心那是在说修行(用功)时的主要做的事情 像是我们参禅或提话头或是南传正念或净土佛号 主修时选一个专心做专心下功夫之后会有成就 但是这是行的部分他不是说我靠一句佛号可以把整个佛学理论架构唸出来佛学理论架构还是要花时间学的 理论架构清楚了之后念佛才容易往正确的路上念佛学理论架构 各宗选用的有大有小 净土要自修至少要能读弥陀要解或是多读印光大师跟彻悟禅师语录要再理解汉传佛教那要多读天台跟华严的判教要跟其他宗派互动还要读过南传跟藏传的修行架构才行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12-02 18:24:00
很高兴能这样讨论佛法,各位说的都很有道理.唸佛我举一个例子,像有人往生请人来唸佛,但那不是真的出家人,只是拿钱办事,表面上也是唸佛.我以为这是没有任何功德的唸佛,因为发心很重要,发恶心做好事,是恶事而不是好事.所以唸佛一定先知道唸佛有功德,叫人没事多念佛.多念佛后,要教他专心念佛,比多念功有功德;专心念佛后,要教念佛是心念佛,是心是佛,最后再教,真正的功德来自般若,了解空义才是真念佛.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2-02 18:46: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2 23:47:00
阿弥陀佛,末学也是很欢喜能像这样与诸位菩萨们讨论交流。末学记得在印光法师文钞里,有一篇是在回应学人的提问,问题就是在说念佛一定要先知道真如本性是什么,唯有是心是佛阿弥陀佛,末学也是很欢喜能像这样与诸位菩萨们讨论交流。抱歉,手机怪怪的,再重推一次。阿弥陀佛,末学也是很欢喜能像这样与诸位菩萨们讨论交流。末学记得在印光法师文钞里,有一篇是在回应学人的提问,问题就是在说念佛一定要先知道真如本性是什么,唯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念佛,方是真念佛。而印光法师指出,若是如此,能从此法门得真实利益之人就寥寥无几了。末学的认知是,念佛法门乃是从初发心至佛果地皆能行的法门,所谓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开智慧之后就是进入理念,不是事念了。当然这个事持要像s菩萨所言,用心要对位,不然就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2-03 00:58: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3 03:48:00
阿弥陀佛,末学找了一篇黄念祖老居士说明事持达到理持的文糟糕,连结推文都失败。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4/240728.html成功了,原来缩网址会推文失败。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3 04:53:00
其实学佛有一法,是超越所有宗派,涵盖世间出世间一切法掌握这个诀窍,成功就不远了。这一法,即是印光大师讲的 "诚敬"。末学这些年来,体会到的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法而真的是印祖讲的 "真诚恭敬心"。这份心放在世间,表现出来的就是敬业的态度。放在佛法也是一个道理,能否学到心里,真的就靠诚敬了。末学对此有很深的感受,也很感恩日本的一位女歌手,我在观赏她的表演时,才明白什么叫真诚的投入表演,恭敬的对待当下这一份工作,佛法其实都在世间当中,善知识也在我们生活周遭,这样学习会很法喜的。看到别人优秀的一面,自己也才警觉非常不足的地方。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3 08:18:00
阿弥陀佛,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2-03 11:09: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17-12-03 12:06:00
有些缩址ptt会档 因为有广告 要选一下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3 14:49:00
阿弥陀佛,感恩,下次会好好选择。
作者: tomwu1993 (吴京)   2017-12-22 08:02:00
看完推文,我觉得我没什么长进,呵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