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帕奥禅师禅修指引 去尘除垢 (四)

楼主: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5-18 13:29:50
: 推 yogi: 然而经文中所列5种方法都不是以彻底断除嗔恨为目标的毗婆舍 05/18 12:49
: → yogi: 那,而是以定力为导向的奢摩他业处。 05/18 12:49
贤友你对经典有所误解
经文中所列5种方法 是以将瞋恨彻底降伏为目标的毗婆舍那
观 就是毗婆舍那
经典中所列 慈心观 悲心观 舍心观 都是毗婆舍那 以彻底降伏瞋恨为目标
所谓彻底降伏 是指压制 不令升起 而非断根
若要"彻底断除"瞋恨 必须成为三果以上圣者 这在上一篇有回复了
比如佛陀在菩萨阶段(还未成为圣者) 祂曾经因为修行慈心观而五百次往生于梵天
在此祂的瞋恨被长期彻底降伏 而非断绝
但若在他如此省思业的拥有性之下,瞋恨还是没有止息,
他应当省思导师(佛陀)过去(世)的行为。
于此是省思它的方法:
如今,你这已出家的人,当你的导师还是一位未觉悟的菩萨,
还在四阿僧袛与十万大劫里实行诸波罗蜜时,即使他的敌人多次尝试杀害他,
他都不让瞋恨腐败自己的心。
例如,在《具戒本生经》(Silavant Jataka)里(记载),
有位元邪恶的大臣因为瞋恨王后,所以煽动敌王来占领(菩萨)他那三百由旬的国土。
当他的朋友们想要起来保卫国家时,他不准许他们动用武器。
再者,当他与一千位臣子被埋至颈项于乱葬岗的土坑里时,他也毫无一念的瞋恨。
当他受到来吃死尸的土狼群之助,挖掉了泥土,而奋力保全生命之后,
再通过夜叉的助力去到自己的寝室,看到他的敌人躺在自己的床上时,他也不生气,
而且还待之为友,共同发誓,然后说:
勇者发愿,智者不灰心;我见自己正如我所愿。(《本生经i, 267》
在《忍辱主义者本生经》(Khantivadi Jataka)里,愚蠢的迦尸王
问他道:“沙门,你所教的是什么?”而他回答道:“我是教忍辱的人。”
当那国王(命人)以有刺的鞭鞭打他,再斩断他的双手双脚(及切掉双耳和鼻子)时,
他一点也不生气(见《本生经》iii, 39)。
或许已成年的出家人会这么做并不稀奇,
但在他还是(七个月大的)婴儿时也已曾经如此做。
在《小护法本生经》(Culadhammapala Jataka)里,
他的父王大威势王 (Mahapatapa)命人斩掉他的双手及双脚,就好像斩掉四支竹笋一般
,而他的母后则如此悲泣:
“啊!护法那双以檀香沐浴的手被切断了;他是此大地的继承者。王啊!我感到窒息。”
(《本生经》iii, 181)
当时他的父王还不满意,而下令把他的头也都斩掉。
然而,即使在那时候,他连一丝瞋恨都没有,因为他很坚定地下了如此的决心:
“现在是抑制你自己的心的时候;护法,现在你应当对这四种人保持舍心,
那即是命令人斩掉你的头的父亲、斩你的头的人、你那悲泣的母亲及你自己。”
或许已获得人身者会这么做并不稀奇,但在他生为动物时也都曾经如此做。
当菩萨是六色牙象王(Chaddanta)的时候,他被毒箭射穿肚脐。
即使在那时候,牠对伤害牠的猎人一点都不怀恨,不让瞋恨污染自己的心,所以说:
“中了毒箭的象心中无瞋地对猎人说:‘你的目的是什么?为何你如此杀害我?
你的意图是什么?’”(《本生经》v, 51)
当那象如此说之后,(猎人)告诉牠:
“尊者,是迦尸王的皇后派我来取你的象牙。”
为了圆满她(皇后)的愿望,牠切断自己那对散发著六色光辉的美丽象牙给他(猎人)。
当他是大猴王时,被牠从悬崖下救上来的那位男人心想:
“跟森林里的其他动物一样,这也是人类的食物。既然如此,
为何饥饿的人不杀此猴来吃?以牠的肉作为旅途的资粮,我将独自踏上旅程;
以它作为我旅途的资粮,我将越渡荒野。”(《本生经》v, 71)
当时,他就拾起一块石头猛击牠的头,但那猴王泪盈满眶地看着他,说道:
“噢,善士,请别这么做!否则,你所遭受的果报将长久地令到一切他人(感到极害怕)
,而不敢造作诸如今天你对我所做的事。”(《本生经》v, 71)
但牠心中毫无瞋恨,而且不顾自身的痛苦地带引那人到达安全之地。
当(菩萨)他生为菩利达多龙王(Naga Buridatta)
躺在蚁丘上持布萨戒(uposatha sila) 时,
虽然牠(被捕且)被洒上有如劫末预兆之火般的咒术药,然后被装进笼子里,
带到整个阎浮洲(Jambudipa,印度)去玩把戏,
牠对(捉牠的)那个婆罗门一点瞋恨都没有,
所以说:
“当被放进笼子里,被他以手击碎时,我对阿拉巴纳没有丝毫瞋恨,
以免破了自己的戒。”
当(菩萨)他生为瞻波龙王(Naga Campeyya)被捕蛇者恶待时,
牠也不让瞋恨在心中生起,所以说:
“当我如法地持布萨戒时,捕蛇者把我捉到皇宫门前变把戏。无论他想到任何颜色,
青色、黄色或红色,我即如其所愿而变化。我把陆地化为水,又把水化为陆地。
若我在当时发怒,我可把他烧为灰烬。若我放松对心的掌握,我即会破了戒;
而破戒者是无法证得至上目标的。”(《行藏》85)
当(菩萨)他生为护螺龙王(Naga Savkhapala)时,牠被十六个村民以利矛刺穿八处,
更以有刺的蔓藤穿进伤口,以坚固的绳穿过鼻子,然后以棍子抬走,
而牠的身体则被拖拉于地面上,遭受极大的痛苦。
当时,虽然牠有能力只须以怒目相视,即可把那些村民化为灰烬,但他在张开眼睛时,
甚至连一点瞋恨也不显露出来。所以说:
“阿拉拉,在十四日及十五日时,我例常地受持布萨,
直到有十六个村民拿来一条绳子及一支坚固的矛。
那些猎人(村民)割开我的鼻子,以绳子贯穿该孔,然后把我拖着走。
虽然感到极度痛苦,我依然不让瞋恨破坏我的布萨。”(《本生经》v, 172)
增支部:
“诸比丘,有五种降伏瞋恨的方法。
当比丘心中生起瞋恨时,他必须以这五种方法来将瞋恨彻底降伏。是哪五种方法呢?
心中生起瞋恨时,他应当修行慈心观
心中生起瞋恨时,他应当修行悲心观
心中生起瞋恨时,他应当修行舍心观
心中生起瞋恨时,他应当忘掉及不思惟能引起瞋恨的目标
心中生起瞋恨时,他应当思惟每个人的业是自己的财产
他应当如此降伏瞋恨。
另外找到一些帕奥禅师关于舍心观的论述
答4-18:禅修者可以直接修行慈心观、悲心观或喜心观而证得初禅。
然而,修行舍心观只能产生第四禅;
若禅修者要达到舍心观第四禅,
他必须先修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达到第三禅。
次第地修行上述三种法门达到第三禅之后,以它们为基础,才能修行舍心观达到第四禅。
问8:为什么唯有达到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第三禅之后,
禅修者才能达到舍心观的第四禅?
答8:由于舍心观没有初禅、第二禅、第三禅,只有第四禅,
所以它必须获得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的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的支持,
然后才能达到其第四禅。
其他业处的初禅、第二禅、第三禅不能支持舍心观第四禅。
为什么呢?因为物件不同的缘故。
例如安般禅那以安般似相为对象,地遍禅那以地遍似相为物件,
但是舍心观采取众生为物件。
而慈、悲、喜这三梵住也同样采取众生为物件,
所以只有它们能够支持舍心观的第四禅。
问9:为什么修行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只能达到第三禅,不能达到第四禅?
答9:每一种第四禅都是中性的,都与舍受相应。
舍心观的态度是中性的,因为它省思每个人的业属于他自己,
依照自己所造的业而承受快乐或痛苦。所以修行舍心观能够达到第四禅。
然而,慈心观接近情感的作用,怀着愿其他众生得到安乐等愿望。
悲心观的态度是愿其他众生免除痛苦。
喜心观接近欢喜,对别人的成功抱着强烈的欢喜心。
这三者的态度都不是中性平等的舍。
慈心禅、悲心禅及喜心禅的受是悦受或称为乐受,不可能是舍受。
因此修行它们不能证得第四禅,只能达到第三禅。
作者: yogi (Yogi)   2016-05-18 14:36:00
底下的帕奥禅师问答录不是正说明了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奢摩他而非毗婆舍那吗?毗婆舍那要以究竟法为所缘,可以观照出定时心的无常苦无我。但是把心投向众生散发慈悲喜舍,照清净道论所言这是概念法所缘属奢摩他。所以帕奥禅师也说了,修慈悲喜舍可以证到四种色界禅那,而没说修慈悲喜舍可以证三果。这段增支部经文谈五种降服瞋恨心的方法无疑是在奢摩他的层次上所说的,当然能用奢摩他来暂时去除这些烦恼也是很可贵的,所以我再把我的问题在这基础上重新整理一次:在已经有三禅基础上的禅修者,为什么仍需修证四禅来降伏瞋恨呢?三禅所降伏瞋恨的效用与四禅所降伏瞋恨的效用有何不同呢?嗯 慈心的本质就是无瞋 悲心虽与无瞋不一样 但只要悲悯心所在作用 则无瞋心所也必然与之俱生 至于舍心观让心住于舍受中而瞋心必然是与忧受俱生 所以也可以排除瞋心 这是从阿毗达摩观点的诠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