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佛陀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
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天,来了一位年轻的婆罗门,因为不满他的哥哥随佛陀出家,
所以就当着佛陀的面,以激烈的言辞,十分气愤地谩骂佛陀。
佛陀静静地听完这位年轻婆罗门的谩骂发泄,然后才反问这位年轻的婆罗门说:
“婆罗门!你有没有亲朋好友来你家拜访的经验?”
“有啊,瞿昙!那又怎样?”
“婆罗门!你曾经准备餐饮,来招待那些到访的亲朋好友了吗?”
“有啊,瞿昙!”
“婆罗门!如果他们没吃你准备的餐饮,那你所准备的餐饮,最后会归谁?”
“瞿昙!如果他们没吃,那些饮食当然还是归我啦。”
“这就对了,婆罗门!你来我面前,对我粗言恶语,侮辱谩骂,
我都没接受,那你刚才那些粗恶谩骂,最后又归谁了呢?”
“瞿昙!虽然你不接受,但我已经给你了。”
“婆罗门!没有我的接受,何来你的给予?”
“瞿昙!那你说说看,什么是接受?什么是给予?什么不是接受?什么不是给予?”
“婆罗门!如果你骂我,我反过头来回骂;你对我动怒,我也回过头来对你动怒;
你打我,我也回打你;你斗我,我反斗回去,这就是有了接受,也完成了给予。
反之,如果不以谩骂回应谩骂;动怒回应动怒;拳头回应拳头;争斗回应争斗;
这就没有接受,也成立不了给予。”
“瞿昙!我听以前我们有德行的婆罗门长老说,
如来、阿罗汉、等正觉在面对别人的怒骂侮辱时,是不会生气,也不会动怒的。
而今,你生气动怒了吗?”
这时,佛陀回答说:
“瞋恚永断的人,还有什么事会让他起瞋心的呢?
你应当了解:
善于自我调伏而正当生活者,是不会有瞋心的,
更何况是全然依于正智、正慧而生活的解脱者!
以瞋怒来回应瞋怒,这是恶劣的人、恶劣的事;
不以瞋怒回应瞋怒的人,
才能赢得最难赢的战争。
因为他不但明白对方为何愤怒,
也能够让自己沈静而提起正念,
不但战胜他人,也战胜了自己,
让自他都获益,是双方的良医。
如果有人认为这样的人是傻瓜,
那不过是个不懂正法的无知者。
不瞋胜过瞋恚;善行胜过不善;
布施胜过悭贪;诚实胜过妄语。
圣贤者不会动瞋心,也不会有害人的念头,
但恶人执著于瞋恨,却像山那样难以松动。
瞋恚的心,像匹狂奔的马;
狂奔的马,要靠缰绳控制,
但那控制狂奔马儿的缰绳,
远比不上能控制内心的调伏力!
所以我说世界上最好的调御师,
不是那手持缰绳控制马儿的人。”
相应部-第7相应((婆罗门相应)-2经(恶骂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
恶骂者婆罗堕若婆罗门听闻:
“听说婆罗堕若姓之婆罗门在世尊面前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
就生气、不悦地去见世尊。
抵达后,以无礼的、粗恶的言语责骂、诽谤世尊。
当这么说时,世尊对恶骂者婆罗堕若婆罗门这么说:
“婆罗门!你怎么想:是否[有]你的朋友、同僚、亲族、亲属、客人来[拜访你]吗?”
“乔达摩先生!有时[有]我的朋友、同僚、亲族、亲属、客人来[拜访我]。”
“婆罗门!你怎么想:你是否招待他们可吃的硬食或软食或美味吗?”
“乔达摩先生!有时我招待他们可吃的硬食或软食或美味。”
“婆罗门!但,如果他们不领受,那是谁的呢?”
“乔达摩先生!如果他们不领受,那还是我们的。”
“同样的,婆罗门!你恶骂、激怒、批评不恶骂、不激怒、不批评的我们,
我们不领受,婆罗门!那还是你的;婆罗门!那还是你的。
婆罗门!凡回骂恶骂者;回激激怒者;回批批评者的人,婆罗门!
这被称为‘一起吃;交换。’
我们既不与你一起吃,也不与你交换,婆罗门!那还是你的;婆罗门!那还是你的。”
“包括国王的众人这么知道乔达摩:‘沙门乔达摩是阿罗汉。’
而,乔达摩尊师还生气。”
“愤怒从何处来?对已被调御、正确生活的无愤怒者;
对从正确地了解的解脱者;对像这样的寂静者来说。
对已发怒者发怒回去,那样对他只会更糟,
不对已发怒者发怒回去,他打胜难胜利的战斗。
行两者之利益:自己的与对方的,
知道对方已被激怒后,他正念地平静下来。
当治疗两者时:自己的与对方的,
思量:‘他是愚者’的人们,是法的不熟知者。”
当这么说时,恶骂者婆罗堕若婆罗门对世尊这么说:
“太伟大了,乔达摩先生!……(中略)
我归依乔达摩尊师、法、比丘僧团,愿我得在乔达摩尊师面前出家,愿我得受具足戒。”
那时,恶骂者婆罗堕若婆罗门得到在世尊的面前出家、受具足戒。
受具足戒后不久,当尊者恶骂者婆罗堕若住于独处、隐退、不放逸、热心、自我努力时,
不久,以证智自作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那善男子之所以从在家而正确地出家,
成为非家生活的梵行无上目标,
他证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
尊者恶骂者婆罗堕若成为众阿罗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