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奥禅师禅修指引 去尘除垢 (四)

楼主: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5-15 01:16:30
二、瞋恨
在《相应部》里,佛陀举了以下的譬喻来形容瞋恨:
“如果有一锅被烧得沸腾火滚的水,
视力正常的人照看它时也不能正确地认出及看清自己脸的倒影。
同样地,当人的心受到瞋恨控制、受到瞋恨击败时,
他不能正确地看清如何脱离已生起的瞋恨。
所以他不能知晓对自己真正的利益、对别人的利益,以及两者的利益;
而即使很久以前已背熟的经文也记不起来了,更别说是还未背熟的经文。”
在《增支部.一集》里,佛陀如此说:
“诸比丘,我不见有任何一法会像丑恶相一般如此有能力导致未生起的瞋恨生起,
或增长已生起的瞋恨。
对于不如理作意丑恶相之人,若瞋恨还未生起即会生起,若已生起即会增强与增长。”
“诸比丘,我不见有任何一法会像慈心解脱 一般如此有能力阻止未生起的瞋恨生起,
或断除已生起的瞋恨。
对于如理作意慈爱之人,若瞋恨还未生起即不会生起,若已生起即会被断除。”
《增支部.五集》里《降伏瞋恨经》的开示如下:
“诸比丘,有五种降伏瞋恨的方法。
当比丘心中生起瞋恨时,他必须以这五种方法来将瞋恨彻底降伏。是哪五种方法呢?
心中生起瞋恨时,他应当修行慈心观
心中生起瞋恨时,他应当修行悲心观
心中生起瞋恨时,他应当修行舍心观
心中生起瞋恨时,他应当忘掉及不思惟能引起瞋恨的目标
心中生起瞋恨时,他应当思惟每个人的业是自己的财产
他应当如此降伏瞋恨。
这就是降伏瞋恨的五种方法。每当比丘心中生起瞋恨时,他必须将瞋恨彻底降伏。”
一般上,瞋恨可分为两种,即暴力性的和忧郁性的瞋恨。
对于克服第一种瞋恨,培育慈爱是最佳的方法,因为它们是两个极端,是不相容的。
由于在同一个刹那里只能有一心生起,所以当慈心生起时,瞋恨心是不能生起的,
反之也是如此。
所以,只要你心怀慈爱,瞋恨就无法生起。
如果你时常培育慈爱,久而久之它就会属于你的性格的一部份。
到那时候,你就不容易生气。
这是以相对的素质克服瞋恨的方法。
在此,我想要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以上述经文中提到的
“忘掉及不思惟能引起瞋恨的目标”的方法克服瞋恨。
假设你在路上看到一堆很臭的粪,你是否需要把它拿起来放在袋子里,
然后不停地生它的气,骂它为何那么臭,气它为何弄脏了你的衣?
那当然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你只需从它的旁边走过去,理都不必理它。
同样地,愚蠢的坏人就好像是一堆很臭的粪,你根本不必挂念着他,自找麻烦,
损己而不利人。
你应当想一想,生气是否对禅修有帮助?
如果有的话你就生气吧。
但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为什么还要生气呢?
对于忧郁性的瞋恨,即包括一切的忧愁、伤心、悲泣、绝望等,你也应当如此思惟。
也就是说,如果忧郁对禅修有帮助的话,你就应该忧郁。
然而,忧郁不但对禅修没有帮助,而且有害。
所以,为何我们要愚蠢到使自己陷入绝对有害无益的忧郁当中呢?
佛陀、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等阿罗汉及阿那含圣者都不会忧愁、伤心、
悲泣与绝望的。
为何我们不向这些智者学习呢?
总之,忧愁、伤心、悲泣与绝望是弱者所做的事,是没有学习的价值的。
再者,《念处经》的注释提及有六种法是有助于断除瞋恨的,即:
一、学习慈心观;
二、投入于修行慈心观;
三、思惟自己是自己的业的主人及继承人;
四、时常做(有助于断除瞋恨的)思惟;
五、结交善知识;
六、适当的言谈。
《清净道论》的第九章很详细地解释如何克服瞋恨。
由于知道其中所提及对治瞋恨的方法是很有助益的,所以我应当在此把它们提出来:
作者: yogi (Yogi)   2016-05-15 20:55:00
论典也说舍心观必需在三禅的基础上才能修得成的。可是不要说三禅 就算只有近行定降伏五盖 也早就克服最粗的瞋盖了。
楼主: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5-16 23:14:00
请楼上在仔细想想 是否有所误解
作者: yogi (Yogi)   2016-05-17 00:00:00
因为你引用的经文说当瞋恨生起的时候可以修舍心观。但是舍心观的修习基础是第三色界禅那。一个证三禅的人,虽然说瞋心未必已经借由圣道断根,但他已经达到三禅的定力 早就已经足够压制瞋心不令其生起了。对尚未达到三禅的人来说 要修中舍心的方式正好是第五项 思惟众生的业是自己的财产(kamma sakka)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第三点所谈的舍心观就是那个需有三禅基础的舍心观,而非培养中舍心的kamma sakka更正:kamma saka这边一样引用帕奥禅师的开示:http://www.fjdh.cn/fjask/2010/01/08563697290.html我的问题在于:为何已经透过其它业处达到三禅的人,会在心中生起瞋恨时需要修舍心观来克服呢?他不管是修梵住或安般或遍处,既已有三禅定力,只要以原来的业处入禅那不是一样可以降伏瞋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