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相应菩提道次第纲要 (2-1)

楼主: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5-18 12:49:32
※ [本文转录自 Buddhism 看板 #1NE_Ey0M ]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看板: Buddhism
标题: [心得] 相应菩提道次第纲要 (2-1)
时间: Wed May 18 12:46:48 2016
2. 探究古老教说的根据
2-1 关于四部圣典的发展
佛灭后 116 年佛教发生部派分裂前,当时佛教各地僧团的共传经说,是从佛灭当年“第
一次结集”至佛灭后百年“第二次结集”,历经百年的发展所形成的四部圣典。
关于四部圣典的集成次第,经师传承的阿难系说是先集《相应部》,律师传承的优波离系
大众部及分别说部,都说是先集《长部》。经师(阿难系僧团)记载的《相应阿含》、
《长阿含》、《中阿含》、《增壹阿含》等集经次第,是在陈述圣典集成历史的次第。
律师(优波离系僧团)传说的次第,如大众部、分别说系化地部说的《长阿含》、《中阿
含》、《相应阿含》、《增壹阿含》,或是分别说系其余的法藏部、饮光部说的《长部》
、《中部》、《增支部》、《相应部》等次第,或是铜鍱部编集的《长部》、《中部》、
《相应部》、《增支部》等次第,应当都是在“第二次结集”四部圣典发展完备后,因为
部派的分裂促成各部派依据四部圣典的内容,另外再编排出自部作为引导世人信仰、学法
、辨证、禅修与生活日用的运用次第。因此,阿难系僧团的记载是表述四部圣典集成的历
史过程及次第,优波离系诸部派传说的次第,则是重在表现自身部派的运作及取用。
四部圣典的集出及内容,是由“第一次经典结集”至佛灭百年间,僧团当中的“持经者
suttadhara(或称“持法者 dhammadhara”)”及“持母者 mātikādhara”的持诵
内容所编集而成。“持经者”是持诵‘因缘’、‘食’、‘圣谛’、‘界’、‘五阴(蕴
)’、‘六处’、‘道品(四念处等)’等七事相应教(修多罗),还有佛灭百年间增新
、附会为“佛说”、“佛弟子说”的‘记说’,以及传说出自护法八众之歌咏、偈颂性质
的‘祇夜’。“持母者”是持诵“经法纲要(本母)”,“母”是指目得迦(巴 mātika
)、(梵 摩呾理迦)又称为本母、智母,行母等,这是指从传统的经说传诵中,加
以整理出诸经说的纲要及通义,成为经法要略的传诵。
根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四十、《阿育王传》卷四、《阿育王经》
卷六等记载的比对,发现对于“经法纲要(本母,巴 mātika 目得迦),(梵
摩呾理迦)”的“智母”、“本母”、“摩窒里迦”、“摩得勒伽”的内容,一致共说的
是“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也就是在早期经
说传诵当中,被称为‘修多罗(包括因缘、食、圣谛、界、五阴(蕴)、六处、道品等七
事相应教)’的‘道品’部份。在佛灭后百年“第二次经典结集”时,“持经者”持诵的
‘七事修多罗’、‘记说’、‘祇夜’等九部经,被僧团依照经说的长短,分编为《相应
阿含》、《中阿含》、《长阿含》;“持母者”持诵‘七事修多罗’、‘记说’、‘祇夜
’等九部经的“本母”,则分类纂集为《增壹阿含》。因此,在“第二次经典结集”时,
共有四部圣典的集成。
四部圣典的集成次第,在不同部派的《律藏》陈述中(参考《正法之光》第 27 期
p.22~p.23),可以见到《长阿含》(《长部》)编在《中阿含》(《中部》)之前,
《中阿含》(《中部》)则在《增壹阿含》(《增支部》)之前,这三部圣典如是编排次
第,是所有部系的共说。真正差异的说法,是《相应阿含》(《相应部》)与《增壹
阿含》(《增支部》)的编排次第。
四部圣典当中的《增壹阿含》为最后集出的说法,是阿难系说一切有部、优波离系的大众
部与分别说系化地部、铜鍱部的共说。虽然分别说部系的法藏部、饮光部不是这么传说,
但是可以说部派初分时,两大部系、三大部派都有《增壹阿含》最后集出的记载。如此可
见,《增壹阿含》为最后集出的记载,应当是相当可信的说法。
关于《相应阿含》(《相应部》)的编排次第,阿难系僧团则依集成历史的先后,将保
持“第一次结集”集成之‘七事修多罗’的《相应阿含》,说是编在其他三部圣典的前面
;大众部是说《相应阿含》编在《中阿含》之后,列在佛教辞典性质的《增壹阿含》之
前;分别说部系的化地部、铜鍱部是与大众部的编集次第相同,将《相应部》编在《
中部》之后,《增支部》之前;分别说部系的法藏部、饮光部则是将《相应部》编在
《长部》、《中部》、《增支部》的后面,列在自部编集的《杂藏》之前。
然而,笔者个人认为目前的经说传诵包含了古说及增新,古说的重点应当是在“显扬不共
世间的真实义”,而增新主要应是出于两种目的:第一个目的,应当是为了详细解说 佛陀的教导,辨明佛
法的真义,厘清学人的疑虑,破斥讹误的说法,引摄学人契入佛法;第二个目的,应是仰
敬 佛陀的圣德,赞叹佛法的殊胜及利益,传扬僧团的清净与功德,引导人天归敬佛、法、
僧。因此,出自第一类目地的增新传诵,多是附会为“佛说”、“佛弟子说”的‘记说’
,因为这类增新是为了“解说佛法,辨明真义,厘清疑虑,破斥讹误,引摄入法”,
所以经说的篇幅应当会比原有古老的‘七事修多罗’更长,并且是越后期增新的经篇就越
长。理由是经过初步的解说后,如果学人还无法明白,再次的解说必会更加详细广博。如
此一来,这类的增新经诵,应是先传出短篇,次为中篇,后为长篇。出自第二类目地的增
新传诵,多为传说出自护法八众之短篇歌咏、偈颂的‘祇夜’,这类增新的出现应当相当
的早,这是在严谨的经说法教之外,为了通俗布教的需要而形成的赞咏,内容简约、感性
,应对的对象相当的多面。
如果真是如笔者所言,四部圣典的集成次第,当然原有的古说是最初的传诵,那么传诵“
第一次经典结集”集成之‘七事修多罗’的《相应阿含》,必定是被编在最前面。另外,
在佛灭后百年间增新、附会为“佛说”、“佛弟子说”的‘记说’,还有传说出自护法八
众之短篇歌咏、偈颂的‘祇夜’,都是在“第二次经典结集”时,由佛教僧团依照经说的
短、长予以分编。僧团分编时,属于短篇歌咏、偈颂的‘祇夜’与短篇的‘记说’,
是与短篇经说为主的‘七事修多罗’合编为《相应阿含》,这些内容既有初始集成的古老
经说,也有较早传出的增新传诵;属于中篇的‘记说’传诵,多是在增新的短篇经说之后
传出,应当是编在短篇经说为主的《相应阿含》之后,成为《中阿含》,内容应当是稍晚
些时期才传出的增新传诵。属于长篇的‘记说’传诵,内容多是仰赞 佛陀的圣德,引摄世
人崇仰世尊,增进世人对佛陀与佛法的崇敬为主。这些内容很可能是在 佛陀入灭后,随即
作出的增新传诵,弟子们借由怀念、推崇佛陀的伟大,方便摄化一般世人归佛,如此才会
被编在《中阿含》之前,成为《长阿含》。最后编集出来的圣典,应当是由“持母者(持
经法纲要者)”持诵九部经(‘七事修多罗’、‘祇夜’、‘记说’)的“本母”,经由
分类纂集而成的《增壹阿含》。
或许,《相应部》、《长部》、《中部》、《增支部》的次第,才是四部圣典内容的传出
次第,而这正是经师传诵的说法(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19)。其他的编
排法,应当是各部派依据自部教化及运用的需要,而编列的次第,所以四部圣典的编排次
第是各有不同。部派分裂后,再另外编集出第五部《杂藏》(《杂部》、《小部》)的分
别说部系与大众部系,都是把最后集出的《杂藏》编在四部圣典之后。
在分别说系锡兰铜鍱部传诵的五部巴利圣典,还有汉译四部‘阿含圣典’(《相应阿含》
、《中阿含》出自阿难系说一切有部,《长阿含》出自分别说系法藏部,《增壹阿含》可
能出自大众系说出世部)中,可以见到许多增新的部义经说,还有被修改过的传诵内容。
如果要厘清什么是 佛陀的原说?了解什么是百年内的增新传诵?又探究出什么是部派分
裂以后才有的“部派增新”与“修改的传诵”?这些问题的厘清,绝对需要针对包含“第
一次经典结集”集成的《相应阿含》(《相应部》)作深入的考证与研究,否则必定无法
确认这些重要问题的答案何在。
心得:
1. 持母者,是持 经文纲要,并不是 持 论
2. 长老在讲述次第之前,先把 南北圣典的状况,做一番解说
3. 九部经 是指(‘七事修多罗’、‘祇夜’、‘记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